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拯救中国华融

原创 作者:吕笑颜 石丹 / 发布时间:2021-10-06/ 浏览次数:0
 
中国华融(2799.HK)在巨亏千亿之后,“瘦身”动作仍在继续。
 
据澎湃新闻消息,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的项目信息显示,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开始挂牌招商转让,转让方是中国华融。项目起始日期是9月6日,截止日期10月21日。
 
此前的9月3日,据中国华融官网信息显示,近期,中国华融在公司官网和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网站集中推介了一批不良资产,涉及债务人约7000户,债权总额超3800亿元。
 
在延迟发布年报近5个月后,8月29日傍晚,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融”)终于披露了2020年度业绩,同时也披露了2021上半年业绩。其中,2020年中国华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077.55亿元,集团净亏损1062.7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029.03亿元。
 
2021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实现盈利,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58亿元。经历了“赖小民之劫”后,中国华融终于可以“洗个大澡”。
 
目前,中国华融除了“瘦身”,也在积极实现“自救”:引入战投充实资本,保证公司资本充足率;保护公司债券,暂不进行债务重组;卖掉手中非主业子公司和牌照换取现金。
 
 
中国华融千亿巨亏背后


 
根据8月29日晚间中国华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华融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达1029.03亿元,同比下降7324.3%。8月18日,中国华融公告称,自2021年4月1日已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暂停买卖,待公司刊发经审核之2020年度业绩,并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进一步通知。
 
对于为何突然出现千亿元巨亏,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在“十问十答”公告里作了详细说明。
 
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2020年,随着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的开庭审理和宣判,中国华融对其任职期间激进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清理和处置。与此同时,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部分客户履约能力下降,当期部分资产质量加速劣变。对此,该公司对风险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对集中处置存量风险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二是对当期资产风险审慎评估信用减值损失;三是部分附属公司风险冲击了集团经营业绩。
 
中国华融的主业是经营处置不良资产,伴随着财政部2004年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业务风险管理办法》,AMC(资产管理公司)业务逐渐由政策化转向商业化,中国华融积极拓展商业版图。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随后深耕金融发展业务,近年来发展成为了大型金控集团,除了保险之外,还包含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投资、期货、消费金融等,旗下设有31家分公司。在四大AMC中,中国华融的子公司是最多的一家。
 
积极扩张的背后,中国华融也逐渐偏离主业,风险暗藏。
 
中国华融主要承接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底层资产大部分都与房地产资产相关。除不良资产之外,华融还通过信托、华融融德资产管理公司等从事地产相关的融资业务。
 
由于中国华融具备不良资产的处置能力,在地产金融界内,其风险偏好高于商业银行、信托,甚至是地产私募基金。
 
在为地产提供融资的时候,为避开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国华融的方式更加灵活,对于交易对手的信用资质、抵押物等风控要求也相对更低。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中国华融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前些年的激进经营和无序扩张,例如房地产行业绑定太深,以经营不良资产为主业,但不良资产的底层资产大部分都与房地产资产相关。又如,与大部分高杠杆的投机企业的问题类似,在形势好的时候过于激进,大肆利用杠杆进行投资,且过于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对于中国华融的风险汇集的金融领域,中金固收报告称,风险积累主要集中在华融汇通、华融实业和华融国际几家非金融子公司,以及持有金融牌照的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金融租赁等。这些公司账面仍有大额信用风险敞口且杠杆高企,债务的偿还依赖金融资产的变现回收,资产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财报显示,自2017年后,中国华融主业盈利能力转弱,信贷类、海外投资等高风险项目占比较大。
在“清理流毒”的三年来,中国华融也大幅收缩业务。2018年、2019年年底总资产规模“瘦身”至1.71万亿元、1.705万亿元。根据正式发布的2020年年报,中国华融2020年总资产为1.641万亿元。
 
对于资产质量的处置,在2021年8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华融董事长王占峰表示:“2018~2020年,公司共计提拨备超过1500亿元,进一步夯实了资产价值,也为今后处置风险增厚了财务基础。截至目前,非主业、无优势的非金子公司调整基本完成,集团直管非金子公司由27家压缩至11家,国际业务条线完成管理整合,金融牌照子公司布局优化进展顺利,公司战略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研报显示,计提减值和风险准备虽然形成了巨亏,但同时也提升了资产质量,增强了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而更为稳健的资产质量将提升对战略投资者的吸引力,在引入战投时能够进行更有效的资产定价,巨亏的发生或为引进战投铺路。
 
 
战投“救场”,断臂 “自救”


