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传音涉侵权遭华为索赔2000万,研发投入不足或是“硬伤”

作者:文/沈思涵 石丹 / 发布时间:2019-10-08/ 浏览次数:0
  

10月7日晚间,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下简称“传音控股”)发布公告,披露涉及华为诉讼相关事宜。传音控股近日因手机主题壁纸侵权一事遭到华为状告,并索赔2000万元。传音控股公告称,目前案件已立案暂未开庭审理。若败诉,本公司将无法使用侵权图片,并按照法院判决进行赔偿。鉴于公告涉及的诉讼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本次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最终实际影响以法院判决为准。

公告发布之后,传音控股10月8日开盘报55元,但截至下午3时,传音控股股价有所跌落,报50.24元,跌幅近10%。

 

在9月30日,传音控股已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上市当日,传音控股开盘报53元,较35.15元的发行价上涨50.78%;收盘报57.8元,较发行价上涨22.65元,涨幅为64.44%。

 

单从涨幅上看,传音控股创下科创板33只股票中上市首日的“最低水平”。据了解,此前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在上市首日最低涨幅亦达到84%,多数普遍涨幅在100%-200%之间。

 

尽管如此,传音控股登陆科创板也意味着其坎坷的上市之路终于“告一段落”,但其近期与华为的纠纷,以及自身在上市之后的进展仍值得关注。

 

遭华为起诉侵权

 

据了解,华为起诉传音控股侵权一事已于9月23日立案,但暂未开庭审理。

 

华为方面认为,其是“珍珠极光 Pearl 主题壁纸”美术作品的著作权所有权人。由于传音控股仅在简单处理后,将该作品用于手机壁纸、广告宣传等行为,侵犯了原告华为的署名权、修改权等人身权利。

 

对于这起侵权纠纷,传音控股董事长朱兆江公开回应称,“我相信法律会有公正回复。”不过,据传音控股内部人士向《商学院》记者回应称,这起案件对于传音上市不会有何影响。

 

如若从上市后的股价走势来看,此次侵权一事并未对传音上市产生太大波动。但从另一方面看来,传音在知识产权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据传音控股在今年上半年公开的招股书显示,其在2016年至2018年每年分别计提了1.5亿元、3.1亿元和5亿元作为“预计负债”,用于可能需要对外支付的专利许可费。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对此分析指出,“由于传音自身知识产权积累较少,因此,传音现在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既无招架之力,更无还手之力,遇到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专利纠纷,就是坐等被起诉,双方谈判和解。”

 

传音控股的招股书显示,传音及其子公司已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中国境内拥有的专利共计630项,其中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385项,外观设计专利148项。

 

以本次IPO情况看来,这起诉讼案对于传音上市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其在专利上的短板非常明显,随着传音上市之后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其未来面临的专利诉讼风险将会大幅提高。

 

研发投入显不足

 

据IDC数据统计,2018年传音控股手机出货量 1.24 亿部,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4%,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四,其中非洲市场占有率高达48.71%,排名第一,几乎占据了非洲市场半壁江山。

 

目前,传音在非洲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峰值,这种以功能机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将受到冲击。IDC也对此预测称,非洲功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下降5.1%,而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在此期间将增长5.4%。

 

“从手机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家手机厂商能达到如此高的市场份额,非洲手机市场已经进入迭代期,传音接下来已经很难实现高增长了。”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

 

而在非洲市场亮眼的成绩背后,传音在研发投入上的不足也值得关注。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三年间,传音控股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3.85亿、5.98亿和7.12亿元左右,而同期的营收分别达到116亿、200亿和226亿元。

 

也就是说,传音控股近三年来的累计研发投入仅占近三年营收比例的3%左右,远低于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5%的指标要求。

 

事实上,在上市之前,上交所就曾多次向传音控股发去问询函,对于其核心技术情况展开问询。尽管传音历经半年,最终如愿在科创板上市,但其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是避不开的“硬伤”。

 

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亦表示,“传音在非洲市场的成功难以持久,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向科技型公司转型,把华为起诉侵权一事,视为市场已经向自己敲响了警钟。”

 

随着上市一事最终落地,传音控股有望进一步扩大资金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但其在海外市场尤其是非洲市场也将迎来更多来自国内厂商的挑战。

 

上市之后的传音控股,如何向资本市场讲好新故事,仍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