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互联网“破壁”进行时

原创 作者:王倩 沈思涵 / 发布时间:2021-11-05/ 浏览次数:0

 
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自9月中旬工信部要求各平台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以来,国内互联网企业重归互联互通的“破壁行动”就已正式开启。其中,微信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下已经开放外链跳转,而阿里巴巴旗下以饿了么、优酷为代表的应用,也陆续支持微信支付。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记者表示:“阿里巴巴旗下应用陆续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属实。阿里巴巴坚信,分享、连接和开放是健康数字生态的基础,我们会继续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淘宝APP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正积极进行技术筹备,将以用户体验为导向,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实现接入多种支付方式。
 
另一边,腾讯于9月17日率先在微信当中解除了淘宝、抖音等在内的外部链接限制。腾讯方面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微信的外链管理措施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阿里、腾讯分别向对方叩响开放通行的“大门”,这是两家互联网巨头的一小步,却是国内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大步。除此之外,包括字节跳动、百度、360等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也积极回应,称将拥护并落实解除外链的决策。
 
由此看来,国内互联网的开放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国内互联网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逐步完善。


 
巨头掐架,由来已久


 
梳理最近十多年来的互联网发展,不难看到各家平台都在为构建自身的商业“壁垒”而进行“圈地运动”。
 
以阿里巴巴为例,2008年9月8日,阿里旗下的淘宝以“为杜绝不良商家欺诈”为由,率先屏蔽了以百度为代表的部分搜索引擎,这被视作是“中国互联网平台互相屏蔽链接的里程碑事件”。
 
2013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替代PC互联网成为主流,阿里正式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当用户在微信上点击淘宝相关链接时,将会进入到手机淘宝的安装页面。阿里对外回应,屏蔽微信是因为“微信不安全”,存在漏洞。
 
2013年11月,微信所有淘宝链接都被强行进入手淘APP下载安装页面。至此,淘宝彻底屏蔽所有微信访问,并强势表态“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我们只对安全开放。”
 
由于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各自构建的“壁垒”,从而导致此前淘宝与微信这两大“国民级”应用长期处于隔离状态,淘宝购物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微信中也不能分享淘宝链接,只能分享淘宝口令。
 
不仅如此,阿里与腾讯之间的“隔离”还体现在各自生态中的诸多产品上,这无疑给用户造成使用体验上的诸多不便。
 
虽然阿里率先发起屏蔽行为,但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屏蔽微信的流量入口,相当于舍弃了用户口碑分享的便宜流量。
 
到目前为止,阿里旗下的淘宝月活量超过4亿人。不过近年来,拼多多、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的崛起,让整个电商生态越来越丰富,其中抖音、快手等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平台更是占据着近10亿人的日活用户,这对于淘宝来说无疑是一大压力。
 
另一方面,微信却在这种愈演愈烈的“屏蔽斗争”当中日渐壮大。2013年,微信月活量为2.7亿人。2021年,微信的月活已经飙升至12.5亿人,稳居“国民第一APP”的宝座。
 
微信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其屏蔽的覆盖范围已经从最初的电商延伸到音乐、短视频、聊天工具等多个领域,包括支付宝、网易云音乐、抖音、拼多多、京东、百度、知乎等数十款应用都受到限制。
 
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对此指出,“开放本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但一直以来,由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相互封闭,给广大创业者、商家和用户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让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布局遭遇不少阻碍。如今,在政策的引导和要求之下,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拆除‘壁垒’,迎接开放互通,短期内虽然会造成流量方面的波动和影响,但是从长远看来,有利于各方的互联网生态良性发展。”


 
支付破壁,大势所趋


 
在社交、电商等互联网细分领域逐步解除外链后,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间的“壁垒”也随之“瓦解”。10月初,支付宝、微信支付发布公告称,正在与中国银联开展合作,推动线上、闲暇的多场景支付的互联互通。
 
根据蚂蚁方面提供给《商学院》记者的资料显示,今年8月,支付宝已完成接入银联云闪付的技术研发,并逐步开放线上支付场景。第一步开放的交易场景是淘宝平台,目前淘宝85%的商铺已经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同时支付宝与云闪付也实现了扫码互认。
 
