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琼: “ESG就是做公益”,这是不准确的认识
原创 作者:刘青青 /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次数:0次
从外部环境角度来看,目前ESG合规面临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和执法越来越严的两大挑战;在企业内部,ESG合规则面临由谁来做、人才匮乏、认识误差等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公司还是认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一项公益活动,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6月13日,在《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暨《商学院》创刊20年论坛”上,慧与(HPE)亚太日本合规原副总裁潘琼表示。
潘琼做了20多年合规工作,一直在帮不同的企业从零开始建立合规机制。她曾担任过新华三集团的首席道德与合规官、慧与(HPE,前身是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亚太日本合规原副总裁等职务。
ESG合规则面临的挑战
在潘琼看来,ESG合规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本身涉及到三个不同的领域,而且每一个领域又会牵扯到不同的问题。所以,ESG合规是合规体系下的一项合规机制,但是它比其他合规工作更为复杂。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ESG合规面临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和执法越来越严的两大挑战;在企业内部,ESG合规则面临由谁来做、人才匮乏、认识错误等问题。
具体而言,外部挑战方面:一是原来很多企业是主动去做公益,现在是企业必须要做,不做就违规,而且做错了可能会被罚款;二是执法在加强,企业提供了虚假报告,相关部门就会对该企业进行处罚。
“对于外部的这些要求,可以用六个字来应对,就是要公开、透明、诚信,最后一点特别重要,你提交的任何报告都要诚信,不能虚假。”潘琼称。
内部挑战方面:第一是ESG合规到底由哪个部门负责,是放在市场部,还是放在供应链,还是放在财务?作为一项合规业务,合规部应该成为各个不同部门的合作伙伴,挑起这个担子,但是合规部有很多事情做不了。
潘琼举例称,慧与一直在做ESG合规,因为法律法规不断发布、要求不断加强,慧与的道德与合规办公室后来就开始专门由总监级、经理级的人来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
第二是人才匮乏。因为ESG合规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员工有特殊的能力,大多数公司还不具备这种人才,就要依赖第三方,比如怎么衡量企业现在的碳排放,怎么证明企业明年就可以达到减排目标。因此,ESG合规有很多技术要求,需要专家的支撑。
第三是上述提到的认知误差问题。
如何应对ESG合规挑战
针对ESG合规管理的这些挑战和问题,潘琼对企业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建立合规的环境。比如,要有合规的战略,要有领导的支持,要建立合规的文化,还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第二,进行风险分析并解决问题。企业要了解每一条与ESG合规相关的要求,然后进行风险分析,即企业能不能符合要求,有哪些困难和挑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风险。
第三,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个培训需要以员工可以执行具体任务为目标。
第四,要做一个合规系统离不开监督和审计,因为没有监督和审计的合规项目是“没有牙齿的老虎”,无法落地。
“所有合规项目整个步骤是一样的,但是要参与的人员不一样,因为ESG是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战略。在其他的合规项目中,我们说合规项目就是“一把手”工程,CEO、董事长要亲自站台,而对于ESG合规工作,我觉得不仅是站台的问题,他们还要亲自走入这个‘深水区’,自己要做决定。从这一点来讲,对于每个公司挑战会更大。”潘琼表示。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点赞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