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美团点评上市4日就破发 核心业务不强惹的祸 ?

作者:文/王倩 / 发布时间:2018-09-27/ 浏览次数:0

  2018年9月26日,美团点评(3690.HK)上市第四个交易日,股价破发,截止收盘,股价为68.80港元/每股,较上市首日最高点跌去将近7%。当日,美团点评股价一度跌至65.65港元。此前,美团点评发行价为69港元/每股,上市首日收涨3.65港元,涨幅高达5.29%,总市值一度超越小米和京东,仅次于BAT。

  美团点评的好势头并没有持续太久,仅在美团点评上市的第四个交易日,股价便破发,这是继小米上市首日破发之后,今年上市的独角兽公司中,再一次股价遭遇破发的企业。

  美团点评并未回应《商学院》记者关于股价破发一事的采访,对于美团点评未来如何支撑自己的高估值,又将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等问题,美团点评方面也并未回应。股价遭遇破发,事出必有因。

  事实上,美团点评的估值一直备受质疑。华尔街见闻文章称,美团现在50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是昂贵且充满风险的,其风险的核心来源不是百亿美金的估值溢价,而是来自400亿美元核心业务价值中乐观的远景可能被证伪。

  核心业务不明显 餐饮外卖竞争激烈

  美团点评的招股书显示,其主要业务收入来自餐饮外卖、到店旅游、新业务以及其他三部分。但是美团点评的业务,从来不只是这几块儿。美团成立八年以来,逐步形成了到家、酒店旅游、出行、餐饮、团购、娱乐、生活服务、时尚购物等20多项业务,以至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美团扩张的边界在哪里,但是美团的核心业务却越来越模糊。

  互联网分析师李成东告诉《商学院》记者,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边界,不可能无所不能,重要的不是边界在哪里,是美团点评的核心业务在哪里,竞争情况及想象空间。“有些市场是稳操胜算的,比如餐饮服务(细分非常多),而有些市场并不容易取胜,比如出行、旅游、零售。”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众多美团的业务中,美团的核心业务是什么?美团用什么业务来称其它的估值,是收入比重最大的外卖业务,还是利润最高的酒店旅游业务?或者美团正在不断扩张的新业务?

  除了餐饮外卖,美团近几年进行着急剧的业务扩张,打车、共享单车、零售等都有美团点评的身影。仔细观察,美团点评所进入的新业务中,都已经有巨头抢占了市场份额。

  “美团点评并非没有风险,互联网的普遍规律是马太效应,赢家通吃。意思并非是说市场竞争到最后只有一家,而是第一名通吃了绝大部分的行业利润,而美团点评所处的任何一个赛道,都有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李成东说道。

  李成东所言非虚。即便是在美团点评占据大头的餐饮外卖领域,有被阿里全资收购的饿了么,专注外卖市场,就在美团上市的一个月前,饿了么发布了两条信息,一个是饿了么半年补贴30亿美元在外卖业务上,一个是与口碑合并,融资30亿美元。“饿了么的针对性非常强,至少给投资人的判断印象是美团点评很难赚钱,尤其是核心外卖业务被饿了么盯着打的情况下。”李成东说。

  零售专家庄帅认为,商业要不断进行升维。在他看来,商业的一维就是简单的低买高卖;二维则出现了厚度,也就是长和宽,在商业中除了低买高卖,出现了平进平出、部分业务或者商品亏损带来流量引导赚钱的业务;三维则是长宽高,在商业中出现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四维则除了长宽高还加入时间维度。在复杂的四维商业体系中,无论是业务模式还是盈利模式,都会很难再被理解以至于被不断质疑,而且很多时候也无法判断一个复杂的商业体,到底是升级到四维的高级物种,还是忽悠骗人的庞氏骗局。

  在庄帅看来,美团引以为傲的餐饮业务就是属于二维商业,通过线上提供低价高质但亏损的菜品,吸引更多的客户到店消费,提升其他赚钱商品的销售,实现整体盈利。然而从团购到外卖,仍然属于二维模式,只有到店和不到店的区别,本质上没有维度的突破。

  因而,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美团可以做,其他人也可以做。饿了么在阿里的加持下,已经打通阿里的各个条线的数据,同时饿了么将介入盒马生鲜的配送。虽然美团点评从2017年开始布局线下实体,开设了小象生鲜超市。但是在庄帅看来,小象生鲜与美团点评之前的服务行业平台有所差异,虽然介入了零售供应链部分,但是规模化发展扔有待市场检验。

  多元化扩张背后 竞争更加严峻

  根据美团点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团点评的营业收入为158.24亿元,其中餐饮外卖营收为96.86亿元,餐饮外卖占整体营收比重为61.2%,但是毛利只有9.03亿元,毛利率约为9.3%;而到店、酒店、旅游的营收为43.51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为27.5%,毛利38.29亿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88%。到店、酒店旅游成为美团点评内部利润最高的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生活服务O20到店规模为7149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团到店和旅游交易额总额为1216亿元人民币,而美团的竞争对手之一口碑网在2017年该业务的规模是42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16年,美团这一规模为1700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2017年美团点评的到店旅游的交易额在下滑。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8年7月,美团旅行APP活跃用户量仅为2.74万人,行业渗透率0.03%,在综合旅游预订APP中排名12。与排名前三的携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及飞猪旅行差距甚远,其活跃用户量分别为5524.13万、4000.84万、1654.69万,其中携程旅行APP的行业渗透率为51.4%。

  美团点评的到店、旅游业务面临的竞争更为严峻,能否真正承担起美团点评盈利的重担有待验证。

  于此同时,美团点评新扩张的业务也备受质疑。虽然美团的口号是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希望打造的生态圈,也一直往这方面靠拢,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用户习惯。用户吃完饭或者离开酒店,并不是通过美团点评的APP叫车,而是使用专业的打车软件叫车。无论是美团点评拓展的打车业务,收购的摩拜单车,都是希望能够接入一个出行的入口。

  但是摩拜,对于现在的美团来讲,成为了一个棘手的存在。在美团点评的招股书中,有这样的风险提示:美团在2018年4月收购的摩拜单车自成立以来已产生亏损,无法保证摩拜或美团的整体业务在未来能获得盈利。

  “然而从短期财务来看,摩拜单车的成本效率控制相对较差,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摩拜相当于出行市场的入口,然而在出行领域,有滴滴和哈罗、ofo,美团抢占入口,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李成东说

  事实上,今年前赴后继进入资本市场的独角兽公司,无论是平安好医生、猎聘网、齐家网、还是小米集团、阅文集团、映客等等都没有避免破发的命运。流血上市背后,是资本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的质疑。如今的美团点评已经破发,上市之后,它又该如何向资本证明自己?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