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当AI战略成共识,BAT的竞争走向何方?

作者:文|石丹 / 发布时间:2018-10-10/ 浏览次数:0
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思维。

  “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因为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都会进入失败领域。”9月17日,马云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谈起人工智能和新制造。

  人工智能正热,也逐步迎来了它的“落地”。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也云集了来自世界的AI领域的技术大牛、企业大咖: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悉数到场,共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看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时代。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正飞速发展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到了五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和自组织智能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表示,“围绕以上五个方面,将诞生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并在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和智能农业等新的领域得到应用。”

  独立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18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人类对AI技术的期望值已处于相对峰值的位置。Gartner全球管理副总裁Phli Todd介绍,从技术可实现性而言,语音识别、集成学习、GPU加速器已经进入生产成熟期;虚拟现实、知识管理工具两项技术处于稳步爬升期;当前处于泡沫低谷期的技术有包括商用无人机、增强现实、自动驾驶汽车等6项;认知计算、虚拟助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15项技术则处于期望峰值期;处于最初爬坡期的技术则拥有包括通用AI、知识图谱、神经形态硬件等9项;AI治理、通用AI、知识图谱等在内的技术还处于萌芽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表示,“在技术演进的道路上,中国已成为AI创新发展的高地之一。”

  那么,当AI+行业的战略成共识,BAT的竞争走向何方?微软、谷歌等国际公司又将如何参与到中国企业AI发展转型中?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大佬都怎么说。

  “AI+行业”将是最好的落地方式

  马云: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超过今天

  在马云看来,人工智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为自己的未来确定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改变。未来数据将会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智能时代是基于这些改变而随之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马云直言。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特别提到了新制造。他认为,“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因为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将进入失败领域。不是中国的制造业不行,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不是中国没有创意,而是你没有创意。”

  其实,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谈及新制造,在此前的重庆智博会上,他就提出,新零售之后,新制造是关键,新制造更是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下去,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因为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将进入失败领域。

  马云认为,未来制造业依靠的是数据,是服务业,服务业发展好的地方,新制造才会发展起来。未来制造业不仅仅是制造业,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完美结合,未来制造业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制造背后的服务和体验,未来的制造业都是服务业,因为流水线上的大部分的工人将会被机器取代,而体验的部分不可能被取代。

  关于新制造的话题,马云亦在9月19日的云栖大会上进行了深入剖析。核心要点如下:

  从新零售到新制造。新制造很快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行业所面临的痛苦远远超过今天大家的想象,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制造业不会消失,落后的制造业一定会消失。“不是制造业不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是你的制造业不行。”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一定是IoT,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因为不用好这些新技术的企业都会失败。

  新制造会重新定义制造:新制造将会重新定义制造业、客户市场、供应链,重新定义所有的制造和商业的运营和服务。定义新制造的标准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个性化,是不是智能化,企业是不是知道你的客户是谁、你消耗的生产资料里面有没有数据。

  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新制造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实体和虚拟的融合,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我想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未来制造业是Made In Internet,贸易不是集装箱,而是包裹为主,贸易的驱动者不是哪个工厂、哪个企业,而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马云强调。

  李彦宏:不够AI化的企业注定会被新企业所取代

  随着近几年AI技术爆发式的进步,算法、算力和数据之间的良性循环,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变革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当中为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可以说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跟AI没有关系。但是有能力做AI技术研发,做AI平台和生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的。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还是如何在现在这个时代趋势下,率先拥抱AI,做一个AI技术拥有者,尽快使自身AI化,赢在起跑线上,为未来提供发展的动力。

  李彦宏认为,一个真正的AI化的公司是三维一体。

  第一,拥有AI的思维。AI思维意味着企业必须基于万物互联重新思考公司的战略,要在一个遍布传感器的社会里头找准自己的定位。从万物互联的角度,就有机会实现降维攻击。同时,AI时代,企业必须要更加关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从中寻找新的创新机会。比如说自动驾驶汽车,它既包括了激光雷达,要搭载各种各样其他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等,也要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加持,甚至需要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层面改造和配合之后才能实现。

  第二, 拥有AI能力。这是指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不是发明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今天的AI领域存在大量开源和开放的平台,世界领先科技公司在这方面投入都是长期且巨大的,所以企业没有必要“重新发明一遍轮子”。企业要能够在公开成熟的第三方AI基础能力上,深入场景应用,结合行业特点和竞争环境,来强化自身擅长的业务,从中发展出独特的AI应用能力和优势。对企业来说,这就要求充分了解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己有什么资源,自己有什么数据,以及自己能够获得什么资源、什么数据。这样,企业才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优势上,取得相关的数据,获得相关的计算算法,从而建立起区隔于同行的长期优势。

