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银行 | 苏州银行业绩增速放缓,盈利能力被指不足,转型零售暗藏隐忧

作者:吕笑颜 石丹 / 发布时间:2020-05-10/ 浏览次数:0
  

日前,苏州银行(002966.SZ)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7.22%;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0.06%;扣非后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11.16%。在此之前的3月30日晚间,该行披露了自2019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

 

受疫情影响,该行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营收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较2019年有所下降。而盈利指标加权ROE(净资产收益率)也在2019年小幅回升后一季度同比下降29bp(基点),且仍处于行业下游水平。

 

资产质量方面,一季度不良率较2019年末有所下降。不过,鉴于该行不良生成率持续走高及疫情影响的滞后性,后期压力仍存。具体而言,据2019年年报显示,该行在对公贷款上的容易出现不良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占比较高,对公整体仍存隐忧。

 

日前,该行正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不过,其贷款增长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尽管该行已向零售转型,不过,在个贷方面,风险较低的按揭贷款的占比并不高,资产质量存隐忧。

 

业绩增速放缓,ROE同比下行

 

据苏州银行2020年一季报显示,该行一季度实现营收26.52亿元,同比增长7.22%;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0.06%;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1.00%。

 

受疫情影响,该行2020年一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其中,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10.06%,较2019年10.31%小幅下降0.25个百分点;2020年一季度营收增速7.22%,较2019年21.9%下降明显,营收增速放缓。

 

具体分拆来看,2020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17.42亿元,同比增长18.18%,较2019年上升0.53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10.67%。

 

当前,该行营业收入主要由净利息收入贡献,净利息收入占营收八成以上,有下降趋势。据历年财报显示,2016年~2019年的净利息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84.4%、86.3%、87.2%、64.3%。其中,2019年净利息收入60.6亿元,比2018年同比下降5.3亿,这是因为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部分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多,利息收入减少。根据2019年年报,按照与上年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利息净收入为77.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亿元。按照与上年可比口径,2016年~2019年的净利息收入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84.4%、86.3%、87.2%、82.3%,19年净利息收入占比有下降趋势。

 

而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2020年一季度该行的年化加权ROE为11.0%,同比下降29bp,疫情之下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事实上,2019年四季度该行业绩就已经开始有所放缓。

 

根据3月30日晚苏州银行发布的年报,该行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31% ,营收同比增长 21.80%,而该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 9.88%,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为25.26%。

 

此外,该行2019年全年年化加权 ROE为9.85%,同比下降23bp,而根据民生证券的测算,该行前三季度年化加权 ROE 为11.23%,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 年和 2020年1 季度 ROE 较往期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我行于 2019 年 8 月 2 日实现 A 股上市,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 报规则第 9 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 (2010 年修订)要求,在计算 2019 年全年和 2020 年 1 季度 ROE 时,作为分母的加权平均净资产均考虑了发行 A 股导 致净资产增加的部分,使得上述报告期的 ROE 计算结果较同期有所下降。”

 

事实上,近三年该行的ROE不断下滑。2016—2019年的ROE分别为10.04%、10.15%、10.08%、9.85%。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对于苏州银行的盈利能力表现,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仍较同业有差距,他表示:“苏州银行2019年ROA (总资产收益率)0.80%,ROE 9.63%,均低于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盈利能力相对不足。”

 

他解释称:“ROA自13年持续下滑,由1.13%下降至2018年0.78%,2019年小幅回升至0.80%。总资产收益率下滑除了与行业整体ROA下滑趋势有关,也和行业竞争加剧有关,净利润增长相对乏力。净资产收益率近6年保持稳定,在10%上下,对比同业平均(13家上市城商行)不断下滑,从2013年19.7%下降至2018年12.7%,苏州银行ROE处于行业下游。公司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速12.79%,为近五年最高,公司盈利水平有望好转。”

 

(图示:苏州银行2013年以来ROE变化)

 

