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吉利入韩,中国汽车实现技术输出?

原创 作者:赵建琳 朱耘 / 发布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0

 
吉利的全球化进击之路再下一城,这次是韩国。2022年5月1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宣布与法国雷诺集团的韩国子公司雷诺韩国汽车签订股份认购协议。若交易完成,吉利汽车将通过其子公司 Centurion IndustriesLimited(简称 CIL)持有雷诺韩国汽车 34.02% 的股份,拟交易对价为 13.76 亿元。
 
这是 2022 年 1 月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母公司)与雷诺集团宣布合作在韩国生产高效、节能的燃油和智能混动车型后的又一动作。在与雷诺集团合作前,吉利控股集团已相继完成并购沃尔沃、收购伦敦出租车公司、入股宝腾、收购路特斯、在白俄罗斯合资建厂生产汽车,全球化足迹遍布西欧、北欧、东欧和东南亚。
 
吉利汽车为什么选择雷诺集团?为什么选择韩国市场?在吉利控股集团进击全球化的过程中,韩国市场的开拓具有怎样的意义?吉利控股集团方面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称:“亚洲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双方合作将紧抓机遇,充分发挥吉利在智能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共同开拓市场,助力全球碳减排,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与雷诺集团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创造新的协同效应,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体验。”


 
缘何选择入韩?


 
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 年 8 月,彼时吉利控股集团官宣与雷诺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在中国,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集团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双方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合作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2022 年 1 月,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决定共拓韩国市场,利用雷诺韩国汽车位于釜山的工厂生产高效、节能的燃油和智能混动车型,据悉,新产品将投放海外市场,预计于 2024 年量产。至于海外市场指的是哪些市场,吉利控股集团回复记者说会在适当的时候宣布。
 
再次听到双方合作进展的消息是 2022 年 5 月,吉利汽车宣布拟通过其子公司 CIL 持有雷诺韩国汽车 34.02% 的股份。雷诺韩国汽车原本由雷诺 BV、Samsung Card 和 ESOP Pool(雷诺韩国汽车的员工持股计划)分別持有 80.05%、19.9% 及 0.05% 的股权。若交易完成,雷诺集团仍保持大股东地位,雷诺韩国汽车将继续由雷诺集团并表。
 
从宣布合作、选择进入市场、确定产品类型到如 今进行股权认购,这一系列动作让外界像看连续剧一样看到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牵手”的进展。不过,双方最新的合作进展中只提到共拓韩国市场,在韩国生产车型,并未提及在中国市场的安排。
 
吉利汽车在公告中提到,公司一直寻求商机以推动产品国际化,凭借韩国与其他国际市场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和发展成熟的汽车行业,韩国已成为全球市场的战略基地,通过认购协议,集团可与雷诺集团合作,运用其现有的汽车技术和研发水平在韩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和投资人张君毅指出,按照吉利管理层的想法,其现在是多元化发展——“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以进行更深度的国际化。从此次选择韩国作为拓展市场来看,或许是为加强与东亚国家之间的联系,对冲当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中面对的复杂情况。
 
“通过与韩国市场内的公司合作拓展韩国市场, 可以避免直接进入韩国市场所面临的压力。”张君毅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韩国市场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对欧美人比较敬重,同时又比较自信,亚洲企业要想进入会有一定挑战,如果有合资企业背景背书,会更顺利一点。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韩国汽车市场中,有超过80% 的市场份额由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现代起亚旗下的现代和起亚品牌把持,雷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数据显示,2021 年雷诺品牌在韩市场份额仅为 4.3%,较 2020年的 6% 又有所下降。与雷诺集团牵手进入韩国市场,不免让外界担忧吉利汽车进入韩国后的可发挥空间。
 
招银国际研究部经理白毅阳分析,虽然现代起亚在韩国汽车市场里占绝对地位,但当地市场也需要一定多样性,现代起亚在当前基础上再提升市占率难度也比较大,这就给吉利和雷诺留了一个小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个“窗口”先探索一下合作模式。
 
在记者问到吉利控股集团如何看待雷诺集团的核心优势时,吉利控股集团方面提到:“新产品系列将利用现有的雷诺韩国销售和售后网络。截至 2021 年,雷诺韩国售后体系已在韩国国内的汽车消费者调查中连续六年排名第一。”这表明雷诺韩国汽车的售后服务在当地消费者心中还是颇具地位,这或许就是留给吉利和雷诺的机会之一。


 
平台技术输出的里程碑


 
吉利汽车与雷诺韩国汽车就哪些领域达成合作,是双方“牵手”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据官方信息,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合作推出的新产品将采用吉利位于瑞典研发中心研发的 CMA模块化架构,并使用吉利先进的混动技术。雷诺和雷诺韩国将发挥在前瞻技术、造型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为当地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体验。
 
“在平台输出上算是一个里程碑。”白毅阳评价道。在他看来,目前中韩关系处于关键时期,从品牌角度而言依然会以雷诺作为主导;从技术输出角度而言,此前吉利相关技术大多是在体系内关联公司输出,
 
