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又被传“卖身”,“至暗时刻”的ofo何以破局?

作者:文/梁伟 王倩 / 发布时间:2018-10-12/ 浏览次数:0

   10月9日,媒体略大参考从接近ofo人士处获得的一份投资意向书显示,滴滴在8月份曾提出以20亿美金的估值收购ofo。在这份投资意向书中,滴滴提出新董事会将由5名成员组成,其中2名成员由滴滴任命,1名成员由所有创始人共同任命,2名成员由滴滴以外的其他投资者任命。包括CEO等在内的所有关键岗位必须由滴滴提名、任命、替换或解雇。

  这意味着滴滴要求对收购后,对ofo拥有绝对控制权,而ofo的创始人戴威等存在被挤出管理团队的可能。

  《商学院》杂志记者分别联系滴滴与ofo相关负责人进行证实。滴滴回复称:“针对‘滴滴曾提出收购ofo’的传闻与事实不符。滴滴从未有过收购ofo的意向,也承诺未来将继续支持其独立发展。从ofo 2016年C轮至最近的E轮融资中,滴滴每轮均有参与,累计共投资3.5亿美元。作为投资人,滴滴从未、并承诺未来也不会行使一票否决权。”然而,关于滴滴是否与阿里共同投资了ofo,滴滴方面并未回应。

  ofo公关负责人回复记者,以9日发布公告为准。公告显示,近期网上关于“滴滴有意收购ofo”以及“有股东企图压低价格对ofo进行恶意收购”的消息纯属子虚乌有。ofo和包括滴滴在内的各位股东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股东对公司的独立发展也持一贯坚定的支持态度。长期以来,公司被恶意抹黑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此一并澄清。

  早在今年4月,就有媒体曝出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之后陆陆续续有消息放出,而每次ofo均以辟谣收场。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ofo仍希望独立发展,不过现实却不容客观。

  ofo的“至暗时刻”

  目前,现金枯竭、海外撤资、官司缠身等问题在ofo交织并发。9月,多家媒体报道称,ofo在近期收到了来自阿里的6000万元的借款。知情人士称:“这笔钱和融资无关,这6000万的借款是给ofo发工资用的”。消息很快被ofo方面否认。针对媒体报道《ofo投资方:滴滴不表态致阿里借款未到账,仅部分员工拿到工资》,ofo在官微发表声明称,“公司员工的工资已正常发放,不存在只发部分员工工资的情况”。辟谣的同时,戴威在公司内部承认ofo迎来了“至暗时刻”,并且一度表态:不想战斗到底的员工,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对此,《商学院》记者向ofo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对方并未回复。

  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向《商学院》杂志记者表示,“现在的ofo举步维艰,核心资产又抵押给了阿里,很难独立发展。”

  今年3月,戴威通过资产抵押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的借款,但这笔融资始终未能全部到账。拿到了借款的ofo需要填补的窟窿有许多。

  有媒体报道,截至5月中旬,ofo对供应商欠款12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而该公司每个月仅员工工资和运维支出就高达四五亿元。《商学院》记者就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向ofo求证,截止发稿前,对方未回复。

  债主陆续找上门来,7月,一家生产智能锁的供应商暂停了ofo拥有的300万辆自行车的服务,这导致300万辆单车“失联”。8月,上游单车制造商上海凤凰一纸诉状将ofo告到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原告货款6815.11万元。上海凤凰在5月就公开表示,“根据2017年5月与ofo方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的12个月内,凤凰自行车将为ofo打造不少于500万辆共享单车的采购计划。但一年过去,实际采购量却大幅缩减。”此外,ofo还拖欠了云鸟、德邦等多家物流供应商数亿元欠款。

  由于现金流紧张,7月,曾高举高打进军海外市场的ofo开始悄悄撤回,先后从澳大利亚、德国、韩国、西班牙、以色列和美国部分城市退出。最新消息称,ofo在韩国上线的区块链项目“骑车得币”合作方疑似拖欠韩方宣传费。

  在ofo与支付宝之间的免押金合作结束后,9月30日,支付宝宣布了“蚂蚁森林与ofo的合作将在10月10日到期”的消息,之后再骑行ofo,用户将无法获得蚂蚁森林能量。支付宝蚂蚁森林是很多支付宝用户在玩的一个游戏,此举势必直接影响到ofo的用户数量。此外,不少ofo用户被退押金所困扰,线上线下各种吐槽声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或将使原本已经动摇的用户信任雪上加霜。

