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飞凡F7价格“拼刺刀” 可否成就传统主机厂的非凡之路?

原创 作者:哀佳 朱耘 / 发布时间:2023-05-15/ 浏览次数:0
 
 

 

飞凡品牌独立之后的第二款车——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F7正式开启首批用户交付,新车批量交付也将陆续在多城启动。
 

2021年11月,R汽车品牌正式更名为飞凡汽车,开启独立运营。同时,在上汽集团历练多年的吴冰出任飞凡汽车CEO。

 

飞凡汽车承载了上汽集团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腾飞”的梦想,但首款车型R7表现平平。于是,F7被寄予了厚望。

 

在F7的发布会上,飞凡给出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价格——22.99万元~30.19万元,比此前的用户调研预期低了不少,以至于F7的预订出现了“爆单”情况。尽管受到一时追捧,但一款车的销售,往往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那么飞凡的“爆单”会是昙花一现吗?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飞凡能否不负期待?

 

飞凡能卖爆吗?

——差异化竞争:回归“舒适程度”的本质需求

 

“今天我们就想让大家记住一点,就是飞凡每一个座位都是C位,只要记住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吴冰在F7上市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为了打造这个“飞凡巴赫座椅”,在过去的三年,上汽集团联合国内标准化权威机构,针对三种不同姿态下的人体曲线,对全国的驾驶员群体开展了“3000+”人次采样,构建了国内首套全指标(包括工业设计常用的人体尺寸、力量、关节活动范围、视觉、听觉等)的中国人体格特征数据库,能够真正缓解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

 

与当下新能源汽车普遍卷“智能化”“高科技”的情况不同,飞凡这次主打的是回归“舒适程度”的本质需求。

 

发布会还未结束,上门下订单的买家就“挤爆”了飞凡官方服务器,由于页面访问人数过多导致服务器“宕机”。目前飞凡F7的单周订单数已超过1500辆。相比之下,之前飞凡R7上市一个月才卖了1501辆。

 

2023年,或者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变局之年。首先,今年是由特斯拉开启车企价格混战的竞争之年,其次,今年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经历几年高速发展之后的洗牌之年,再次,今年还是传统合资企业集中发力新能源的决胜之年。脱胎于上汽荣威,发力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飞凡,显然属于后者。

 

“我们希望飞凡的R7、F7能够构成飞凡品牌的双子星,在2023年这个关键的变局之年、转型之年,飞凡品牌能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吴冰说。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目前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群雄逐鹿,造车新势力引领潮流,传统车企打造新品牌参与竞争,外资与合资品牌亦纷纷转换赛道试图保住传统地位。从发布的情况来看,飞凡F7通过错位竞争,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价格“拼刺刀”

——重新定义高端车和豪华车的价格边界

 

“价格战”是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关键词”。

 

吴冰多次表示,飞凡F7是按照C级车的标准来配置的,但当飞凡公布定价时,大家纷纷表示震惊,这款C级车仅卖到了B级车的价格(B级车即中型车,C级车为中大型车)。目前市场上,与飞凡F7同样定位中大型豪华纯电系列的车型,价格普遍位于20万元~40万元区间范围,而飞凡F7的价格仅位于20.99万元~30.19万元区间范围,车电分离模式下,价格还可以进一步下探到15万元以下。

 

吴冰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定价背后考虑了很多综合的因素,比如面对的目标人群、品牌发展、竞争对手、市场行情等各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结果。飞凡作为初创品牌,更多是关注自己在所定义的价格区间和目标人群中,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控制好成本,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另外,我觉得20万元到30万元价格的电动车也蛮高端了,我们对高端和豪华可能真的要重新理解和认识。”

 

