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3·15追踪】融360法人悄然变更,“714高炮”3·15后仍屡禁不止?

作者:文/吕笑颜 / 发布时间:2019-03-26/ 浏览次数:0
  日前,天眼查数据显示,融360运营主体北京融联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由创始人叶大清变为郭慧文,叶大清同时卸任执行董事、经理职务,由郭慧文接任。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其为一类被称为“714高炮”的小额网贷提供推广服务。

  《商学院》记者向融360方面求证,对方回应称,叶大清仍为公司CEO,此次变动属于正常变动, 年前由董事会决定。这只是公司的法人变更,高管团队不变。

  在3·15晚会被央视点名之后,融360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道歉,作为金融产品平台,对融360平台上的二十多万种金融产品负有监督职责。次日早间,融360再发声明,称连夜已第一时间主动下架APP进行彻底自查,对少数涉嫌搭售行为的产品已全部下架。

  不过,在融360所谓的“下架APP”之后,据新浪旗下黑猫投诉显示,截至3月20日凌晨,仍有相关的“714高炮”行为存在。该投诉称, “融360贷款平台提供的714贷款,都是20%买东西才放款,1500买后放款1200,2000买后放款1600,2500买后放款2000,融360下架后无法还款,对应放款人直接打电话要求微信支付宝私下还款,平台一方面要求不要微信支付宝转账,一方面客服给另外还款账号,这是在变相支持714。”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商学院》记者向融360进行求证,对方表示:“3·15后,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对平台上架贷款产品进行彻底自查,对少数涉嫌搭售行为的产品已全部下架。另外,我们支持用户通过拨打客服电话10100360进行直接投诉,有专门客服人员跟进核实具体情况后进行处理。”对于微信支付私下还款,融360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不能确认这个用户投诉的具体情况,所以还是需要用户通过客服进行投诉,提供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后反馈处理。” 对于投诉后续的处理进展,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商学院》记者在新浪黑猫平台查看相关进展发现事情并未了结。

  事实上,本次融360被点名绝非偶然,而是其商业模式与行业特性共同催化的结果。融360模式可以称之为互金的“导购平台”,主要撮合互金产品投资人与产品提供方之间的交易。

  融360对自己的定位是“中国领先的、独立的、开放的金融产品发现和推荐平台”,其平台入驻着大量的小额贷款商户,其中包括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酷卡”和“贷上钱”等。在央视3·15晚会上,融360的员工介绍,他们为商户推荐客户,每成功放出一笔贷款,他们就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事实上,截至2018年底,在其金融机构客户中,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占绝对比例。

数据来源:简普科技(NYSE:JT,融360旗下美国上市公司)Q4财报

  融360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帮助金融产品导流,占比达八成。其收入模式主要包括推荐费(包括贷款和信用卡)、广告及市场营销费三种模式。截至2018年Q4财报,其推荐业务费用(CPA)占比87.80%,其中贷款推介费(CPS)占比50.47%,信用卡推进费占比37.32%,广告及市场营销费仅占12.20%。不过,几种模式都不足以支撑开发和运营成本,创业八年一直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仅在2018年四季度终于才实现了扭亏为盈。

  “导购模式”决定了融360想要更好地撮合交易赚取服务费,就需要不断增加市场投入,以不断扩大C端的用户规模、提高用户活跃度。据了解,该平台正面临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客户粘性低和金融产品低频的问题。

  据财报显示,在成本方面,2018年全年,简普科技(NYSE:JT,融360旗下美国上市公司)除总务及行政开支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之外,其他费用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中,销售与营销开支为15.475亿元人民币(约合2.251亿美元),与2017财年的12.279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26.0%。

  据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指出,对于平台型公司而言,如何低成本地获取流量,是其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2017年底现金贷监管政策的出台,依靠高流量获得高利润的现金贷平台的赚钱泡沫破灭。持牌经营的监管现状,使得以现金贷平台为主的大部分互金平台开始谋求转型,金融科技站上风口。

  融360导流平台的决定了其“不能做裁判的同时还做运动员”。随着监管层不断收紧现金贷政策,融360在B端加大步伐。融360在2015年推出了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2016年推出“Gold Cloud”。不过,据资深风控人士对《商学院》记者表示:“融360对现金贷的客户基本没风控,所谓的风控其实就是客户分层,因为它干的事就是导流,这种模式天然有问题。”

  在许多公司开始了企业端探索、专注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大背景下,目前,融360正在加大金融科技输出的力度。财报显示,2018年Q4的研发费用同比翻倍。不过,平台运营时间不长,很难评估实际盈利,未来前景如何仍有待观察。

  对于为“714高炮”等小额网贷等公司提供推广服务、消费金融及网络小贷等客户占比、金融机构客户接受条件、风控措施、一站式风控系统“天机”的营收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商学院》记者向融360方面发去采访提纲,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段时间舆论有点敏感,我们不太方便接受采访回复您的具体问题。目前我们还是以发出的两份声明回应为主。相关部门这两天也先后发文要排查现金贷,这个是行业问题。”

