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创始人柳传志谢幕 联想如何传志未来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12-18/ 浏览次数:0

  

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HK3396)18日宣布,联想控股董事长、执行董事、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将担任联想控股名誉董事长、资深顾问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联想控股执行董事、总裁朱立南卸任公司总裁之职,将继续担任联想控股董事,并任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

同时,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形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宁旻接任董事长,公司高级副总裁李蓬出任首席执行官(CEO)。

      《商学院》记者从联想控股证实了这一消息。

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75岁的柳传志谢幕,意味联想进入一个新时代。35岁的联想,正值壮年,新老班子交接,能否不忘初心、传志未来?

创业35年 打造联想多元舰队

柳传志退休的传闻流传已久。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柳传志曾表示退休已提上日程。他说:“要有自知之明,理想的状态是担任名誉董事长,公司在战略上有大问题时,我只是知道一下,只看年轻人最后做的结果,那才是一个老头真正该做的事。”

9月,柳传志已卸任联想控股(天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职,并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12月18日,75岁的他终于得以“解甲归田”。

柳传志早年工作照

柳传志出生于1944年,联想诞生于1984年。1984年,伴随改革开放,时年40岁的柳传志,响应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号召,走上创业之路。

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供的2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传达室内创立了最初的联想。创业没多久,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科技人员手里的20万元创业资金就被骗走14万。

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

由于当时无法拿到“生产许可证”,柳传志决定“曲线救国”。1988年,联想出现在香港,办公地是柴湾一个拥挤杂乱的小楼。香港联想的成立,使公司得以继续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进而形成技术、生产、销售一体化的PC机主板制造业。

1990年,联想品牌的微机(联想286电脑)在国内市场推出

1990年,联想自有品牌微机在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上取得成功,最终获国家认可,取得PC生产许可证。那一年,“联想”牌微机终于在国内市场推出。

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上市

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HK0992。

同在这一年,《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布,中国进口电脑关税从200%降到26%,IBM、康柏、惠普等国外电脑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电脑企业被打得溃不成军。

柳传志决意一战,一场降成本、提质量的阻击战,伴随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成立打响。经过三年努力,1997年,联想电脑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首次位列榜首。

2000年,联想分拆,柳传志将两间公司的大旗分别交给杨元庆和郭为

2000年是柳传志和联想的一道分水岭。柳传志卸任联想集团CEO,在誓师大会上,他将两面蔚蓝色大旗分别交给杨元庆和郭为,意味着这两个年轻领军人物将各自执掌一面旗帜。

2001年,从法律意义上讲,联想最终完成分拆,杨元庆管理的自有品牌业务和郭为管理的代理分销业务分别成为今天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联想的发展历史,自此进入新篇章。

2001年,联想投资成立

联想成功分拆后,柳传志启动又一次重大战略布局,带领联想控股迈进多元化投资的新征程。

2001年,朱立南率领一群制造业出身的联想人投身风险投资,创建联想投资(后更名为君联资本),成为联想控股进入投资领域的先头部队。

2003年,弘毅投资成立,联想控股在投资领域又开辟一片新战场——私募股权投资(PE)。

2008年,做天使投资的联想之星成立,成为联想控股探索和布局前沿科技的一支尖兵部队。

2004年联想集团并购IBM全球PC业务

在联想控股开启多元化投资业务的同时,联想集团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决意出海。

2004年,联想集团做了一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这一被称为“蛇吞象”的并购在业内引起极大轰动,从此,中国的“联想”跻身世界舞台。柳传志随后宣布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由杨元庆接任。

2009年,遇上金融危机,并购IBM出现的问题集中爆发。柳传志复出,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任CEO。此后仅两个季度,“柳杨”组合力挽狂澜,成功扭亏。

2011年,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把帅印再度交给杨元庆。

2013年,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当年的“小舢板”,终于在风浪中成长为一艘“巨轮”。