  第三,遵循AI的伦理。公司的发展必须遵循AI伦理的四个原则。第一,AI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第二,AI的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加平等的获得技术能力。第三,AI存在的价值是要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第四,AI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马化腾:AI技术发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时代

  “今天大会讲台上大家会注意到两边屏幕上,这是腾讯同传的服务,这是科大讯飞翻译,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是我们后台机器完成的。” 在9月17日,在上海“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化腾在 “推荐”腾讯产品的同时,更是坦言,“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应用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现场采用依靠机器完成,而不是人机协作,这是需要很大勇气,这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结果。”

  现场,马化腾也谈了谈自己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

  第一,不能拒绝人工智能领域的“奥林匹克”更不能“闭门造车”。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科技产业一直以来有很强互补性,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是如此,应该通过你追我赶互相激励协同创新,共同把认知极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强,最终目的是推进人类生活品质提升。全球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链,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从软件、硬件到服务,需要全球协作才能实现最优配置。美国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广泛的应用场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互补的。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时代。

  马化腾表示,腾讯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做连接,希望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连接人与物、人与服务,这个规模将会增涨到几百亿甚至是几千亿。人与物、人与服务连接关键是在于人工智能。未来整个人类朋友圈规模将从几十亿扩大为几百亿甚至是几千亿,这是所谓的大社交时代。

  第三,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影响。马化腾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必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雷军: AI+IoT是小米在AI时代最大机会

  在雷军看来,深度学习的算法突破,使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大规模的使用阶段,它不是某个学科的突破,是人类社会一个重大的突破。

  “如今,全球的最领先的公司都把人工智能列为公司核心战略。两年前,我们看到谷歌发布了它的新战略后,我们很焦虑,决策层讨论整整一个星期。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中国巨头,在领跑整个时代。还有多家创业公司进展也非常迅猛,小米这样不大不小的公司该怎么办?”雷军坦言,“经过深度思考,我们认为我们别无选择,要把人工智能也列为小米最重要的战略。基于这种战略我们认真研究了小米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怎么迎头赶上。”

  雷军认为,小米的巨大优势是用户群、海量设备、海量数据,更重要是拥有对整个AI时代的认知。“我们选择突破口是IoT。怎么用AI+IoT立足这个时代。”雷军认为, 5G其实是为IoT时代准备的通讯方式,有5G助力,IoT会插上起飞翅膀。到2018年第二季度末,小米已经连接了1.15亿台消费类IoT设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消费IoT平台之一。

  “我相信未来百亿级IoT设备都会用上这种智能化系统, IoT智能助理是未来关键技术。AI和IoT有很多结合点, AI+IoT会给大家带来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沈向洋:必须以基于人类立场来设计和发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沈向洋看来主要得力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越来越多因为互联网和物联网带来的大数据。第二,云计算带来的强大的计算能力,让人们轻松驾驭全球的信息,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计算,去获取和处理信息。第三,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精准算法已经可以支持我们自主地完成相当多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将会颠覆所有的商业应用、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帮助我们解决人类面临的很多最具挑战的问题。

  人工智能将会延展人类的能力。这要求必须以基于人类立场来设计和发展人工智能,以人为先——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先的途径,关键在于设计系统时,让人工智能放大并提升人类智能,而非取代人类智能。将人工智能擅长的领域(从大型数据集中学习模式和提炼信息)与人类擅长的领域(譬如,创造力、同理心、判断力)相互结合。

  计算机本身并无善恶之念。善恶之心在于人类、在于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者。

  “要以赢得信任的方式来设计人工智能要帮助软件工程师、算法科学家。在普世价值观指导下设计AI系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如此强调。“公平、可靠和安全、隐私与保障、包容、透明和负责是微软在人工智能开发上的六项基本原则。”

  机器取代人类?不必担心

  未来已来,人们也不必担心会被机器“反噬”。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94年图灵奖得主Raj Reddy,也是沈向洋、洪小文、李开复共同的导师,他认为,“从1960年代至今,很多人误解人工智能是为了取代人类而存在的。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希望用人工智能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探索究竟计算机是否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快速地工作。”

  马云则坦言,他相信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机器可以更聪明,也可以更快速,也可以更强壮,但机器永远不可能有价值观、有梦想,有爱,机器只有芯,而人类有心。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