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新阶段、新使命:何德旭谈中国绿色金融未来五大着力点

原创 作者:闫佳佳 / 发布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0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等都对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从五个方面着力推动中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何德旭在《中国经营报》《商学院》、中经传媒智库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暨《商学院》创刊20年论坛”上表示。
 
近些年,中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政策措施得到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原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文件,有力促进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与市场体系建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且着重支持了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
 
在此背景下,中国绿色金融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等都对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标准不一、创新不足、信息披露不规范、风险管理难度大等挑战。为促进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何德旭认为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明确绿色金融的性质。
 
目前,绿色金融定位还不明确,到底是政策性金融还是商业性金融?还是带有政策性的商业性金融?定位不清晰会导致金融机构不易推进绿色金融,且难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何德旭看来,绿色金融是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的金融业务,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边界。
 
二是拓展绿色金融视野,将转型金融、碳金融等的建设纳入其中。
 
绿色金融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纯绿”项目,而应拓宽视野,将转型金融和碳金融纳入其中。转型金融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是绿色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碳金融同样也很重要。目前绿色贷款余额超30万亿元,在各类贷款余额中占比大约10%,其实剩下的八九成贷款也包含了很多绿色贷款。
 
三是加大力度,扩大绿色金融的供给。
 
现在绿色金融的供给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融资需求相比差距还非常大,需要进一步扩大供给:一方面是扩展绿色信贷业务,鼓励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创新;另一方面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绿色股票发行,强化直接融资支持;此外是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服务,建立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确保保险资金有效助力企业绿色转型与绿色发展;还有就是要培育更多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为绿色转型企业提供投融资咨询、金融资金的对接,以及会计、法律顾问等服务。
 
四是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通过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市场、绿色金融工具,以及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需求。
 
五是夯实基础,加快技术和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
 
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服务绿色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作用,比如,利用互联网、移动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覆盖面不足、融资效率低、融资成本高等难题,加快绿色技术和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