分拆2019年的利息净收入,2019年全年净息差 2.09%,较前三季度下降 10bp,根据民生证券研究院分析师郭其伟的测算,主要是因为公司处置理财和基金等金融投资类资产,生息资产日均规模下降导致杠杆收缩所致。全年净利差2.29%,较前三季度上升 33bp。郭其伟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司下半年加大了对收益率较高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投放力度,贷款收益率提升拉动生息资产收益率上行,进而导致净息差扩大。

 

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行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根据准则要求,对部分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 资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 资产,该类资产在报告期内因持有所产生的利息收入需列报计入投资收益。因而 2019 年全年和 2019 年三季度末相比, 本行净利差上升 0.33 个百分点,净息差下降 0.10 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苏州银行2019年年报)

 

根据年报,截至2019年底,苏州银行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56%,金融资产28%,同业往来资产8%,存放央行8%。其中,2019年底生息资产较上年末下降216亿元,同比下降6.9%。事实上,苏州银行的生息资产增速近3年处于下行通道。对此,廖志明认为,主要系公司结构调整,金融投资下降,同时贷款增速不足所致。

 

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行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根据准则要求,本行对部分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类资产不再计入 2019 年末的生息资产。如按照 2018 年生息资产列报的口径计算,2019 年生息资产较 2018年增长约为10%。此外,2018年生息资产增长率为5.89%, 2017 年生息资产增长率为 12.79%。”

 

事实上,一般来说,贷款收益率高于投资收益率,2017年~2019年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从44.3%上升至55.8%。廖志明认为,这种结构调整,使得生息资产收益率从2017年4.58%上升至19年4.91%。债权投资占比下降,从2017年占生息资产比重34%下降至28%。

 

而在贷款增速方面,该行成立初期的贷款高速发展,2014年达到32%,自2018年持续下滑,截至2019年底,贷款增速同比增长13.5%,处于历史最低。这一贷款增速低于同业平均。廖志明:“对比同业,2019年三季度,上市13家城商行贷款平均增速为20.9%,苏州银行14.3%,与体量相似的成都银行28%有较大差距。”

 

对于疫情影响,廖志明表示:“疫情之下,贷款增速或受影响,影响生息资产增速导致盈利受限。”

 

零售转型加速,企业贷款资产质量仍存隐忧

 

作为由农商行转变而来的小型城商行,苏州银行背靠苏州发达经济,存贷款业务比较依赖企业客户。日前,该行已经推进零售业务转型,2019年大零售战略进一步提速,个人存、贷款占比得到提升。

 

(资料来源:2019年年报)

 

其中,在资产端,该行个贷占比持续提升。苏州银行近5年个贷占总贷款比重持续提升,从17.6%提升至2019年35.2%。而在增速方面,该行个贷增速提升,企业贷款增速持续下降:2015-2019年个贷同比增速分别为36.9%、40.6%、29.2%、41.0%、26.7%;企业贷款增速持续下滑,从2015年20.9%下滑至2019年7.5%。截至2019年底,对公贷款占比64.7%,个人贷款35.1%,该行对公司业务比较依赖,票据业务极少。

 

而在负债端,该行个人存款占比持续提升,不过,企业存款仍是主导。近三年来,苏州银行存款结构在逐渐调整,个人存款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2019年,三年个人存款占总负债比重分别为35.6%、37.6%、39.1%。截至2019年底,该行企业存款1195亿元,个人存款869亿元,企业存款占总存款比例53.8%,个人存款占39.1%。

 

对此,苏州银行方面对记者表示:“未来我行将用好金融科技力量,进一步推进包括公司、零售等各项业务在内的优化转型,负债端,不断夯实基础客户,持续优化存款结构。资产端,紧跟国家政策,加强平台引流获客。结合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根植本地、贴近客户的优势,找准市场定位“量体裁衣”,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坚定数字化转型,坚持审慎经营,走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

 

不过,该行的企业贷款结构也带来了资产质量方面的隐忧。截至2019年底,对公贷款结构方面,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较高,分别占对公贷款25.1%和12.7%,而在两个行业比较容易出现不良,而传统上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12.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13.3%,而房地产业仅占对公贷款的5.3%。

 

(资料来源:苏州银行2019年年报)

 

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我行贷款投向行业分布基本与可参照的城商行相近,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整体风险可控。未来,我行将继续根据当前经济新形势和监管要求,围绕 “以小为美,以民唯美”的发展理念,在新年度的行内授信政策指引下,一方面着力优化客户结构,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高风险行业,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新增贷款投向政策积极支持、风险较低的行业,通过“控新增、调存量”逐步优化行内贷款行业投放,严控重点风险。”

 

零售转型是福是祸?