 
为了化解风险,中国华融选择了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也通过卖资产自救。
 
2021年8月18日晚间,根据中国华融的公告,其正在推进引进战略投资事宜,拟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引入多个投资者对中国华融进行增资,仅涉及资本重组,并无计划进行债务重组。据中国华融当晚发布的《内幕消息潜在战略投资》,当日,中国华融分别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信集团”)、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保投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1359.HK)和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远洋资本”)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拟通过认购中国华融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中国华融进行战略投资。
 
从上述五家“白衣骑士”的情况来看,中信集团是央企背景;中保投资由27家保险公司、1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4家社会资本共46家股东单位出资设立;中国人寿资管背后是上市公司中国人寿;中国信达是处置不良资产的四大AMC之一;远洋资本则是上市房企远洋集团旗下的另类业务投资和管理平台。
 
而中国人寿资管和远洋资本并非是“新人”,因为其各自的母公司原本就是中国华融的现有股东,且中国人寿还是远洋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央企+险资+资管+房企”的组合,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不过,上述框架协议不属于具有约束力的正式股份认购文件。引进战略投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有关交易确定后,中国华融将遵照信息披露规则适时公告。此外,中国华融的公告也并未披露五家战投的股比和出资情况。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外,中国华融也正试图通过卖资产“自救”。
 
自2019年起,中国华融开始撤并首批非金子公司。2020年以来,中国华融更是“跑步瘦身”,陆续将非主业、无优势的非金子公司进行撤并,涉及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华侨”)91%的股份转让、地方AMC华融昆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昆仑资管)75%的股权清仓、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交易中心”)79.6%的股权。
 
针对2021年以来中国华融前期公告拟转让华融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股权,并重组华融信托股权,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拟转让华融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股权,重组华融信托股权,均是落实监管要求、突出不良资产主业的具体举措,是稳步推进机构“瘦身”的正常股权转让行为。转让上述子公司股权,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是正向的、积极的。
 
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上述子公司股权转让或重组项目正在推进中。按照监管回归主责主业要求,中国华融对非主业、无优势、无业务协同的相关子公司优化整合方案也在进行研究,后续如有实质性进展,会遵照信息披露原则适时公告。”
 
资料显示,2018年8月,中国华融召开工作会议时表示,未来3~5年内,中国华融的经营工作要走好“稳定、化险、瘦身、转型”四步棋。2021年6月初,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中国华融要聚焦转型改革,做强不良资产处置主业,着力提质增效,切实发挥好金融救助和逆周期工具功能;要坚持“严”字当头,一体推进管理监督各项工作。
 
今年6月,据财新报道,近期监管对华融提出明确要求,回归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在年内尽快处置旗下持牌机构、境内子公司,以填补坏账窟窿,减少对母公司净资本的消耗。而中国华融这次要处理的子公司达7家,除AMC主业外,全部金融牌照几乎都在其中,包括五家金融子公司,如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华融消费金融、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金融租赁”),还有两家类金融机构,一家是华融交易中心,一家是地方AMC,华融晋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七家子公司处置资产合计近7000亿元。
 
资管研究员袁吉伟表示:“处置部分子公司有利于聚焦主业,避免继续广泛布局,回收资金解决现有不良资产问题。”
当前中国华融资产处置进程推进的是其旗下消费金融和信托业务。
 
8月2日晚,中国华融公告称,拟实施华融消费金融股权转让和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融信托”)股权重组项目。
 
中国华融表示,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公司拟将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对外公开转让。针对华融信托存量债务情况,拟与主要机构债权人协商“债转股+股权转让”方式对华融信托实施股权重组。
 
事实上,相比中国华融旗下的其他持牌金融机构,率先被摆上“货架”的华融消费金融及华融信托,无论是在业绩还是在资产规模上,都稍逊一筹。
 
对于华融消费金融,中国华融选择彻底放弃。中国华融在公告中指出,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公司拟采用公开方式,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含省级)产权交易机构转让所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全部股权,占比70%,共计6.3亿股。而据澎湃新闻消息,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的项目信息显示,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开始挂牌招商转让,转让方是中国华融。项目起始日期是9月6日,截止日期10月21日。
 
市场广为流传的是,数家机构有意竞逐华融消费金融,宁波银行是潜在的竞购者之一。 
 
不过,关于是否会入股华融消费金融的问题,宁波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而将要被实施股权重组的华融信托,系中国华融一级子公司,中国华融持有76.79%的股权,是绝对控股股东。华融信托业绩在信托行业也属尾部。2019年,华融信托亏损4.12亿元,仅次于安信信托,排名行业倒数第二,2020年年报正处于难产中。银行间市场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2020年,华融信托实现营收为-8.11亿元,净亏损7.29亿元。
 
华融信托多以房地产业务为主,在一半以上,最为知名的“踩雷”是中弘股份,是当年“赖小民时期”输血同乡王永红所致。而近年来,华融信托频频“踩雷”,在公司官网上发布了多笔资产处置公告。
 
对于此次华融信托债务重组主要以“债转股+股权转让”的方式,谁有实力将700亿元不良买下来?
 
