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自然堂,喜马拉雅的信仰之旅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07-24/ 浏览次数:0
   

一个藏人在这一生会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遥远的地方三步一拜,叩着等身长头,向着大昭寺而来,这一叩便是十万个。

 

而十万个等身拜仅仅是一个轮回。

 

凡苦寒之地,信仰必坚定。一如那藏地野生的沙生槐,用足足三米长的根系,穿过沙砾、透过乱石,顽强地伸向维持生命的水源。待到熬过大雪漫卷,撑过沙尘满天,它将用执念和坚韧换来的生的气息,蓬勃着释放给转山转水叩长头的信仰之人。

 

2009年,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集团JALA旗下源自喜马拉雅的自然主义品牌自然堂CHANDO便在“地球第三极”播下了这一执念——寻根喜马拉雅,守护喜马拉雅,用喜马拉雅的高山之水和植物反哺雪域高原的生态。

 

10年间,自然堂CHANDO用信(有正信)、解(获正解)、行(依法修行)、证(由修行而证果)之道诠释着信仰的生长。她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播下的草籽成为生命原初的力量,由一个简单的开始,在自然界微妙的平衡中,化作无数细小的支流,奔涌着汇入雪域高原的自然演化。

 

2019年,自然堂种草喜马拉雅公益行动第三季开启。7月18日,自然堂CHANDO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艾玛乡种下100万平方米的绿麦草。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南木林县政府、医学专家、媒体和意见领袖,以及天猫和大学生艺术博览会的青年艺术家等代表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自然堂取之自然,回馈自然,改善喜马拉雅雪域生态环境的历程。

 

自然堂公益石碑

 

草是雪域高原的大命

 

从日喀则市区沿318国道北折入203省道,逆雅鲁藏布江,溯湘河支流北上南木林县艾玛乡自然堂公益种草基地,有40公里左右的车程。

 

与青山秀水的拉萨、林芝不同的是,日喀则地区显得植被稀少。所幸雅江河滩处草木丰美,绿油油的青稞田恣意铺陈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汪在碧绿的阡陌中,这里一丛,那儿一片,在阳光的照拂下,和着粼粼波光,如同色盘倾洒,交相铺陈流淌,煞是好看。

 

当车队行至南木林县艾玛乡附近时,土地的沙化渐次严重。这是一块由雅鲁藏布江冲积形成的荒滩戈壁,起初,地表上间或分布着贴地植物,再往北行进,呈现在眼前的是大片大片寸草不生的沙砾荒滩地。


 

“本来五月就该下雨的,今年7月3号才下了第一场雨。”南木林县副县长张波走上一片平整出来的荒地时,忧心着今年的旱情。

 

2019年5月,自然堂CHANDO在这里播下了100万平方米的绿麦草,分东西两个片区,由于今年旱情严重,东片区原本用于供应草场的湘河渠系工程的水源被引向农耕地,相对西片区近一米高的草滩,这里的绿麦草仅达脚踝高度。尽管如此,站在东片区田垄的高处环视,绿麦草依然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隔着一道田垄,播下种子的一边绿毯如茵,而尚未播种的土地上依然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沙土。

 

东片区已播种的草场和未播种的草场

 

“在前些年我们未开展生态治理时,这里连路都没有,一到大风天,漫天的飞尘刮着像一个个小龙卷风。”张波说。

 

细细扒开路边矮坡上的沙土,呈露出大小不等的鹅卵石,“这里的地质条件就是这么恶劣,还好有这些沙生槐,它们起着防风固沙的屏障作用。”张波说。

 

南木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究其原因,贫困的根源还在于恶劣的水土条件,大片的荒滩、戈壁,土地没有营养,一眼望去山上植被稀少。最初没有挖掘机的时候,铁锹、十字镐挖不下去,牧民们就用罐头盒子刨开沙子、搬开石头,靠着最原始的人力才把生态林种了下去,形成第一道生态屏障。

 

自然堂CHANDO代表与专家、学者以及KOL代表共同播种播撒绿麦草籽

 

南木林县最缺的是耕地,这里是西藏自治区人口第二大县,约8.8万人,同时又是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万余人,人均耕地仅1.8亩,北部地区人均一亩不到,年人均收入约8500余元。政府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脱贫的重要性后,下大力气整治河滩荒地。“别看这里是块荒地,由于是两河交汇的冲击平原,还算是块福地,毕竟平原在这里也是难能可贵的,未来有发展成耕地的潜力,形成北牧南耕的经济生态。”张波说。

