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柔宇科技IPO梦碎,柔性屏“看上去很美”

原创 作者:沈思涵 石丹 / 发布时间:2021-03-05/ 浏览次数:0

柔性屏“独角兽”柔宇科技的IPO之路戛然而止。
 
2021年2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发布消息称,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柔宇科技”)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七条(二),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此时距离柔宇科技IPO申请获受理仅过去两个月有余。在此之前,柔宇科技曾宣称其科创板IPO已获受理,拟募资达 144.34 亿元。
 
伴随着柔宇科技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其IPO上市的诸多计划也就此搁浅。而对于撤销申请的原因,柔宇科技相关负责人仅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考虑到公司发展战略,经研究后决定, 暂缓本次科创板上市申请。”但对于不久后柔宇科技是否会重新申请IPO,柔宇方面并未作出回复。事实上,倘若梳理柔宇科技公司背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其做出撤回上市申请的决定虽说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业绩持续亏损 
 
自 2012 年顶着“柔性屏幕研发商” 的光环横空出世以来,柔宇科技其先后完成了多达13次融资,IPO前估值高达60亿美元。虽然柔宇科技在资本市场备受热捧,但尴尬的是,柔宇科技近年来却始终深陷亏损泥沼。招股书显示,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0.65 亿元、1.09 亿元、2.27 亿元和 1.16 亿元。 尽管每年收入均有所增长,但从整体规模来看仍然偏小,与公司超 500 亿元的估值相比显然难以匹配。 
 
与此同时,柔宇科技在 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期间对应的亏损分别为 3.59 亿元、8.02 亿元、10.73 亿元和 9.61 亿元, 也就是说,柔宇科技在过去三年半期间累计亏损高达 31.95 亿元。按照柔宇的说法,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且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公开数据还提到,从 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 1.6 亿元、4.88 亿元、5.86 亿元和 5.83 亿 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308.17%。换句话说,柔宇在最近3年多 时间里每收入1元钱,就必须拿出3元钱用在研发身上。 
 
在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看来, “投资人士看好柔宇科技主要在于看好折叠屏技术本身,毕竟这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潮流,具有广泛的市场商用前景。 而且柔宇科技能够实现全柔性屏技术的自主可控,这一点也是资本市场给予看好的关键。但问题在于,柔宇科技目前亏损严重,营收规模较小,获得如此高的估值和融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其一旦上市后续造成的市场风险也很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柔宇科技撤回IPO申请,其在公告中解释是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三类股东”等适格性的情况尚待进一步论证。
 
所谓“三类股东”,指的是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而含有“三类股东”的企业到A股上市需要对“三类股东”进行全面穿透或者清理。
 
不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认为,“如今在科创板的规则当中,三类股东已经不是所谓的上市障碍,这不过是柔宇自身的说辞而已。柔宇科技撤回IPO申请,根本原因还是其自身资质缺陷明显,加上估值虚高严重,即使强行推进IPO,也可能会因为相关信息公开和监管问询而导致市场加大质疑。”
 
产品销售遇冷 
 
柔宇科技虽说在资本市场上是一家备受看好的“明星企业”, 但实际上,其在消费市场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 
 
时间拨回2020 年 9 月,彼时柔宇科技正式推出第二代折叠屏手机 FlexPai 2,8GB+256GB 版售价 9988 元,是业内唯一一款售价在 万元以下的 5G 折叠屏手机。 
 
相比2018年推出的初代手机, FlexPai 2 改用了第三代折叠屏技术,在 产品体验效果和形态上有很大的提升。柔 宇方面表示,FlexPai 2 的屏幕可承受弯 折次数达到 180 万次,50 年翻折不坏。 
 
按照柔宇的说法,FlexPai 2 预售前 两天,其在京东的预约用户就接近 30 万 人,首批开售仅 1.8 秒京东平台就宣布售 罄,似乎颇受消费者欢迎。 
 
但记者在柔宇京东自营旗舰店上发现,FlexPai 2 发售至今的用户评价不过 1300 多条。同时,其在天猫上的柔宇产 品旗舰店月成交数仅有 190 笔,并未出现 柔宇手机“爆款畅销”的情况。 
 
虽然仅有京东、天猫的数据并不全面, 但两大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平平,也 能多少看出柔宇手机在线上市场的总体反 响度。事实上,即便在线下渠道,柔宇手 机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网易清流工作室调查发现,柔宇科 技目前在全国仅有一家直营门店,另外在 其大本营深圳也只有 8 家线下经销商,其 中有 6 家是顺电。此前,由于柔宇一代手 机销售情况不理想,顺电已将其全部退厂, 而最新推出的柔宇2代手机,目前只有深圳罗湖万象城分店摆有样机, 其他顺电分店均无实物展销。 另外从柔宇科技的招股书中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数据显示,柔宇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在 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上半年分别 为 15.1%、31.2% 和 5.3%。 
 
换句话说,柔宇的产能在大多数时间 内存在着大量闲置,公司能够拿到的市场 订单远小于公司实际产能。而且在产销率 方面,柔宇科技同样存在销量小于产量的情况。由此可见,想要做好一款手机,仅 有一块好屏幕远远不够,其品牌建设、销售渠道、市场推广等各方面也尤为重要。 
 
