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小鹏+大众,可否成就“大鹏”扶摇而上?

原创 作者:朱耘 / 发布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0
 
大众汽车很大,2022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高达318万辆,虽同比下降约4%,但市场份额仍占据15.1%。多年来,大众品牌汽车一直都是中国汽车销量的“领头羊”。
 
小鹏汽车(以下简称“小鹏”)很小,2014年成立。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鹏累计交付电动车才30万辆,这个数字仅仅比大众汽车在华两家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一汽-大众)2023年6月单月的销量(29.36万辆)多一点点。
 
2023年盛夏,“大众与小鹏”牵手了。 7月26日,小鹏(XPEV.N)在美股开盘后暴涨,盘中股价一度涨幅超40%。北京时间7月26日晚间,大众汽车与小鹏“官宣”了合作,网友们戏称,成果该叫“大鹏汽车”,正可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大众中国”)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强化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并不断推进在华电动化战略的发展,其目标是快速拓展全新客户群体及细分市场,以全面参与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
 
小鹏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之一,与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先后上市,据说三家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个微信群,彼此兄弟相称。2023年的销量赛中,小鹏有些“掉队”,但大众汽车为何投资小鹏呢?有人说,过去40年,中国汽车是以市场换国外的技术,站在汽车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小鹏与大众的合作,可否说是开启了国外资本换中国技术的新格局呢?借助小鹏的“扶摇”,大众可否化身“大鹏”,直上那代表自动驾驶未来方向的九万里高空?
 
“大鹏一日同风起”
 
与小鹏合作、成立VCTC 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进展,为加速在华决策及开发流程,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加强在电动出行、数字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本土研发实力。
 
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很开心,7月26日晚间,他在微博上晒了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的合照,并称“这张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
 
的确,照片里何小鹏和贝瑞德都身着羊毛衫,季节显然与2023年的盛夏不符。《商学院》记者从大众中国方面获悉,双方的沟通从8个月前就开始了。大众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8个月当中,双方团队开展了紧密、极富信任的沟通,各方之间非常有默契。
 
合作模式
 
大众汽车与小鹏双方公开的具体合作方案是,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贝瑞德表示:“与本土伙伴的合作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石。我们正在加速拓展本土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同时为下一步的创新变革做好准备。与小鹏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加码研发
 
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将成为小鹏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企查查显示,VCTC成立于2023年5月31日,注册资本37.5亿元,由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落户安徽合肥,该公司是大众汽车集团除德国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毋庸置疑,成立VCTC 同样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为加速在华决策及开发流程,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加强在电动出行、数字化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本土研发实力。
 
对于大众在华的技术布局,何小鹏公开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高度互补的优势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我们将互相分享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学习。自小鹏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我很高兴能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贡献我们的技术专长,同时为小鹏和我们的股东创造价值。”
 
大众中国相关负责人则指出,“双方都将在合作中贡献自己的优势力量。例如,我们会实现零部件共享,共同开发,把双方各自的优势注入新车型中,包括大众汽车方面的工程能力、高质量的落实、电池方面的能力等,以及小鹏的软件、ADAS等方面的能力。我认为,这迈出了拥有规模、成本优势的国际车企,与一家正在扩大自身规模的初创车企相联合的崭新一步,合作将惠及双方。”
 
小鹏“扶摇”
 
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小鹏放出了新杀手锏——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而新款车型小鹏G6正是基于“扶摇”架构打造而成。
 
“小鹏的优势是人机交互、自动驾驶,公司成立就对标特斯拉和苹果。”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如此评价小鹏。的确,在“蔚小理”三家车企中,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走得更为激进。
 
 “杀手锏”遇冷
 
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小鹏放出了新杀手锏——SEPA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以下简称“扶摇”架构),而新款车型小鹏G6正是基于“扶摇”架构打造而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机厂工程师告诉记者,这款车是很多主机厂的“网红车”,大家买来对标,做测试等。
 
