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共抗疫情 | 中国口罩产能约一天2000万,为何还“一罩难求”!答案在这里

作者:胡嘉琦张文慧朱耘 / 发布时间:2020-02-09/ 浏览次数:0

 

制图:焦震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偷袭了武汉、湖北乃至全国各地。勤洗手、戴口罩,不吃野味的公益宣传广告,让大众广为熟知。

 

然而,“一罩难求”是各地的真实写照。王先生准备去医院照顾他患病的老师,令他苦恼的是他找遍了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及线下药房、超市、便利店口罩均处于断货状态,按照疫情防护的提示口罩需4小时更换一次,王先生只能戴着非医用防护级别的口罩、使用多次的口罩去医院。

 

疫情一线医院,口罩是必需品,是保护医生安全的重要“阀门”,各大医院口罩等防护用品告急的公告频出;随着口罩线上线下皆脱销,广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开启了限量“摇号”模式。

 

面对口罩供应紧张问题,《商学院》记者从富士康方面获悉,富士康龙华园区已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相关口罩的产品资质认证目前尚处于申请状态中。无独有偶,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车企业亦先后宣布生产口罩。

 

中国是口罩生产的大国,产能占据了全球近50%,疫情期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甚至全从球调集口罩支援一线,为何仍然频繁告急?比亚迪、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跨界生产口罩,能解“燃眉之急”吗?待疫情过后,口罩企业是否又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呢?

 

跨界生产口罩

 

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这些原本代工数码产品、生产汽车的企业宣布生产口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跨界太大了吧!

 

《商学院》记者独家从比亚迪方面获悉,为抗击疫情,比亚迪不仅生产急需的口罩,也有消毒液。其中口罩生产安排在了深圳宝龙厂区,由电子事业群九部负责。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到2月底,产能可达500万只/天。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亚迪拥有专业的装备研发和技术团队,且拥有长期合作稳定的上游原料资源,从原材料、生产技术准备方面有很大优势,产品也会严格按照当前国家标准来生产,目前在积极筹备审批认证,政府也对紧缺物资开辟“绿色通道”。

 

比亚迪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以及志愿者、机场及空乘人员等群体。后续将结合情况 ,对外平价供应。

 

另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上汽通用五菱也加入到了口罩生产的大军之中,《商学院》记者了解到,决定生产口罩,是上汽通用五菱结合汽车“大行业、大工业”的相关优势,采取联合上游供应商广西德福特集团通过改造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口罩,由上汽通用五菱在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设备保障、质量管控、包装等方面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此次联合生产口罩的项目,在各方的积极推动及紧密配合下,从提出想法到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仅花费不到5天的时间,不仅是汽车产业的一次创新举措,更是政企高效联动、一切以市民的健康安全为先的最佳诠释。”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说。

 

据悉,广西建工集团负责将广西德福特集团的原有生产车间改建为2000m2无尘车间,于2020年2月建成投入使用,共设置12条口罩生产线。按照生产设备、人工等资源的配置情况,口罩的日生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70万个。目前,已经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并启动生产准备工作。无尘车间的建设工作正在同步开展,专业生产设备计划将于26日运抵,可达到医用级别口罩的生产标准。

 

汽车企业为何能够通过相应的车间改造生产口罩,二者之间似乎没有交集。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此次联合生产口罩的公司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上游供应商——广西德福特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NVH隔音棉等高分子材料及其零部件,是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目前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部分产品中,正是采用了可用于医用用品的高规格材料聚丙烯来生产隔音棉。从原材料、生产技术的准备方面来说,对生产口罩具备很大的优势,对生产线进行专业改造后即可快速启动生产。

 

短期供不应求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汽车企业生产口罩,是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国家卫健委2月5日召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医疗物资保障的生产、调度、进口等相关工作最新进展时指出,截至2020年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2月2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 N95口罩,已经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医用口罩是998万只,环比增长36%。普通口罩是471万只。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公开表示,总体看,口罩产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防治一线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优先保障,增速更快。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再次强调,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口罩产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 为什么会出现医用口罩“一罩难求”的问题,中国到底缺口罩与否?如何去解决这一现状?

