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热点 | 神州租车“卖身”一波三折:上汽“急刹车”北汽能否成为“新接盘侠”?

作者:赵建琳 朱耘 / 发布时间:2020-07-21/ 浏览次数:0
    

神州租车(0699.HK)股权再度生变。

 

2020年7月20日,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提示性公告,由于在关于神州租车股权转让协议的谈判中未就交割先决条件达成一致,为保护公司利益,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香港”)决定终止收购神州租车股份的交易。

很快,神州租车宣布从7月20日下午1时起短暂停牌。紧接着,神州租车公告宣布,江西省井冈山北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井冈山北汽”)与神州优车(838006.OC)卖方签署购买协议,以每股3.1港元价格购买4.43亿股神州租车股份;同日,井冈山北汽与Amber Gem签署收购要约,同样以每股3.1港元购买不少于1.7亿股神州租车股份。

 

也就是说,井冈山北汽拟以总价约19亿港元的价格收购神州租车28.91%的股份,且此次每股收购价与上汽香港当初给定的收购价相同,总收购股份数也与上汽香港当初拟收购的股份数量相差无多。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井冈山北汽是由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汽集团全资附属公司)、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玖沐瑞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股比分别为40%、30%和30%。

 

就在井冈山北汽拟收购消息“出炉”的当天,神州租车宣布神州优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7月21日上午9时,神州租车复牌,但复牌后股价低开低走,股价一度跌超10%,截至当日收盘,神州租车每股报收2.67港元,跌8.87%。

 

上汽香港决定终止收购交易

 

自神州优车决定出售其所持神州租车的股权开始,华平投资、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就坐上了“争夺”神州租车的棋局,三家企业曾先后“出战”但都没一举拿下,频频生变的收购行动让人对神州租车的最终“归宿”充满了疑惑。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7月20日下午举行的上汽集团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就此次交易终止事宜回答股东提问时表示,交易双方原计划在7月11日前后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但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一些交割先决条件未达成一致,主要是神州租车未来运营方面。

 

“上汽香港7月2日与神州优车签署的只是《收购要约》,本来就是一个商业谈判,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我们也在前次公告中提示了风险。我们收购一家公司不是只讲收购,更重要的是收购后的运营,及时终止这次交易也是本着对公司及股东利益负责的态度。”陈虹在会议上说。

 

据悉,终止该交易不会对上汽集团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造成影响,上汽集团将继续完善出行业务的布局和运营,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陈虹认为,公司既关注已有业务的持续改善,也关注并购市场的优质资源。

 

对上汽集团而言,神州租车原本是计划与上汽集团出行版块的业务实现互补协同,是上汽集团向成为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出行服务产品供应商迈进的一步。可惜,由于神州租车未来运营等问题未达成一致,上汽香港终止收购。《商学院》记者也第一时间向上汽集团和神州优车、神州租车方面求证未达成一致的具体细节,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目前在出行领域里,上汽集团已拥有分时租赁品牌EVCARD和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其中,享道出行拥有面向C端的享道专车和面向B端的享道租车。不过,据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集团虽在各类出行业务上都有布局,但目前还是以网约车版块为主。

 

2020年7月1日,“享道企业版”APP上线,在提供原有的企业长租用车业务基础上,又推出了高端专车、日常网约车、会务用车、班车、包车等企业出行业务,以实现企业出行需求的全产品线覆盖。据悉,享道租车品牌发布一年来,企业客户规模已超1500家。

 

此外,享道出行也在推进面向C端的享道专车业务,5月以来,绍兴、无锡陆续开放享道出行业务,总注册用户已突破1000万,用户满意度超97%。值得注意的是,享道出行APP显示,目前已开通服务的城市有上海、苏州、昆山、郑州、杭州、宁波、绍兴、无锡和成都,除郑州和成都,其他城市都位于江浙沪一带,区域运营特点显著。 

 

与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对手相比,享道出行仍“压力山大”。易观分析7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5月,网约车市场活跃用户规模为6557.4万,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别为滴滴出行、嘀嗒出行和首汽约车,其中,滴滴以5439.48万人的月活强势占领网约车市场,而享道出行该月月活仅有80.68万人,仅占6557.4万总规模的1.23%。

面对出行领域“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享道出行有怎样的规划?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市场潜力是什么?如何应对“一超多强”挑战?对此,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享道出行的话题可以等合适的时候再作沟通。

 

某汽车租赁公司前CEO李军利认为,国内出行领域里,价格仍是竞争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是谁的价格更低就选择谁,在价格水平相近的情况下才去比较服务水平。滴滴当下已经占据了强势领跑的地位,其他出行品牌想要突围,要么得具备价格优势,要么在产品设计上做出创新点。

