//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接盘侠12月见分晓 宝沃缘何成了“烫手山芋”?

作者:文/陈芳芳 /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次数:0
宝沃终究还是变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2018年10月8日,福田汽车对外发布公告称,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预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对此,《商学院》记者询问了宝沃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最终结果将于今年的12月初公布,但目前不方便透露更多内部信息。这也是自今年5月份以来,陆续被传出福田在寻找新的投资人消息之后,又一次实质性进展。

  公告同时指出,若本次挂牌交易一旦完成,福田将只持有宝沃方面33%的股权,未来也将不再把宝沃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关于福田的此次“放手”,业内更多的将其解读为“甩掉包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的股权转让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一方面,福田可以将其优势集中在最擅长的商用车领域。另一方面,宝沃可以找到资金雄厚的投资者,继续积累技术、把控品质、拓展市场并建立口碑。总体来看,利大于弊,至于是否能真的混改成功,还有待市场的检验。”独立汽车咨询顾问&行业研究员张翔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瞅准时机 当机立断

  宝沃汽车诞生于1919年,曾一度被称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之一。后因债务危机在1961年倒闭,消失在公众视线。直到2014年,被福田汽车以500万欧元的价格从其所有者BorgwardAG中购得100%股权,宝沃起死回生。

  “复活”之后的宝沃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福田汽车进军乘用车领域的关键,与其推崇的“乘商并举”策略密不可分。今年5月,福田汽车发布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再次强调“乘商并举”战略。计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大合资合作力度,引入战略投资者”。不难看出,福田其实早有“预谋”,如今只是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公布而已。

  2016年,宝沃首款量产车型BX7上市,当年的累计销量达到30015辆,其中12月份销量为5556辆,成为SUV市场的一匹黑马。不过,好景不长,这一爆款车型在随后的销量表现却欠佳,在2017全年的总销量仅为2.7万辆。小型SUV BX5上市后的第一月销量仅为1593辆,第二个月也只有1132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今年5月,宝沃又同步推出了全新紧凑型轿跑BX6和新能源车型宝沃BXi7,销量依然没有太大起色。来自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宝沃销量为2.27万辆,同比去年减少21.05%。市场变化如此之快,着实让人为宝沃将来的发展担忧。

  再来看看福田方面。8月30日,福田汽车(600166.SH)公布2018年中报告,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田汽车营业收入为216.63亿元,同比减少5.54%;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1亿元,同比下降986.19%。事实上,福田汽车2018一季度报净利润-6.04亿元,同比下降792.75%;2017年报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降80.25%。面临严峻的亏损问题,以及巨大的资金压力,或许正是福田急于为宝沃寻找新战略投资者的最佳时机,毕竟没有销量谈什么将来呢。

  客观来讲,在福田的助力下,宝沃还是取得了很大发展。今年6月27日,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向宝沃增资44.09亿元,增资完成后,宝沃汽车注册资本从30亿元增至74.0952亿元,福田仍持有宝沃汽车100%股权。“目前,它拥有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并且还有着正向研发与生产的能力,其渠道建设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可以引入新的投资者激活现有资源,再加上管理层的合理指挥,将会更有可能更利于其发展。”张翔这样告诉记者。

  在商用车领域,福田汽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翔说:“从战略上来说,福田入股宝沃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车新势力的强势介入,以及新能源双积分等政策趋势的搅动,乘用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局势下,观致、力帆等都和宝沃一样,面临着巨大的销量下滑问题。”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宝沃自身在生产、研发、销售、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佳表现,确实是很难再有新的跨越。

  谈及此次股权转让对宝沃的意义,宝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吸取新资本,是为宝沃品牌注入更充足的资本力量,更是期待从未来营销战略方向上导入新模式,以期双赢发展。”

  谁是接盘侠?

  圈里关于宝沃转让股权的传闻从来没有断过,先后有宝能、神州租车、复兴等,直到今日,谁将入股宝沃仍然待解。

  之所以宝沃不断传出“被卖身”的消息,原因在于一方面宝沃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销量表现平平。另一方面,宝沃是目前行业里屈指可数拥有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车双生产资质的汽车厂商之一。此外,生产、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也日臻完善,在资本眼中,这些都是“香饽饽”。

  近两年,资本大举进入造车领域,格力、恒大、宝能……越来越多的“外行人”挤身造车领域,造车新势力更是数量繁多。但无论谁将成为宝沃的第三方投资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绝不会少,要知道,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留给车企去试错,这次或许将是宝沃走出困局的关键之举。

  张翔表示:“我个人觉得,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是最有可能接盘的,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资本,但缺乏造车资质,而这在未来的市场拓展中极为重要。如果类似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这样的新势力可以跟宝沃结合,这不是挺好的吗?另外,从实际生产角度来看,宝沃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生产线,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会是一大吸引投资者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显示,受让方同意标的企业在本项目股权转让完成(即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起3年内偿还上述全部借款42.71亿元。这就意味着,接手宝沃67%股权就必须要承担超过42亿元的债务。尽管本次股权转让交易还未正式完成,但关于谁将会是第三位投资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那些造车新势力以及有想法涉足这一领域的资本企业跃跃欲试。宝沃方面信心满满,这样告诉记者:“期待宝沃品牌未来在新资方的资本加持下取得良性发展,未来可期。”

  汽车是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当下,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汽车品牌,既有WEY、领克、观致等传统汽车厂商打造的新品牌,宝沃也算是传统汽车领域的“新兵”,也有如蔚来、小鹏、威马等一众造车新势力。在资金方面的需求不仅巨大,而且需要持续投入。

  42亿元的债务,本身就是个不小的数额,重要的是,宝沃将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这对资金的需求量是相当巨大。未来,或许会比预想的更加顺利也未可知。

  《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