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中高级车“涨少跌多” 再出发胜算几何?

作者:文/胡嘉琦 / 发布时间:2018-12-21/ 浏览次数:0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的购买力加强,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豪华车,因此,伴随着竞争加剧,对中高级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曾几何时,“得中级车者得天下”是汽车业内流行的一句话。

  过去10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很大程度上是靠合资品牌的销量拉动,大众、丰田、通用、现代等品牌加速布局产能,外方通过与中方合资,在华挣得个“盆满钵满 ”。

  但是最近两年,中高级车的市场表现平平。“今年广州(国际)车展从推出的产品来看,在以丰田、大众、北京现代等为代表的合资车企,推出更多新能源车型,之前新能源车型主要是自主品牌,现在合资品牌也参与其中。合资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车,提高了销量,维持了市场份额。” 汽车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称。

  涨少跌多

  2018年前10个月,豪华车几乎全面增涨,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奔驰等品牌维持了2位数的高速增长,但曾经的中国车市销售主力军——中高级车,可以用“涨少跌多”来形容。

  《商学院》记者粗略统计了今年前10个月主流合资品牌的销量,其中一汽-大众品牌2018年1-10月累计销量为107.36万辆,同比下跌0.89%;上汽大众累计销售169.7万辆,同比微增1.8%;上汽通用累计销量为161.7万辆,同比增长3.5%;东风日产累计销售92.1万辆,同比增长6.5%。

  在整个合资品牌中,广汽丰田2018年前10个月销量增长最为明显,1-10月累计销售47.7万辆,同比增长28.2%。

  而广汽菲克1~10月同比下跌36.2%,福特累计同比下跌31%,东风本田同比下跌10.4%。

  几家主流合资品牌销量对比可以看出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以往中高级车是中国汽车销售的主力,但是现在品牌分化比较严重,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分析称:“最近一段时间中高级车无论是品牌、颜值、功能、性能等方面充满吸引力的不是太多,很多人转向豪华车低配,损失了不少市场份额。”同时钟师判断,2019年中高级车可能继续表现为“不温不火”,甚至还会比2018年稍差,“能维持住今年的份额就算不错了。”钟师说。

  以往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最近2~3年,自主向上,来自4S店的工作人员曾向《商学院》记者说,有很多以前合资品牌车主开始转投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似乎有些“尴尬”。张翔举了个小例子:中级车智能网联功能,特别是在信息娱乐功能方面,合资品牌较自主品牌仍有很大差距,信息娱乐系统屏幕功能增多是发展趋势。自主品牌多使用可旋转式中控屏,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要将屏幕进行旋转。比如全新一代比亚迪唐,中控14.6寸的大屏替代了曾经中控区域的功能按键,并且可90度进行旋转,这也是许多新能源车型采用的布局方式。感官上比较炫酷,而实际成本没有增加太多。

  大众是汽车销量的领导者,然而它的中级车屏幕小,功能少。张翔建议,合资品牌应该改进它的屏幕功能,从而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合资品牌的功能扩展需要国外研发部门领导的批准,流程比较繁琐,限制也比较多。

  加速新能源布局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与共享化被誉为“汽车新四化”。《商学院》记者注意到,在向汽车“新四化”的迈进过程中,中高级车正加速。

  以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主力军是自主品牌,但是在本届广州(国际)车展上,各大合资汽车厂商纷纷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落地。

  2019年,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将正式实施,尽管积分可以通过购买实现,但是这无疑会降低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落地迫在眉睫。为此广汽本田推出了首款插电混动产品世锐,北京现代也推出了插电式混动索纳塔。

  另据记者了解,大众集团将在未来两年在华推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型,旗下品牌推出超过30款新能源车型,50%车型进行本地化生产。到2020年,集团计划在中国市场交付大约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交付量将达到约150万辆。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者的购买力加强,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豪华车,因此,伴随着竞争加剧,对中高级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现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处于停滞的状态。钟师称,合资品牌在中国有很好的口碑,同时,有很多公司把中国视为第一大市场,对中国市场重视,合资品牌应顺应市场趋势,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汽车行业下行,本身是系统性的市场问题,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崔东树认为,2019年整个车市增长比2018年有所改善,对合资企业来说,应该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产品品质,加速油耗功能的提升。对于合资品牌而言,2019年开始考核新能源积分,同时,合资企业的油耗达标率很低,油耗压力大也是对合资企业的一大挑战。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