针对飞凡F7的定价策略,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表示:“现在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场的争夺,不管是特斯拉还是新势力品牌,它的目标群体都是原来的燃油车群体,降价出售的主要目的也是要刺激销量。不单是F7,2023年下半年出来的电动汽车定价都将很难,一是因为前段时间的价格战,整个燃油车的价格体系崩塌,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开始大幅降价,甚至很多车上市即促销,后面的企业在推定价时非常尴尬,在这种体系下,定价太高了就没人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在任万付看来,飞凡F7一头扎进了20万元到30万元这个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中,通过错位竞争分一杯羹不成问题,但能否如愿成为“领头羊”仍需市场验证。错位竞争一直是自主品牌惯用的手段,前后皆有案例,只是互相“卷”得更厉害而已,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

 

从品牌到口碑生态圈

——传统主机厂的新能源故事

 

作为上汽集团重点栽培的项目,飞凡汽车成立于2020年5月,并且在2021年11月首次使用中文“飞凡汽车”亮相。对于上汽集团来说,飞凡汽车既承载了公司向新能源转型的目标,也是掌门人吴冰的一场重要战役。

 

飞凡R7是飞凡汽车独立之后推出的首款车型,从2022年9月上市以来,销量最高的时候为1627辆,今年1月和2月的销量则降至399辆、163辆。事实上,与这次推出的飞凡F7一样,飞凡R7当时也是“叫好”的产品,产品挑不出毛病,用的也是最好的技术和供应链,但最后却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里,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首先配置一定要到位,另外价格也需要到位。目前大家主要关注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续航等几个点上。无论是飞凡的R7,还是F7,产品力和价格力都有优势,但最弱是在品牌力上。

 

吴冰表示:“对于飞凡汽车来讲,F7是我们第二款汽车,也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调研用户需求进而精心打造的产品。F7的智驾、智舱,跟R7是一脉相承的,但F7的智驾、智舱带来了很多全新体验。我们希望通过F7这款车让更多的用户知道飞凡这个品牌,知道上汽能够在高端新能源轿车的市场中打出一片天地,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电动汽车市场上不仅仅有造车新势力,传统主机厂也回归了。在未来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赛道中,高端新能源轿车市场是我们一定要占据的一席之地。”

 

 另外,吴冰表示:“实际上,盈利对所有新能源造车公司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一两款好产品,聚集上汽集团优秀的经销商,进一步拓展渠道。我们对每辆车都是全力以赴,当然有的可能成功了,有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将每台车卖给消费者都是真诚和认真的。”

 

对于飞凡F7的销量预期,吴冰表示有比较高的期待和期望。在他看来,在当下国内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一个品牌销量单月不能过万辆,或者全年过十万辆,品牌的识别度就会很弱,所以车企的首要任务通常是迅速占领市场。

 

王显斌认为,飞凡F7并非一定会重走R7的老路。相比以前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家可能会冲着某一个品牌去买一辆车,但随着新能源车品牌增多,品牌的作用会慢慢弱化。关键在于口碑生态圈的搭建,比如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宣传的渠道和人群、产品后续的软件服务等,都会决定这款产品的销量。

 

王显斌举例,国外的特斯拉、国内的蔚来,其创始人就经常通过在公众场合讲课、发布会等形式,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此外,与传统车企通过大面积投放广告曝光,让用户了解感知不同,蔚来、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先是服务好对品牌极为满意的核心用户后,然后通过口碑宣传,最终实现成交转化。

 

另外,吴冰强调:“要把一个产品卖好,品牌要树立起来,价格只是其中一部分。未来飞凡F7还要在渠道上、企业上、品牌上、知名度上、美誉度上做很多的工作。目前大家更加关注的是价格,但对于我们来讲今天只是一个起步。”

 

任万付进一步表示,飞凡汽车(前身是R汽车)、智己汽车都是脱胎于上汽系独立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另有不甘落后的荣威也在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可谓从内部就开始“卷”起来。但目前这几个品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重现上汽在传统能源车市场的辉煌。哪个品牌能率先实现突破,在上汽集团的内部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或将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支持。

 

单从内部来讲,飞凡的压力就不小,飞凡可否走出“非凡”之路呢?