“扶摇”出自《庄子·逍遥游》,义为盘旋而上、腾飞。小鹏将全新技术架构命名为“扶摇”,期待该架构可以助力小鹏快速发展,实现更高的目标。
 
“扶摇”架构有很多硬核科技,其最大的亮点是一体式铝压铸车身,减少了17%的车身重量。一体化压铸还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采用电池与车身一体化技术;另一个硬核技术则是标配全域800V高压平台,表现为“充得快,用得省”。“智能”是小鹏的标签,“扶摇”架构的智能化程度很高,速度快,不依赖高清地图进行大模型智驾。
 
硬核的“智能化”成为小鹏品牌的DNA,但这些硬核技术实力,暂时没能突显商业价值。小鹏2023年的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23年上半年共计销售4.14万辆,同比下跌了39%,而年初小鹏定下的销量目标是20万辆,仅完成了20.72%。
 
2023年7月,被各大主机厂视为对标产品的小鹏G6陆续交付,小鹏单月的销量开始呈现“爬坡态势”,共交付了11008辆车,环比增长28%。后续小鹏G6能否成为小鹏的销量担当,小鹏整体的销量可否持续攀升,业界、投资界都很关注,因为留给小鹏的时间窗口不多了。
 
据悉,未来小鹏将有超过10款新车基于扶摇架构打造,由于架构统一,车型给用户的体验一致,将降用户选择小鹏车型时的风险,同时由于该架构具有成本控制的优势,能够实现“科技普惠”,即高阶智能体验价格相对公道,让更多的人可以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乐趣。
 
智驾换帅
 
小鹏很缺钱。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说,大众的7亿美元投资,于小鹏而言,只是补充了现金,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小鹏近几年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大,很多部门、组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但小鹏内部一位员工说,“自动驾驶中心”一直作为核心部门没有调整,而该部门的负责人吴新宙,则是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一位“技术大咖”。
 
公开信息显示,吴新宙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并曾在芯片公司高通工作十余年,主导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上述内部员工评价吴新宙是小鹏智能驾驶的“灵魂人物”,他认为小鹏能够在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国内领先企业,吴新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吴新宙入职小鹏的4年时间,重塑了小鹏的智能驾驶体系,包括智能驾驶团队研发的架构以及过往积累的工程化能力全方位落地等,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千人规模的自动驾驶团队,确立了小鹏自动驾驶从L2到L4的升维技术路径并顺利落地。
 
然而,就在大众宣布入股小鹏的消息还没“捂热”,吴新宙在自己的微博上官宣了即将离开小鹏。“五年前,越过重洋来到小鹏,在一个对的时间来到了一个对的平台,加入了一个风起云涌激动人心的赛道。”
 
紧随其后,何小鹏也确认了此事。何小鹏在微博上透露,吴新宙离开小鹏是因为家庭等方面原因,下半年要回美国,后续将由李力耘接手自动驾驶(AD)团队。有消息称,吴新宙的新东家是英伟达,他要跟何小鹏换一种方式“做鹏友”了。
 
公开资料显示,接棒者李力耘与吴新宙曾是校友,后获得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曾在领英、百度等公司任职,2019年6月加入小鹏汽车,任自动驾驶高级总监、智能驾驶决策划算法和模拟器方向负责人。
 
在张君毅看来,小鹏智能驾驶今天的行业地位,与吴新宙领导的团队有很大关系,其自动驾驶业务灵魂人物的离开,对小鹏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考验。小鹏还能否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李力耘可否继续推动小鹏智驾团队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为那股“自下而上的旋风”续力,最终帮助公司实现“扶摇”而上,外界为其“捏了把汗”。
 
大众“加速度”
 
大众在“加速”,但在很多地方,它还需要更敏捷。
 
放眼中国各地,不管是路上跑的,还是停车场停的,带有圆圆的“VW”标志的车随处可见。大众品牌汽车无论是年销量还是总体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几乎都是最高的,可以说燃油车时代,大众品牌汽车是中国汽车的“霸主”。大众汽车集团也非常仰仗中国市场。
 
