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吴晓求:回归常识,处理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

作者: / 发布时间:2019-02-27/ 浏览次数:0
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不是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资本支持,银行贷款、PEVC 风 险投资等多样化资本业态的“脱实向虚”正是资本对新经济的支持。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摩擦加剧的现状,如何有效化解、降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成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所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也关乎我国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发展信心。而背后则触及到更本质的如何处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2019年1月18日,在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以《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2019年经济金融政策建议》为主题的朗润格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发表了演讲。

  吴晓求指出,谈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常识问题,金融本质上就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金融的改革与创新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要讨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首先要对“实体经济”的概念做两点界定:一是这里的实体经济不应包括产能过剩、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而应是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二是实体经济不能有所有制差异,金融服务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解决贷款难,只停留在第一阶段

  吴晓求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中国金融体系有能力通过市场力量引导资金流向正确的领域。资本是逐利的,对市场动向有深刻理解并能迅速做出调整,能够自发地找到增长性好、创新性强的领域。这一过程并不需要人为干预。

  有一派观点不相信市场本身配置资本的能力,认为市场有重大缺陷,主张人为干预。在这一观点支配下,出现了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批评资金“脱实向虚”。这一观点的本质是对市场力量的不信任,认为市场引导的“向虚”是泡沫,只有流向煤炭、钢铁这些传统产业才叫“向实”。这一观点没有理解到今天的“虚”正是未来的“实”。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不是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资本支持,银行贷款、PEVC风险投资等多样化资本业态的“脱实向虚”正是资本对新经济的支持。

  第二层面是金融市场并购业务帮助实体经济存量资源再配置。并购活动将市场上存量资源再配置,转移到更加高效的使用者手中,从而使资源能够被更加充分、高效地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因此,并购活动是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功能,在发达金融市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金融活动。反观中国,一个时期内,相关监管部门不太重视并购,认为并购是投机行为,非常重视IPO。然而我国的IPO市场有严重缺陷——我们的IPO标准是落后的,过度重视企业发展现状和财务水平,却不重视其未来的成长性。以这种标准IPO的企业不是市场上最有成长性的增量。

  第三层面是金融服务老百姓的需求。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一项成绩就是建立起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很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的支付需求。在这一领域,中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除了这三个主要层面,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还包括价格发现、信息流动、提供激励机制等其他功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绝不只是简单的融资支持。功能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成熟的体现。

  监管要把握金融规律

  针对目前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吴晓求指出,这与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策偏离金融发展规律有关。

  他指出,作为监管层,不能过度强调金融发展方向制度差异。虽然各国法律、文化、制度的差异会引起金融模式各有不同,但金融体系演变的规律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更多依赖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纵观全球大国,金融脱媒是基本趋势,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均GDP已近1万美元,融资去中间化、资产配置多样化的内在需求日益迫切。

  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有两点:一是金融的市场化脱媒,二是科技为金融带来颠覆性影响。市场脱媒和科技的力量会使金融业态多元,金融工具多样,服务链条拉长。监管者必须理解这一发展规律,制定出的监管政策才能有效。

  目前运动式监管出发点虽好,但实际上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201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大问题。这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周期或贸易战就能解释的,它与监管政策未能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有关。2018年初对银行表外业务强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但是这些政策没有理解到银行发展表外业务是基本趋势,表外业务没有资本充足率约束,给了银行很大的业务空间。很多民营企业在正规部门难以融资,只能通过表外渠道获得资金,虽然成本高但至少能融到资金。2018年运动式监管之后,银行表外业务被掐断,很多民企面临无处融资的困境,造成经济上的困难。

  监管者对于金融新业态应该更加包容。如果把新业态看作秩序扰乱者,甚至是金融危机的来源,就会努力将其推回表内进行强监管。但如果能认识到这是金融发展的未来,就应该给其发展空间。新业态对金融监管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业态的风险来源与传统业态有很大差异。传统业态的风险点来自于资本不足,因此传统监管核心是资本充足率以及存款准备金制度;而新业态的风险点在透明度,监管重点也应转向资金使用透明度的监管。

  要推动金融监管的进步,有四项主要措施:第一,通过创新解决问题,要坚定继续金融创新;第二,重视新技术的作用;第三,尊重金融市场发展规律;第四,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在此次论坛结束不久,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这一政策落地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

  正如《实施意见》所强调,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可见,金融体制的变革将有力推动中国新经济在面向未来竞争中不断成长。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