 

藏民用藏戏庆祝种草

 

三年前,南木林县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始了荒滩地的平整,采用客土(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覆土以及荒滩的渠系建设为草场建设打下基础。厚达30公分的覆土所用的土壤都是从附近的山上一车一车的拉来。看着是附近,却是望山跑死马。从荒山上铲下的土有机质含量低,因而平整完后还需要养地。养地的方式是种草,待草长成后收割翻耕变成地肥来滋养土壤,约摸三五年,土壤有了地力就可以开始种庄稼了。

 

经过西藏当地科研院所长期的选种,绿麦草成为高原首选的草种。绿麦草是黑麦的一个品种,具有耐寒、速生的特点,生长期为6-7个月,可长到两米高,营养价值较高,能提高母畜的泌乳量。而天然牧草不仅生长周期长,也长不高,更无法保障牲畜过冬的食物需求。

 

自然堂CHANDO于今年5月播下的绿麦草籽已经生根发芽

 

“这里种的绿麦草收割后可以供应北方的牧民,留下的草根做地肥翻耕,把生地养成熟地,一举多得。”张波说。以往,艾玛乡的牧民需要外购秸秆喂牲口,但是秸秆的营养价值并不高。绿麦草不仅保鲜、营养价值高,还可以充分供应。一斤草和一斤秸秆同样都是八毛钱,自从全县4.2万亩生态恢复人工种草项目实施以来,仅去年一年,当地的牧民就节省了2400万购买牧草的费用。而更大的好处是,牧民不用再到天然草场放牧。这对本就沙化严重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更何况由于这一带气候恶劣,一百亩天然草场只能保障几头牛的草料需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向来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自然堂来喜马拉雅公益种草已经是第三年了,2019年将项目落户我县,这对改善生态、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理念和生产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前期成果显著,自然堂继续增加对草场公益资金的投入。现在扬尘天气减少,含氧量也增加了。”张波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先生此次随自然堂CHANDO一同前来。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气候变化对西藏的生态和水土的影响,同时也来考察自然堂CHANDO在喜马拉雅种草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先生

 

喜马拉雅是地球上第三大冰库的所在地,是亚洲的水塔,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等10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也是全球生态缓冲区,对中国、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环境都至关重要。

 

然而,根据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发表的报告,喜马拉雅位处的“第三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值,并且在较高海拔地区变暖率更高。该报告预估,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即全球变暖被成功控制在《巴黎气候协定》提出的1.5度之内,喜马拉雅地区三分之一的冰川仍将面临融化,在更极端的气候环境下,这些冰川中有三分之二可能消失,总体冰损会高达90%。如果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层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1.5米,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地地区的2.4亿人口,影响到包括巴基斯坦、中国、印度等国在内的大约19亿人口中的饮水、灌溉和能源需求。

 

更令人担心的是今年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的消息,2019年6月25日至29日,拉萨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达到了我国气候季节划分的夏季标准,标志着拉萨自1955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首次入夏。

 

整个6月,西藏月平均气温为13.7℃,较常年偏高1.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拉萨、日喀则、泽当等7个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降水量则偏少57%,出现持续性晴热少雨天气。

 

“气候总是要变化的,历史上也是如此,但是我们今天讲到的气候变化是由人类因素造成的气候加速变化,是突发性的,加速的变化,不是自然演变,这就是问题所在。”涂瑞和说。

 

作为地球的第三级,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地区的不利影响正日益呈现,雪线升高、冰川加速消融,冻土层受损,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山洪、冰川洪水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干旱危害加剧,致命流行病扩散,不仅危害本地区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对农业、牧业和林业的影响更是直接。

 

如果说2009年,自然堂CHANDO选择喜马拉雅作为品牌源头还是出于对圣地的崇敬,现在则是将保护圣地的义务和责任扛在身,在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路探索对雪域高原的保护性开发,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2018年,中华环保基金会与自然堂CHANDO开展“以你之名,种草喜马拉雅”公益行动,在位于林芝的自然堂喜马拉雅公益植物园种下了百株龙胆草幼苗,同时开启自然堂喜马拉雅源头基地龙胆草生态栽培示范项目,希望以此对喜马拉雅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龙胆草不仅是自然堂化妆品的原料,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更是观赏性植物,从商业开发到旅游业可以一体成型的开发。为此,伽蓝集团与林芝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自然堂喜马拉雅源头建立‘五个一’工程。