联想集团破浪出海,母公司联想控股则在发展财务投资业务的基础上,于2010年正式进入战略投资领域,并逐步形成“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从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三家财务投资基金,到开辟专注于五个领域的战略投资业务,联想控股成为一家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它希望用资本的力量,打造更多优秀企业,贡献于中国实体经济。

2015年,联想控股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5年6月29日,柳传志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香港联交所,这一天,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代码HK3396。

数据显示,2018年,联想控股收入3589亿人民币,资产规模5583亿人民币,旗下拥有20余家成员企业。

从1984年到2019年,35年间,那家在传达室里草创的公司,已经成为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传达室里的创业精神,却从未因时间而磨灭。

在联想控股的办公楼里,挂着这样的字:“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控股公司”,这是联想控股的企业愿景。

柳传志说:“实现这样的愿景极不容易,需要几代联想人矢志不渝的努力。有些人可能认为愿景就是挂在墙上的一段话,但我们是把愿景当真的。”

柳传志:改革开放造就联想 联想仍需不断创新

就在一年前,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作为“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柳传志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表彰名单公示时曾这样评价柳传志: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他立足我国本土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品牌,不断改革创新,1984年创立联想公司,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胜利,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组织实施公司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和众多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柳传志获奖后表示:“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造就了联想、造就了我们。”“特别感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使我的中国梦超出了预期。”

柳传志回忆以前科研成果变不成产品的日子时,说“心里总觉得憋得慌”,改革开放让他有机会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当时并没有要“让联想成为世界第一”这样高尚的理由,他只想不虚度光阴。

柳传志说:“联想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我们未曾虚度光阴,有机会成为创业者,有机会把联想从十几个‘书呆子’发展成人才辈出的现代企业,并通过实践为社会切实做一点事情。”

柳传志没有辜负时代,联想35年的成长路,崎岖坎坷,但改革创新不断。不论是并购IBM,还是成立投资公司,都是他审时度势进行多元化布局的一步。

2004年联想并购IBM,外界在鼓励其勇气的同时,对并购结果并不看好。柳传志曾说:“发布会之后,台下响起特别热烈的掌声,我也心潮澎湃。结果后来一个老记者上来握着我的手说,柳总,这事干得漂亮,将来成不成不管,死了你们也值了。”

并购之后,果然磨合问题不断。形势逼得柳传志再度出山,当时不仅要解决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还面临联想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

外界评价柳传志的做法是“奋不顾身”,创始人重新出山翻盘的概率太低。但柳传志的回答是“联想就是我的命”。当年,柳传志65岁,重新执掌联想集团后,改组管理层,调整市场战略。当年年底,联想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对联想而言,并购IBM,为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中国企业来说,其成功的国际化之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信心,并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联想从科技公司到投资公司的多元化转型,更是其希望成为百年老店的关键一步。

高科技领域由于颠覆式创新,风险很大。怎么才能让现有企业敢于创新又能活下来?柳传志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元化发展。

他说:“要支持联想集团的发展,联想控股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高科技企业要想生存或者生存更好,需要不断创新,大胆尝试,作为母公司的联想控股如果仅依靠联想集团作为利润来源,就会有‘求稳’心态,很可能不敢支持联想集团进行大的突破与变革。现在,联想集团如果遇到很大风险和挑战,有联想控股这个坚实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

他以联想并购IBM为例,称当时公司内部也颇有争议,但正是多元化发展之路支持了这笔交易。“如果没有其他的饭碗,也不敢说坚决支持杨元庆,有了新饭碗后,才能有力支持他们突破。”

同时,柳传志还认为,目前的天使投资业务,也是布局前沿科技的一支重要队伍,联想并未远离科技。

联想控股一步步从财务投资发展到目前“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柳传志心中自有定见,那就是实业兴国。

他说:“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价值创造,支持更多实体企业发展,是我们当年设立的愿景。我们想让自己有一个百年基业的基础,那就不能只在一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要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形成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投资控股公司,我们要按这个去制定战略。”“希望联想集团能保住自己‘碗里的’,同时看着‘锅里的’,在新的业务领域打开一片天地。”

