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金碚:“十四五”将是规则博弈、重塑的关键时期

作者:陈茜 /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0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探索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规则?“十四五”期间要回答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也将继续推进。在经济实力博弈向规则博弈转换过程中,我们将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探索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规则?《商学院》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

 

“十四五”期间要回答一些重大问题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迈进新的发展阶段。

 

金碚指出,一方面,当下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十四五”规划建议并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速要求,但是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实际上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并不低。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从统计显示看,2021年、2022年经济增速会比较快。同时,国际市场也会逐渐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经济形势会逐步好转。中国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可以进行长期规划,更自觉地实现发展目标。

 

另一方面,经济机制会在这一阶段发生重大变化,即各种规则的变化。之前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是沿着一般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路径,比如进行改革开放、加入WTO等,其中虽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在理念上还是倾向于更多地向已有发达国家学习市场经济的经验,把他们作为先进榜样。因为在人类历史上确实是西方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没有其它的成功先例。而在21世纪,中国走出了一条跟西方国家不完全相同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制度特色和文化特色得以显现,现代化有了另一种成功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规则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减少市场进入的负面清单、降低关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等一系列规则会继续改革和完善,这些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探索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规则?“十四五”期间要回答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规则博弈、重塑时期的挑战

 

金碚指出,在经济规则的国际衔接过程中,我们要与其他国家不断进行谈判博弈,相向而行。比如今年11月,RECP(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过八年谈判,最终签订,主要就是寻求经济规则的共识。“十四五”期间,这类谈判任务会非常艰巨。

 

金碚认为,整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是一个规则博弈、重塑的关键时期,在国际贸易方面,原来的规则体系主要是WTO,现在WTO的作用在减弱,其他规则体系在不断形成。需要通过国际谈判建立更多区域性贸易伙伴关系,比如RECP、TPP等。中美两国也需要谈判,构建一个共同的规则体系,实现互相接轨。

 

他指出,中美博弈也是规则的博弈,美国对中国规则的不认同,产生安全顾虑。由于各个国家的制度规则必然有所差别,如果无法改变对方,只能靠谈判来进行规则衔接。从这个角度看,中美关系未来很确定,就是不断进行规则博弈,通过规则谈判,双方相向而行,形成共处格局。

 

“十四五”期间,对于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要在复杂的国际经济规则环境里生存,将面临很大挑战。

 

双循环畅通,仍有发力空间

 

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体,中国依靠内循环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是一般趋势。在2006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最高,达67%,后续不断下降;2019年为36%左右。

 

金碚指出,从国际竞争角度看,国际资本都希望进入又安全又畅通的国家。所以,内循环的安全和畅通,也会促进国外要素进入国内。

 

要实现内循环的畅通,从需求方来看,要扩大消费。近年来,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作用在不断巩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比投资的贡献率高26.6%。但是,与发达国家约80%的贡献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就要完善分配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等。

 

从供给方来看,中国有很大优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体系完整。当然也有薄弱环节,比如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系统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这与物流市场体制、管理体制,以及税收、区域管理不协调等有关,依然需要不断改进。

 

作为无形的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也需要持续优化,目前,各地的营商环境还有许多不足,亟待改善,以保证内循环的畅通。当内循环强劲时,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就不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消费市场、产业能力、营商环境等。

 

“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提实体经济重要性。金碚认为,国家提出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主要是指制造业占GDP比重近年快速下滑。中国制造业比重从2006年的36%下降到2019年的21%左右。

 

关于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会成为重大的政策问题。“在统计上应该有一个明确标准,哪些产业算虚,哪些算实。”金碚说到,“目前,金融领域的规则体系,对于很多新业态的判断、管控,还在徘徊之中,需要逐步完善。”

 

安全关切提升,加速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金碚关注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强调科技自立自强。

 

他指出,在疫情之后,安全和畅通会成为重要的经济战略取向。当对安全的关切提升时,经济机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卡脖子”问题本质上就是经济安全问题。“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为了安全,有时宁可牺牲效率。

 

在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时,如果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就需要用其他机制,比如政策补贴、国有企业作用等。

 

金碚分析,从美国的角度看,这种机制破坏市场规则。美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而制裁中国,搞技术封锁,那么,我们也就有理由出于安全考虑而加快国产化。当然,要推进实现国产化,该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也涉及到规则问题。这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的体制。

 

要解决经济上的安全和畅通,从需求端来看,要扩大内需,开发国内市场,从供应端来看,要做可替代准备,寻找多家供应商,保障供应链的安全。

 

在他看来,“十四五”期间,在“卡脖子”等关键领域会有一个大突破,因为安全关切的提升,各种力量将会增加向这方面的投入。

 

“十四五”期间,金碚关注的重要趋势还有社会保障方面,民生问题变得更加重要。“要提高内需,就需要完善社会保障。”

 

金碚指出,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国家经济能够畅通运转的条件。同时,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攻坚。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