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李书福要造手机!智能商业版图浮出水面,“群雄割据”时代,它能溅起多大水花?

原创 作者:赵建琳 朱耘 / 发布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0
 
造手机的开始造车,造汽车的开始造手机,在万物互联的产业趋势下,企业家们跨界打造“护城河”的动作越来越密集了。上半年,雷军造车引得人们热议;下半年,李书福造手机贡献了话题。
 
9月28日,有着“汽车狂人”之称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其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造高端智能手机,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开区。
 
消息引爆社交媒体,#李书福手机项目落户武汉#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1000万。网友们讨论热烈,有的好奇,“小米汽车,吉利手机,有点儿意思”;有的期待、有的观望,“如今国产手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肉搏战,定位高端不见得很容易实现”;有的联想到格力手机,表示不看好。
 
《商学院》记者注意到,国庆假日刚结束不久的10月11日,被外界猜测与李书福的手机项目可能有着密切联系的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咖通科技”)就发布产品新进展——E02新一代车规级智能座舱算力模组,并介绍了自己在手机车机互联方面所作的努力。
 
如今,全球手机市场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李书福要建立一个新的手机品牌?需要多少钱?人才构成如何?供应链如何规划?生产工厂在哪里?会否找其他手机厂商代工?首款产品何时推出?《商学院》记者就这些问题第一时间求证吉利控股集团,对方回应表示:“目前没有可透露的消息,很多信息未来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披露。”
 
 
 
李书福造手机,有哪些资源?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星纪时代成立于今年9月26日,核准于今年9月28日,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李书福持股55%,沈子瑜持股30%,海宁万鑫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0%,苏静持股5%。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团内各公司主体的身影未出现在星纪时代的股权结构中。有产业界人士认为这或许是为了隔离风险,避免让外界感觉集团投资太分散。
 
《商学院》记者就星纪时代后续研发、运营所需资金来源以及会否开启上市融资之路等问题求证吉利控股集团,对方告知记者,该项目的主要投资来自李书福个人资金、创始团队资金、注册资本等。
 
种种信息表明,李书福宣布造手机之前已做了一些准备。
 
公开资料显示,担任星纪时代董事兼总经理的王勇曾历任中兴通讯副总裁、华硕电脑中国区副总经理,被称作是3G智能手机“中华酷联”(注: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的合称)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去年创办了以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为业务内容的上海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手机车机互联方面,亿咖通科技似正在积累相关经验。共同出资星纪时代的李书福和沈子瑜也是亿咖通科技的两位股东,二人于2016年创办该公司,公司聚焦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地图、大数据和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打造智能网联生态开放平台。
 
10月11日,亿咖通科技官方发文称,与华为合作在吉利博越X上实现了HiCar首发上车,用户可使用手机、IoT等设备与吉利银河OS建立以安全为前提的极简、无感式互联,将移动设备端的日常资源、应用和服务延展至座舱内,体验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
 
在芯片方面,或可借力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芯擎科技”)。该公司由亿咖通科技和安谋中国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主要从事汽车电子芯片的设计、开发和销售,数月前,该公司CEO汪凯接受36氪采访时谈到,当前在研的汽车芯片算力已经向手机芯片靠齐了。
 
无论是亿咖通科技,还是芯擎科技,都显示注册在武汉经开区,此外,吉利控股集团将路特斯汽车也布局在武汉,武汉已成为吉利控股集团最重要的产业布局基地之一。
 
按照李书福的设想,手机可与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在汽车界人士看来,造手机要有一定技术储备,要和已有业务有协同性,李书福有自己的卫星公司,是可以考虑下这个事情的。
 
据悉,吉利控股集团近年加快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布局手机、卫星、飞行汽车都是吉利科技转型的重要助推器。吉利科技集团就重点布局飞行汽车和卫星项目,其中,卫星项目主要由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
 
了解通信工程的一位技术人员方新(化名)告诉《商学院》记者,汽车或手机直接链接卫星互联网后,可以对地球科考、远洋航行、应急救援这类户外紧急或非紧急行业提供非常高效的数据链路支持。
 