猛踩“加电”踏板
 
大众汽车集团对于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转型非常积极,其旗下品牌的转型时间表也非常清晰。2021年,大众和奥迪宣布将在15年内停止内燃机研发,2025年,奥迪品牌将推出旗下最后一款全新燃油车型,2030年奥迪品牌停售燃油车型;2026年,宾利品牌实现全面电气化,并将在2030年之前全面改产;2035年,大众品牌在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同时,大众汽车也在积极推出新能源车型。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48%至32.16万辆,在总交付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6%增长至7.4%。但这些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量主要来自欧洲,中国市场没能再现燃油车时代大众的辉煌。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2023年1~6月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上,冠军依旧是比亚迪(115.46万辆),随后是特斯拉、广汽埃安,榜单上已不见了“南北大众”的身影。
 
显然,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大众中国还是大众汽车集团都不甚满意。
 
大众的高层们或许也清楚,单靠自己的力量研发跟不上日新月异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大众在自动驾驶及软件方面,不断寻找“外援”。今年4月,大众汽车软件公司Caraid宣布与中科创达合资,双方的合作专注于智能互联和信息娱乐系统领域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测试,提供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座舱和云端等软件开发服务。而此前Caraid还与自动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双方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携手开发领先的、高度优化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将基于单颗芯片集成多种功能。
 
此外,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2021年,大众中国还入股了国轩高科,国轩高科也是一家位于合肥的电池企业。可以说,大众是从芯片、电池、智能驾驶系统、车载娱乐等围绕智能汽车的各细分领域,全面与中国企业合作。
 
大众中国方面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判断是,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将会增至约50%,甚至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过燃油车。同时计划到2030年,集团旗下品牌将在中国推出至少30款纯电动汽车。
 
敏捷转身
 
无论是德国总部还是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都非常重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落地,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通过一系列地投资、布局,要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得更大一杯羹。现实的问题是,尽管大众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力仍在,但当下的ID.系列纯电动车,消费者的认可度并不高,其在2023年上半年的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榜上无名”。因此,大众在华从软件、芯片、算力、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整个产业链加速布局,全力追赶。
 
之所以选择小鹏作为合作伙伴,大众中国方面的解释是:“小鹏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语音识别等方面非常先进。”
 
在这一领域,大众也不是没有研发,只是进展速度跟不上中国市场的需求。记者注意到,大众与小鹏间的合作,是大众以每股存托股票(ADS) 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董事会观察员席位。4.99%的数字引起了曹鹤的关注,他认为,于大众而言,这是一步“进可攻退可守”的棋。因为按照相关的上市公司法律法规,拥有5%的股权就要进入监事会,而大众恰恰没到这个线。此外,不足5%的股权如果减持,也不需要预披露,二级市场直接就可卖掉。
 
换句话说,大众也在观望,如果双方合作得好,也可以再进行股权增持,退一步做财务投资也未尝不行。
 
大众的一系列动作,可谓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踩下了“加速踏板”,奋起直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把大众这样的企业比作是“大象”,沉稳、规矩、按部就班是这类企业的典型特点。在汽车业大变局之下,大众需要“敏捷”战略,把自己变成一只“猎豹”,快速适应变化。
 
按照大众和小鹏合作的规划,“首款车型计划在2026年上市”,也就是说,从双方宣布合作到首款车上市,大约需要花费3年左右的时间。于大众传统的车型研发周期看,速度并不慢,毕竟要做市场观测、竞争生态分析、找供应商、小规模试制、批量生产、上市,事情很多。传统汽车企业仅开发周期差不多就需要2~3年的时间,“但对电动车来说,这个时间显然是长了。”曹鹤说。
 
尽管大众在“加速”,但在很多地方,它还需要更敏捷。
 
风歇时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国内技术储备并没有特别高的门槛,只是走得比别人快了2~3年,给点时间,说不定对方就超过咱们了,中国的企业,在做技术上不能太急功近利。”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电动汽车与智能汽车,无疑是当下全球汽车的“风口”,但这阵风,刮了有一阵子了!
 
跟“蔚小理”同时代的还有一大波造车新势力,赛麟、前途、博郡、奇点……数不清的品牌,风来的时候起飞,风速变小就倒下了。
 
现在看,“蔚小理”只是比这些倒下的造车新势力走得更快、更稳,上市了,暂时迈过了资金、量产、交付的“三座大山”,但前面的路依然不平坦。
 
2023年,小鹏获得了大众的投资,蔚来汽车拿到了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的战略投资,理想汽车的销量半年破10万辆,它们各有亮点。
 
接下来,“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吗?
 
