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千亿债务压顶,华晨汽车“生存危机”

作者:牛小欧 朱耘 / 发布时间:2020-09-17/ 浏览次数:0
华晨汽车症结由来已久,近日曝出的种种债务问题再次将其推入风口浪尖,外界更关心的是如今企业是否已陷入破产重整的危机之中?

 

沉寂许久,几乎被行业淡忘的华晨汽车集团因债务问题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之中。
 

近日,华晨中国境内债券频现低价卖出,且有媒体报道称,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汽车)债权银行债委会已经成立,由光大银行为主要牵头行,目前处于让各家债权行上报债权阶段。针对此问题《商学院》记者求证华晨汽车,华晨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成立债委会主要是协调相关债权方不要抽贷、压贷、断贷,继续给予公司金融财务上面的支持,并非企业自身进行破产重整。”

 

8月12日,已连续多日下跌的华晨汽车集团旗下多只债券持续暴跌。 19华汽01和18华汽01均跌逾20%,盘中临时停牌;19华汽02跌逾14%,17华汽01跌超9%。截至当日收盘,18华汽01报收55.8元/股,下跌19.93%;18华汽02报收56.93元/股,下跌18%;18华汽03报收59.8元/股,下跌17.16%。

 

对于旗下债券的持续下跌问题,上述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回应称:“存在部分债券持有者跟风现象,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债券价格。”

 

债务危机压顶

 

华晨汽车症结由来已久,近日曝出的种种债务问题再次将其推入风口浪尖,大众更关心的是如今企业是否已陷入破产重整的危机之中?

 

公开资料显示,华晨汽车集团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总部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截至 2019 年末,华晨汽车拥有一、二级子公司 34 家,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1114.HK)、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申华控股,600653.SH)、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600606.SH)、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新晨动力,1148.HK),现有员工4.7万人。

 

2020年6月,东方金诚发布的评级报告指出,2020年3月末,华晨汽车负债总额1226.75亿元,较2019年末下降15.27%,其中流动负债占比78%,债务结构待优化;资产负债率接近7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偿还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及长期借款所致。跟踪期内,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

 

从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4月至12月末,公司有息债务规模为432.67亿元,占全部有息债务的63.87%,公司短期债务规模大,存在短期集中偿债压力。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晨集团存续债券共15只,存续规模175.73亿元,兑付期主要集中在2022年,并且多只债券都被列入“中证评级高隐含违约率”名单。

 

对于华晨汽车未来存在的风险,东方金诚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华晨汽车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华晨宝马,同时疫情下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量、业务收入继续下降,获利能力仍较弱。此外,东方金诚还认为,华晨汽车有息债务规模较大且逐年增长,债务主要集中于公司本部,且债务结构以短期为主。

 

对于目前华晨汽车的债务状况,华晨汽车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一方面,公司作为辽宁省的国企,不会让它出事的,不用太过担心。另一方面,目前财务状况一切正常。”

 

可就算刨除此次债务问题,华晨汽车之前资产遭到冻结,出售股权、自主板块羸弱,销量不断下滑等一系列问题也以使其早已处于市场边缘化危机之中。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工业品处副处长程晓东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华晨汽车的问题确实由来已久,随着近几年华晨品牌的汽车产品产销下降,售销惨淡,已经快被市场遗忘,华晨迟迟没有大动作进行改革调整,造成如今被市场边缘化的原因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5月27日,华晨汽车新增7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皆为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执行标的分别为211万元、139万元、76万元、323.2万元、133万元、350万元、210万元;7月23日,华晨汽车旗下上市公司金杯汽车发布公告称,股东股权被冻结。具体为:天风证券申请冻结的股份为沈阳市汽车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普通证券账户中的142,000,000股,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总数的53.30%,冻结期限自2020年7月21日至2023年7月20日。众多财务问题迫使华晨汽车选择抛售股权以缓解资金压力。今年7月14日,华晨中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华晨汽车已与辽宁交通投资订立战略投资协议,拟向后者出售公司4亿股股份,华晨汽车将由此获得32.8亿港元资金。此外,5月22日,华晨中国向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出售该公司2亿股,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的约3.96%。

 

自主板块羸弱

 

除了资金问题,自主板块羸弱、销量不断下滑,也是华晨汽车不能回避的问题。

 