而在公告发布前,华融信托已经退出多家公司股权。
 
华融消费金融、华融信托仅是中国华融金融板块的一角。目前,中国华融旗下华融湘江银行和华融金融租赁的规模相对较大,是中国华融较为值钱的资产。其中,华融湘江银行的总资产为3869亿元,华融金租的总资产为1356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二者合计占中国华融总资产的三成左右。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华融资产甩卖的进程尚未轮到这些优质资产。原本中国华融与华融湘江银行其他股东的相关协议安排到期,于2020年底中国华融将不再并表华融湘江银行,但2021年初,中国华融就再次将华融湘江银行这位“爱子”揽入怀抱,宣布继续对华融湘江银行并表。
 
除了上述两家较为值钱的资产,中国华融旗下的华融融德,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减少41.64%;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9.89%。此外,华融证券、华融期货、华融实业和华融国际等子公司的2020年年报仍在路上。
 
2021年6月,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多位接近交易人员称,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新控股”)正与中国华融就收购其旗下华融证券展开洽谈。《商学院》记者向国新控股方面求证此消息,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另有接近中国华融人士表示,包括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华融消费金融、华融金融租赁等多家集团子公司均将被“处理”,“像华融信托也在接触卖家了,目前还在谈,接盘方目前还是高度机密。”
 
官网显示,国新控股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之一,2016年年初被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截至2020年底,国新控股资产总额达到5634亿元,实现净利润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57.7%。
 
对于金融子公司转让进展情况,在8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市场关心的中国华融金融子公司股权转让,相关工作如有进一步进展,公司将及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公司也欢迎有兴趣的投资者与公司接洽相关工作,公司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机构‘瘦身’工作。”


 
回归主业转型加速中


 
“舍掉枝干,保留主干”是中国华融当前的发展思路。根据中国华融新领导班子在2019年提出的“稳定、化险、瘦身、转型”四步棋,如今应该处在第二和第三步。
 
自中国华融延迟发布2020年年报以来,引起市场震动,相关债券价格大幅波动。
 
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4月1日至8月18日,中国华融及旗下子公司已如期足额兑付到期境内外债券共94只,金额共计633.44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良好,对未来到期债券兑付已做出妥善安排和充足准备。
 
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华融借款余额7819.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应付债券及票据按期兑付,期末余额2849.6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4%。上半年集团借款和应付债券及票据的利息支出232.61亿元,同比减少5.2%。
 
如若此次引进战略投资顺利,中国华融在得到资本补充后,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较大改善,在经营和偿债上也更有保障。
 
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研报显示,中国华融后续走出当前困境有三个关键点:偿债资金流是否安全/是否发生债务违约;公司战略投资者引入是否顺利;资产划转与业务制度完善能否顺利完成。
 
其中,对于引入战投,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认为,如有突发事件影响战略投资进程,或对市场在公司的观点上产生较大冲击,并在在股市产生扩大效应,并进一步影响债市。偿债方面,当前公司利息支付能力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如若无法得到资本补充,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公司负债继续集中到期,会对公司现金流产生极大考验。从长远看,必将延后公司转型发展的时间表。
 
一般意义而言,作为一家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除了具有雄厚的各种资源之外,还是一家按照现代金融公司治理要求架构的严格内控经营机制的金融经营性公司,在金融投资决策、经营投放方向等方面是比较科学和稳妥可靠的,断然不可能出现重大的投资决策失误以及如此之巨额的亏损。
 
对于中国华融来说,完善制度、业务转型才是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国盛固收杨业伟团队研报显示,中国华融在过去的不规范经营与盲目扩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部决策失衡、内控制度不完善,公司对自身业务定位不明确。
 
对于内部管理,在8月3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华融董事长王占峰表示:“完善公司治理,全面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健全治理结构。以遵从行业监管、尊重法人地位为原则,持续优化分、子公司管理。加强内控管理和合规建设,完善内审组织架构,健全关联交易和内部交易审查。2018-2020年公司共立、改、废制度900项,全面、科学、规范的新华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未来转型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规模居四大AMC之首的中国华融的衰落,成了金控模式发展下去的最大不确定性,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华融以及其他三家AMC走向回归主业的转型之路。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