 

 

一款车的销售,往往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那么飞凡的“爆单”会是昙花一现吗?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飞凡能否不负期待?

 

文|哀佳 朱耘

 

飞凡品牌独立之后的第二款车——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F7正式开启首批用户交付,新车批量交付也将陆续在多城启动。

2021年11月,R汽车品牌正式更名为飞凡汽车,开启独立运营。同时,在上汽集团历练多年的吴冰出任飞凡汽车CEO。

 

飞凡汽车承载了上汽集团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腾飞”的梦想,但首款车型R7表现平平。于是,F7被寄予了厚望。

 

在F7的发布会上,飞凡给出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价格——22.99万元~30.19万元,比此前的用户调研预期低了不少,以至于F7的预订出现了“爆单”情况。尽管受到一时追捧,但一款车的销售,往往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马拉松”,那么飞凡的“爆单”会是昙花一现吗?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飞凡能否不负期待?

 

飞凡能卖爆吗?

——差异化竞争:回归“舒适程度”的本质需求

 

“今天我们就想让大家记住一点,就是飞凡每一个座位都是C位,只要记住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吴冰在F7上市发布会上说。

 

据介绍,为了打造这个“飞凡巴赫座椅”,在过去的三年,上汽集团联合国内标准化权威机构,针对三种不同姿态下的人体曲线,对全国的驾驶员群体开展了“3000+”人次采样,构建了国内首套全指标(包括工业设计常用的人体尺寸、力量、关节活动范围、视觉、听觉等)的中国人体格特征数据库,能够真正缓解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

 

与当下新能源汽车普遍卷“智能化”“高科技”的情况不同,飞凡这次主打的是回归“舒适程度”的本质需求。

 

发布会还未结束,上门下订单的买家就“挤爆”了飞凡官方服务器,由于页面访问人数过多导致服务器“宕机”。目前飞凡F7的单周订单数已超过1500辆。相比之下,之前飞凡R7上市一个月才卖了1501辆。

 

2023年,或者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变局之年。首先,今年是由特斯拉开启车企价格混战的竞争之年,其次,今年也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经历几年高速发展之后的洗牌之年,再次,今年还是传统合资企业集中发力新能源的决胜之年。脱胎于上汽荣威,发力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飞凡,显然属于后者。

 

“我们希望飞凡的R7、F7能够构成飞凡品牌的双子星,在2023年这个关键的变局之年、转型之年,飞凡品牌能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吴冰说。

 

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目前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群雄逐鹿,造车新势力引领潮流,传统车企打造新品牌参与竞争,外资与合资品牌亦纷纷转换赛道试图保住传统地位。从发布的情况来看,飞凡F7通过错位竞争,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价格“拼刺刀”

——重新定义高端车和豪华车的价格边界

 

“价格战”是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关键词”。

 

吴冰多次表示,飞凡F7是按照C级车的标准来配置的,但当飞凡公布定价时,大家纷纷表示震惊,这款C级车仅卖到了B级车的价格(B级车即中型车,C级车为中大型车)。目前市场上,与飞凡F7同样定位中大型豪华纯电系列的车型,价格普遍位于20万元~40万元区间范围,而飞凡F7的价格仅位于20.99万元~30.19万元区间范围,车电分离模式下,价格还可以进一步下探到15万元以下。

 

吴冰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定价背后考虑了很多综合的因素,比如面对的目标人群、品牌发展、竞争对手、市场行情等各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结果。飞凡作为初创品牌,更多是关注自己在所定义的价格区间和目标人群中,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控制好成本,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另外,我觉得20万元到30万元价格的电动车也蛮高端了,我们对高端和豪华可能真的要重新理解和认识。”

 