以2019年为例,华晨汽车集团乘用车销量72.18万辆,商用车销量7.86万辆。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华晨宝马销量54.55万辆,占比高达75%。这就显出华晨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整车业务的销量表现力羸弱,不论华晨系、金杯系还是华瑞系,近两年来销量都在急剧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华晨金杯全年销售4.1万辆,同比大跌82.36%;中华品牌全年销售仅有2.53万辆,相比2018年同比下滑 78.29%。《商学院》记者了解到,目前华晨中华旗下仅有四款车型在售,但车型产品表现力不佳,由于设计相对老旧以及动力总成的问题,虽然拥有“宝马发动机”作为营销噱头,仍难以抵挡销量的持续下滑,品牌力几乎已丧失。乘联会数据显示,华晨中华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3186辆,平均月销量仅500辆左右。

 

面对种种压力,近日有媒体曝出华晨中华目前已处于一线员工长期放假的状态。据该报道称,华晨汽车内部发布了一条从8月起放假轮休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华晨中华所有中层和领导层以外的职员都将进入“轮休”状态,轮休在家的职工薪酬调整为1810元,也就是沈阳的最低工资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商学院》记者求证了华晨汽车。华晨汽车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回应称:“这个情况不属实,这个假是高温假,目前工厂仍在生产。”并向记者提供了一段拍摄于8月13日上午的车间视频,视频显示目前车间生产状态正常,已到车辆安装内饰的阶段。

 

程晓东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汽车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任何一家汽车生产经营企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为生产研发与推广经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应该讲华晨背靠辽宁省国资委,旗下又有上市企业,资金应该不是掣肘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销售持续大幅滑坡,市场占有率缩水,营收下降,才是造成负债居高不下,融资困难的主因。”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如今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跟前几十年都不太一样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近两年都处于负增长之中。如今的市场潜力在200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又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一旦没有增长,就必然要接受利润下滑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做出调整和改革,还只停留在之前的水平,想仅凭借背靠辽宁省国资委的身份和旗下还拥有上市公司的条件存活下来,是不太可能的。如果还是维持现在的发展水平,虽然不至于直接退市,但破产重组或成为华晨中国的大概率事件。”

 

华晨宝马难救企业

 

华晨汽车自主板块的羸弱迫使其在发展中过度依赖华晨宝马单一板块,华晨中国2019年年报显示,华晨汽车集团全年营收为40.27亿元,税前利润却有62.92亿元,而华晨宝马销量持续快速增长,是华晨控股营收增长的主要来源。2019年华晨宝马净利润为76.26亿元,若剔除掉其净利润, 华晨中国其他业务净利润则亏损10.64亿元。可以说,华晨的业绩基本都来源于华晨宝马,但随着华晨未来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缩减,单靠华晨宝马便“躺着赚钱”的日子也并不多了。

 

201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将放宽中国汽车业外国投资者股比限制,将于2022年开放中国乘用车市场。随后10月份,华晨汽车集团方面此前与宝马(荷兰)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宝马)达成协议,将以36亿欧元转让华晨宝马25%拥有权给宝马,到2022年宝马持有的华晨宝马股权将从50%增至75%,同时股东双方将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按照协议,华晨宝马股权调整已经进入两年倒计时。一旦交易完成后华晨控股将丧失对华晨宝马的控制权,同时华晨汽车从华晨宝马分得的利润比例也将大打折扣。

 

程晓东向《商学院》记者分析指出:“华晨汽车销售不佳主要是因为产品分布不均,严重失衡,使企业生存发展过于倚重华晨宝马,其自主品牌因难以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与市场认可度,所以也自然得不到更多的技术研发、产品优化与品质升级。本身华晨中华在自主品牌阵营中就并不突出,在企业发展的取舍与市场洗礼中,慢慢滑落至自主的二流品牌,而华晨金杯以及华晨的轻卡等产品相对市场空间与乘用车还是不可同日而语,投入的心血也较为有限。华晨宝马也确实不负众望,在国内占有较高市场占有率,销量口碑都很优异。从近三、四年的财报看,华晨的年报如果剔除华晨宝马的营销,基本都是亏损状态,华晨并未形成合资与自主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循环,这种过份失衡已由来已久。加之,今年受疫情突发,市场销量进一步下滑,最终导致债务危机暴发,不进行深层有效的改革,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将很难转变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华晨汽车对于华晨宝马的股权控制减少真的逐渐失去实际控制权,那可以想见将来的发展之路将更加艰难。”

 

当2022年股权交割完成之后,华晨汽车能否靠自己撑起未来,目前来看,并不乐观。程晓东认为:“在面临严重危机之时,华晨汽车可能更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出售或者剥离发展空间不大,难以盈利的不良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合作伙伴,对现有架构进行重整,发挥合资产品优势,加大对自主品牌的研发与股入,形成合力均衡发挥,借以让企业重回正轨渡过难关。”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