“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如何传志未来

“传承”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发现与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动力。

柳传志曾说:“我一直希望把联想办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没有家族’是指大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通过机制、文化保障企业传承下去;‘家族企业’是指公司最高层必须是有事业心的人,‘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生命’。”

在2019年年初,柳传志和朱立南就已经与宁旻、李蓬充分交流,并且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推动、磨合与演练。今天联想控股董事会表决通过,代际传承计划最终得以落实。

联想控股表示,选择今天这个时间点是因为目前公司战略明确、领导班子成熟;2019年承上启下,关于战略和组织的全面复盘已启动;2020年由新领导核心带领公司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并推动新战略实施,是一个最为合适的时间。

柳传志说:“传承计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在董事会的支持下,我和朱立南精心设计、长期准备的系统规划。此次人事安排,充分符合公司的现实与长远发展诉求,很高兴今天得以落实。”

资料显示,新任董事长宁旻1991年加盟联想,曾长期担任联想控股的执委会成员和首席财务官,全面负责公司的财务与资金、风控与审计,以及资本市场和公共关系等相关工作,并主持联想控股财务投资业务的运营管理。担任首席财务官期间,他领导完成联想控股上市和H股全流通首家试点企业;负责公司财务投资工作期间,联想控股旗下的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以及联想控股自身的直接投资业务均获得发展。

新任首席执行官李蓬2003年加盟联想,曾长期致力于公司战略投资业务的发展和投资后管理工作;领导完成公司房地产业务的优化;领导购建出布局完善的金融服务业务板块;组建海外业务投资团队,完成对卢森堡国际银行的并购。

宁旻上任时表态:“联想控股的愿景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实现这样的愿景并不容易,需要几代联想人为之不懈努力。”

李蓬表示:“联想控股将结合外部环境,审时度势,不断完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双轮驱动’的独特优势,在努力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的同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退休之后,柳传志将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的运营管理,也不再担任董事会成员。他将担任联想控股名誉董事长、资深顾问,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他表示,依然会关心公司的未来发展,并以另一种方式贡献价值。

柳传志曾说:“青史留名不可能!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地位,不要把自个儿太当回事,重要的是在你家里和企业中有人知道你曾经做过什么。”他只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会说“这老头儿不错”。
 

愿邀风云共年华

——柳传志、朱立南致联想控股全体同仁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事们:

 

今天对于联想控股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我们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经过多年打磨、精心准备的公司传承计划,在今天得以实现。董事会一致通过,由宁旻接任公司董事长一职,李蓬任首席执行官,他们未来将带领大家,朝着我们心中共同的愿景,继续坚定进发。

 

在我们的整个企业生涯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犯过不少错误,遇到过许多挫折。我们曾攀上高峰,也曾跌入深谷,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用生命的精华在交付成长的学费,收获存在的资格。

 

“产业报国”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愿景。实现愿景并不容易,需要一代代联想人矢志不渝地拼搏,也因此,传承计划就格外重要。我们花了多年时间在公司治理、制度设计和管理文化锻造等方面进行认真规划、完善,并着意锻炼、培养和选拔领军人物,建设人才队伍。

 

宁旻历经企业发展的多次变革,高度认同企业愿景和联想核心价值观,具有大的战略格局,展示出突出的学习、组织与判断力,素质全面且对企业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实践;李蓬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优秀高级管理人才,践行联想文化,具有高度的承诺感,敢于创新,对投资和企业运营拥有深入的专业判断和实战经验。他们两位都是从一线打拼出来的年轻干部,志向远大,有心胸、能担当,用扎实的战功屡次证明了自己,也因此获得了董事会和广大员工的充分认可。今天的联想控股战略明确,班子成熟,2020年,公司将启动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与执行,这是一个最合适的时间,把联想控股的事业交托到年富力强、更具创新精神、更为国际化的团队手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今天,全球风云变幻,国际政经环境的复杂多变、科技的日新月异、产业变革的酝酿,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会使未来世界的变化超乎想象,甚至可能令人措手不及,挑战巨大,同时也有大的想象空间;而作为一间投资控股公司,联想控股依然年轻稚嫩,必须全力学习攀爬,有太多地方值得改善、提升。如何把握好宏观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如何解决关键课题,进一步构建战略格局,需要新一代领导者带领大家同心同德,用坚韧和智慧、执着和热忱,去克服艰难险阻,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而作为联想老兵,我们会始终关心公司的发展,也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贡献自己的价值。