另据腾讯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微信支付已与银联云闪付APP正式实现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用户可于全国省会城市通过“云闪付APP”扫描微信收款码完成支付。
 
与此同时,云闪付APP全面支持Q币、QQ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云闪付支付,首批上线包括微信读书、腾讯视频、猫眼、京东、步步高、瑞幸等小程序的部分场景,已于9月22日启动灰度测试。
 
早在云闪付与微信支付、支付宝实现互联互通之前,在9月28日,阿里旗下的部分APP就宣布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支付审核,这被视作“支付行业互通”的开始。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阿里巴巴旗下APP相继接入微信支付,一方面意味着淘宝生态开始出现支付宝以外的支付方式,对于打破支付垄断,促进支付市场竞争而言是一种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淘宝用户将基于自身偏好拥有更多支付选择权,进而倒逼各类支付主体做好支付体验,深耕用户精细化运营。”
 
在支付领域,早有互联网平台尝试接入多种支付方式。比如美团支付中的美团月付、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京东支付除了支持京东支付外,还支持微信支付、云闪付;出行平台嘀嗒出行则支持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京东支付。
 
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支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流量入口、服务入口,同时拥有数字化基础的地位,是实现互联网闭环中的重要一环。
 
也正因为如此,互联网巨头们相继建立自己的支付体系,也造成了支付领域中“条码林立”的现象。
 
支付行业是一个高门槛行业。从事支付业务首先要有支付牌照,也就是央行颁发的支付许可证,但拥有自己的支付牌照不是易事。外界把阿里接入微信支付视作“支付破壁”的信号。但是作为支付而言,真正的“破壁”是实现条码互认。


 
条码互认,影响几何


 
事实上,监管层面一直在推动支付市场的“破壁”。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121)》中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动,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王蓬博向《商学院》记者分析,“破壁”一定是大势所趋,因而处于行业内的支付企业也有义务去这样做。
 
云闪付与微信支付、支付宝互认,被视作“条码互认”的开端。目前虽然阿里接入了微信支付,但这并不意味着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条码互认,此时云闪付对二者的条码互认则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其是否能影响支付格局?王蓬博认为,因为支付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需要在运营上重资投入,因而短时间内对支付行业的格局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现在的支付行业已经较为稳定,各种《条例》的陆续出台,让支付行业的发展驱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要想改变格局,需要付出的东西会更多。除此之外,用户的使用习惯经过多年培养已经固化,即便已经互联互通,当用户看到支付宝的二维码还是会打开支付宝,看到微信二维码还是会打开微信。
 
在王蓬博看来,互联互通之后,短期并不会对目前的双寡头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对云闪付来讲,一定是一个重大利好。以云闪付APP为例,截至目前,其用户数量超过3亿人,可在46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万家商户扫码支付。从云闪付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用户还是场景,都可以与一个超级APP相媲美。王蓬博认为,对于云闪付来讲,现在缺的是一个契机,去运营打通扩展更多的使用场景。多种观点认为,云闪付需要提升自己的用户体验、用户活跃,加大运营投入,消化掉互联互通带来的红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条码互认,是云闪付与微信支付,云闪付与支付宝扫码互认,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尚未实现扫码互认。
 
王蓬博补充说,“在实现条码互通之后,要考虑收费和分利润问题。线下扫码互联互通以后,相关应用方应该向条码牌的布设方付费,支付维护和推广成本及通道成本。目前是否已经达成相关的协议不得而知,但线下的互通进度缓慢可能正因为如此。”
 
他认为,对于线上来讲,此前的模式是场景方向支付方,也就是支付通道来付费,采用包年或者按支付笔数收取一定费用方式来付费,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是否会出现支付方(支付通道)为了抢占场景而免费服务的情况,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因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并不互通,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聚合支付。但云闪付对两家的互认,对于聚合支付而言,此前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王蓬博认为,互联互通之后,受打击最大的是聚合支付机构。之前的入口会被挤掉,之前能够看到的补贴也会减少。对于聚合支付而言,会面临重大的“洗牌”。在他看来,聚合支付需要尽快做转型。


 
解除外链,谁将受益


 
随着外部链接的逐步解除,国内互联网的开放姿态犹如潮水滚滚向前,不可阻挡。但在这场时代变革当中,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国内互联网格局是否会出现新的机会和变化?
 
