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解码制药巨头辉瑞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

作者:朱耘 / 发布时间:2018-07-03/ 浏览次数:0

  “作为在华最大的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致力于运用创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全球资源来改善每个生命阶段的健康和福祉。”近日,投资近1亿美元的辉瑞苏州新厂正式投产,开业仪式上,辉瑞全球供应集团健康药物运营副总裁Vanessa Torres表示。

  就在辉瑞苏州新工厂投产的当天,《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了2018年度全球制药企业Top 50排名,辉瑞以453.55亿美元处方药销售额、76.27亿美元研发费用夺冠,而这已是该榜单创立19年以来,辉瑞夺得的第16个冠军。

  无论是在中国本土进行药品生产还是研发,“创新”始终是推动辉瑞发展的持续源动力。正如辉瑞全球总裁及CEO晏瑞德先生所说,“研发产品线就是制药企业的生命线。2017年辉瑞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就是我们持续强化研发产品线,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在这一年里,我们推进了产品线中的43个项目,并取得了创纪录的批准数量,显著高于我们在过去十年中的任一年份所取得的成果。更令人兴奋的是,今后五年里,我们将看到约25个具有获批潜力的产品,其中15个有可能成为重磅产品。”

  没有哪个CEO会说自己的企业不够创新,自己的企业不是创新型企业,但是创新如何管理,如何降低创新风险,辉瑞有自己的诠释。

  做减法的创新

  医药企业是个强创新驱动的行业,高回报背后意味着高风险。

  尽管新药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但对一家药企来讲,20年的时间相当紧迫。据记者了解,一款药以选择靶点为起点进行研发,到最终注册,专利保护期并非从药品正式上市那天起计算,而是在药物研发的早期——候选化合物选择阶段,就要申请专利保护。

  经过毒性试验、I、II、III期临床试验,最后完成注册,辉瑞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能够享受新药的“利润红利”时间还剩8年。

  这是所有医药企业共同的问题,但一款新药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到了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商业领导力专家毕波就认为,创新风险的把控,对任何一家企业面言都是个挺大的难题,创新的结果往往很难达到经营管理者的预期,而药品的创新研发,很多时候都是基于概念,失败比例相当高。

  正因如此,一些管理学家认为,既然创新风险高,保证成功就“加大底座儿”多做尝试,成功是有一定概率的,如果概率是千分之一,那么理论上同时推进1000个创新项目,终究会有成功的。

  这只是理论,但多数公司会在可及的情况下多一些创新项目,期待高回报。但是辉瑞却“反其道而行之”。如何提升研发生产力、研发和商业如何无缝对接,一直是辉瑞管理层每天都在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

  2010年前后,辉瑞的创新研发项目非常多,最终管理层决定,将资源集中并重新分配到肿瘤、内科、疫苗、精神科学、罕见病这5个领域。在辉瑞全球研发总裁兼执行副总裁Mikael Dolsten看来,这五大领域,辉瑞能够在中短期内为股东和患者带来最大的价值。“这是确保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以及取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Mikael Dolsten表示。

  而伴随着这些变化,辉瑞实现了研发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作为原研药生产厂商,辉瑞以重磅产品的获批上市为衡量标准。这种改变之下,仅2011年~2016年,辉瑞就有5项具有巨大潜力的产品获批,沛儿13价疫苗、艾乐妥、尚杰和爱博新4款产品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收益。

  2017~2018年,也到了辉瑞重磅新药产品的收获期。2017年美国FDA在短短五个月内就批准了辉瑞三个血液病药物;今年5月FDA批准辉瑞的Retacrit成为美国批准的首个且唯一的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的生物类似药,这些都是围绕“做减法的创新”取得的成果。

  与本土企业联合创新

  作为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的处方药研发企业,辉瑞的研发不只在美国总部进行,中国作为辉瑞重要的海外市场,辉瑞也一直重视本土研发能力的建设,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

  一直以来,辉瑞的中国科学家与美国及全球各国的科学家们一起工作,进行创新研发。曾经有人认为,中国本土医药人员的创新研发能力不强,但是辉瑞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大尧博士告诉《商学院》记者,在创新研发能力上,中国的科学家能力、水平与全球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内还涌现出了一批新兴的药物研发机构,而辉瑞也在加大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实现1+1>2的效果。

  今年2月,辉瑞与科辉先导医药研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两年期的研究合作协议,双方一起开展药物的筛选与合作,针对来自多个治疗领域的预选靶标,开发新的化合物。

