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21人遇难!甘肃山地马拉松发生人类单一赛事最大灾难!专家称:赛方经验不足,复赛几无可能

原创 作者:陈茜 钱丽娜 刘青青 / 发布时间:2021-05-23/ 浏览次数:0
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172人参赛,21人遇难,一场比赛竟有超过10%的选手遇难!这是国内山地马拉松运动开展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灾难。
 
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突遭极端天气,马拉松项目21人遇难


 
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失联救援指挥部了解到,2021年5月22日上午9时,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百公里越野赛。
 
 
当天13时左右,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比赛停止,当地立即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图源:央视新闻截图
 
图源:白银新闻
 
根据微信公众号“白银晚报”6天前发布的推文,该马拉松项目分为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100公里越野赛三组,其具体比赛路线如下:
 
 
和众多其他马拉松项目一样,石林山地马拉松项目也有为景区进行宣传推广的作用。在开幕式致辞中,白银地方领导即表示,将这次马拉松赛事作为一个平台“全方位展示白银的,黄河风光、特色旅游、城乡建设和人文精神”。
 
而从当地媒体报道以及黄河石林景区发布的照片信息来看,这场“山地马拉松”确实存在较大高差。
 
公开资料显示,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带,地形总体上为西南、东北高而中间低。区内最高峰为大峁槐顶,海拔3017.8米,最低点为黄河谷地,海拔1480米。沟谷切割较深,多呈”V”型或箱型谷,并形成格状或梳状水系。
 
据新华社报道,该赛事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景泰县承办,具体赛事运营由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源:白银新闻
 
据甘肃气象台发布的5月20日夜间到5月23日天气预报,受冷空气影响,甘肃大部气温明显下降,武威、白银、平凉、庆阳等市有4-5级西北风。5月22日夜间到05月23日白天,甘南、陇南两州市阴转多云,部分地方有阵雨;省内其余地方晴或多云,其中祁连山区东部阴有阵雨。


 
超马圈领军人梁晶与残运会冠军黄关军遇难


 
有消息称,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一直处于失联的状态,很多跑友表示非常着急。
 
据中国宁波网报道:据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在跑圈,接触过梁晶的人都知道,这位90后安徽小伙就像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单纯,与人交流,语速较快,普通话不太标准,带有浓厚的方言,思维跳跃作为中国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梁晶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所向披靡。
 
他获得第一个超马冠军是在2014年10月,梁晶在济南12小时超马比赛中,跑出了惊人的149.5公里,打破全国纪录。
 
随着马拉松成绩不断提高,2015年,梁晶辞去工作,走上了职业化道路。
 
2015年1月,首届香港12小时超马比赛,梁晶以139公里的成绩夺冠;同年10月,梁晶以145.725公里的成绩卫冕济南12小时超马。
 
2016年4月,梁晶以136.73公里的成绩获得12小时超马男子组冠军;同年10月,梁晶以150.35公里的成绩三度蝉联济南12小时超马。
 
2017年,梁晶的表现更加抢眼,先后获得2017连云港环岛12小时超级马拉松冠军,南京老山100公里国际越野挑战赛男子组冠军,2017懋源地产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冠军,2017中国贵州·金沙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天空跑50公里冠军,2017杭州超级马拉松24小时金杯赛全国纪录。
 
2018年梁晶一路开挂,仅在4月就先后夺得HCFR2018国际越野跑挑战赛100公里冠军、2018曲阜12小时超马冠军、2018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冠军。
 
10月1日,在获得越野赛2018八百流沙极限赛冠军20天后,他又以151.2公里的成绩,四度问鼎“2018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赛”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国12小时超马纪录。
 
11月,他以11小时12分46秒第一个跑完100公里赛程,夺得“2018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赛暨环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冠军。
 
许多人在微博上悼念:今天是国内跑圈大地震的一天,国内顶尖越野跑高手梁晶都没能幸免,哀悼,比赛年年有,命就得一条,回家才是终点。
 

 
好友痛哭:朋友是聋哑人,根本无法呼救


 
封面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此次比赛中还有残运会冠军黄关军。其好友得知情况不妙时,立刻向主办方求证,对方表示:“ 现在我们确认他(黄关军)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因为昨天是突发情况,天气比较恶劣,我们已经找到他了,已无生命体征。“朋友感到崩溃,以为对方在开玩笑:”你没在开玩笑吧。“主办方确认:”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没有人敢拿这个开玩笑。我们的搜救队员就是几百人现在在现场,在把他们往外运,因为都在赛道里、如果他的家人需要联系,或者联系我,我们安排专人接他们。安排后续的事情。” 这位好友哭着向封面新闻记者说:“他是个聋哑人啊,连呼救都没办法!”
 
