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开学第一课”:获得了流量,失掉了品质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9-02/ 浏览次数:0
图源/央视网

迟到的《开学第一课》惹了众怒。

强制性地把官方认为好的教育让家长和孩子被动接受,本身就有失偏颇。同时,又用过度商业化,甚至欺骗性的包装来获得流量,对于这类公益教育性质电视节目来说,将面临更多道德质疑。

迟到的第一课被广告覆盖

9月1日晚8点,是教育部办公厅之前发文通知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时间。教育部要求,节目播出日期为9月1日(星期六)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各地要高度重视,将《开学第一课》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开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把《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及频道通知到各中小学校,并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让其在家与家长共同观看。节目播出后将在教育部网站提供节目链接,供在线观看。

据资料显示,作为教育部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是根据中小学的特点而设计的,并以他们喜欢的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自2008年开始,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是精心制作,收获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开场舞表演者邀请的是TFBOY。2017年节目主题是《中华骄傲》,开场表演者是当红小生吴磊。2018年则是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

在一周之前(8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关于组织中小学生上好2018年《开学第一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教育部通知文件

一位班主任反映,接到通知后,学校也高度重视,将观看《开学第一课》作为开学后的第一份作业,并要求写观后感。

当全国的中小学生准时地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等来的却是十几分钟的广告。

有卖床垫的、卖豆浆机的、卖白酒的、卖瓷砖的、卖阿胶的、卖家电的、卖汽车的、卖油烟机的、卖电动车的、卖儿童牙膏的……令人不解的是,在教育部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教育减负的背景下,《开学第一课》播出之前,反复播放的却也有一对一在线辅导的广告。

作业帮、海风教育、掌门一对一等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轮番上阵”,播放量平均达到4至5次。在《开学第一课》之前的“黄金时段”播放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确实面向的是最为精准的消费人群。电视节目特别是公益节目没有收入来源需要插播广告无可厚非。可是,不管是教育部的《通知》还是学校的公告,节目都是晚间8时开始,难道这15分钟是“广告第一课”吗?惹众怒的不仅这15分钟广告,还有“不守时的央视”。

这些广告同时还冠以“提示收看”的名头,俨然一副和《开学第一课》绑定在一起的气势,不知道看到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孩子们会写出怎样的观后感。

如果说,《开学第一课》是一档普通电视节目,冠名也好,广告也罢,都是正常且无可厚非的,嫌广告多,大可以不看。

但这是有关部门统一要求全国中小学生观看的节目,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电视课堂。上课之前先上广告,相当于把课堂变成了商场,不仅会对孩子们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导向,还有损自身信誉。

在央视广告经管管理中心的微博上,也曾披露过2016年《开学第一课》的广告招商方案,其中,“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天必须收看的节目”赫然在列,教育部为节目成功背书,商业价值提升。

道歉和力挺

舆论不断发酵,直指央视该节目组高度商业化运作该公益节目的行为。重压之下,当天下午,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发布了道歉声明,就节目播出广告太多,影响节目准时播出致歉。

据了解,关于《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问题,往年也曾遭遇到家长“吐槽”。2017年,根据通知,原定9月4日20:00播出的节目,调整为9月1日21:00播出。当时就有家长表示,由于时间较晚,节目播出时孩子已经睡觉了,最后只能通过重播功能完成作业任务。

除了因广告众多,而导致节目距离通知时间晚了十多分钟,让家长和孩子们不满。教育部下发文件通知全国中小学生组织收看一档每其名曰“公益节目”,但充斥商业广告的节目,也引发了观众不满。

就此有相关媒体采访到了教育部发言人,对方表示,教育部只参与了节目本身制作。

有自媒体爆料,央视娱乐传媒导演、制作人,《同一首歌》栏目组的导演之一,知名儿童艺术品牌《魔法旅行团》创始人王科雅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段为《开学第一课》辩解的文字。在她看来,认为陪伴孩子看13分钟广告太长的家长缺乏耐心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如果不是以学校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家长陪孩子接受这样正能量教育,家长也很难主动给予。

但是,很快发布者把这条微信删除。此番辩解,对于舆论发酵来说是火上浇油。 因为强制性地把官方认为好的教育让家长和孩子被动接受,本身就有失偏颇。同时,又用过度商业化,甚至欺骗性的包装来获得流量,对于这类公益教育性质电视节目来说,将面临更多道德质疑。

▲家长的吐槽。

质疑背后是对现行教育环境的不满

在插播的众多广告中,作业帮的广告尤其引发质疑。去年11月,新华社曾以《"作业帮"等APP涉黄!网上课堂咋成"污秽温床"?》为题,报道了“作业帮”等多款学习类APP涉黄一事。

报道内容称,这款APP中曾发现很多不良的内容,甚至还曝出后台教学生写“小黄文”解压等荒诞乱象。这件事曾经在家长圈里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这样一款被新华社点名批评的不良口碑的APP竟然连续四年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赞助商,其商业目的可想而知了。

不仅如此,作业帮还成功地打入中小学校园,不少班主任要求下载作业帮APP,用作业帮APP布置作业。其实,许多家长顾虑作业帮小黄文的事情,却也不得不下载,以免耽误孩子完成作业。

作业帮还曾三次入选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机构共同编著的《2017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2015年,百度推出“百度航母”计划,作业帮从百度分拆出来。三年,作业帮融了3轮资,推出拍照搜题、一对一辅导(答疑)、作业帮一课(直播课)3款爆品,累计激活3亿用户。

事实上,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体育总局、财政部等八部门刚刚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同时,明文规定“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那么,教师要求家长下载“作业盒子”、“作业帮”,是否属于“依赖电子产品”?

政府部门每年呼吁减负,教育部、央视却在亿万家长、孩子同时观看的电视节目里插播辅导班广告,减负如何减的下?政府部门严禁打击培训机构以牟利形式,向用户宣传无关广告和虚假信息。如今,央视电视上又在《开学第一课》播放长达15分钟商业广告,这到底打了谁的脸?一个为孩子播放的电视节目,带上了浓重的商业利益色彩,而且还要求学校组织学生观看,这样的玩笑是不是“开”大了?

可见,触动国人敏感神经的教育问题,离商业越近,质疑会越多。

综编:新京报、经济观察网、直说EDU、东方网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