方新举例介绍,今年华盛顿有关部门利用埃隆·马斯克SpaceX公司的Starlink卫星在大火中找到水源,并成功灭火。“如果手机可以直连Starlink,那么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可以直接链接上卫星,并且以大于100Mbps的速度连续进行数据传输与通信。”
 
今年9月27日,吉利科技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首星下线,标志着吉利科技商业航天业务形成涵盖卫星设计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也标志着吉利商业卫星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为智慧通讯、智慧交通、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等构建科技优势。
 
未来,李书福的手机项目将借助吉利和沃尔沃生态圈在设计、研发、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等领域积累的经验以及正在建设的时空道宇低轨卫星网等全球化布局优势,在汽车智能化、软件能力建设、科技化转型等方面相互赋能,实现超级协同。
 
 
 
李书福为什么要造手机?
 
 
 
看到李书福官宣造手机的消息,长期观察汽车产业的人士并不感到惊讶,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张君毅说:“这其实没什么不能想象的。”在物联网时代,汽车与手机一样都将是一个终端,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可作类比,两者正越来越相近,技术上也有诸多互联互通的机会。
 
“比如最早车联网有种解决方案是将手机映射到车机,而现在,手机使用的5G技术、芯片也能用在汽车上,有些人甚至说汽车可能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智能手机(超级电脑)。未来,车机的互联互通功能应和智能手机一样好,手机上能完成的消费生态,汽车上也能完成,只是场景不同,功能设计的差异而已。”张君毅对记者说。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部分手机公司先朝汽车领域做了跨界布局,几年前苹果便筹划造车、组建汽车团队,今年上半年百度官宣与吉利控股集团合作造车,小米创始人雷军愿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手机公司向汽车行业伸出触角的行为让汽车圈一度产生被颠覆的感觉,而现在,李书福造手机被认为是汽车企业向手机公司发起的跨界反攻。“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李书福表示。
 
在某手机公司员工看来,李书福造手机可能是想通过手机导入更多流量。当下,手机是与人关联最密切的移动终端,通讯、支付、出行、娱乐甚至办公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你不一定天天待在汽车上,但你肯定天天拿着手机,你在手机上操作什么、喜欢什么,它都可以定向推送给你。”体验过诸多智能手机产品的电子爱好者郭凡(化名)如此说道。
 
据工信部数据,截至今年8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2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205万户。如今,手机几乎是人手必备,被频繁使用的手机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既能获得大量用户需求和偏好数据,也能成为精准引流的渠道。
 
对于计划造手机的李书福来说,手机更是打造跨界生态的检验渠道。李书福认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据《商学院》记者了解,目前车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开关车窗、导航等,有些智能汽车可以做到接收连续发出的指令;手机可以通过与车机联网远程查看车辆状态、启动车辆、远程操控车内空调和车窗,以及寻车等,手机相当于另外一把车钥匙。
 
而在未来,很多现在没有在所有量产汽车上完全落地应用的手机生态可能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慢慢落地。“比如手机的支付生态,比如VR功能,比如社交、游戏等软件应用,再比如点外卖、收快递、连接智能家居等。这些车上移动互联功能的实现会受到技术水平、软件授权、车辆安全、用户使用习惯、场景和法规等一系列因素的牵制及约束。不是不能为,而是不必为、不需为。智能车辆也和智能手机(可穿戴系统)互为延伸和补充。”张君毅告诉记者。
 
 
 
机会有多大?
 
 
 
入局手机业务,李书福瞄准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吉利控股集团官方新闻稿中提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个性消费的升级,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已经成为依赖,更加高档、更加智能的手机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听到李书福要造高端智能手机,一些手机公司员工和产业研究人士脑中联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格力手机。六年前,格力电器发布了智能手机品牌格力手机,用以抢占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风口,建立企业发展的护城河,但三代手机推出至今并未激起什么水花,一个颇为外界指摘的原因就是性价比太低。
 
长期研究手机产业的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指出,李书福造手机的目的也是为了建立“护城河”,为了在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产业的趋势下不掉队,这是其造手机的长期目标;定位高端智能手机,竖起鲜明旗帜,有助于提高对手机产业人才招兵买马的效率。
 
