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力帆之灾,后继无人……

作者:牛小欧 朱耘 /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次数:0
昔日的“摩托车大王”如今在最主要的接班人问题上仍不明朗,而让大众产生疑虑的关键问题就是,像力帆股份这样“后继无人”的家族企业,为何职业经理人团队难将其带出低谷?与此同时,选择职业经理人团队又是否是其唯一的出路?
  

重整尚未明朗,昔日“摩托车大王”力帆再遭重创。

 

2020年10月13日晚间,*ST力帆(601777.SH,以下亦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2020年10月13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控股)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的通知,其于2020年10月12日、13日分别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目前,力帆股份正处于企业重整的关键时刻。据悉,力帆股份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已于10月13日举行,会议表决通过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财产管理方案》。其公告称,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下称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吉利迈捷)将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确认参与力帆重整的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分别代表了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和吉利控股集团。启信宝显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迈捷投资99%和1%的股份。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力帆的品牌价值较低,力帆品牌能否保留存疑。个人认为,吉利收购力帆应该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力帆是上市公司,壳资源可以为吉利在资本市场运作带来便利性;二是布局西南市场,从吉利目前的工厂布局来看,工厂主要位于东部和北部,收购力帆可以实现更全面的布局。”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进一步向《商学院》记者分析指出:“力帆轿车业务本身不具备吸引力,产品、核心技术和工厂都是比较差的,品牌影响力也很有限。如果吉利迈捷收购它,可能是和布局西南市场有关系,但更多是看中背后多种因素,比如上市公司壳资源,*ST力帆上市公司壳资源有助于吉利回归A股市场融到更多资金。对吉利来说,多一个上市公司壳资源也可以将其他业务放入其中,更方便其进行资本运作。此外,*ST力帆还拥有很多汽车企业梦寐以求的金融牌照,这对于吉利控股旗下的曹操出行等板块意义重大。”

 

《商学院》记者就力帆实控人等被立案调查是否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重整事项以及未来吉利迈捷如何参与重整,重整之后吉利又将以怎样的身份来重新整合力帆股份现有的乘用车业务等关键信息?吉利控股集团方面回复《商学院》记者称:“现在属于缄默期,不方便做太多回应。”

 

《商学院》记者也就实控人等被立案调查一事,以及是否会影响目前正进行的重整事项采访了力帆控股,力帆控股方面文字回复记者称:“鉴于目前公司处于敏感时期,我们公司暂时谢绝媒体的采访,还请您关注我公司公告。公告中都是及时披露公司当前的信息的。”

 

实控人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公告显示,力帆控股为*ST力帆的控股股东,持有其47.08%的股份。尹明善、陈巧凤(尹明善之妻)、尹喜地(尹明善之子)、尹索微(尹明善之女)四人均在公司担任董事职务,以上四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0.49%的股份,而通过持有力帆控股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计47.08%。

 

虽然现在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尹明善家族)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具体内容还不明确,但法律方面相关人士对此事向《商学院》记者做了具体解读:“一般来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通常是以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而违反公司证券法律法规。而导致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常见情况,就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当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财务造假问题时,证监会就会进行立案调查。调查属实后,则会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对涉及违规的上市公司,开出行政罚单。目前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尹明善家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说明证监会在以上所述的检查过程中,发现了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至于接下来事件如何发展,就要看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对于实际控制人来说,严重的话会面临刑事责任,如果给股东造成严重损失,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上交所和深交所针对上市公司都制订实施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即对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且严重影响上市地位的情形,将终止其上市。据此,对力帆公司最大的影响就是存在违反上述法律法规如达到‘重大’‘严重’程度,最终有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另外,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如果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同日晚间,力帆股份还发布了《管理人关于公司监事辞职的公告》,表示力帆股份监事会于近日收到监事兰庭琴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监事兰庭琴女士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监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并表示,兰庭琴女士辞去监事职务未导致公司监事会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亦不会影响公司监事会正常运作。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相关规定,其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监事会之日起生效。

 

任万付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指出:“力帆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必然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破产重整,导致进度停滞。”曹鹤也持相同观点:“力帆实控人被立案调查让力帆控股进行破产重整产生极大变数,毕竟吉利方目前介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还并不明确。”

 

债台高筑 销量惨淡

 

《商学院》记者整理发现,力帆实业曾于2020年8月24日发布《关于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对公司(含子公司)近 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事项进行了统计,诉讼(仲裁)金额合计人民币约2.9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力帆股份之前就曾多次因债务逾期问题成为被告并败诉。对于已经无法正常偿还的多笔债务,力帆股份曾明确表示,公司目前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经营方面的风险,且对上述风险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0年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力帆实业就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并在8月11日获法院裁定受理。

 