而此次进入海外市场的合作强调要应用吉利的“CMA超级母体”模块化架构和混动技术,可以说是技术输出的重要一步。
 
“CMA 超级母体”是吉利汽车于 2020 年 7 月发布的模块化架构,也是吉利汽车宣布“迈入全面架构造车时代”的代表之一。据悉,此架构可以向上兼容快速迭代的汽车电子产品,能将传统燃油、混动、纯电和架构一同开发,以满足未来 15 年汽车的进化。
 
值得一提的是,CMA 是吉利与沃尔沃 2016 年共同投入 120 亿元研发费用联合开发的模块化架构。在CMA 之前,吉利也有一名为 BMA 的模块化架构,但BMA 适用于生产 A0 级 ~A 级车,CMA 则可覆盖更高级别。据悉,吉利通过 CMA 模块化架构已经打造出沃尔沃、领克、吉利和极星四个品牌近 20 款车型,其中包括沃尔沃 XC40、领克 03+、Polestar 2 等高性能车型。
 
在混动技术上,吉利汽车集团曾于 2021 年 10月举办的“智能吉利 2025——吉利龙湾技术荟暨全球动力科技品牌发布”活动发布会上,发布了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据了解,“雷神动力”产品矩阵中的雷神智擎 Hi·X 混动系统被吉利定义为“世界级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支持 A0 级 ~C 级车型全覆盖,且能涵盖混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电动车等多种混动技术,甚至称可“在核心技术上全面超越日系混动”。
 
彼时,吉利官方表示,“雷神动力”的发布开启了吉利全面迈入动力科技电气化的“动力 4.0”新时代。更重要的是,吉利将“雷神动力”定位为全球高端,立足全球市场,以期实现“中国动力,供应全球”。
 
正是因为吉利将自己近年颇为重磅的一些技术产品输送到海外市场,所以外界有声音认为,这是中国汽车品牌颇为引人自豪的一刻。毕竟,中国汽车市场早期是以“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引进外资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并持续数十年。如今,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可以向外输出技术,不免让外界好奇是不是中国将结束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了?
 
对于这个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要冷静看待。张 君毅在采访中表示,一些跨国合资公司早期对中国市场重视并给予一定授权的时候,中国开发的产品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中国工程人员开发的部件已经放到了全球的数据库里面,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中国工程师在某些领域并不落后,自主研发的技术可以对外输出甚至实现技术转让。“以吉利为例,并购沃尔沃后,双方开始进行联合开发,慢慢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了。”
 
在联合开发方面,吉利和沃尔沃有过多次合作。2013 年,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成立,坐落在瑞典哥德堡市的林德港科技园。该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吉利和沃尔沃的优势与资源,联合开发全新的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和相关部件,满足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吉利汽车集团未来的市场需求。
 
2017 年 8 月,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成立技术合资公司,新公司按照 50:50 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
 
“虽然在部分技术上我们实现了以技术换市场,整车技术有所突破,制造品质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工艺上,我们还未实现自主突破,需要继续努力。”张君毅对记者讲道。


 
吉利和雷诺能双赢吗?


 
为什么选择雷诺?这可能是很多人看到吉利汽车认购雷诺韩国汽车股份的新闻时想到的一个问题。毕竟,在关注汽车的人眼里,雷诺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有存在感的品牌。谈起雷诺,可能很多人脑中冒出的第 一个相关词是“东风雷诺”。
 
2020 年 4 月,合资七年的雷诺汽车与东风集团股份(即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489.HK,简称东风集团股份)“分手”了。彼时,东风集团股份表示,由于国内汽车市场下滑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股东双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雷诺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 50% 股权转让给东风集团股份,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东风雷诺重组前的困局从销量中可见一斑。从东风雷诺正式投产的 2016 年到 2019 年,其年销量分别为 3 万辆、7.22 万辆、5.01 万辆和 1.86 万辆。重组前的 2019 年,东风雷诺年销量 1.86 万辆,同比减少 62.87%,属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各公司中下滑最为剧烈的企业。
 
投产短短四年,东风雷诺的销量高光时期也仅有 7 万辆左右,而 2017 年吉利汽车品牌全年销售超 124 万辆,平均每月约 10 万辆。东风雷诺一年 7 万辆的销量相当于吉利汽车品牌在月平均销量基础上21 天的销量。
 
东风雷诺的失败有多重因素,既与雷诺品牌产品太少、品牌形象不清晰有关,也与其进入中国谈判十年直到 2013 年才签约成立合资公司错过中国车市黄金增长期有关。
 
白毅阳认为,雷诺品牌在中国知名度太低,几乎没有太多品牌形象可言。东风雷诺完全退出时只有 不到 5 款车型,这也是法系品牌的通病。作为对比,2019 年的吉利汽车品牌则有多达 20 款产品,可谓浩浩荡荡。
 