 

告别联想的时刻,心中万千感慨。

 

在我们的园区一角,静静伫立着那间创业小平房。它是一个复制品,1984年联想创业时的那间小平房,因为要盖起现在漂亮的园区已经拆除了。那间斑驳简陋的小平房和今天窗明几净的高楼大厦之间,是联想走过的35年骇浪惊涛。

 

不会忘记创业初期的一步步风霜坎坷,以及在那懵懂和艰辛中奔涌出的向上的力量。如今,那些奋力打拼、同生共死的老一代联想人都已是白发苍苍。让我们欣慰的是,早年间的这批联想“园丁”能够享受到企业成长的果实,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不会忘记1994年与国际PC巨头展开的那场捍卫国产品牌的生死角逐,一大批年轻的联想生力军众志成城,历经苦战,在本土击败了国外强敌,进而又迈上世界舞台,参与全球竞争,为国家的科技产业化、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些坚强的、激情洋溢的同事们至今依然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会忘记新世纪开启时,我们共同谋划的联想控股新蓝图。我们希望用投资的方式,在不同领域打造出更多平台,让德才兼备者执掌帅旗;用资本的力量“为老虎插上翅膀”,用资本的力量助力中国更多实体经济和创业创新企业的发展,实现“产业报国”。于是,联想控股——这支有着光荣番号的队伍,让学习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继往开来,孜孜以求,形成了今天“战略投资+财务投资”的业务布局。

 

我们的联想与众不同。在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动实现了公司的机制改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今天,联想控股早期创业者和现在的员工总持股比例在30%左右,最高领导者态度坚决,企业的领军人追求的不是个人财富,而是要让更多的人共同受益,要保证创业的老同事生活无忧,要让不断加入的年轻同事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机制,将保证联想拥有湿润的空气,团结的力量,让员工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我们还通过多年积累与总结,打造出了坚实的管理和文化基础,包括“领导力三要素”,包括“企业利益第一”、“求实进取”、“以人为本”的根文化、“担当、专业、创新、协作”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实战而来的方法论,它们在联想历史上的数次重大变革中,在我们经历的大大小小战役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幸运的。感谢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寻求生命的价值,让联想应运而生,能够为社会切实做出一点事情;感谢中国科学院为我们树立的“科技产业化”的旗帜,以及作为大股东在联想各个关键时期坚定不移的支持;感谢各级政府对联想无私的指导、鼓励与鞭策,使我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有丝毫的自满或动摇;感谢一直以来关怀、帮助联想的社会各界朋友,这些是联想最为宝贵的财富。

 

融入我们血液、刻进我们骨髓的是,这35年让我们拥有了一路跋山涉水、生死与共的同事们,感谢你们抱定我们共同的执念,在大风大浪中一次次搏击,不轻言放弃,不自我满足,满腔热诚,一起渡过无数次艰险的关口,一起分享每一步成长的喜悦。感谢这一场志同道合的缘分,感谢大家多年的信任、肯定和支持,以及为联想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愿邀风云共年华。亲爱的同事们,愿你们初心不改,情怀永在,把诚信坦荡的一腔正气,攻城拔寨的进取精神传承下去,祝愿联想在你们的手中永远以创业的姿态向前,不因挫败气馁,不为小胜轻狂,努力做出新成绩,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做出更多贡献!

 

柳传志  朱立南

2019年12月18日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联想控股公告 )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