 

日前,该行零售转型已经提速。不过,在个贷方面,房贷占比不高。截至2019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款占比分别为36%、30%、34%,信用卡业务极少。对此,廖志明表示:“公司注重业务均衡发展,房贷在个贷中占比不高,资产质量存在隐忧。”

 

据北京某银行业风控人士介绍,在上述三类个贷中,按揭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比较低,他表示:“房抵贷类似于经营贷,但比后者稍好。因为按揭是刚需,一般走按揭的也是有一定收入基础的。而经营贷即为个人的小微企业贷款,其本身经营风险就高,同时还受宏观行业影响较大,因而风险并不低。”

 

资料来源:苏州银行2019年年报

 

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我行个贷业务发展较为均衡,2019 年以来,我行及时把握个人房屋按揭贷款需求市场,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拓展力度,有力推动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截至 2019 年末,本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增长45.22%,远超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增幅。”

 

尽管在对公贷款中房地产行业占比不高及在个贷中按揭贷款占比也并不高,不过,据银保监会官网今年1月9日披露的的消息显示,苏州银行收到4张罚单,其中2张涉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不审慎。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相关的房地产贷款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此外,今年我行首次在董事会层面建立金融廉洁与伦理委员会,将廉洁和伦理工作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之举,也将审慎经营推向了新高度。”

 

罚单背后是苏州银行的资产质量存在压力。

 

事实上,对于苏州银行的资产质量,前期风险在2017年得到充分暴露,2018年以来该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确认力度,2018年底,该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比率首次下降到80.7%,2019年底继续下降到76.1%。在不良认定更加严格下,该行2019年不良率下降0.15个百分点,接近城商行平均水平,与可比城商行不良率差距收窄。廖志明表示:“苏州银行不良率持续高于同业均值,18年受不良认定严格影响上升幅度较大,19年有收窄趋势,对比同区域城商行,江苏银行资产质量相对更加稳定。”

 

不过,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该行不良净生成率近3年仍在走高,2019年为0.67%,同比增加0.1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虽然改善,后续仍有压力。

 

分季度来看,根据民生证券的测算,2019年4 季度单季度不良贷款年化生成率 1.54%, 较前三季度提升 68bp。同时,不良贷款率略有反弹。2019年4季度末不良贷款率 1.53%,较前三季度上升 1bp。

 

对此,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从审慎管理的角度出发,我行主动加强对贷款偏离度的管理,逐步将逾期 60 天以上的贷款纳入管理,这也是 2019 年 4 季度不良净生成率略有上升的原因。”

 

2020年1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48%,较2019年末的1.53%下降5bp;2020年1季度关注贷款率为2.32%,较19年末的2.53%下降21bp。

 

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我行进一步做好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加强行业分析和企业评价,强化贷后、投后管理,提高不良处置质效。此外,加强数字化风控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不断迭代风控模型,完善智能体系建设,提升风险识别能力、风险计量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不过,鉴于疫情影响的滞后性,后续资产质量的变化依然值得关注。天风证券的研报也在风险提示中提到:“疫情持续扩散,经济下行超预期,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疫情是我行夯实客户基础、打磨风控 质效、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于零售业务而言,则是精准切入民生,深入打通社保、医疗、 交通、教育、旅游、消费等生活场景的关键时机。此外,随着全社会复工、复产、复商,以及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我行也将抓牢机遇、转危为机,构建包括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市民百姓在内的普惠金融新格局。”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