东风雷诺宣布重组的那一年,雷诺集团也发布了在中国的新战略,称未来将把在中国的重心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前者通过 2017 年 12 月成立的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后者通过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然而尴尬的是,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于2022 年 1 月得到“重整申请已获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消息。
 
如此来说,吉利为什么选择一个难以在中国打开局面的合作伙伴呢?关于为什么选择雷诺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吉利控股集团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可能还是与双方各自需求有关。
 
“吉利之前投入资金和人员来开发底盘平台,找合作伙伴肯定是找有相应需求的。雷诺在电动化转型上有技术需求,因此双方有合作的动机。”白毅阳分析称。
 
吉利控股集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增资入股体现了吉利控股集团和雷诺集团对韩国市场巨大潜力的强大信心,同时在韩国市场两家公司将携手助力雷诺韩国丰富其产品组合,实现品牌在韩国市场和出口市场的渗透率和销量双增长,加速雷诺集团“Renaulution 计划”落地。
 
吉利控股集团提到的“Renaulution 计 划” 是2021 年 1 月雷诺集团 CEO 卢卡·德·梅奥发布的一个全新战略规划。其中,到 2025 年,雷诺集团计划将推出 24 款产品,至少包括 10 款纯电动车;到2030 年,雷诺品牌电动车比例将达到 90%。可以看到,雷诺集团目前也在“抢滩”电动化。
 
吉利与雷诺之所以选择生产智能混动车型而非纯电动等产品,在吉利控股集团方面看来是因为“吉利拥有一套适合本地用户的先进架构和成熟的混动技术”。此外,白毅阳认为,动力选择上还是跟市场接受度有关,韩国新能源市场混动占比在 80% 左右,双方都希望切入主流市场。”
 
如此看来,吉利与雷诺是各取所需。张君毅分析,从吉利角度而言,通过与雷诺集团合作,可以将自己的 CMA 平台输出出去,既助力了国际化,搭建了自己的“朋友圈”,又通过平台共享摊薄开发成本;从雷诺角度而言,它不能丢掉亚洲这么大的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和突破,和吉利合作可以降低自己单独开发的成本,加快业务推进速度,以实现在当地市场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且吉利对产品国际化的需要也为雷诺做大当地市场提供助力。


 
中国汽车如何实现规模化出海?


 
2021 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情况数据中,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 200 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2021 年中国汽车出口201.5 万辆,同比增长一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 7.7%,比上年提升 3.7 个百分点。从细分车型来看,全年乘用车出口 161.4 万辆,同比增长 1.1 倍;商用车出口 40.2 万辆,同比增长 70.7%。
 
这是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 200 万辆。据中汽协数据,从 2008 年到 2020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基本在 100 万辆以下,期间最低为 2009 年,仅出口33.2 万辆,最高为 2012 年,出口 105.6 万辆。而2021 年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 100万辆左右的突破。
 
最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突出,2021 年,新能源汽车出口 31 万辆,同比增长 3 倍。其中,上汽集团成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排头兵”,特别是其自主品牌名爵和上汽大通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等发达地区的销量超过 5 万辆。
 
据智研咨询整理的 2021 年中国汽车企业出口量排行榜显示,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东风汽车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北汽集团、江淮汽车、重汽集团、沃尔沃,全年出口量分别为 59.83 万辆、26.93 万辆、15.91 万辆、15.39万辆、14.28 万辆、11.5 万辆、8.11 万辆、7.36 万辆、 5.41 万辆、3.79 万辆。吉利控股集团在其中排名第六,且在 2021 年下半年保持了出口量的持续上涨。
 
张君毅指出,作为国际化企业,中国汽车只要在海外生产、销售就可以说自己是国际化了。但若要达到出口量可观的量级,企业的海外销售收入一定要占据自己总体销售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以上,才能算是可观的国际化。而现在中国很多汽车企业在海外的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只有百分之几,还没有到完全的国际化水平。
 
他认为,中国汽车企业若要实现规模化出海,需要把握几点,首先,要建立国际化的品牌和发展策略;其次,不只着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要突破主流消费市场;再次,不仅在国外销售,还要在国外制造,这个制造指的是在当地供应、采购和招人。
 
在当地制造方面,吉利有过相关经验。吉利实施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的第一个海外建厂项目是吉利参与合资的“白俄吉利工厂”,这是中国与白俄罗斯的首个汽车合资项目,是白俄罗斯第一条现代化汽车生产线,也是吉利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建设的象征。
 
2019 年白俄罗斯吉利工厂第 2 万辆吉利汽车下线,标志着其产量真正达到了工厂设计产能。2020 年,吉利控股集团官方信息显示,该年 1~6 月白俄罗斯吉利工厂销量在当地乘用车市场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二,
销量达到 4350 辆,市占率超 17%。
 
目前来看,吉利在韩国市场将利用雷诺韩国汽车位于釜山的工厂来生产产品,不需要再单独设厂,需要吉利更多考虑的或许是品牌的建立、塑造问题,“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沉淀的工作。”白毅阳说。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