2020年8月21日,法院裁定受理力帆股份司法重整,并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担任管理人,负责重整工作。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力帆股份股票于8月24日起停牌一个交易日,并在8月25日恢复交易。 届时,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此外,力帆股份的经营以及汽车业务的发展也均陷入困局。力帆股份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9.42%,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173.99%。总资产约为169.6亿元,净资产仅剩1.06亿元,同比大跌96.12%,负债高达167.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从巅峰时期在国内外销售汽车20余万辆,到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力帆股份的传奇经历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以生产摩托车起家的力帆,曾经凭借摩托车创下年产销200多万辆,业务拓展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绩。从1992年创立到2001年,力帆的摩托车发动机累计售出184万台,收入超过38亿元。在力帆的推动下,重庆摩托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榜首,2002年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占出口市场的二分之一。

 

2003年,受“禁摩”政策影响,力帆摩托车光环不再,出现亏损。2003年力帆集团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成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地,力帆汽车也因此在产业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得到便利。但是由于力帆自身在设计、整车制造方面水平有限,因此后续乏力,始终没有一款拿的出手的车型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站稳脚跟,因此力帆又将目光瞄向彼时刚刚发展的新能源领域。

 

换道超车“暂停”

 

2014年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尹明善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力帆未来的主攻领域并表示:“傻瓜才不抓住现在的机会搞新能源。”他指出,国内传统汽车行业落后国外50年甚至上百年,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外相比,只有四五年的差距。

 

自2015年10月,新能源汽车作为乘用车的子类,正式进入“力帆”产销月报,并区别于传统乘用车,成为“力帆”产品目录的一个重量级产品,从此这份目录有了5种产品。《商学院》记者查阅公开数据发现,在2015年10月,力帆新能源汽车生产量为1567辆,销售量为965辆。而实现量产后,前3个月“力帆”新能源汽车每月产销数量翻倍,到2015年12月生产量已达到6880辆,销量为8054辆。

 

可是事情的走向并未一直按照尹明善的规划发展,寄希望于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的力帆股份却在2016年吃到一张“骗补罚单”。《财政部关于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处理决定》中指出:力帆乘用车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共计2395辆不符合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08亿元,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与补助金一同被收回的还有力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此事件被业界解读为“力帆”骗补,而这一丑闻在影响了这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使其“换道超车”的战略规划按下了“暂停键”。

 

力帆股份最新公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8月其传统乘用车生产23辆,同比下降91.81%,销售15辆,同比下降92.39%;新能源汽车生产57辆,同比下降73.85%,销售49辆,同比下降78.79%。今年1~8月力帆传统乘用车累计销售1183辆,同比下降94.53%;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61辆,同比下降60.54%;其赖以起家的摩托车累计销售约34.22万辆,同比下降15.6%。这基本表示力帆股份在汽车业务方面已经近乎停滞。对于汽车业务的急剧下滑,力帆方面曾公开表示,受疫情、车市下行等因素对其整体业务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对“国六”标准的实施准备不够,无“国六”车型供应市场,造成销售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骗补风波”的影响之外,力帆无论是在传统乘用车领域还是新能源车领域,一直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力。任万付向《商学院》记者表示:“造成力帆选择破产重整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发动机技术老旧,产品品质多年没有明显提高,缺乏竞争力。在新能源领域,力帆虽然做了一些动作,但战略的模糊不清以及缺乏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积累创新,也未见资金的大量投入,所以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谁来接班力帆?

 

力帆股份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拖垮”这颗大树的还有历经曲折的接班人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尹明善膝下有一儿一女,分别是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尹喜地,以及与现任妻子所生的女儿尹索微,两人相差了10多岁,均在力帆股份担任董事职务,也兼任力帆控股旗下多家公司董事。尹喜地现年49岁,在网上查询他的资料,多半会出现一个名词——“精彩哥”,这是他在某汽车论坛的网名。酷爱跑车的尹喜地,在国内的超级跑车圈无人不识。尹喜地走红的原因与被网络形容成“创业英雄”“商业奇迹”的其父尹明善完全不同,尹喜地驾驶着一辆价值3000万元,号称“中国最牛”跑车的布加迪威龙。尹喜地曾透露,他先后购买了30多辆国外名贵汽车,在买车上的总开销高达5000多万元。

 

尹明善曾公开坦言:“我从来没有考虑指定儿子接班,他是新派人物,对于是不是接班兴趣不大。他对经营企业的兴趣并不那么浓厚,不像我是个工作狂。”至于尹索微,尹明善则这样表示:“我女儿才30多岁,还没成熟。等他们成熟了,一要根据他们的意愿,二也看他们的能力,即使他们有这个意愿,没有这个能力,我也不会在董事会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样的发言背后多少透露出一丝心酸和无奈。

 

不得已,尹明善只能在家族之外选择接班人。

 

2015年6月,在一场战略发布会上,尹明善曾左右拉着尚游(时任总裁)和陈卫(时任首席科学家)说,“尚游才40多岁,陈卫才50多岁,他们担起重担,说明力帆有了新的接班人。”但仅两个月后,尚游却以身体原因为由,辞去了力帆股份总裁职务。 2017年9月,年近八旬的力帆股份董事长尹明善卸任,将公司交给了牟刚领衔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2019年8月,力帆发布公告称,陈卫、总裁马可、非独立董事岳川、副总裁董旭均因“个人原因”相继辞职。至此,尹明善亲自培养的第二代领导团队分崩离析,只剩力帆股份董事长牟刚一人。最终尹明善只能让年仅25岁的孙女尹安妮走向台前,于今年5月出任力帆第四届监事会股东监事及力帆控股的副董事长。

