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网信确认不清退,但逾期项目并无明确解决方案

作者:文/王倩 / 发布时间:2019-07-06/ 浏览次数:0
  

7月4日,一则“网信旗下P2P平台网信普惠即将良性清盘”的消息传出,让“风声鹤唳”的网贷平台雪上加霜。

 

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

 

4日早上,一个微信截屏流传网间。网信集团前CEO盛佳在群里发言称:“经过集团领导讨论,共同决定,网信平台良性退出,会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确保平稳有序,尽最大努力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具体的工作安排会随时通报。同时希望各位理财师骨干能积极参与到稳定投资人的工作中,共同做好善后工作。”

 

 

一时间“网信清退”的传言的沸沸扬扬。7月5日晚间,这一传言终于“落定”。根据网信相关负责人给到《商学院》记者的一份网信公告显示,“集团一直在正常经营,全体人员将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网信集团用“正常经营”终结了“清退”传言。但是一个“正常经营”的公告,并没有真正解决其所面临的逾期问题。

 

 

 

根据《商学院》记者了解到的消息,目前网信平台面临着逾期。在4日中午,网信集团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当前,网信平台出现了小规模的预期。作为信息平台,我们正在积极同产品管理方及相关融资企业进行沟通,积极进行催收汇款,针对部分业务制定了延期提款,平稳压缩规模等策略。同时,中互金协会,北京金融局等领导也对网信给予极大的信任和支持,网信仍在积极准备相关备案事宜。有任何进展将积极进行批量更新。”

 

但是该消息随后即被删除。公告中所提到的“备案”主要是指2016年从网信理财分离出来专门从事P2P业务的网信普惠。其P2P业务主要包括消费贷、供应链、个体经营贷以及企业经营贷。

 

5日,《商学院》记者以投资人的身份来到网信大厦总部,一位负责接待的网信集团员工将投资人引入网信大厦总部的会议室,投资人并未等到高管来为大家解惑,等到的只是普通工作人员。

 

一些投资者感觉有些失望。“他只是一个传话的,并不能解释更多问题。”一位投资人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多个投资人在现场表示,希望能够有一个较为官方的渠道来公布可靠消息,而非通过各种微信群之类,较多的非官方渠道,已经造成投资人内心恐慌。事实上,多个非官方的消息已经造成投资人较大的恐慌。近几日,已经陆续有几波投资人从全国各地来到网信集团总部问询情况。

 

针对网络流传的“良性清退”一事,7月5日下午,网信集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集团尚未有官方公告出来,清退也并未完全定下,高管们正在与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简称“北京金融局”)沟通解决方案,如果有官方消息出来会第一时间在APP上发布。

 

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此次网信集团资金危机主要出现在旗下一款叫做“尊享”的产品上。《商学院》记者在现场也获悉,这款叫做“尊享”产品的问题是此次逾期的主要原因。

 

在网信集团的官方公告中,也承认“由于大额企业标的无法及时还款,及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等原因,导致集团部分产品出现逾期情况。”

 

事实上,目前网信集团的问题是除了这款叫做“尊享”的产品之外,其他产品也出现暂停提现。就在网信普惠被传“良性清退”前一日,平台暂停提现服务。

 

7月3日,网信普惠发布关于平台存管银行系统升级公告,平台存管银行海口联合农商银行将于7月6日全天进行系统升级,升级期间将影响以下业务:网贷账户提现暂停服务;网贷账户大额充值将暂停服务;绑定海口联合农商银行卡的用户,无法进行充值。

 

网信集团工作人员称目前并不了解具体哪些业务被停止提现。网信普惠的问题并非突发。早在6月底,网信集团频繁的高管变更,便能窥见端倪。

 

2019年6月25日,网信集团的法人、董事、CEO和股东同时变更,均由盛佳变更为赵会民。盛佳直接退出了管理层,这一变更并非常规。

 

据网信普惠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网信普惠当前出借人数量为15.09万人;平台待还本息共计62.5亿元。有消息称, 7月8日网信集团高管会召开投资人会议,向投资人公布最新进展,但是这一消息也并未得到网信工作人员的确认。

 

根据网信集团公告,目前“集团将加强内部风控,加大对欠款企业的催收力度,集团母公司先锋集团也会积极帮助支持兑付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回到良性健康的运营状态。如有最新进展,我们将第一时间告知投资人,尽最大力保障投资人利益。”

 

公告还强调,目前集团高管各司其职,不存在传言和报道中的“被拘留”和“被带走”等情况。

 

在现场,投资者们情绪相对稳定,大部分投资人希望网信能够持续经营而非“清退”,因为在投资人们看来,清退也就意味着钱可能回不来,或者大打折扣,而持续经营,则有一线希望能够拿回本金。

 

但是网信的公告并未提到逾期项目投资人的资金兑付问题,究竟以何种方式兑付?能够兑付多少?目前尚无定论,《商学院》记者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