在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田径马拉松比赛中,时年32岁的北川小伙黄关军曾以2小时38分29秒的成绩撞线,夺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听力障碍组冠军。
 
黄关军从小就酷爱跑步,从2015年开始练习长跑,并多次参加四川省残运会。2018年,他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还获得了10000米项目的冠军。


 
白银市市长:作为赛事主办方深感内疚和自责


 
23日,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甘肃省白银市市长张旭晨表示,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张旭晨说:“在此,作为赛事主办方,我们深感内疚和自责,并对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深切慰问。”


 
现场还原——赛事突遭大风、冰雹、冻雨


 
据了解,白银市从2018年开始举办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本次比赛赛事和乡村振兴健康跑于22日上午9时开赛,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共172人参加。
 
比赛进行到中午,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到31公里处突遭灾害天气,短时内局地突降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
 
中午12点17分,有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赛事组委会立即反应,安排救援力量20人立即出发,向山地越野赛道救援参赛人员,先后救出18名参赛人员。
 
图源:封面新闻
 
14点左右,到达赛段发现发现雨急风大并伴有冰雹、冻雨以及有泥石流的现象,救援难度增大,组委会立即同有关部门、组织决定停赛并组织专业救援力量进行搜救。
 
目前,黄河石林景区已发布闭园公告。



 
亲历者:赛事最难的一段不提供补给


 
公众号“流落南方”发布文章称,自己为参赛选手之一。他表示,当日的天气预报并未显示有极端天气,22日早上风和日丽,但开跑前天色转阴并起风。
 
他表示,黄河石林赛事最难的一段,由于天气原因变得更加艰难。从CP2到CP3,选手们在这一段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摩托车上不去,所以该段不提供补给。当日,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有些选手的保温毯直接被大风给撕碎了。
 
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他虽极力坚持,但最终感觉不对,及时下撤,幸免于难,但不幸的是,他有另外几位朋友遇难或失联。
 
据新华社报道,据介绍,目前甘肃省市县三级投入的救援队伍已达1200余人,携带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雷达探测仪、破拆设备、急救器材、发电照明、担架等设施设备展开救援。


 
反思:我们是不是敬畏比赛规则


 
“因爱奔跑”公益马拉松创始人、马拉松跑者邓超在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时说,“这是目前有记载的人类体育单一赛事中最大的一次灾难。”
 
邓超告诉记者,“我和梁晶在赛道上见过。在马拉松比赛里,专业和业余选手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有区分,可能有人以跑马的奖金和出场费作为生活来源。”
 
我跑越野跑、玩登山,也跑城市路跑。
 
这次我个人感觉组委会有责任,但是选手有没有责任也需要反思。为什么出事的选手中有中国顶尖的选手。
 
首先要去找到这次比赛的参赛手册。百公里按照国外的规则都有强制装备的要求。所谓强制装备就是必须带好手册上规定的装备才能参加比赛,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否则不能参赛。强制装备到了下一个补给点时要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带上强制装备,那么将视同违规,选手直接出局。
 
第二,组委会需要按照赛事手册的要求对选手的装备加强检查。这涉及到赛事执行的问题。在比赛中,检查装备需要一视同仁。如果给专业选手优先跑道、绿色通道开小灶,鼓励他出好成绩,允许不带装备,这将视同为漠视生命的一种行为。规则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制定了规则就要执行到位。
 
如果开小灶,选手自己也有责任。为什么不珍惜家人和自己的生命,一定要赌天气没问题。万一受伤,万一摔倒了呢?
 
发生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事后不对此做系统认真的总结。为什么国外大型越野赛事,包括铁人三项、撒哈拉沙漠挑战赛等很少出大事故就是因为执行到位。
 
从选手端,我们需要做的反思是,天气状况出现在比赛的前端,大概20-30公里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非常考验人性的赛段。
 
从组委会的角度来说,当天气出问题时,谁来宣布终止比赛。更何况许多行政干部并不具备常识判断的能力,因为涉及到天气、后勤资源保障等各个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缺乏应急预案。这次比赛参赛人员也就170个,人员不多,所以可能没有高度重视,可偏偏就出了问题。
 
从参赛选手角度,这时也要对自己负责。我理解选手的心情,花了这么多机票钱来到白银,请了假,才跑了一二十公里就退赛,情绪上恐怕接受不了,退赛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有些人硬着头皮跑。
 
所以问题的症结是,一方面我们是不是敬畏比赛规则,二是有没有对自己负责。
 
疫情之后,城市跑少了,但是越野跑多了,而且在跑者圈里,大家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平地跑了,到最后和锻炼身体没关系了,人的天性就是自我挑战。
 
有时专业跑手会心存侥幸,他们轻装跑的速度的确要比普通跑者快,可能我们从一个补给点到下一个补给点要三个小时,他们可能一个小时就够了。但是因此而不带装备,我认为是极不科学的。
 
就我所知,专业选手中懂得急救知识的也不是非常多,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在跑,所以当失温状况的前兆出现时,未必有相关的知识进行处理。
 
