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华米科技,怎为无“米”之炊

原创 作者:沈思涵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05-10/ 浏览次数:0

 
自苹果公司在2015年发布第一代Apple Watch之后,不少科技行业巨头纷纷入局,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但在众多的行业玩家当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米科技(HMI.N)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一方面,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中最早加入、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华米科技的成功始终离不开小米在背后的扶持;另一方面,华米科技并不甘于被笼罩在小米的光环之下,其推出了自有品牌Amazfit和ZEPP,渴望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华米科技2021年全年营收为62.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21亿元,其中,自主品牌表现强劲。2021年,华米科技旗下自主品牌Amazfit和ZEPP出货量增长达59.6%,收入增长达45.8%。
 
从华米科技的战略规划来看,脱离小米是其必然的选择。自有品牌的打造和发展,不仅影响着华米科技“去小米化”的成效,同时也将决定着华米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品牌走势。


 
从依托小米到“去小米化”


 
华米科技是小米早期最成功的生态链企业之一,但随着华米科技成功赴美上市,其希望减少对于小米的依赖,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013年底,小米启动生态链计划,希望通过“投资+孵化”模式寻找伙伴公司,迅速扩大智能硬件业务版图。对此,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表示,“我们的想法是用小米模式切入100个细分领域,带动整个智能硬件的发展,把小米从一艘大船变成整个舰队。 ”
 
彼时,一位叫做黄汪的年轻人刚刚带领团队做出一款品质可靠的智能手表ZWatch,意图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大展拳脚。为了让更多人注意到ZWatch,黄汪将这款手表向身边的不少朋友推销宣传,其中就包括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友,同时也是小米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孙鹏。
 
回到北京后,孙鹏将黄汪送给他的ZWatch拿给雷军试戴,没想到雷军对此颇感兴趣,第二天就派人联系黄汪,商谈合作事宜。就这样,黄汪与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12月,黄汪注册成立“华米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次月获得小米及顺为资本的A轮融资,开始为小米研发、生产智能手环产品。
 
2014年8月,由华米科技研发的第一代小米智能手环正式上线销售,短短三个月就卖出了100万只,不到一年就卖出超过1000万只。
 
没有人想到,一款定价79元的小米智能手环居然横扫了均价300~500元的智能手环市场,成为市面上的“爆款产品”,这让黄汪颇为惊讶。“一开始我们想定价49元,但为了选择最好的材料、芯片和工艺,最终我们选择了贴近成本价的79元。”黄汪后来回忆说。
 
然而,以小米主打“性价比”的打法固然能够迅速抢占市场,但这种打法本身是以牺牲毛利率为代价,这意味着产品本身的利润体量会非常低。对于这个问题,黄汪也意识到了,他决定另辟蹊径,开创一个全新品牌。
 
2015年9月,华米科技在小米产品之外推出了旗下自主品牌Amazfit,并先后发布了自主品牌的手环、手表等产品。2018年,华米科技收购美国知名运动传感器技术公司ZEPP的核心资产。
 
通过这两次动作,华米科技打造了“双品牌”战略,开始逐步“去小米化”。知名第三方机构国际数据公司 (IDC)研报显示,2019年,Amazfit手表出货量超过360万块;2020年,华米科技此前收购的ZEPP品牌也开始推出新品,当年Amazfit和 ZEPP两大品牌手表总出货量超过457万块,同比增长逾两成。华米科技2021年财报显示,自有品牌当年出货量增长近六成,贡献了华米科技62.5亿元年度营收的46.5%并超过一半的毛利。
 
随着华米科技自有品牌布局的推进,小米可穿戴产品占华米科技总营收的比例,从2015年的97.1%逐步下滑至2021年的53.5%。虽然“去小米化”有一定的效果,但小米至今仍然是华米科技最重要的客户和分销渠道。
 
如何平衡与小米之间的关系,华米科技最终如何彻底摆脱对于小米的依赖?针对相关话题,《商学院》记者联系采访华米科技,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小米生态链企业进入市场,在起步阶段借助于小米的资源快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否则就变成小米的附庸。但是小米作为大客户和重要合作伙伴,意味着巨大的利益,不可能一下子就切割,而且保持独立发展也不是完全脱钩,只要不影响业务独立性,华米科技仍然可以继续和小米合作。”


