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调查 | 汉秀之殇 谁敲碎了王健林的小目标?

作者:陈淑文 朱耘 / 发布时间:2020-09-30/ 浏览次数:0
   

 “椅子是可以移动的,上下左右移动,结果把人挤死了。”一名看过汉秀剧场的观众告诉《商学院》记者。

 

8月19日,汉秀剧场因疫情闭馆200余天后,于9月10日正式恢复演出,在此之前,汉秀剧场特别为武汉的抗疫医护人员安排了三场慰问演出。但就在9月6日晚的演出中,意外发生了。

 

据了解,两千观众的空间移动是整个汉秀剧场的最大噱头,剧场移动座椅可配合剧情进行用途的切换,升降座位可以在2.62米到28.95米之间的高度移动,在一分钟内升降行程为6.33米,每套旋转座椅面积50平方米,平移行程长达30米。演出当天,两位医护人员在抢救意外跌落的孩子时,遭受移动座椅的挤压,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9月18日,万达集团官网发布了关于汉秀剧场演出事故的声明,9月6日晚,武汉万达德贡演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德贡”)所属的汉秀剧场在慰问演出中发生一起事故,造成2名观众不幸遇难。目前事故原因及责任主体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已与遇难者家属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遇难者善后工作已处理完毕。

 

公告同时表示,汉秀剧场将关停整改,免去万达德贡总经理和营运主管的职务,解除劳动关系。

 

汉秀“悲剧”背后,作为项目开发商和运营商的万达集团有怎样的安全管理整改?此外,关于汉秀剧场当初修建的背景和运营模式等问题,《商学院》记者向万达集团发送了采访函,对方表示,汉秀剧场故事情况一切以公告为准,并无其他回复。

 

汉秀剧场的安全隐患

 

9月20日《商学院》记者在汉秀剧场外看到,剧场大门已关。据工作人员介绍,剧场因舞台故障暂停营业,正在进行舞台升级,具体开业时间不确定。

 

汉秀剧场位于楚河汉街东端,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逛街购物还是吃喝游玩都很便利。沿着汉街万达广场购物中心走到“楚河汉街”商业步行街,“汉秀”剧场就在步行街对面。

 

万达集团官网显示,汉秀剧场是武汉中央文化区规划中一个重磅项目,单个剧场的投资额达到25亿元。“汉秀”是万达集团与弗兰克·德贡娱乐集团联合打造的中国首个舞台秀剧场。“汉”取意汉族、楚汉、武汉文化精粹之意,“秀”从英文“Show”音译而来,指现场演出。

 

武汉中央文化区是万达斥500亿元巨资在武汉建设的标杆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具备文化、旅游、商业、商务、居住五大功能。

 

汉秀剧场于2014年12月20日在武汉中央文化区开幕,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不仅亲自现身站台,还邀请了多位国家驻华使节及明星名人助场。

 

而万达德贡是汉秀的运营主体,企查查显示,该公司为万达集团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法人为曾茂军,目前职务为万达电影总经理。

 

“来武汉的人除了看黄鹤楼,汉秀剧场也是值得一看,非常震撼,场面恢宏。”的士司机告诉记者武汉游玩攻略,作为武汉人,他希望汉秀能继续运营下去。

 

两千观众的空间移动是整个剧场的最大噱头,万达官网资料显示,汉秀剧场中的活动观众席由一套升降座椅台和两套旋转座椅台组成,构成2000座大型交互式观演设备,其中有68个贵宾席,1102个可升降固定座席,左右各有415个旋转座席。旋转座位可以在至少2.62米的高度水平移动,升降座位可以在2.62米和8.95米之间的高度移动。

 

 

根据汉秀剧场活动观众席位介绍,2000位观众在活动观众席上观看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为此,汉秀剧场观众席上应用了多项安全装置。

 

武汉万达汉秀剧场有2000座活动观众席,如此复杂的大型机电液系统,虽然已经成功投用,但是后期的维护保养仍然是一项艰巨任务。

 

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在保证年均每个剧场200场以上演出任务的同时,每年安排上半年2周~3周、下半年1周左右的休整 时间,专门用于舞台设备和工程物业设备等维修保养。由于歌剧院演出任务重、设备数量多,且没有厂家负责技术支持和维护工作,剧院专门成立了舞台技术保障团队,目前总共8人,专门负责歌剧院演出保障、设备维护工作。

 

那么累计演出超500场的汉秀剧场舞台设备、动观众席的日常维护是如何?维护的频率是怎样?每一次维护的费用是多少?对此,万达没有做回复。

 

在翻阅汉秀剧场官微里,记者统计到在2019年中有两次设备维护期,分别是1月1日至1月20日,9月1日-9月12日。

 

 

对于类似汉秀剧场这种大型观影厅有哪些安全隐患?建筑行业从事人员告诉《商学院》记者,大型的观影性建筑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危险性就相对比较高。在防火规范里面对于人员比较多的场所,安全疏散的要求是特别高。对于一些有机械能动结构的观影场所,在观影的时候,如果没有照明系统,就会使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没有办法很快地做出应急响应。