 

“五个一”中的“一园”即为种植龙胆草的自然堂喜马拉雅公益植物园。今后,该植物园将与当地村民合作,由他们种植和管理后,再由伽蓝集团进行采购,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创新公益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这一边,看着西片区大片大片被风吹弯了腰的绿麦草,听着鸟儿的欢鸣,张波兴奋地提高了音量,“在荒滩种草之后,我们的年轻人不用再出外打工了,他们可以回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了。年轻人在,希望就在。”

 

涂瑞和站在齐膝高的草田里,阳光倾洒而下,身后是乳白色的种草纪念碑,他有些动情,“伽蓝集团自然堂品牌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种草喜马拉雅环保公益活动很有意义,这个项目体现在既利用自然、减少贫困,又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在保护珍稀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利用方面下功夫,体现出社会组织和企业强烈的环境责任。”


 

内心有光,只要亮起,就无法熄灭

 

“三年14次进藏”,在伽蓝集团公关传播总经理陈涓玲女士留在小红书的笔记中,她实时描述着进藏的经历。

 

2016年9月9日,陈涓玲第一次到拉萨考察喜马拉雅项目。2017年7月1日花了24个小时考察珠峰水源地,海拔5200米;2019年4月19日,她被两个人架上5300米的冰川,探寻自然堂的冰川水源地。7月,在艾玛乡种草后,她又和联合国环境署的涂瑞和代表以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奔赴阿里考察生态和水源。出发前一晚,严重的高反让她鼻血流个不停,一边打着吊针,一边部署下一步的考察工作。

 

对很多旅人而言,进藏是为了猎奇,为了窥探他人的信仰,为了找寻最美的风景,或者仅仅是为了一次神圣的打卡。是的,这里有神山冈仁波齐,有圣湖玛旁雍措,凭着顽强的体力能一睹真貌,一生一次而已。但对在西藏做公益的人,进藏是一次人生苦旅。

 

2019年自然堂CHANDO第三次种草喜马拉雅活动,进藏近60人,绝大多数人发生了高反。从拉萨去往日喀则地区艾玛乡种草基地的路上,要翻过5020米的卡若拉冰川,含氧量仅为12.59%,比正常含氧量低约8%。大部分人出现昏睡、呕吐、头痛、肿痛的症状,靠着打吊针、吸氧才勉力支撑。

 

自然堂从事喜马拉雅种草公益项目的同事一年要进藏两三次,大多来自平原地带。他们一边顶着强烈的高反,一边在当地推进公益扶贫工作,与专家团队一起,专注合理开发荒滩、荒地、沙地,保护严重退化的裸露地,设计公益扶贫的规划。

 

为了加强与当地的联系,伽蓝集团特意招聘了一位西藏农牧学院毕业的藏族大学生次仁央吉,未来次央将在当地及时响应种草喜马拉雅公益IP项目的需求,保证当地工作的顺畅开展。

 

为了让人们体验真正的藏族生活,自然堂安排考察团奔赴海拔4680米的次央的家。一路碎石荒山,没有信号,汽车颠簸着前行,几次险些无路可走。而这里一到10月便大雪封山,但是,就在这里,次央的父母和次央的三个兄弟姐妹构成了四百人的自然村中的一份子。走下大山的次央是为了保护喜马拉雅,也是在保护她的子侄后代未来的休养生息之地。


自然堂CHANDO考察团在次仁央吉家探访

 

写在最后

 

张扬导演在电影纪录片《冈仁波齐》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许了个愿,请按照你许愿的步伐走,最关键的是你磕头的时候,要有颗虔诚的心,要为了更多的人去磕头朝圣。” 

 

陈涓玲在她的小红书笔记中补上一句,“灵魂的千万条路,有信仰者不卑不亢,无悲无喜,只是要坚持走完自己的朝圣之路。”

 

也许种下一百万平米的草仅仅是完成了朝圣路上的一个轮回,自然堂的信仰是在喜马拉雅创造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每一次轮回,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朝圣。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