“小鹏们”的市场依然很小
 
尽管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声量不小,但是从实际的市场销量与占有量上比,仍然非常小。理想上半年13.91万辆的销量,拔得了造车新势力销量的“头筹”,也仅仅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排名第六,榜首比亚迪销量高达115.46万辆。造车新势力的“开山人”特斯拉,上半年销量达29.41万辆。“蔚小理”三兄弟上半年加一起的总交付量,也不及特斯拉一个品牌的交付量。
 
中国的汽车市场,不是只有新能源汽车,虽然新能源汽车在政策的鼓励之下发展如火如荼,但仍然只占总体汽车市场约1/3的份额。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累计销量952.4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曾指出,现阶段纯电动车型不能完全替代燃油车,属于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多种技术路线并行阶段,且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汽车销量基本围绕2800万辆上下徘徊。大众汽车预测,“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将会增至约50%”。照此预测,两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在1500万辆左右,而“分蛋糕者”,不只是“蔚小理”,比亚迪、特斯拉等现在榜单前十的企业,竞争会更为激烈。
 
曹鹤说,如果粗切这块“蛋糕”,基本分成了三份: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外资/合资汽车厂商以及包括新势力在内的“外来者”。这三份“蛋糕”中,每一份的力量都不可小觑,对“蔚小理”而言都有不小的压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换道超车”,在政策的助推之下,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中国传统的汽车厂商在努力转型,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深蓝、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都有不少有竞争力的产品投向市场,销量表现不错,拉动了中国品牌汽车整体的市场占有率,似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甩了”BBA(宝马、奔驰、奥迪)等一众外资/合资品牌几条街。
 
但曹鹤坦陈:“别被表面现象迷惑了。”电动车的技术储备与积累上,包括BBA以及丰田、日产等跨国汽车巨头上,不是没有,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中国的市场份额实在太小,它们不屑于过早进入,当然也存在大企业“反应慢”的问题。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增长,各大国际汽车厂商也纷纷把新能源汽车产品导入中国。它们的优势在于,消费者对品牌认可度相对较高。燃油车时代的品牌烙印,很多消费者也会“平移”,继续信任其新能源产品。
 
“传统汽车厂商和外资/合资厂商分得的‘蛋糕’,至少是各1/3,剩下的可能还不到1/3。”曹鹤说,这部分不只有“蔚小理”,也包括恒大以及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新能源汽车天然与智能化有密切的联系,今后新能源汽车跟通信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这也是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的基本逻辑。此外,也不排除诸如宁德时代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会进入该领域。即便是造车新势力企业,“蔚小理”是第一阵营,后面还有哪吒、零跑等企业紧追不舍,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现阶段还是‘战国时代’,诸侯分争,最终还会淘汰一部分品牌,自主品牌、外资/合资与新势力品牌都有可能被淘汰,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曹鹤说,“蔚小理们”依旧如履薄冰。
 
说“资本换技术”为时过早
 
无论如何,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是中国汽车领域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40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底子薄、基础差”,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用中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换取国外优秀企业的汽车技术,即“市场换技术”。如今,大众汽车以7亿美元投资小鹏,业内有种声音是,开启了外资汽车厂商以资本换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新时代。
 
但《商学院》记者同业内多位专家探讨,他们给出的答案是“需谨慎”,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毕竟,单从技术上讲,宝马i3、i8等纯电车型的推出,要比国内的很多纯电动车型要早;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比如正级材料、三电系统,特别是电机的创新性研发,我国还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国内技术储备并没有特别高的门槛,只是走得比别人快了2~3年,给点时间,说不定对方就超过咱们了,中国的企业,在做技术上不能太急功近利。”曹鹤说。
 
“类似大众入股小鹏的事有很多,在国外很普遍,最近国内也陆续开展起来了,比如丰田与广汽埃安达成技术合作,‘比丰’(比亚迪、丰田)合作等,别人跟你(小鹏)合作,证明你是有可取之处的。”张君毅如是说。
 
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才刚刚开始,业界更期待的是,双方合作的成果,未来能否反哺全球,助力全球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惠应用落地,最终实现“大鹏”展翅高飞。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