 

停业半年,损失超1亿元

 

“票价有点贵,不舍得去看。”一位武汉市民表示汉秀剧场定位过高,价格不太亲民,感官体验也许真的是“独一无二”,但票价看着“肉痛”,表示自己不会买账的。

 

汉秀剧场不同的座位有不同的价格,从219元到2699元不等的6种票价,每个星期的周一周二休息,其中周六周日各2场,每周演出场次有7场,考虑团体票、中间商费用等因素,《商学院》记者以平均票价600元计算,按照2000个席位的80%上座率,那么汉秀剧场在这大半年的演出收入损失约有1.34亿元。

 

据了解,事故发生当天是汉秀剧场疫后开演第一天,这意味着前期停演了大半年。

 

除了票价的问题,内容不明确,剧情浅薄也是汉秀剧场的吐槽点。在大众点评上,大多数观众看完以后,会觉得特效和技术很震撼,但是剧场所承载的演出内容似乎过于单薄,观众对内容的印像不深或不太容易看懂。

 

 

在资深文旅行业管理者张英杰看来,转型轻资产和文化旅游正成为万达集团未来发展方向,万达在去重资产化的时候,将汉秀剧场作为文旅项目留下来。

 

2006年,万达创始人王健林开始涉足文化产业,2011年万达成立文化产业集团。彼时王健林在发布会上称万达将于2012年1月宣布“第四次转型战略”,确定万达集团将围绕万达商业、文化产业、金融板块和电子商务四个支柱产业发展。

 

其中汉秀剧场是万达文旅项目管理公司在武汉的重点项目,整个商业区域总称“武汉中央文化区”。2013年,万达集团的文化集团执行总裁张霖检查指导武汉文化项目,强调武汉文化项目是集团的首个文化项目,称其为“试金石”。

 

张英杰认为汉秀剧场不单纯是主题乐园,还是旅游演艺结合体,能有引客和容客场景的商业行为,同时票房也需要旅游游客群体的支撑。舞台秀剧场需要很强大的策划、市场定位和编导才能完成表演内容的制作,所以汉秀剧场还需通过大量时间精力了解游客需求喜好,不断揣摩演出内容,推陈出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发展过程。

 

被留下来的“试金石”

 

作为万达集团文旅产业的开山之作,位于武汉中央文化区的汉秀剧场在集团与融创和富力的“世纪大交易”中留下了。

 

在2017年融创以 438.44 亿元拿下万达集团旗下西双版纳、南昌、合肥、哈尔滨、无锡、青岛、广州等13 个万达文旅项目91%的股权后,融创于2018年完成了对万达文旅资产的进一步收购。万达集团在公告中也表示,2017 年 7 月,万达与融创签订了 13 个万达城项目收购合同。作为上一次交易的延续,根据原有方案,13个万达城的设计、建设、自持物业的管理、运营全部由万达负责,每个文旅项目,融创需每年向万达支付 5000 万元的管理咨询费,合同期限为 20 年,即每年要支付6.5亿元,20 年共计支付130亿元。但在合同实际执行中发现,该合作模式确有诸多不便。

 

2018年10月29日,经双方友好协商,由融创出资收购万达原文旅集团和13个文旅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公司。本次收购达成后,融创将全面负责已收购的文旅项目的所有持有物业业态的总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品牌许可、运营咨询和运营管理等服务。

 

简而言之,融创相当于用一次性支付的63亿元,替换了此前20年支付130亿元的方案。同时,其也获得了相对成熟的万达文旅团队。

 

在万达集团打包出售的资产中,位于武汉的资产包括:万达威斯汀酒店、嘉华酒店,还有号称武汉唯一一家七星级酒店的万达瑞华酒店,而汉秀剧场并未出现在此次出售的文旅资产中,仍隶属于万达集团。

 

在接受《商学院》记者的采访时,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认为:“实际上从万达对于武汉市场的投资来看,力度确实要大于其他城市。”尤其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概念提出,是全国其他省会城市所没有的。鉴于武汉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尤其是中部区域的地位,所以类似汉秀剧场的文化产业和文旅产业一直备受重视。把部分非核心的文旅项目从中剥离,有助于万达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保留部分核心项目,也有助于促进后续万达文旅业务的发展。

 

在张英杰看来,武汉中央文化区是万达文旅集团的标杆项目,而汉秀剧场又是武汉中央文化区的亮点,有引客和容客场景的商业行为。该项目是以文化为新加元素,并且成为了重要的切入点。

 

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委员会专项评审专家库专家孙文华告诉《商学院》记者:“文旅产业现在不缺投资人,真正缺的是好的运营商。”万达在文旅团队的建设以及文旅项目的运营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商业综合体这一方面也已经摸索出一套经验和模式,但文旅产业与商业地产是有差别的。文旅产业最大的挑战是,需要把该区域文旅的旅游产品推广到市场来吸引人气,从而带动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汉秀剧场发生事故后如何整改,内容如何推陈出新?而汉秀剧场是否还要维持下去,并努力接近王健林的“小目标”?《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