  化合物选择是新药研发的关键一步,科辉先导的优势在于其拥有DNA编码化合物库,用来验证早期靶标,寻找新化合物并实施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新靶标的思路和新颖的化合物,是成功地把新疗法带给世界各地患者的关键。”辉瑞外部科学创新执行总监丁元华表示。借助合作伙伴在验证早期靶标方面的优势,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有望获得大幅度提升。

  中国是癌症的高发国。《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大约22%的新增癌症病例和27%的癌症死亡发生在中国,平均每天12000人被新诊出癌症、7500人死于癌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7年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指示:“要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疑难高发癌症治疗专项重点攻关。”

  而像肝癌等癌症,中国患者高发,针对中国患者提供更加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辉瑞同样选择了与本土医药企业合作。今年年初,辉瑞授予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拓药业)在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一款抗肿瘤抗体新药的权利。该药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针对 ALK-1靶点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治疗性药物,前期由辉瑞开发,并于2014年在美国、意大利、韩国及日本完成了两个临床I期试验。

  “瘤抗ALK-1项目合作,是辉瑞本土化研发战略全面展开的重大里程碑。” 辉瑞全球创新医疗中国总经理吴琨先生表示,“作为在华领先的外资药企,辉瑞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致力于深入本土化研发,引入全球研发经验和专有技术,与本土药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战略合作,以促进本土研发能力、体系、技术专利、人才培养及创新文化的全面提升,与本土企业携手研发出更多创新药,造福中国乃至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

  根据协议,辉瑞将把该ALK-1项目在全球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推广的权利授权给开拓药业,并提供已经完成的临床前nI期临床研究结果和专有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辉瑞也在研发的不同阶段保留了相关选择权,以取得在中国以外的市场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开拓将会在I期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展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和与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试验,并启动将药物生产转移至国内的相关工作。同时,开拓也将积极拓展和探索该药物在肝癌之外其它癌种的应用,以期早日造福广大的患者。

  以内容连结患者和医生

  医药企业有这样一种说法:任何一家卓越的医药企业,都希望人们不会使用他们的药品,希望人们健康,这也是辉瑞的初衷。

  辉瑞的经典产品涉及到心脑血管疾病、男性健康、抗感染、肿瘤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阿里健康依托追溯码技术,推广其“码上放心”平台,目前已有超过7000家企业入驻该平台,很多药品生产企业也纷纷入驻。辉瑞也积极加入了这一平台,消费者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或阿里健康APP扫描药盒上的条形码,就可以轻松获知扫码次数、历次扫码时间等信息。如该药品被扫码次数较多,页面会示警提醒用户谨防假冒风险。同时,扫码页面还会展示鉴别药品真伪的小贴士,给消费者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物理鉴别手段。

  事实上,入驻“码上放心”,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药品全流程追溯体系只是目标之一,辉瑞更大的目标在于通过移动端这一时下流行的方式,有效地对中国广大慢病患者实现健康管理。当患者通过“码上放心”扫码追溯药品时,页面将通过图文、视频等各种新颖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健康生活常识等,让患者对疾病有深入地了解。

  比如中国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私自减小用药剂量、不按时服药、断续服药情况非常普遍,通过该平台的普及,让患者了解如何规范用药后疾病预后培养良好的习惯。

  又如,近年来在反腐和合规的高压之下,制药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时间“医药代表”失业的声音不绝于耳。辉瑞创新地提出了“多渠道医学沟通”的概念,通过新科技、新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客户数据生态系统,同时进行渠道整合。

  曾经在辉瑞公司内部的医学资源体系中,有若干个独立的平台,包括医学部、市场部、培训部等等,不仅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也分散了专业医师对辉瑞医学服务的关注度。

  为此,辉瑞先将所有平台的资源进行除重、分类,并优化平台,形成了专业的知识获取平台,在该平台上,辉瑞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并运用诸多新媒体技术,让更多医疗专业人士及时、便捷又专业地了解。

  “培微计划”就是辉瑞以内容为基础,利用新媒体技术多渠道医学沟通的例子之一。该计划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与中国药师协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细菌真菌感染诊断能力提升项目”。

  计划分为“培微ONLINE”和“专家面对面”线上线下两项活动。其中,“培微ONLINE”将以在线授课的形式,针对全国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辅导。而 “专家面对面”活动是在2016~2017年“以耐药监测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技术下基层”项目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基层帮扶方式和内容进行了优化而制定的针对临床微生物学能力提升项目。

  作为“培微计划”项目支持方,辉瑞核心医疗大中华区急症产品业务负责人杨蓓表示:“辉瑞作为在华领先的外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拥有强大的抗菌药物产品线,辉瑞中国‘领航项目’始终支持政府相关部门推进中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工作。未来,我们将继续整合公司资源优势,与政府、协会机构等密切合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遏制细菌耐药趋势,从而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