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海纳云:一图一屏管乡村

原创 作者:赵建琳 朱耘 / 发布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0
 
在山东临清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打开电脑就可以查看到不同农作物的亩产、病虫害、市场价等情况,数据一目了然,不用再像过去一样整理密密麻麻的纸质表格和材料,帮助工作人员实现这一转变的是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云”)打造的智慧农业监管平台。
 
海纳云是海尔集团旗下聚焦数字城市业务的物联科技平台,依托“星海数字平台”这一底层技术平台,服务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数字市政、智能建造与数字孪生、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等应用场景。随着数字化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乡村数字化需求的日益凸显,海纳云打造了包括“智慧农业监管平台”在内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旨在提升乡村产业管理、乡村治理、运营监管和公众服务水平。
 
近年来,数字化已成为整个社会讨论的高频词之 一,它正深刻地改造着各个行业的工作流程,也渗透进了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近日,海纳云负责“数字乡村”解决方案的两位工程师于宇、卢冠孜接受了《商学院》杂志记者采访,共同回溯了海纳云方案的诞生、经历的挑战和实践的体会。
 
抓住数字乡村的需求
 
借助农业监管平台,提高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效率。
 
于宇是海纳云数字城市治理解决方案总监,他和他的团队最早是从城市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切入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对城市基层工作痛点的体会也越发深刻。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各种配套政策的不断落地,他们的团队逐渐意识到,乡村在未来将会成为数字技术发展的新主体,数字中国的建设不仅包含城市区域,还要向更广大的基层、乡村推进,以最终达到城乡统筹发展的效果。
 
机会很快到来。2020年12月,于宇和团队注意到山东临清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建设信息化平台的项目需求,于宇第一时间组织解决方案相关工作人员前往该地了解详细情况,发现当地工作人员因日常工作非常缺乏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而面临诸多不便。
 
首先,临清农业农村局经常需要向上级部门上报资料,由于没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数据等资料无法留存在本地,数据应用更无从谈起;其次,由于没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工作人员在采集完基础数据后需要在各个系统中手动录入大量数据,速度慢、易出错,产生了大量二次录入的工作量;再次,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无法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无法实现数据的统筹管理,也就难以从整体数据中看趋势、看走向,最终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观察到临清农业农村局面临的现实痛点,海纳云通过三维GIS技术及实景建模,整合农业农村物联网传感设备、监控和卫星遥感等信息,定制打造了“山东聊城市临清智慧农业监管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在该平台查看种植/养殖面积、种类、收入和人口、农村企业等资产数据,还可监测气候、病虫害、作物长势、道路、火情、灾害等情况,以图管地、以图管产、以图防灾、以图决策,实现乡村治理一图感知、一屏管理。
 
借助这一智慧农业监管平台,临清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临清智慧农业监管平台的案例为海纳云切入数字乡村市场提供了关键契机。2021年,海纳云又在山东胶州落地了“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控平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2019年印发的《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全省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背景下,胶州市发布了治理农村污水的项目需求。
 
卢冠孜是海纳云负责胶州项目解决方案的工程师,他和团队同事分析后发现,与市政污水、工业污水等场景不同,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分散化的特点,在没有信息化平台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实地前往每个点位巡查污水管道井等设施,并一一记录,全部巡查结束可能会花费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因而胶州对远程监控管理有强烈的需求。
 
为此,海纳云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控平台的解决方案,通过GIS、BIM、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对胶州市整体管网的监控。通过该平台,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整体看到从村到镇/街道再到区市的污水厂污水收集、处理统计分析数据,还可以看到全市污水厂分布和管网分布、污水流向甚至某段管段、管井信息,同时,还可以基于污水厂的设备情况进行远程操控。在更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工作人员借助该平台,还能对污水运输环节进行跟踪和调度,比如查看污水运输车辆状态、实时位置及工作规划路线,跟踪运输需求的完成状态,查看集水池状况,如遇告警系统,可智能调度。此外,该平台还能展示摄像头、井盖、传感器位置和状态,实时掌握重点区域的安防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胶州市投资9.6亿元完成了298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其采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控平台实景还原度高达90%,污水转运效率提升20%,人工成本降低15%,通过实现污水收集治理过程可视化、在线化,提高了污水收集治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一个个案例的落地,为海纳云团队不断迭代升级底层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于宇告诉记者:“海纳云数字乡村解决方案的核心是通过将‘星海数字平台’这一底层能力与前端物联感知、数字孪生能力、大数据能力、AI能力结合,封装成智慧乡村的‘大脑’,为综合态势监管、乡村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服务、贴心惠民服务提供支撑。我们的团队围绕乡村大脑结合数字乡村业务需求,对方案不断迭代升级,提升了方案的通用性和统筹性,从原先为单个乡村提供服务升级到为市域或县域周边片区乡村提供相对统一性的解决方案。只有扩大应用范围,才能体现上述支撑的通用价值。”
 
