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准入!加速破除粤港澳大湾区隐形壁垒

作者: 日期:2023-12-29 浏览次数:0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接连出台多个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磅文件,释放出多方面的积极信号,其中,“放宽市场准入”是4个大湾区重磅文件共同的关键词之一,进一步传递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准入环境将变得更加宽松的强烈信号。

2023年是横琴方案、前海方案发布两周年,正值两个合作区建设起步成势之际,以及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近期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横琴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规划》)《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下称《横琴特别措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下称《营商环境行动计划》)4个文件。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好四方面文件落实:

一是关于《横琴规划》,着力把横琴的工作引向为澳门服务的初心。

二是关于《前海规划》,在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三是关于《横琴特别措施》,主要是为了构建更好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市场准入体系和市场环境。

四是关于《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环境这“四大环境”,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部署。专门设立一章,对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作出部署。

那么,这一系列动作释放了什么信号?大湾区又将迎来哪些重大利好与机遇?

 
12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这几年,会同有关方面,包括有关部门和广东省、香港、澳门,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不断完善“1+N+X”政策体系。
 
例如,在重点领域方面,有关部门围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商务、金融、民航、文旅、中医药等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文件;在重点地区方面,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横琴和前海方案,报请国务院出台南沙方案、河套规划等。
 
新业态新场景加速涌现

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位列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处于和港澳直接联系的最前沿,天然具备开放的属性和优势,是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回首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近期出台的《横琴规划》是贯彻落实《横琴方案》的一个综合性规划,近日经国务院批复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

对此,郭兰峰介绍,《横琴规划》充分发挥了“指挥棒”作用,明确了多个目标,包括在横琴就业的澳门居民数、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居民数、在横琴生产经营的澳资企业数,以及在横琴的澳资产业增加值等,着力把横琴的工作引向为澳门服务的初心。

陈国基表示,香港将深化港深合作,继续发挥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以及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助力前海加快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

另外,《横琴特别措施》主要是为了构建更好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市场准入体系和市场环境。聚焦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医药健康、专业服务和其他领域6大领域。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表示,横琴合作区将尽快制定出台详细的落实方案,推进各项工作加快落实,让澳琴经营主体早日享受到政策和市场红利。同时,将建立健全与《横琴特别措施》相配套的体制和机制,在规划、资金、人才和土地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最后,郭兰峰表示,《行动计划》重点突出了“三个结合”:一是宏观着眼与微观着手相结合,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开放环境“四大环境”,部署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同时结合大湾区实际提出一些具体举措。二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明确提出“四大环境”的建设目标,同时聚焦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三是一体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对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作出部署,同时注重发挥功能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港澳投资限制将更加宽松

据悉,在近日发布的这4个大湾区重磅文件中,“港澳投资者市场准入问题”是这次“批量”政策聚焦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传递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准入环境将变得更加宽松的强烈信号。

《行动计划》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均提到,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行动计划》中还提出,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清理取消港澳企业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

可以预见,未来,在大湾区港澳人士的投资限制将逐步减少,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将迈上更高水平。

市场准入的放宽,打破了隐形的壁垒,释放了市场的活力,未来,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必将在大湾区加速涌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新体系,以及持续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放宽。做好已出台的海南、深圳等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评估、推广工作。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浦东新区、广州南沙等地,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重点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持续优化。

 
深港现代服务业发展将迎来大发展

《前海规划》与《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充分衔接,将前海战略定位从“一平台一枢纽”扩展至“一平台一枢纽一引领区一高地”。

其中,“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是《前海规划》新增的两大战略定位。

前海扩区后,拥有了海陆空铁齐备的“顶流”配置,多元化产业空间被完全打开。

《前海规划》规划范围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域,共120.56平方公里。目前,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2.5%,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郭兰峰介绍,《前海规划》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始终突出深港合作、服务香港,紧紧围绕服务香港来制定政策、谋划改革、布局项目,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二是坚持聚焦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那么,从“合作”到“融合”,深港现代服务业发展从何发力?

香港已是全球金融、贸易、航运与物流中心,服务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期待融入内地广阔市场以实现二次飞跃。

而对主张“制造业当家”的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而言,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将助力实体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品牌价值打造,使整个产业链朝专业化、高端化延伸。

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的功能。“十四五”规划强调推进深圳前海作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

陈国基表示,香港将继续联通前海,发挥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以及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在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领域促进高端经济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并推动更多前海企业通过香港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鉴于服务业对要素流动的要求比制造业更高,而深港两地长期存在体制机制运行差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与港澳规则深度衔接、机制高度对接,到2035年货物、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实现便捷流动、高效配置。

香港创业青年、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表示,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真正去体验。我很鼓励大家来前海看看,发掘更多、更有趣的事业发展的可能。


来源 | 中经传媒智库综合自新京报、央广网、广东新闻联播、南方网、海外网、红星新闻、21财经、中国证券报等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