  变得了的业务模式,变不掉的现金贷

  从网站和APP上可以看到,如今的融360,在2C一端,已经集合了比价服务、产品购买、查询工具、理财资讯等各种功能,客户覆盖了从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普通消费者;而在2B一端,它则从信息推荐延伸到了信贷、风控、数据外包。

  事实上,360的商业模式分成2B和2C两方面:在2C端,融360通过深度数据挖掘(deep data insights)和专利技术(proprietary technology),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和资信情况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在2B端,融360则让金融机构能够在PC端和移动端,通过一系列营销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触达目标用户,并且通过提供量身定制的数据、风险管理和点对点解决方案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也就是说,融360在做的事就是帮金融机构触达C端用户,然后从金融机构处获得收益。另外,融360还向信用卡和提供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处提供基于广告营销和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因此融360的收入构成可分为:推荐费(贷款和信用卡)、广告营销费以及大数据风控费。

资料来源:融360官网

  不同于趣店、拍拍贷、宜人贷等提供在线借贷服务的是,融360的业务模式和定位并不直接从事在线信贷业务,而是为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搜索服务,通过为金融产品(如信用卡、贷款、理财等)导流而获得盈利。也就是说,融360的业务模式就类似于电商平台,只不过平台上陈列的都是金融产品,像是互联网金融的“导流”平台。

  据融360官网其原创新闻报道称:“截至2018年底,融360|简普科技已与250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其中包括五大国有银行、11家全国性股份银行、25家信用卡发卡机构以及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平台汇集超过25万种金融产品,截止到2018年11月已经累计实现帮银行发卡过千万。”

  按此说法来计算,在其合作的金融机构中,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占绝大多数。从上述金融客户中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占绝对比例来看,融360业务实质就是建立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加剧了现金贷的扩散。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客户接收条件、从何处获取这些金融机构客户、前期是否有深入调研、接收这些客户后又如何维护、是否有进行定期回访考察等诸多问题,融360均以“不方便接受采访具体回复”向《商学院》记者作答。

  纵观融360的发展历程或许能更好理解其商业模式。

  2012年第一季度,融360上线了贷款推荐服务,即用户可以通过在融360平台上搜索获取贷款服务,而平台则向贷款提供服务商收取推荐费,这也是至今为止一直在公司收入中贡献最大的业务;2013年第三季度,融360又推出了信用卡推荐服务,模式与贷款推荐业务类似,即通过用户搜索为信用卡新卡办理导流,收取手续费;2013年6月,融360的理财业务上线。

  至此,融360早期的商业模式已初步成型,即提供金融垂直搜索服务,与当时很多“金融超市”的功能有所重合。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比价进而做出选择,银行等金融服务提供商则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获客。

  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融360的注册用户数约为210万,并没有迅速起量。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更为复杂和非标准化,需要人工客服的介入。

  于是,2014年末,融360还一度布局线下“融360贷款便利店”,即将贷款客户引导到线下服务网点,提供包括收集材料、预审、贷后管理等在内的一站式线下服务。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融360已经在十几个城市布局并有大范围推广的计划。不过,在其招股书中并未提及这些线下门店的布局。至今,融360基本还是专注于做“搜索+导流”。

  2015年5月,融360开始从贷款、理财的线索推荐、信息撮合,介入到风控等一揽子数据解决方案的输出,发布了“天机”大数据风控系统,提供更偏B端的服务。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此“天机”旨在为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一站式,成本效益高,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数据解决方案、建模解决方案和总体解决方案。

  随后,2016年第一季度,融360又进一步推出了Gold Cloud”金云”系统,该系统包括产品发现、申请和贷款服务全过程,并且相当一部分此类业务完全在融360平台上完成。这就是提供端对端的解决方案,理论上只要有流量有用户的平台都可以内嵌这个系统。

  主线之外融360还开发了其它业务。例如,2015年10月,融360发起了旨在推动“信贷在线化”的OLA行业自律组织——“在线贷款联盟”。2015年初开始,融360还介入到P2P网贷评级市场,发布了数份报告等等。

  商业模式隐忧

  尽管目前的融360已经扭亏为盈,不过,亏损与否并非融360目前的核心问题,长远来看仍是其商业模式的价值,即长远的盈利性。

  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以及科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这种单一的金融搜索平台的发展前景值得深思。

  融360做为金融搜索平台,通俗的来说就是充当着金融机构和用户间的掮客,通过搭建平台获取大量的用户数据用以对接金融机构,获取介绍费。

资料来源:融360官网

  据了解,为了盈利,拥有流量的融360在2016开始进军现金贷业务,推出了原子贷、月光足等现金贷产品,贷款额度从500到4万元不等。不过这些业务却在简普科技上市时,为保证平台的“独立、第三方”,均被剥离出去了。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融360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仍是帮助金融产品导流,占比达八成。