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信息技术、智慧手段在乡村普及,人民的获得感通过科技赋能逐渐显现。
 
农村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乡村”解决方案,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纳云在全国50余个城市和地区部署了业务人员,可及时了解、对接各地的乡村数字化建设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海纳云的组织架构中,有专门人员负责编制解决方案、搭建系统或平台、后期运维,同时,海纳云也会携手行业生态伙伴、学者、科研机构等进行共创,共同完成客户的需求,并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谈及数字化平台的作用时表示,数字化平台在乡村治理和惠民服务上优化了乡村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乡村治理通过数字化上台阶,既打通了农村基层的数据信息,减少了农村到中央信息传递的距离,也提升了农村治理水平,尤其是为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便利的渠道。而惠民服务拉近了城乡生活差距。
 
临清和胶州的案例只是海纳云“数字乡村解决方案”中落地的部分场景,按照海纳云的整体规划,数字乡村解决方案还能落地线上营销(多渠道分销、物价指导、供求信息分析)、乡村旅游(协助政府、运营方通过数字平台全面掌握景区安全态势,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事(线上处理就业援助、养老保险、身份证、咨询等百姓需求)、线上培训(线上提供农业生产销售和农村干部办公等技能培训)、智慧康养(自助体检、自动建立健康档案、数据自动分析)等多个贴近百姓生活的细分场景,但在实际工作和调研中,于宇和团队发现,相比城市,当前乡村基层在基础设施、使用观念、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小的短板和差距,有待攻克。
 
首先,乡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通信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和网络支撑,由于存在投入大、回报低、实施难度大等问题,成为数字化发展最大的难题;其次,人才支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源头活水”,而乡村数字化人才存在引进难、留存难的问题,乡村干部尚未形成“数字化”理念,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需求与乡村数字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显著;再次,农村的资金资源有限,可投入数字化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资金很是受限。此前,海纳云为某地规划建设一个“智慧农业监管平台”时,设计规划了前端感知、政府治理、产业监管等多个模块,但由于当地财政资金有限,海纳云只能按照“急用先建”的原则,缩减了多个模块,解决当地最紧迫的需求。
 
种种难点和短板,造成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出现了不小的“数字鸿沟”(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城市居民已经普遍享受了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诸多成果,而大部分农民还未品尝到新型科技带来的甜头。
 
不过,于宇也观察到,当前农村干部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他们接触数字化较早较深入,对建设数字乡村也很积极。
 
展望未来,于宇和卢冠孜认为,信息化技术、智慧化手段在乡村的进一步普及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便利性,人民获得感也会通过科技赋能逐步体现出来,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会逐渐缩小。“以前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获得收入,现在第三产业带来的收入渠道增加,加之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也会促使赴城打工的农民重新返乡,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农业的渗透和应用,也会吸引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新农人’到乡村创业。”
 
对此,盘和林补充指出,技术应用到达一定规模会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当地,当然,前提是具有一定规模,否则就业数量不足,也不会留住人才。举例来说,规模化农业是数字化农业的前提,中国农户分为大规模农场和小规模农户,大规模农场在规模化之后,为了降本增效提质提高精细化水平,势必会逐渐加大对数字技术的投入;但小规模农户因其自身很难担负数字化成本,所以并没有太高的兴趣,未来农业生产还是要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业生产的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因此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数字化明确农村产权,包括土地、房屋产权。产权明确是土地等生产资料流转的前提,而土地流转可以促进规模农业,进而实现数字化。
 
机会已经摆在眼前,数字乡村建设势在必行,一起出发吧!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