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热点 | 猎豹移动在“挣扎”:海外业务遇困,押宝AI“阵痛”难消

作者:沈思涵 石丹 /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0

 

海外业务遇困的猎豹移动依旧在低谷中挣扎。

 

11月末最新出炉的财报显示,猎豹移动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3.65亿元,同比下降60.3%;同时,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猎豹移动股东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降45.32%。

 

这是一份十分不理想的“成绩单”。而就在财报出炉的当天,猎豹移动的股价就跌去了3.43%,最终报1.97美元/股,已经徘徊在退市边缘。而其股价高点曾达到过38美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猎豹移动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其出海至今也有六年时间。但随着近年来海外巨头们的广告政策不断收紧,猎豹移动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已经陷入了困境当中。

 

作为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的傅盛,早已做出了将公司重心从海外转移至国内的决定。并且,傅盛还表示,猎豹移动将重点关注国内AI机器人业务,借此打造成公司的长期增长引擎。

 

但一心“All in AI”的猎豹移动,真的已经做好准备了吗?这家国内较早出海的互联网企业,何时才能彻底走出海外受挫的“阴影”?

 

海外业务受阻回归国内

 

“我们在海外遇到了很多困难,Facebook和Google都与我们暂停了合作,这导致我们失去了两个重要的用户获取和商业变现渠道。”面对公司今年业绩大减,傅盛在猎豹移动2020年Q3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做出如此解释。

 

事实上,猎豹移动在海外市场受阻从2018年就已有端倪。继2018年初Google公布“禁止开发者在App中加入锁屏广告”的新政之后,同年年底,广告监测平台Kochava爆料称,其监测到有8款安卓应用通过滥用授权的方式来诈骗广告收入,其中7款都与猎豹移动有关,包括猎豹清理大师、CM文件管理器、安全大师等APP。

 

消息一出,猎豹移动的股价当日就跌超30%。随后不久,Facebook就终止与猎豹移动合作,即便猎豹后来通过了由Facebook指定的审计公司对内部数据安全和政策遵守情况审计后,Facebook仍拒绝恢复合作。

 

不仅如此,2020年2月,Google也选择单方面终止与猎豹移动的合作,猎豹移动全部应用程序,共计约45款,全部从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下架。值得一提的是,参照2019年的收入数据,猎豹移动在2019年有21.9%的收入来自Google,后者终止与猎豹移动合作的影响可想而知。

 

两家海外巨头的政策风向改变,致使猎豹移动的海外收入遭受重创。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猎豹移动在海外市场的应用产品业务收入仅3900万元,同比下降72%。

 

面对海外惨淡的境遇,傅盛也不由透露出悲观的情绪。他在猎豹移动2020年Q2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坦言,“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对与Facebook和Google恢复合作不具备足够的信心。”

 

海外接连受阻,猎豹移动希望将重心转移至国内。然而,即便是在国内市场,猎豹移动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其在移动应用市场上的影响力已经日渐式微。

 

比如猎豹旗下的代表性产品猎豹清理大师、猎豹安全大师,均面临着360方面的压制。作为对比,在2019年9月提供的Quest Mobile报告显示,彼时,360手机助手MAU(月活跃用户量)仍有1.6亿,而猎豹清理大师、猎豹安全大师的MAU则分别仅有5825万和1758万。

 

与此同时,猎豹移动一直强调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 工具型产品矩阵,其也与搜狗有很大的重复性。随着如今搜狗被腾讯私有化,猎豹将直接面临与巨头腾讯的竞争,发展空间恐怕会被继续压缩。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猎豹移动之前以浏览器起家,基于PC平台推出了很多安全功能型产品,但伴随着移动端的发展以及手机系统和功能的完善,猎豹产品的使用量自然会不断下降。虽然猎豹也向移动端推出了很多产品应用,但从本质上说,猎豹仍然在用PC时代的思维去做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其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押宝AI尚未成熟

 

对于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掉队,猎豹自然非常清楚。所以最近几年,外界已经很少看到猎豹对自家安全产品的宣传,而AI和机器人领域,则成为猎豹宣传的重点。

 

2016年起,傅盛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提及公司要“All in AI”,紧接着便投资了一家AI公司猎户星空。而到了2018年,傅盛又是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演讲完后纵身一跃跳入泳池,传达出自己和公司对于转型AI的勇气和决心。

 

从那以后,AI业务就成了外界关注猎豹的新话题,而猎豹在AI领域的落地产品,主要就是机器人。仅在2018年3月,猎豹就一次性发布了5款机器人产品,包括语音服务机器人豹小秘、递送服务机器人豹小贩、劳动服务机器人机械臂和豹咖啡等等。

 

这些B端产品已被广泛应用在商场当中。截至11月20日,猎豹商场机器人已经形成覆盖全国35个城市,1015家商场,8965名机器人上岗的服务网络。除了B端机器人,猎豹的AI落地产品还包括面向C端的儿童AI电话手表、AI翻译棒、AI智能音箱以及AI家教机器人等。

 

可以说,猎豹在转型AI业务的四年时间里,其AI生态布局已经足够丰富,产品也各具特色,这部分业务应该已经孵化成熟。

 

但实际上,猎豹AI业务在过去的2019年只创造了1.43亿元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不到4%。而在最新的2020年第三季度,猎豹AI业务收入仅2129.6万元,亏损达到1.9亿元,营业利润率为-893.9%。

 

尽管傅盛解释是因为AI业务依赖线下销售,今年疫情影响使得收入大幅减少。但抛开今年疫情不谈,即便参照去年的收入,猎豹的AI也不足以成为公司增长引擎。猎豹AI业务是否进展过于缓慢,《商学院》记者就该话题采访猎豹移动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在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看来,“猎豹的AI机器人业务目前还处在战略投入阶段,其并非以卖机器人为生,而是以机器人来承载各种内容和服务,构建生态,所以现在评价猎豹机器人业务成败为时尚早。至于猎豹在C端市场做的翻译机、智能音箱,这些细分产品在各自市场上都有巨头涌现,对手的研究技术和布局也更为精专,猎豹在C端产品突围不易。”

 

事实上,回顾猎豹成立十年以来的发展脉络,其自身已经有过数次转型。从一开始在安全工具战场上厮杀,到后来选择转型做内容分发和游戏,再到如今押宝AI机器人生态,猎豹一直走在转型的道路上。

 

但这一次次看似勇敢转型的背后,实际上是猎豹在原有领域表现乏力,而不得不选择转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或许是猎豹过去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这一次,猎豹积极地转型“All in AI”,其最终将会得偿所愿还是重蹈覆辙,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