  事实上,导流模式致命的缺点是无法对用户整个贷款流程进行跟踪,订单完成后由于用户粘性不够流失严重。另外,缺乏高频使用场景,而且大多也会选择百度之类的传统搜索平台,极少会使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这也无形中增加了融360的获客成本。也就是说,平台正面临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客户粘性低和金融产品低频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让平台获得用户流量,并将此流量转化为用户基础,融360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融360平台为其他金融机构导流的模式,本身存在一定弊端,两端客户粘性低,并且很多B端金融机构都只是将融360平台作为其中一个流量渠道,很少在其平台上投入较大的固定费用。

  最后,金融产品的自身属性也决定了其并不能像日常消费品一般需要定期补充,也因此融360的客户复购期限比较长。为了维护品牌知名度,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据财报显示,在成本方面,简普科技除总务及行政开支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之外,其他费用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销售与营销开支为15.475亿元人民币(约合2.251亿美元),与2017财年的12.279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26.0%。研发开支为2.413亿元人民币(约合3510万美元),与2017财年的1.539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56.8%。总务及行政开支为1.784元人民币(约合2590万美元),与2017财年的9370万元人民币相比增长90.4%。

  在融360引流问题上,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指出,对于平台型公司而言,如何低成本地获取流量,是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金融科技能否救融360于水火之中?

  有观点认为,互金行业的确已死,但金融科技正以“野火燎原之势”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这能否挽救的了融360?

  融360业务的运行是建立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之上的,导流平台的属性加剧了现金贷的扩散。央视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小额网贷更是直指融360的导流平台的弊端。随着现金贷政策收紧、资本加速出清现金贷平台的大环境下,融360在上市前剥离了自身的贷款业务,同时在B端加大了金融科技输出的力度。不过,未来前景如何仍有待观察。

  事实上,在2016年E租宝出事之后,监管层便开始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因此,融360在简普科技上市前将自营的贷款业务剥离(彼时的现金贷业务正是现金奶牛),意欲撇清与现金贷的关系。其给出的理由则是:公司作为平台公司,为保证平台公司的独立性声誉,将拆分出贷款业务。

  在简普科技上市后,融360开展的大数据风控业务就引来合规争议,其中在融360的大数据风控服务是否属于个人征信业务的争议最多。资深风控人士对商学院记者表示:“现在风控和征信之间的关系比较难以界定清楚。目前,做风控暂时还没(牌照)要求,但这个事未来不好说。”

  近日,在简普科技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时,融360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表示,中国零售金融和金融科技行业现在还看不到天花板,公司也并未将短期盈利视为目标,未来仍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能力、高端专业人才以及创新业务拓展上加大投入。财报显示,简普科技在2018年Q4的研发费用同比翻倍。

  事实上,以现金贷导流平台起家的融360开拓大数据等业务的逻辑是合理的。对于这个逻辑的起点,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曾表示,“那就看他们自己有没有大数据啊。”他此前曾撰文表示,纯线上放款需要大数据,还得掌握对这些数据自动完成征信的模型与技术。

  不过,某知名商业银行首席顾问杨延文撰文指出,他担心在市场上,大多数金融大数据的公司方向错了。“事实上,没有哪一家传统金融机构因为大数据对他产生的帮助而创造了更多的利润。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的客户需要的是提供“集成版”式的服务和产品。”

  他表示,目前类似于融360这样的金融大数据的下游是主要是消费金融公司和网上贷款公司,产品集中在反欺诈,征信,以及风险管理中的某些领域。在这个方向上,路会越来越窄。没有实质性的进入金额领域里。

  他说,金融本身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使用大数据是很难把各种社会活动来量化,更难把众多的个人行为主体进行精确的量化描述,不管怎么样?要有人认可,得有人买单,这是金融大数据公司生存的根本。

  尽管,2018年快速增长的天机大数据风控业务被简普科技视为未来的重点业务之一,并称2018年Q4一站式风控系统天机实现了三位数以上的营收增长。不过,2018年四季度财报上仅能看到广告、市场营销及其他收入,并未能看到风控系统的具体营业收入。

  对于目前风控系统的具体营业收入,以及针对金融机构等客户有哪些具体的风控措施等问题,融360相关负责人均对《商学院》记者表示不便接受具体采访。

  杨延文指出,金融大数据公司要支撑下去,需要五个平台的优势:超前的产品研发能力、金融产品的搜索和推荐技术(IT系统与产品匹配模型)、与银行对接的运营能力、产品端口与产品类型的丰富性、风投资本的支持。对于融360在金融大数据方面的布局进展,目前无法得到量化方面的衡量,未来前景如何仍有待观察。

  《商学院》记者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