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中华”卖身宝马中国,华晨集团落败“缘起缘灭”

原创 作者:张浩然 朱耘 / 发布时间:2021-10-06/ 浏览次数:0

 
违规被罚款、债务问题爆发、前董事长被逮捕、破产重整进行时,这一年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不平静。
 
2021年9月16日,金杯汽车和申华控股双双发布公告称,收到间接控股股东华晨集团出具的《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通知》,华晨集团因存在五项违法事实,被处以5360万元罚款。
 
2021年8月31日,宝马中国16.33亿元收购华晨集团旗下“中华”品牌的议案被通过,打开了华晨集团拆分重整的大门。
 
2020年11月,华晨集团申请破产重整,此次收购或将是继华晨集团陷入重整风波近10个月之后的首次收购。
 
对于华晨集团来说,“中华”品牌是否将不复存在?宝马中国为何在众多板块之中选中了“中华”品牌?
 
宝马中国回复《商学院》记者采访表示:“ 在辽宁省和沈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宝马集团在过去18年中与华晨集团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对于宝马而言,辽宁省和沈阳市已成为中国关键的创新和生产基地,也是我们未来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基石。”
 
华晨集团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158家关联公司,为何曾经盛极一时的华晨集团会一步步走到破产重整的地步?在这中间,华晨集团做错了什么?对此,《商学院》记者向华晨集团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回复。


 
再见“中华”


 
2021年8月31日上午,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宝马中国以16.33亿元收购华晨集团旗下“中华”品牌的议案被通过。
 
此前,华晨集团整体申请破产重整,如今,华晨集团将旗下公司拆分板块进行重整,“中华”或许只是第一步,未来,“中华”品牌会不复存在吗?板块拆分重整对于华晨集团整体的重整来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对于债权人的利益有着怎样的影响?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范黎波认为,随着“中华”品牌的出售,华晨集团的整体破产重整已经不可能,集团余下的资产也只能单独出售,华晨集团的整体破产重整价值将无法发挥。宝马中国要收购的并非是华晨“中华”这一汽车品牌,而是华晨集团旗下的一家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因此“中华”这一品牌依然属于华晨集团,但“中华”品牌恐怕要说再见了。
 
范黎波进一步分析指出,对于华晨集团整体来说,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作为宝马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华晨宝马仍然是其未来稳定的利润来源,而且还将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大规模。集团目前只有通过重整才有希望实现重生,从华晨集团的债权人角度来看,他们更希望能够将华晨集团的资产整体打包转让,而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将部分最有价值的资产拆开转卖,这样会导致一部分华晨集团并不热门的资产最终无人问津,降低华晨集团的偿债能力,损害到债权人的利益。
 
8月20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发布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关于重整进展情况的公告》中称:截至2021年8月19日,管理人共接受6004家债权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总金额合计为人民币542亿元,其中管理人初步审查确认或暂缓确认的金额合计为508亿元。负债累累,债权人的权益该如何保障?
 
范黎波指出,就当下的形势看,华晨集团的破产管理人通知个人债权人,有第三方意向参与华晨集团破产重整,计划以100元/股的价格全额收购个人持有的华晨集团债券并设立信托计划。这一方案的提出,可能是公司为了让重整方案更容易获得债权人的投票通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的收购动作是市场化的行为,类似于债权转让,收购债权不属于重整程序的法定程序。收购资金全部来自第三方,不占用华晨集团的资金,不会因为收购行为影响偿债资源。华晨集团管理人仅帮助第三方做信息传递工作,具体的决定需要个人债权人自己来做。债券持有人以华晨集团债券发起设立财产权信托,不再直接享有华晨集团的债权,一切相关表决权由信托代理,换来的是持有的财产权信托份额。


 
弱自主、强合资


 
华晨集团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总部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华晨集团的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国营东北公路总局汽车修造厂。1959年,更名后的沈阳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五台“巨龙”牌载货汽车,由此揭开了生产制造汽车的新篇章。
 