针对飞凡F7的定价策略,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表示:“现在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场的争夺,不管是特斯拉还是新势力品牌,它的目标群体都是原来的燃油车群体,降价出售的主要目的也是要刺激销量。不单是F7,2023年下半年出来的电动汽车定价都将很难,一是因为前段时间的价格战,整个燃油车的价格体系崩塌,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开始大幅降价,甚至很多车上市即促销,后面的企业在推定价时非常尴尬,在这种体系下,定价太高了就没人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在任万付看来,飞凡F7一头扎进了20万元到30万元这个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中,通过错位竞争分一杯羹不成问题,但能否如愿成为“领头羊”仍需市场验证。错位竞争一直是自主品牌惯用的手段,前后皆有案例,只是互相“卷”得更厉害而已,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

 

从品牌到口碑生态圈

——传统主机厂的新能源故事

 

作为上汽集团重点栽培的项目,飞凡汽车成立于2020年5月,并且在2021年11月首次使用中文“飞凡汽车”亮相。对于上汽集团来说,飞凡汽车既承载了公司向新能源转型的目标,也是掌门人吴冰的一场重要战役。

 

飞凡R7是飞凡汽车独立之后推出的首款车型,从2022年9月上市以来,销量最高的时候为1627辆,今年1月和2月的销量则降至399辆、163辆。事实上,与这次推出的飞凡F7一样,飞凡R7当时也是“叫好”的产品,产品挑不出毛病,用的也是最好的技术和供应链,但最后却成了“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里,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首先配置一定要到位,另外价格也需要到位。目前大家主要关注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续航等几个点上。无论是飞凡的R7,还是F7,产品力和价格力都有优势,但最弱是在品牌力上。

 

吴冰表示:“对于飞凡汽车来讲,F7是我们第二款汽车,也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调研用户需求进而精心打造的产品。F7的智驾、智舱,跟R7是一脉相承的,但F7的智驾、智舱带来了很多全新体验。我们希望通过F7这款车让更多的用户知道飞凡这个品牌,知道上汽能够在高端新能源轿车的市场中打出一片天地,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电动汽车市场上不仅仅有造车新势力,传统主机厂也回归了。在未来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赛道中,高端新能源轿车市场是我们一定要占据的一席之地。”

 

 另外,吴冰表示:“实际上,盈利对所有新能源造车公司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一两款好产品,聚集上汽集团优秀的经销商,进一步拓展渠道。我们对每辆车都是全力以赴,当然有的可能成功了,有的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将每台车卖给消费者都是真诚和认真的。”

 

对于飞凡F7的销量预期,吴冰表示有比较高的期待和期望。在他看来,在当下国内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一个品牌销量单月不能过万辆,或者全年过十万辆,品牌的识别度就会很弱,所以车企的首要任务通常是迅速占领市场。

 

王显斌认为,飞凡F7并非一定会重走R7的老路。相比以前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家可能会冲着某一个品牌去买一辆车,但随着新能源车品牌增多,品牌的作用会慢慢弱化。关键在于口碑生态圈的搭建,比如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宣传的渠道和人群、产品后续的软件服务等,都会决定这款产品的销量。

 

王显斌举例,国外的特斯拉、国内的蔚来,其创始人就经常通过在公众场合讲课、发布会等形式,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信息。此外,与传统车企通过大面积投放广告曝光,让用户了解感知不同,蔚来、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先是服务好对品牌极为满意的核心用户后,然后通过口碑宣传,最终实现成交转化。

 

另外,吴冰强调:“要把一个产品卖好,品牌要树立起来,价格只是其中一部分。未来飞凡F7还要在渠道上、企业上、品牌上、知名度上、美誉度上做很多的工作。目前大家更加关注的是价格,但对于我们来讲今天只是一个起步。”

 

任万付进一步表示,飞凡汽车(前身是R汽车)、智己汽车都是脱胎于上汽系独立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另有不甘落后的荣威也在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可谓从内部就开始“卷”起来。但目前这几个品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重现上汽在传统能源车市场的辉煌。哪个品牌能率先实现突破,在上汽集团的内部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或将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支持。

 

单从内部来讲,飞凡的压力就不小,飞凡可否走出“非凡”之路呢?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