最后我要说,不能因为一次赛事出了这么重大的灾难就望而却步,这是不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体育肯定是往前走的,不能因为此次灾难导致以后的生活被改变。不仅是政府主办方要反思,选手也要反思。”


 
张庆:复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著名体育产业专家张庆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出现此次事故之后,在长时间内该赛事恢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已经有21人罹难,这不仅仅是在中国的赛事历史当中,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同时,在该事件之后,对于整个中国的越野赛事,或者相关的运动赛事的安全性,相关管理机构肯定都会提高等级要求。在疫情可防可控的背景下,各地户外运动都开始陆陆续续开展了。其中绝大部分活动在安全性在保障方面都有很好的成长,但在也会存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1条生命的沉重代价,真的是在各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警示。比如普通参赛者自身对安全的预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赛方对于这种高强度、高危险性赛事的综合安全保障方面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也确实敲响了警钟。
 
实际上,白银市及景泰县在处理方面,无论是对外的透明度还是在救援的积极性上,还是可以肯定的。不过,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道今年是第四届,历史不长,所以整体经验不足。
 
当前发生主要事故应该是CP2(Check Point,即打卡点)到CP3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爬坡有1000多米的爬升,对于这个阶段里面的极端天气,赛方没有一定的积累,甚至是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值之外的。看国外一些历史周期比较长的赛事,在气象数据采集当中恐怕还要设点,因为确实这种极端天气的预测是很难的。
 
从救援的角度,监测方能够在天气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反应,快速地施展救援,这是跟预案有关的。现在看到的更多是是参赛者提供的救援信息,(赛方)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但是也不可能说及时地到达、及时地去作出了反应。
 
这个赛事是户外运动,也是高危运动,建立在经验值的基础上,需要经验+科学两个因素作用,但前提应该是一种敬畏,无论是组织方参赛方,自然界的人对自然的这种适应性,是要心怀敬畏的。有了敬畏之情,无论是参赛者自身的保护准备和应对复杂的局面的一种反应,还是说组织方因为敬畏可能会去考虑更多。


 
易剑东:我们在办赛事专业能力上有一定水分


 
23日温州大学教授、知名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易剑东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这次白银石林山地马拉松安全事故是极端偶发事件。与城市马拉松相比,过夜山地越野赛本身风险更大,特别是在无人区举办的越野赛,在赛道补给和安保方面需要加强防范。
 
易剑东认为,受石林越野赛恶性事件影响,会对其他地区的马拉松越野赛举办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是,不能因噎废食,用这一极端安全事故否定马拉松越野赛事的价值,甚至禁止地方举办马拉松赛事。
 
首先,风险是体育赛事的常态,更重要的是从举办赛事的政府、组织者,以及选手,对风险保持敬畏心,增强安保和风险意识。组织者要加强赛事的安保体系、补给体系,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参加赛事的选手也要对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进行科学评估,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赛程,并且做好自身保护,比如准备好强制装备,做好日常锻炼。
 
马拉松赛事在我国从2011年开始发展,而马拉松越野赛事也刚兴起五六年,赛事服务市场,从监管规则到从业者专业能力方面,都还不成熟。如何办好赛事,做好服务,还没有严格的标准和指南。特别是在指南方面,还很欠缺。所以,经常出现赛事举办不专业的情况。
 
首先,对马拉松赛事的规范管理方向,要从强制和规范转向重视协调和服务。
 
以近日,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育赛场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为例,其中各种严禁行为多,但是协调服务方面的规定少。
 
其次,现在很多赛事大都是政府主办,行政化色彩更重,特别是通过招投标方式选中的赛事承办方,在专业能力上会有一定水分。
 
整体来看,城市马拉松是当前中国城市最大的“线下景观”,有利于带动当地的旅游、餐饮、交通、住宿,以及购物。
 
马拉松圈内里有一种说法,“铁人三项”,一个人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能拉动9人/天的消费,扬州马拉松也曾统计过,3万人参赛能拉动30万人/天的消费。
 
目前,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不是太多,而是还很不够,越野赛更少。
 
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规模赛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及徒步活动),而美国在 2015 年各类路跑赛事就超过4.8万场。
 
根据《2019年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显示,2019年认证赛事中全国完成全马和半马的人次分别是 46.56万和90.91万。而美国在80年代就有50万人跑完全马。
 
作为一个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马拉松赛事应该值得倡导,仍需要多办、办好。特别是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什么是“失温”?


 
为何一群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
却被意外无情地剥夺了生命
究其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就是失温
 
什么是失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失温有哪些症状?
 
失温可分为轻度失温和重度失温。
 
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重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为什么夏季也会出现失温死亡现象?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由于马拉松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如何预防失温?
 
1. 注意内衣的选择。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2. 注意衣物的增减。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3. 注意保暖防护。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
 
4. 及时补充体能。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希望大家重视野外失温现象
及时做好预防和预判
避免悲剧重演!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封面新闻、上游新闻、白银新闻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