华晨集团在辽宁、四川和重庆建有6家整车生产企业,2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和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1114.HK,华晨中国)、辽宁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653.SH,申华控股)、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609.SH,金杯汽车)和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1148.HK,新晨动力),160余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在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KD工厂。
 
企业旗下有“中华”“金杯”“华颂”三大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大合资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全领域。
 
此前,华晨集团盛极一时,品牌众多,经过多年的发展为何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
 
对于华晨集团今日的现状,范黎波分析表示,华晨集团曾想借用外国的宝马做中国的宝马,这一思路非常正确。如果“中华”品牌真的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强化自主研发,那是非常令人敬佩的,然而并非如此。当中国大部分自主品牌在扬鞭催马,奋力前进的时候,中华汽车不进反退。华晨集团最大的错误在于,一心只想着要宝马现成的技术,而忽略了自我开发。华晨中华之衰,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对合资的依赖,缘于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华晨中华曾经寄予厚望的中华V5、V3、V6、V7、V9等车型,虽然使用了宝马提供的发动机,但终究没有取得成功。在一个崇尚正向研发的时代,华晨集团依然在想着依靠“技术救济”和“技术施舍”过日子,它如今的命运也是由此而注定了的。
 
范黎波进一步分析指出,具体而言,华晨集团走到破产重整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研发投入少,缺乏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加强自主创新与加大研发力度变得愈发重要,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成果和增加企业利润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华晨集团其自主品牌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研发投入量不足,没有形成属于自身特有的核心汽车技术,自主品牌销量严重下滑。
 
二是自主经营品牌市场竞争力低下。由于华晨集团在汽车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汽车市场份额不断缩减,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欠佳。而在宝马等中高端品牌方面,得益于2019年宝马各大主力车型改款上市和热销车型产量爬升,以及较为积极的商务政策支持,最终实现整车销售16114辆,销量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3.29%。
 
三是自主“造血”能力不足。华晨中国的利润几乎都来源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华晨集团旗下自主品牌的经营状况不佳,获得利润逐年呈下降趋势,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也会相应减少。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国家政策会逐步做出调整,华晨集团不能总依靠国家政策红利保护从华晨宝马获取利润。201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将放宽中国汽车行业外国股权限制,华晨中国依靠华晨宝马巨额利润输出的时代也将结束。
 
早年,华晨集团靠金杯汽车获得了可观收益,曾创下一年70亿元的营收。2003年,宝马加入华晨中国后,合资企业华晨宝马为华晨中国带来了销量巅峰,华晨中国整体销量突破10万辆,销售额同比上升38%超过100亿元。
 
据华晨中国2020年中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14.5亿元,净利润为40.45亿元。其中,华晨宝马净利润43.83亿元。扣除从华晨宝马得到的利润分成,华晨中国的亏损额达到3.4亿元。2015至2019年间,华晨宝马给华晨中国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为38.23亿元、39.93亿元、52.33亿元、62.45亿元和76.26亿元。
 
对于收购事宜,招银国际研究部经理白毅阳表示,宝马中国收购的是华晨汽车生产相关部分资产,主要还是看重生产资质和产能。华晨集团回收了16亿元左右的资金。但是根据之前信息,申报债权和评估资产之间有大约290亿元的缺口,所以后面还是需要很大努力去做其他资产债务重组,需要有人来接盘其他资产。以现在的状态来看,如果没有大的车企出手来接中华的牌子,品牌可能不存在了。华晨集团之前过度依赖宝马,同时自主这边始终竞争力不强,在SUV产品上没有及时洞察市场趋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邱凯则认为,华晨集团的问题人的因素比重更大,一方面有集团管理决策方面的失误或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有对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应和应对不够及时或者把握不准。华晨汽车虽然有宝马的技术加持,但是整体的产品阵营规模十分有限,仅有几款轿车和SUV车型,产品结构远不如吉利、奇瑞这些自主品牌丰富,新车型的研发和上市进度也不如竞争对手,所以国内业务的低迷只是早晚的事情。另外,华晨集团的海外战略拖累了集团整体的发展,前几年华晨中华汽车在国内市场销量不佳的时候开始发力海外市场,华晨集团当初是希望通过出口释放国内产能,缓解国内销量下降的困境,但是华晨集团当时做海外市场过于“押宝”伊朗市场,几乎没有替代市场,所以在伊朗被制裁之后,当地汽车市场急转直下,对华晨集团的出口业务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相当于通过海外市场“反哺”国内市场的计划落空了。
 