 

昔日的“摩托车大王”如今在最主要的接班人问题上仍不明朗,而让大众产生疑虑的关键问题就是像力帆股份这样“后继无人”的家族企业,为何职业经理人团队难将其带出低谷?与此同时,选择职业经理人团队又是否是其唯一的出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商学院》记者分析表示:“力帆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经常更换领导,寻找职业经理人,但是每一次都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职业经理人,只能说明尹明善对于什么是能够支撑力帆走出困境的职业经理人,缺乏本质性的认识,没有清晰的判断和甄别的标准,也没有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

 

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团队难以将力帆这样的企业带出低谷,薛旭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经理人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是不是真正具有相对的理性领先性。从目前来看,这个问题是存在质疑的,因为至少目前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将力帆引出低谷的状态;二是,有没有这样一个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的环境,让他们的专业理性知识能够在公司、在控股股东仍然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背景之下,不受干预地贯彻和执行到位。

 

中国标杆企业案例营销中心研究员、中国家族企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周锡冰向《商学院》记者进一步指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职业经理人追求的短期业绩稀释了企业发展本应该遵循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再加上尹明善自己不能够放弃相关直接管理的工作,公司的董事会主要是以家族成员为主,难免在各个方面对下面的经营有各种不同角度的干预,可能也很难让这些经理人真正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职业经理人难救力帆

 

在力帆股份与职业经理人碰撞的过程中,也直观反映出了中国家族式企业管理与职业经理人所推崇的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着巨大矛盾。薛旭指出:“家族式企业管理和职业经理人所推崇的现代管理,本质上最大的矛盾在于究竟什么是科学管理?在某些特定情况之下,可能需要职业经理人压上整个公司的全部资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产生矛盾。

 

另一矛盾则是对什么是正确的或者理性的决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对力帆而言,后继无人的背景之下,实际上出售资产是最佳最简单的方案。那么由新的资产的管理者来进行管理,可能是有效的模式。现在能够做出投资决策的职业经理人很难找到,原因在于整个公司经营陷入资金困难,这些职业经理人一般来说不可能拿出资金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撑和过渡,那么就算是最优秀的企业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很难真正实现发展和突破,这是非常客观和真实的状态,这也是目前整个力帆的困境。

 

薛旭进一步指出:“对于力帆而言,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并不是2015年,最晚应该是2010年加以解决。在他2003年进入汽车产业,连续几年都没有推出畅销产品的时候,就应该提高警惕,进行积极地创新性的调整。应当看到自己营销或者战略思路上存在的不足,并且从思想先进性角度在行业寻找能够导入这种思想性的领军人才,这样力帆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性。过了2010年之后,整个汽车产业进入到相对长期供过于求的环境之下,加上力帆本身资金的状态也不是那么理想,依靠职业经理人反败为胜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薛旭认为,通过力帆股份也可以深刻地看到中国企业在其处理性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一般的企业投资者或者创办者,在公司能够运营下去的时候,往往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愿意把自己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等到公司处于资不抵债或者难以运营的时候,职业经理人也不太可能拯救这种状态,根上还是整个组织缺乏战略理性所导致的。”

 

究其原因则在于中国汽车产业,包括中国产业的领导人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大多是借助机会发展起来的,拥有抓住机会的丰富经验,因此总是设想未来也能抓住机会,用在机会环境之下比较简单的战略和营销的方法,去推动企业发展。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往往没有基本的系统理性来判断和辨别这种战略环境的变化,也就不能够积极地做出相对理性和领先的战略调整,导致公司进入到极端的困境再来找职业经理人,恐怕已很难解决问题。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调整职业经理人的最佳时机,是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连续两年之后。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做战略性的调整,应该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经营思路和思想存在的问题,应当做一个理性地创新和突破,没有这样一个基础的思考,公司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力帆走过弯路,愧把客商辜负;而今走上坦途,工厂客商同富。商家关照,力帆荣耀;力帆妖娆,老尹逍遥。”2017年3月,已经79岁的尹明善在面对力帆经营困境时仍慷慨激昂的一席话犹然在耳,但如今力帆的状况难免令人唏嘘。

 

面对困境,力帆也曾采取一系列措施自救,包括将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将旗下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资质的子公司以6.5亿元出售给了理想汽车等,然而,从力帆股份当前经营状况来看,收效甚微。虽然吉利已开始参与力帆重整工作,且重庆当地政府也有挽救力帆的心思,但在此时爆出力帆股东被立案调查的“大雷”,又为看似明朗的重整之路再添“阴霾”。曹鹤对《商学院》记者坦言:“力帆之所以选择破产重整,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债务问题。现在力帆股东被立案调查,肯定会对后续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产生不利影响。但力帆重整成功的概率,还是要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力帆控股的前路在何方?《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