 
研发驱动,走自研芯片道路


 
在国内,智能可穿戴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同时,由于社会对于该行业发展前景、技术含量以及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相应了解,因此华米科技在发展初期申请“专精特新”资质存在一定困难。
 
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华米科技在行业中的开拓和探索,政府相关部门逐渐认可了华米科技在“专精特新”方面的努力。2017年,华米科技获批了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在2020年获批第二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华米科技在研发上必须有持续的投入。2021年,华米科技研发投入5.15亿元,研发费用率8.24%,保持持续提升态势,近五年复合增长率35.23%,基本与收入同步,且目前已经申请超过100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接近一半。
 
通过多年来对于研发方面的重视,华米科技走出了一条自研芯片的道路。2015年起,华米科技开始布局整个芯片的上下游,而“黄山1号”芯片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立项研发。2018年、2020年华米科技分别发布“黄山1号”“黄山2号”,随着2021年“黄山2S”芯片的发布,华米科技自研芯片的迭代已经渐成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黄山2S”是首款采用双核RISC-V架构的可穿戴人工智能处理器,可以24小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全天候生物数据连续监测,保证了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功能的稳定、持续运行。
 
按照华米科技的说法,“黄山系列”芯片除了为华米科技生产相关产品外,未来还将为第三方供货。此前,华米科技已经将心率传感器模组知识产权授权给了亿通科技,后者可以高效地将华米科技的技术输送给整个智能IoT行业,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字化生态。
 
根据IDC报告显示,华米科技2021年全年累计出货量超681.6万台,同比增长53.8%,位列全球前五。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米科技智能设备的全球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两亿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此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特征在于技术迭代周期快、市场存量竞争大,目前领先的产品和技术很快就会被全行业消化掌握,蓝海快速变为红海,华米科技在核心关键底层技术上做长期投入,已经具备一定的企业‘护城河’,但只有保持研发和创新迭代,才能在这条马拉松式赛道上实现领跑。”
 
 
切换定位,布局大健康领域


 
虽然打造自有品牌成效明显,但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华米科技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和苹果、华为等巨头相比,要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对于年轻的华米科技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为了实现第二增长曲线,华米科技将目光投向了大健康领域。
 
2021年7月13日,华米科技发布了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S”、专注于健康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ZEPP OS、30秒测血压的Pump Beats血压引擎,以及便携式MRI核磁共振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健康状况,并及时给出反馈建议。通过这些新品的发布,华米科技也从最初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定位,切换成一家“软硬一体”的大健康服务公司。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确实十分诱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
 
对于大健康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有众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商入局。早在2014年,苹果公司就发布了移动应用平台 HealthKit,踏出了涉足大健康领域的第一步。2015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Apple Watch之后,为其添加了很多监测健康的功能,例如运动追踪、心率监测、心电图等等。因此,Apple Watch的定位不再局限于一款智能硬件,而是健康生活设备,甚至作为智能手机的补充,成为未来占领人们居家、健康生活场景的重要产品。
 
而华米科技的大健康路线,跟苹果路线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两者都是从硬件入手,接着继续做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掌握一系列的人工智能算法,最终在大健康领域做深做透。
 
目前,华米科技的诸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均已搭载“心脏健康监测”等健康服务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加入,华米科技建立起一套人体健康数据分析引擎,搭建出大健康数据平台。
 
但这只是华米科技的第一步。华米科技希望构筑全球健康生态,并引领健康服务产业变革的发展路径。要想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和愿景并非易事,目前华米科技的大健康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大健康行业也存在着诸多的技术难题尚未攻克。
 
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指出,“华米科技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用户基数大、认可度较高,对于入局大健康领域有着一定的用户规模。真正的大健康产业所需要达成的‘可穿戴’需求,目前全行业都没有实现较好的商业化普及模式,且整体功能大体局限在一些极为常见的监测项目之上,难以真正触及到用户的保健需求,只是健身人群的一种功能补充。”
 
对于华米科技而言,布局新赛道不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更需要向外界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实力“自主造血”。而选择大健康这条赛道,虽然前景无限,但挑战同样不小,如何在这个领域挖掘更大的增长潜力,或许是重塑华米科技新价值的关键所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