“我觉得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国内市场都做不好,说明企业的竞争力在明显下降,自信心也会受损,会成为阻碍海外业务增长的不稳定因素,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归根结底还是得从集团管理层找原因,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或者发展方向有偏差是导致华晨集团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邱凯坦言。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曹鹤认为,华晨集团走到今天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当年金杯的销量还是很好的,但是后来没有新产品,研发上缺乏投入,动力和魄力不足,加之当年中国汽车市场突然向上发力,全国做车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华晨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华晨的名字还能存在多久?


 
宝马作为华晨集团重要合资品牌,根据2018年10月宝马与华晨集团签署的协议,华晨中国将在2022年前向宝马集团出售华晨宝马25%的股权,股比调整完成后,宝马集团和华晨中国将分别持有华晨宝马75%和25%股份,宝马将正式成为首个控股合资车企的跨国豪华车品牌,也将成为这一合资品牌的最大股东。
 
然而,9月7日,金杯汽车及申华控股均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华晨集团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公告的通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2021年12月3日。这意味着,华晨集团破产重整方案的推出还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
 
而当前,距离2022年前华晨中国与宝马股权交割完成也仅有3个多月时间。华晨集团重整计划草案延长后的提交日期,与宝马正式控股华晨宝马的时间高度重叠。对于此次宝马中国收购华晨旗下“中华”品牌与股权结构的提升有着怎样的关系?宝马中国并未作答。
 
未来,若华晨集团被破产清算,华晨宝马将何去何从?曹鹤坦言,届时将不再有华晨的名字,只剩下宝马自己经营。而目前宝马中国之所以收购“中华”品牌也是避免华晨整体的困局,会进一步波及其合资品牌华晨宝马的发展。
 
拆分重整,华晨集团还能走多远,还能做什么?白毅阳表示,华晨集团和宝马合作一直不错,也是一个利润来源,但是其他几个部门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华晨集团是辽宁省重点国有企业,不仅仅是老东北工业基地的一个象征,背后更承担着就业、税收以及省级社保等重任,对辽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晨集团如果希望凤凰涅磐,在后面重整过程中,除了考虑此次如何渡过难关,更需要考虑未来长远发展,未来会有三种重整方案,分别是辽宁省为主体注资、混合所有制改革、央地合作。
 
“我认为华晨集团有可能通过央地合作,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完成公司治理结构,整合产业链资源,最终实现辽宁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白毅阳表示。
 
曹鹤认为,除了等待破产重整,华晨集团已经没有什么能做的了。到最后如果破产清算,可能就没有“华晨”这个字号了。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认为,从自主与合资的关系角度来看,首先,以市场换技术一定需要不忘初心,特别是德系豪华品牌在中国有很强的市场表现,也给了合作伙伴非常好的回报,如果简单留在“舒适圈”,一定很难长久;其次,随着股比放开,未来合资伙伴间的博弈也会更多,如果中资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和市场力 不能形成好的合资议价能力,对未来的合资公司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弱;最后,现在也是自主品牌很好的发展机会,不论是“Z世代”对自主品牌的接受程度空前高涨,还是新能源等一系列弯道超车机会给自主品牌带来的差异化优势,自主品牌也一定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产品、技术、市场力真正构建起来。
 
曹鹤说,华晨集团的历史几本书都写不完,但华晨集团的未来,随着华晨集团的破产重整却似乎日益清晰,其书写的历史或许将要划上句号。
 
日升月落遵循着自然规律,然而,在市场发展的规律下,“华晨”这一字号还能存在多久?华晨集团的太阳还能照常升起吗?《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