  “卖身”传言不断

  今年4月,有媒体曝出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还有内部人士透露,收购消息将在6月前后官宣。当时,双方对此均未置评。6月,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回应称:“纯属无稽之谈,背后是有人在推动……作为董事会成员,我并没有听说这个事情。”

  ofo高管的高调澄清并未止住外界对ofo“卖身”命运的猜测。有消息传出,ofo和滴滴在7月就收购一事有过多次接触,只不过价格没谈拢,滴滴不断降价,每谈一次价格就要折损一次。

  8月3日,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滴滴将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14亿美元收购ofo,并承担ofo两亿美元的债务。然而,这个数字只有ofo当时估值的一半,远不及美团收购摩拜的27亿美元。内部消息透露,这一方案流产的主要原因,是阿里系与滴滴未能达成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9日的澄清中,与以往模棱两可的“不予置评”不同,双方此次表态前所未的清晰。滴滴除了表示“从未有过收购ofo的意向”,还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支持ofo的独立发展,而且“从未、并承诺未来也不会行使一票否决权”。ofo也在声明中明确表态,“包括滴滴在内的各位股东,对公司的独立发展持一贯坚定的支持态度”。

  作为国内出行市场的唯一巨头,在出租车、专车、代驾等板块均已布局的滴滴,不希望“最后三公里”市场落入他人之手。今年1月,滴滴接管了小蓝单车,并且在自己内部孵化了一个共享单车产品,也就是后来的青桔单车。

  而从目前看来,与三足鼎立的摩拜、ofo和哈罗单车相比,青桔单车和小蓝单车还很难与之抗衡。美团收购了摩拜,阿里投资了哈罗,要想在出行市场守住领地, ofo对滴滴的意义不言而喻。关于这个问题,程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这项业务对滴滴很重要,那就买下来。”

  一位行业专家也向《商学院》记者透露,以ofo目前的情况来看,拖的时间越久,价格会越低。“目前,ofo急于寻找下家”。

  ofo将归何处?

  最早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被寄予厚望,人们甚至认为这两家公司将成为共享单车赛场上最后的赢家。就像互联网的瞬息万变,共享单车企业间的战役也表现出速战速决的特点。一时间,战局斗转。美团收购摩拜后,坚持独立发展的ofo将归何处?

  共享单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的助推。从ofo 2016年C轮至最近的E轮融资中,滴滴每轮均有参与,累计共投资3.5亿美元。3月13日,ofo小黄车宣布完成E2-1轮融资8.66亿美元。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这是共享单车行业由规模化增长转入精细化运营阶段获得的首次融资,再次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9月5日,ofo还获得了蚂蚁金服领投,滴滴跟投的数亿美元E+轮融资。

  在得到资本输血后,ofo是否会被资本“反噬”?有媒体认为,ofo团队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平衡滴滴和阿里之间的利益分歧。一位业内投资人表示,戴威在引入阿里投资前,可能错误地高估了自己平衡资本的能力,而滴滴和阿里对ofo的计划与戴威团队存在着明显分歧。

  如果没有阿里的介入,滴滴的想法是想将ofo纳入滴滴的战略体系,滴滴App内推出共享单车平台,平台将汇集ofo小黄车、小蓝单车和即将上线的自有品牌,未来还会接入更多单车品牌。真正实现对国内互联网的“出行”入口的垄断。而戴威显然对这样的安排并不满意。

  而独立发展需要提升造血能力,并探索出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在去年8月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7年夏季高峰会上,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曾表示,“只靠租金单车的成本两个月就能收回。再加上品牌广告,比如与小黄人的合作,目前有些城市已经实现了盈利,明年会逐渐将盈利模式跑开。今年ofo内部定了个小目标:年底至少拓展全球20个国家200座城市,单车投放量要突破2000万。”而2018年已过大半,情况并不理想。

  共享单车的本质是“租赁”,采用重资产运营模式,这意味着每时每秒都在吞噬金钱。据相关报道,戴威曾在某公开场合计算过ofo的折旧成本:一辆小黄车成本不到300元,12个月报废。有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ofo在中国投放的单车车辆数达1000万辆,一个月仅是折旧成本就高达数亿元。《商学院》记者向ofo求证上述戴威关于ofo的成本、折旧等数字,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一名接近滴滴的人士向媒体透露,总的来说共享单车已经不是资本关注的热点。无论是滴滴还是美团、阿里,对共享单车的需求都是作为流量的入口和交易场景,很难作为单独的模式存活。

  资本在意的是一个足够对自己有利的方案。而对于ofo,在与两家最重要的投资者的关系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是问题的关键。

  《商学院》也将对ofo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