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车企御冬 扎堆新能源“胜面”几何

作者:牛小欧 朱耘 / 发布时间:2020-12-15/ 浏览次数:0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者众多,跨界跨行业涌入者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软件服务也越来越多。最后可能形成几家独大,众多跟随的市场格局。

 

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用“寒冬”形容并不为过。但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弭,宏观经济逐渐回暖,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也开始苏醒,下半年尤其是传统的“金九银十”这两个月份,中国车市呈现上升态势。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在综合利好的政策支持下,中国汽车市场恢复得非常好,目前中国汽车产销降幅已经低于5%,我们相信全年也会低于这个数。”

 

如今,经历过“寒冬”的汽车行业正处于复苏回暖的阶段。 

 

新能源汽车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广州(国际)车展延续了2020年9月北京(国际)车展的新能源热,尽管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11月2日,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期壮大新能源产业的文件频发,释放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由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的信号。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多种文件发布,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工业品处副处长程晓东告诉《商学院》记者:“现在关于提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文件频发,不难看出引导以及推广的政策态度,表明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信心和期许,这也体现了整个市场消费观念的转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仅限于中国车市,这是全球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程晓东向《商学院》记者坦言:“应该说,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迈入了中高级发展阶段,政策鼓励扶持、消费者认可、厂家生产态度积极,使用环节也初具规模。同时在表现上,全球产销量也是一直领先,发展态势还是可喜的。”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也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到2025年,中国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公开数据表明,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仅以2000万辆的基数来说,如果达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的目标,需要每年产销量400万辆。

 

对此崔东树向《商学院》记者表示:“这个目标较征求意见稿的25%的水平更稳健,尤其是在2019年7月后的市场低迷期,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我个人认为这个20%的目标肯定能实现。”

 

车企创新要找准方向

 

正如程晓东所言,如今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变革。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处在探索和快速发展期,到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着重解决“三电”技术、提高安全性和破解续航等电动汽车自身的问题外,向更高级的出行方式进化。未来汽车将在“新能源”概念的引领下,从过去单纯的交通出行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型,与相关行业和高技术协同发展,形成与能源、交通、通信的有机结合。

 

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先行者重视科技投入、重视研发,就会占有绝对优势,同时也会造成跟随者冲动,在转型和创新上过于盲目,难以找准方向。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竞争也不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生产销售’的概念里。未来的新能源产品也可能使人的消费观念、出行观念、使用观念发生转变,那么未来的竞争对车企而言就应该更综合,科技含量更高,同时资金需求量也更大。市场推广或者说其他的辅助作用可能并不明显,不像以前简单做个营销就可以了。”程晓东如是说。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跟随者众多,跨界跨行业涌入者也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软件服务越来越多,最后可能形成几家独大,众多跟随的市场格局。对于汽车企业而言,特别是传统汽车企业,到底应该怎样转型这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创新、转型没有一条成功的路径能够被所有企业复制。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指出:“企业转型要有准确定位、找准方向,千万不要慌不择路。创新不是口号,自主创新也不是排他性的,而是要善于合作创新。产业链的合作、创新链的合作,供应商、经销商的合作,跨界的合作这是当代的主题词。”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个生产环境与以前不同,它应该是从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程晓东说。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转型之年。对于企业来说,竞争已进入下半场,光有足够的信心迎接颠覆性的变革远远不够,核心竞争力还是要在找准定位的同时回到产品本身,用更优质的车型和性价比来提高市场份额,赢得消费者的口碑,从而站稳脚跟。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