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通过建立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制定量化标准体系,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努力实现GDP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双增长。
6月12日-13日, 在《商学院》创办20周年之际,《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主办了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系列论坛之“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 引领新商业文明”论坛。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派驻至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副书记、副县长,秦少华在接受《商学院》杂志访谈时,介绍了上犹县在制定绿色发展规划过程中,借鉴的多地成功案例和理论框架,并用其解决了诸多实际困难。
秦少华表示,自2015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就开始对上犹县实施定点帮扶工作,他本人也在2023年8月受组织选派来到上犹县工作,主要负责“两山”转化、乡村振兴、文旅事业、非公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上犹县作为一个生态县,拥有81.8%的森林覆盖率,全县重要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均达到100%,河流水系水质达到I-Ⅱ类标准,此外,全县48%的土地为富硒及潜在富硒土地。这些生态资源是上犹县发展的基础,但如何将这些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和价值,仍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发展困境
在制定绿色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上犹县借鉴了浙江丽水市和安徽黄山市等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成功工作经验,探索出了“1+1+3”的发展模式,即筑牢一个基础、建立一套机制、拓展三个通道。秦少华解释说:“我们通过建立长效的生态保护机制,制定量化标准体系,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努力实现GDP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双增长。”
然而,上犹县在推动绿色发展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上犹县的经济体量较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环境治理。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上犹县积极对接上级部委和省市主管部门,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尽管财力有限,但上犹县依然在“十四五”期间投入了近20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过程中,上犹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通过凝聚发展共识、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繁荣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上犹县逐步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
秦少华特别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上犹县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过国家高端智库资源和顶级专家资源,为县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规划和指导,并实际投入了数千万元的帮扶资金,建成100多个关键产业、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项目。此外,大力导入各类国家级平台和资源,比如2023年9月协调国铁集团在全国高铁列车和高铁站为上犹县滚动播放文旅宣传片,广告费价值数千万元,覆盖人群3亿人次。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又推动打造了“上猷臻品”县域公共品牌,为县、乡、村三级农文旅产业发展助力。
实现生态产品成果转化的体系化路径
“乡村全面振兴必须通过乡村产业振兴来实现。”秦少华表示,“如果乡村振兴仅靠外部输血,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因此,上犹县依托各项资源,创新了生态补偿的联结机制,并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项目建设、农企合作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上犹县创新实施了“六个一”模式,即壮大一批产业、设计一个IP、讲好一个故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完善一套治理机制、展现一幅致富图景。
秦少华向《商学院》记者介绍了上犹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具体做法,包括建立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生态产品普查和交易、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等。通过这些措施,上犹县成功将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秦少华总结道,上犹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探索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犹县实现了将“空气”转变为“人气”,“产品”转变为“商品”,“资产”转变为“资本”,助力共同富裕的目标。他表示,上犹县将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为推动生态县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具体案例方面,秦少华分享了他推动紫阳乡努力实现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经验。紫阳乡位于上犹县的最北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从县城开车过去需要一个多小时。长期以来,紫阳乡主要以基础农业为主,缺乏工业和商业基础,因此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紫阳乡有一座山峰叫牛鼻岩,传说唐代堪舆大师杨筠松曾骑牛到此,因被当地的风光所吸引,以至于牛不肯再走,杨筠松生气地抽打牛鼻,牛鼻子掉落并幻化成山,从此,山上流下了汩汩甘甜的山泉。近两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帮扶下,紫阳乡引进了山泉水企业,开发利用起这山上流下的富含硒等元素的山泉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积极推动下,山泉水项目实现了快速投产。这款名为“社科情怀紫气东来伊露云山泉水”如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院各个单位广泛使用,并在各种国内外大会上频频亮相。
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又帮扶紫阳乡引入高端智能家电企业,这家企业利用先进的内胆技术,主要生产类似虎牌九层胆电饭锅的产品。该项目同样落户在紫阳乡,与当地的生态大米和山泉水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秦少华表示,紫阳乡还拥有优质的大米企业“为民米业”,以及江西龙头企业“金峰油茶”。这些生态产品的组合,包括山泉水、生态大米和茶油,再配上智能电饭锅,就可以做出健康开胃、对身体有益的“紫阳三宝饭”。
秦少华指出,在引进企业开发山泉水的同时,上犹县政府明确要求确保村集体参与其中。水厂属于村集体自持产业,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水的销售越好,村集体的分红也越多。此外,水厂还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利用,从多个角度回馈给当地百姓,实现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同时,在扩大水厂规模和引进智能家电企业后,秦少华还在牵头推进紫阳乡茶油的精深加工,计划将其发展成大健康产业——高纯度茶皂素的生产,这是一种从油茶果壳和枯饼中提取的健康产品。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通过这些努力,上犹县不仅实现了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展望未来,秦少华表示,上犹县将继续深度布局绿色发展产业,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成立“两山运营公司”和“两山研究院”,打造全国“两山”转化实践创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他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上犹县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努力成为全国县域绿色发展的标杆。
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