在海豚智库、电商分析师李成东看来,解除外链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普通用户,其次是整个市场竞争环境和创业生态,以及中小型创业公司。
 
他指出,“在过去,互联网巨头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以及自身生态闭环商业变现的效率,将自身的商业逻辑凌驾于互联网全行业的自由和流通秩序之上。屏蔽外链,自然是有利于这些巨头提升自身的变现效率、锁定用户,但却造成市场扭曲,抬高用户时间与资源成本,这对于用户来说是无形中存在的损失。”
 
此外,屏蔽外链不仅影响普通用户,对于众多中小型创业公司、商家而言,也抬高了他们获取用户和经营流量的成本。因此,解除外部链接,无论是对于普通用户,还是创业公司、商家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
 
解除外链屏蔽虽然有利于商家利益,但从电商行业现有的稳定格局看来,这一改变所造成的影响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烈。
 
“以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当下的成绩,已经证明了并非进入微信生态就一定能做好业务,况且现在微信的增长也进入乏力区间,流量红利的窗口期已经过去。从流量角度来看,打破外链屏蔽的确有利于巩固抖音在短视频领域的优势,但并不直接等同于抖音电商的业务转化。”李成东表示。
 
显然,想要从解除外链屏蔽中长期受益,关键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是针对即时通信应用的外链解锁,如何发挥社交的力量,而非简单的利诱,将是各互联网企业在外链解锁后的一个必修课和必答题。
 
“在微信取消外链屏蔽、阿里产品接入微信支付之后,主要受益者除了普通用户以外,基于分享而达成转换率的社交电商也是受益颇多,它们可以从中获得的是一键直达的转换率和更多的分享传播。如果仅以解除外链屏蔽这一个切口即认为互联网格局会带来颠覆性变化,则大可不必。毕竟互联网平台门第之见依然存在,即使外链屏蔽消除,也依然会有新的壁垒出现,想要彻底革新仍然需要时间观察。”TMT产业时评人张书乐说道。


 
完全互通,尚需时日


 
解除外链、互联互通,这对于广大互联网用户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凡事皆有利弊,在互联网平台解除外链限制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其中安全问题就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假如用户不小心打开某个链接,便弹出满屏广告,甚至于因为一个链接不小心遭遇“病毒”侵袭,那么这种开放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如何消除因开放链接而产生的“后顾之忧”,对于各大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今年4月,抖音电商总裁康泽宇曾坦言,抖音此前一直禁止外 链解除,其主要原因就是商品从外链跳转出去之后,平台难以进行检查和管控风险。
 
对于拥有12.5亿月活量的微信来说同样如此。虽然微信在9月17日开始执行第一阶段的解除外链屏蔽措施,但其仍然对非腾讯系APP进行区别对待,仅开放了链接浏览功能,将流量“圈禁”在微信生态内,并且用安全警告页面强制要求非腾讯平台链接进行二次跳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此认为,“微信的保守一方面有对取消外链屏蔽流量外泄的商业考量,另一方面也有对开放外链的安全性顾虑。但取消外链屏蔽,并不意味着中小互联网企业就能高枕无忧,大厂的流量平台将成为又一个彼此竞争比拼的场景,因此其他平台仍然要拿出更有价值的内容来争取用户的青睐。”
 
此次开放外链,微信的前提就是“以安全为底线”,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也有投诉违法违规链接的权利。换个角度思考,倘若任何未经验证或者存在风险的链接,能够在微信内部随意转发,并且被用户点击打开,是否会提高有关部门的监管难度?是否会出现微信对违法信息无能为力,有关部门也难以追踪溯源的情况?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看来,封闭生态本身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如微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用户使用微信,更加看重微信封闭的社会关系。也由于微信的封闭性,营销号、诈骗号才没有在微信上面大量出现。因此,封闭生态内部相对单一,信息筛选和信息监管难度要小很多。
 
“一旦开放生态,解除外链,就必然会存在外部输入风险。所以说,生态开放不能一蹴而就,应该让平台分步实施。在平台和平台之间打通分享之前,应该建立必要的防火墙,或者至少应该在平台和平台之间建立更多沟通机制,去处理平台链接分享所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盘和林补充说道。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