 

供应KN95口罩品牌商霍尼韦尔方面向《商学院》记者表示,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需求剧增,霍尼韦尔声明,在新冠状病毒流行期间霍尼韦尔供应的KN95口罩绝不涨价,春节期间,我们对生产、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流程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尽一切努力保障 KN95口罩的供应,优先投放疫情严重地区,保证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需求。针对民用需求,霍尼韦尔的口罩在京东和天猫自营店上分批投放,进行限购,京东天猫渠道售罄后我们短期内不会有产能补货。

 

另外一家品牌口罩商3M也公开提出,春节期间不停产、官方店不涨价,在3M天猫和京东官方旗舰店脱销的3M口罩产品,全力补货。

 

uvex优唯斯华东华北大区销售经理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在疫情结束前,居民在市场上买不到uvex优唯斯生产的口罩,口罩等防护用品将优先供给到疫区,口罩价格没有变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每天产能最高达2000万只,整体上产能并不算低,正常情况下供给是充足的。但面对疫情爆发过于突然、口罩上中下游生产商处于半休状态以及中国人口基数大等因素,口罩出现了短期供不应求的现象,即便是企业拿出全部库存,加班加点投入生产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区块链技术改革联盟首席经济学家王学宗给《商学院》记者粗略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国内口罩的产能约2000万只/天,在病毒肆虐期间,防护要提高到最高等级。以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医物人员1100万左右,2000万只口罩分配给1100万医务人员人均只有2个,达不到每隔4小时换口罩的标准,再算上防疫执勤办事人员,口罩的缺口就更大了!

 

竞争格局生变?

 

提起口罩,很多人立马想到了3M、霍尼韦尔等国际品牌,北方雾霾天严重时,不少人都会戴上口罩,但是中国作为口罩生产大国,不少消费者却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国产的口罩品牌。

 

近日,艾媒金榜发布《2020中国防护口罩品牌排行榜(TOP 15)》,此榜单基于艾媒大数据监测,综合企业实力、媒体热度、用户口碑、分析师评分等计算金榜指数评选而出。3M、绿盾、霍尼韦尔、保为康POWECOM、CM朝美、uvex优唯斯、南丁、云南白药、维康wecan、振德医疗、白元HAKUGEN、稳健winner、puravation普卫欣、滴露、仁和药业凭借综合实力上榜。

 

随着此次疫情的影响,中国口罩消费呈爆发性增长,相较于3M及霍尼韦尔两大外资品牌,国内品牌形象、研发及分销渠道上与前者仍有差距,国内生产口罩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据此前媒体报道,江苏某口罩生产企业对外公开表示,口罩每只出厂价两分钱,每只赚不到五厘钱,利润率仅有10%左右,国内的口罩企业还停留在分散式、手工作坊等落后的生产方式,口罩利润单薄;销售价格上,天猫、京东3M及霍尼韦尔KN95口罩的价格是国内普通厂商的KN95口罩的3倍左右。因此国内口罩企业亟需在口罩研发、分销渠道上进行创新,提升企业实力及品牌美誉度。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经历此次疫情,口罩企业的竞争格局或会有所改变。由于口罩利润薄,国内生产口罩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经过此次疫情,或将会有行业巨头涌入。

 

盘和林认为,对于国内的口罩生产类大型企业,短期内可以通过采购生产线、扩招生产工人等方式扩大口罩产能,因为此次疫情将使很多人提高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意识,短期内市场仍存在较大缺口,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但对于体量较小的口罩生产企业,不建议盲目扩张生产线,因为口罩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疫情结束后口罩的市场需求量便会趋于稳定,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突然调整产业结构或造成库存积压、占用现金流等现象,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

 

而王学宗表示,目前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解决口罩短缺问题和大量持续供应问题的方法是放开价格管制,充分运行市场机制,综合利用政府和市场力量,解决对口罩供应会有摩擦阻力的各个环节的问题,激励口罩生产和供应,平抑市场。政府在公平原则基础上,进行政府采购,定向供应抵抗疫情的关键部门及人群的需要。他认为,口罩作为大宗物资进行生产的过程中,竞争激烈,扩大生产容易。他建议,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价格上涨会刺激供应和生产的增加,市场会找到一个均衡点。对于普通人而言,价格信号和使用成本,最能激励个体合理使用和购买物资,不再囤积,不再浪费,节约使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