谈及柔宇手机销售遇冷时,沈萌分析指出,“折叠屏手机目前存在着噱头性,实用性差,使用体验不够成熟等情况。而柔宇科技在产能利用率方面过低,其手机除了看上去酷炫新奇之外,没有很明显的需求驱动,所以其业绩增长不会十分可观,实际销售规模可能远不及合理规模。” 
 
技术难获认可 
 
在柔性屏幕领域,柔宇科技所走的技术路线与众不同。像三星、LG、京东方及 华星光电等厂商,主要采用的是低温多晶 硅技术(LTPS),而柔宇则是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 (ULT-NSSP) 起步。 
 
据柔宇创始人刘自鸿介绍,ULT- NSSP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其不采用硅材料,相比LTPS制程温度更低,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提高全柔性屏的良品率。  
 
独树一帜的技术让 柔宇“出尽风头”,也让其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和挑战。目前,LTPS的技术已经被三星、LG 等巨头打磨超过20年,生产工艺成熟,产能爬坡稳定,而大部分国产面板厂商纷纷站队 LTPS 阵营,也是看好这种技术的市场前景。 
 
而柔宇押宝 ULT-NSSP 技术,也意味着一切需要从零开始,产能及市场优势也要远落后于对手。据市场机构DSCC提供的数据,在6代线产能中,柔宇的产能仅为15K/月(K/ 月指的是“月产能千片”),而京东方每条6代生产线产能均为45K/ 月,和辉光电6代线产能为 30K/月,柔宇科技 6代OLED显示面板产能垫底。 
 
到目前为止,柔宇的柔性屏没有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的手机上得以大规模商用,其只能自研自用,且产品销量有限。 这不禁让外界感到疑惑,柔宇科技宣称成本更低的柔性屏自研技术,为何始终难获终端消费市场上的认可?
 
“不是说有了差异化的技术,就说明自身有多么先进,关键还是要让市场接受。 柔宇科技既想做 2B 又想做 2C 市场,但做 2B 市场它的核心技术并不见得比三星、 LG 高明,做 2C 市场它的渠道、售后和品牌也还没有打造完善。柔宇科技现在规模收入尚小,想要学三星两条腿走路,做全产业链模式很难成功,其首先还是需要摆好定位,专注于B端市场可能更为妥当。” 梁振鹏说道。 
 
联系到2019年,在柔宇科技在遭受市场质疑时,曾发布声明称彼时“一个季度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就已达40亿元,柔性电子市场增速远超预期”。
 
但柔宇科技在近期递交科创板的招股说明书中,却并未见到上述关于40亿元订单的描述,这不禁让人怀疑柔宇科技与其招股书中披露的前五大客户,存在着关联交易、“一人分饰两角”等蹊跷交易。而对于这些外界的质疑,柔宇科技至今也未给出合理的解释。
 
产业尚未成熟 
 
虽然由于成本较高等各方面原因,柔性屏还未得到市场的普及,但柔宇科技已经在试图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自身的产业生态圈。 
 
按照柔宇的规划,其寄希望于通过 ULT-NSSP 技术与操作系统、软件和硬 件相集成的“柔性 +”平台,为包括智能 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时尚、 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在内的六大行业客户 提供“柔性 +”解决方案。 
 
其中在智能移动终端方面,柔宇目 前已经推出折叠屏手机 FlexPai 柔派和折 叠头戴式 3D 移动影院系列产品 Royole Moon。此外,柔宇还提到已经与全球超 过 500 家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比如 与路易威登合作,展出集成柔性显示屏的 路易威登手包;与欧洲空中客车集团合作, 在飞机椅背屏上使用柔性显示屏;与中兴 通讯合作,加速全柔性显示智能终端的普 及创新;与泸州老窖合作,将柔性屏应用 在酒瓶包装身上。 
 
从以上这些案例不难看出,柔性屏本身的市场商用前景非常广泛,但多为不考虑成本的概念化产品,而且消费者对此的反应也并不热烈,说明柔性屏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尚处于初期阶段。 
 
对此,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用自身试用柔宇产品的例子作为说明。他提到,“柔宇科技之前(与伯亿传媒合作) 推出柔性电梯广告屏,这款产品被应用在公司写字楼的电梯上。这可以说是柔宇在商业场景中的一个落地应用,但是体验跟普通的电梯中控并无太大区别,效果不具备颠覆性,也就是说柔宇本身也在摸索柔性屏合适的商用方向,只是现阶段应用还不是很成熟。” 
 
如同孙燕飚所言,如何给柔性屏技术找到有效的落地场景,将技术转化为营收,是柔宇科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全柔性屏普及最重要的两大原因,一是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体验效果不佳,二是显示模组成本太高导致产品定价高昂。 
 
但随着全柔性屏技术的迭代发展, 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柔性屏存在的阻碍正在被克服当中,其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当中。据IHS统计显示,2016年 柔性屏幕市场营收仅37亿美元,预期到 2022年该数字将增长至155亿美元,增 长率超过 300%。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预测称, “柔性屏产业尚处萌芽期,市场依然小众, 距离快速发展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而距离产业生态成熟则至少还有8~10 年的过程。” 
 
此次IPO的主动撤回,对于柔宇科技来说未尝不是一次合适的反思机会。至少在目前看来,柔性屏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美”,并没有给消费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创新。想要迎来柔性屏市场的收获期,柔宇科技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