“但其高端智能手机能掀起多大波澜,还是个未知数,要看其短期目标是什么。格力手机早期的短期目标就是自研,组建自己的团队,那李书福是要自建团队还是通过收购完成呢?我相信他还在咨询中。目前是先把牌子举起来,以后N多种可能都有。”孙燕飚说道。
 
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在今年7月发布的二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中提到,今年市面上众多机型在配置、功能上的创新升级幅度有所减弱,但众多安卓厂商进军高端市场的步伐却持续加速。所以短期内国内市场的竞争,尤其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是产品之争,但更加是品牌形象之争。
 
据IDC今年9月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600美元以上的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分别为Apple、华为、OPPO、小米、vivo。孙燕飚告诉记者,现在3000元以上的手机占比应该接近40%了,随着5G的应用和运算性能的持续提高,高端手机的市场空间仍有继续扩大的机会。
 
 
5G换机潮也给此时入局手机业务的李书福提供了机会。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1-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5G用户规模正快速扩大,今年前8月我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1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2亿户。IDC预测,到2021年底全国将有40%的手机用户将切换为5G手机,其中约70%以上存在于一到三线城市。
 
孙燕飚认为,视频平台的崛起和不断升级的手游对手机网络的流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5G手机的发展,未来5G技术还将在车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逐步落地应用,总的来讲,李书福造手机还是非常有机会的。
 
 
 
挑战有多大?
 
 
 
最显著的挑战是,如今手机厂商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前五名分别为三星(18%)、小米(17%)、Apple(14%)、OPPO(10%)、vivo(10%),占据全球近70%市场份额。
 
 
另据IDC今年第二季度国内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数据,vivo占23.8%,OPPO占21.1%,小米占17.2%,Apple占10.9%,荣耀占8.9%,这五家共拿下国内近82%的市场份额。
 
 
“今天我们处于后手机时代,这一时代的市场格局与后PC时代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品牌会越来越聚焦,新进入者虽然有机会但这机会也较为有限。因此,对于新进入者来说,收购是个挤进市场抢占一些市场份额的办法。” 孙燕飚对记者讲道。
 
除了当下手机市场格局带来的挑战,李书福还要面对如今高端智能手机设计、技术能力上的挑战。某头部手机厂商员工告诉《商学院》记者,国产手机厂商如今都在堆配置,比如快充技术、屏幕刷新率等。
 
IDC去年年底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10大预测中便提到几大技术趋势,首先是影像,其依然是手机硬件升级的主赛道之一,但升级重点会由摄像头数量转为质量;其次是更多折叠屏产品将陆续进入市场;高刷新率屏幕将成为中国市场主流产品配置;快充和云存储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孙燕飚认为,未来高端智能手机的竞争高地将是AI视觉识别能力,“也就是说你加入什么样的算法,能让摄像头变得更聪明。”此外是设计能力,“过去国内千机一面学Apple,而现在小米、OPPO、vivo的高端机型无形中在统一美学,当产品要靠外观美学来引领时,就说明创新不再了。”再有就是更强的CPU,更快的处理速度。
 
对将入局手机业务的李书福来说,需得跨过专利这道门槛。如今造高端智能手机的门槛是什么?孙燕飚称:“好的专利。要造出一些特别的手机,就涉及到专利,所以要通过收购来获得。”也有人称可以购买专利,但郭凡认为这样会造成手机成本升高。
 
而性价比正成为高端产品巩固地位的凭据。9月IDC发布报告,今年上半年Apple凭借更高的品牌认可度,和用户对其操作系统、交互动画层面固有的认知优势稳居国内高端市场内第一。新品iPhone 13引入更高刷新率的屏幕,推出更高存储容量的版本,同时相比前代价格更优惠,IDC认为,这三项主要产品策略变化将助力Apple在国内高端市场进一步扩大其优势地位。
 
越发聚焦的市场格局、专利门槛以及不断谋求突破的功能配置,都是李书福接下来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目前只能说,且走且看。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