 

不过,网约车市场并非已经饱和,仍有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易观分析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出行市场年度分析》介绍,由于2019年各地监管机构全面清退不合规车辆及驾驶员,导致合规运力资源出现阶段性短缺,全国尚有25%的网约车需求未被满足。如何提高合规运力资源是考验企业的共性课题。

 

如今,享道出行服务的城市虽集中在长三角等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区域,可市场规模毕竟有限。只是,网约车是个烧钱的业务,“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是矛盾的,上汽集团又是国企,体制和成本控制都制约着决策。”李军利说道。易观分析也预测,受疫情影响,2020年重资产模式的主机厂背景网约车企业将放缓扩张进程,以保障现金流安全。

 

井冈山北汽“接盘”,会是最终结局吗?

 

上汽香港宣布终止收购动作后,神州租车与神州优车都宣布新晋买家为井冈山北汽。7月20日,井冈山北汽与神州优车签署《关于神州租车有限公司的股份购买协议》,以每股3.1港元价格购买4.43亿股神州租车股份,转让所得价款将优先用于偿还神州优车相应的股份质押借款,若交易完成,神州优车将不再持有神州租车股份。

 

尽管签订了购买协议,此次交割也仍受制于若干先决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各方完成就本次交易所有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主管政府或监管机构就本次交易的批准或确认,以及类似交易的其他惯常先决条件。

 

同一日,井冈山北汽也与Amber Gem签署收购要约,以每股3.1港元购买不少于1.7亿股神州租车股份。交割先决条件包括签订正式买卖协议、取得关于Amber Gem销售股份的政府当局或监管部门的批准或确认。

 

神州租车相关负责人告诉《商学院》记者,神州租车的加入或将给北汽集团带来出行版块的优化完善。“神州租车是国内领军的汽车租赁企业,2019年,神州租车车队总规模近15万辆,全国门店网点超1000家,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深入合作有利于双方在资产效率提升及服务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协同合作。”

 

作为北汽集团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标志,华夏出行承载着北汽集团2.0转型的战略重任。旗下业务包括摩范出行、北京出行、网约专车、城市物流、华夏行达、华夏健康、华夏318、整车租售等。

 

如果说神州租车的加入能给北汽集团带来出行版块的优化完善,那么如何协同合作?如何提高神州租车与北汽集团的资产效率?如何探索创新的服务模式?为此,记者分别求证神州租车与北汽集团、华夏出行方面,截至发稿,神州租车与北汽集团未回复,华夏出行相关负责人回复称:“集团有官方消息后会有统一回复,届时可以安排进行专访。”

 

易观汽车出行领域高级分析师宋谨认为,共享汽车普遍存在的痛点是需要更多的线下网点去满足用户便捷的用车需求,而神州租车成熟的线下网点的运营模型能成为良好的补充,其次,相较共享汽车,神州租车已有了成熟的二手车处置模型和路径。

 

只是,受车市影响,二手车处置成本较高和脱离神州系后或将无法通过神州买买车来处置二手车会是接下来神州租车面临的两大风险,但宋谨认为,这是拟收购方在前期评估风险阶段一定会考虑的事情。

 

兜兜转转,神州租车似要再度回归北汽集团的怀抱。但实际上,此次拟收购方并非直接指向北汽集团,而是井冈山北汽,该公司由北汽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北汽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玖沐瑞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各自持股30%。

 

有业内人士从资本角度提出关于操纵股价的质疑:“如果北汽集团要收购,为什么不自己去收,而是让下面的公司去收,集团的品牌效应不是更大吗?拟收购方变来变去,还都不是正式协议,可股价已经产生波动了。”

 

巧合的是,就在神州租车公布井冈山北汽成为新晋拟收购方的同一天,神州租车宣布神州优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7月21日神州租车复牌后,股价一度跌超10%,截至当日收盘,神州租车每股报收2.67港元,跌8.87%。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神州优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了神州租车的股价,“如果没有发生井冈山北汽拟收购的消息,跌得就不止这么多了。”此次调查虽未限制神州租车的生产经营行为,未涉及公司财务,未对正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该人士认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调查理由或是最好的介入理由。

 

证监会此番调查会不会让井冈山北汽的拟收购计划再度生变?记者就该问题向北汽集团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晓红认为,调查影响与否主要取决于拟收购方,如果拟收购方介意,则可能会影响收购计划的推进。《商学院》记者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