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3900亿美元市场 云上的“超级蓝海”

作者:文/董枳君 / 发布时间:2019-01-03/ 浏览次数:0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云计算已经走过了铺机房、拼资源、提供同质化服务的初期阶段,当前最重要的是回归到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新阶段。

  当今科技界最热莫过于人工智能(AI),而其背后的功臣就是云计算。随着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云计算将加速资源整合和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在资源池中得到相应的资源支持,以此来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助推社会结构调整。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最早开启公有云市场的国家。经过10余年发展,多家企业宣布退出,最终形成亚马逊占45%以上市场份额,微软、谷歌、IBM正在迎头追赶的局面。反观国内,目前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呈现阿里云遥遥领先,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金山云等紧跟的格局。

  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7年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报告,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再次超越谷歌位列全球第三。在国内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位居第一梯队,百度云、京东云、青云、金山云在第二梯队。

  据科智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云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3900亿美元。在云计算技术趋于成熟、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市场竞争转向效率比拼的前提下,企业服务行业的潜在规模最高可达万亿级,可谓是“超级蓝海”。

  中国作为全球云市场一个“后来者”,依靠什么挑战全球市场里的巨头、又该如何应对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

  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唯一法则,正在从商业流程、用户体验、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重构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而企业底层架构向云上迁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云计算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和重要驱动力。

  “云服务大概分为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行业云。其中,公有云市场是基础,也是众多企业着重发力点,伴随传统行业逐步上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市场空间较大,待开发。”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业务主管、云服务经营自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恩庆对《商学院》记者说。

  在IDC公布的2017年中国公有云IaaS增速中,AWS、腾讯云的增速较快,达到了152.33%和136.76%,阿里云由于基数较大,虽然增速低于100%,但份额占有量依然很可观。“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三家企业累计超过总市场份额60%。可以说,后来者要想进入并瓜分这个市场,会变得越来越难了。”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指出。

  一场包括国内巨头参与的“云计算混战”正在愈演愈烈。以阿里与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从2C加速向2B布局,以IaaS和PaaS平台为基础,延伸至各类通用/垂直SaaS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云计算企业加入,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京东云、移动云等巨头纷纷入场。

  目前,阿里云持续走国际化路线;腾讯云面向游戏、交通、娱乐、汽车等领域布局行业云计算市场;以金山云、华为云为代表的则瞄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提供弹性云服务器、对象存储服务、软件开发云等云计算服务。作为“后来者”京东云的公有云业务正式上线是在2016年,显然是“姗姗来迟”。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生态业务负责人刘子豪认为,后来者会有后发优势。

  加速海外布局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规模预计2020年将达到14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2%。在云计算产业充满巨大前景的激励下,巨头们也纷纷加码云计算市场的海外布局。

  10月22日,阿里云宣布英国大区开服。这意味着,阿里云成为第一家基础设施完整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全球五个最大云计算市场的中国公司。阿里云介绍,英国大区上线了众多云计算产品,包括弹性计算、云存储、数据库、网络、安全、管理、应用服务等,可以满足英国当地、欧洲以及中国出海客户的需求。

  纵观国内公有云市场,大多数公有云厂商选择的都是首先根植中国,再“出海”攻坚的路径。而华为云却有所不同,依托华为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和广泛的全球合作伙伴,华为云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布局,国际国内并行发展。

  2018年3月15日,华为云香港站开服,将业务拓展至亚太地区。同月,俄罗斯站开服,华为云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在当地落地的公有云。今年9月30日,华为云泰国站正式上线提供服务,成为泰国首家本地云服务国际供应商。

  华为公司副总裁、云BU总裁郑叶来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华为云还将在南非等地,根据企业需求和当地环境来部署站点。而在欧洲、拉美等地,华为则是采取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与德国电信、法国Orange、西班牙电信等运营商伙伴合作,分别联手打造了德国电信Open Telecom Cloud、法国电信Orange Flexible Engine、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 Open Cloud等公有云服务,在推进伙伴公有云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华为云在这些地区的覆盖。

  据华为云BU副总裁邓涛介绍,截止2018年9月底,华为云已经在全球14个区域和很多国家都提供了云服务,除中国以外,目前华为云在欧洲、亚太、拉美、俄罗斯和非洲区域都可以提供服务。到今年年底,海外大部分地区和国家都可以使用到华为云服务。

  阿里云公关负责人表示,阿里云的产品技术也在快速发展,2018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发布了316个新产品和功能,聚焦人工智能、数据管理以及安全领域,推动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7月9日,西门子和阿里云签署了备忘录。西门子的MindSphere将部署在阿里云上,为中国的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解决方案进行创新。2016年11月,阿里云德国大区正式开服,为欧洲市场提供云计算支持。两年来,诸多欧洲的国际知名企业和阿里云达成合作。阿里云国际业务总裁王业明表示,“阿里云英国大区的开服可以满足欧洲快速增长的云计算技术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最新的数据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机器学习到预测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

  根据IDC统计,2018年英国、德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分别是79亿美元和74亿美元。目前,阿里云在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东等全球19个地域,运营了52个可用区。这些云计算基础设施完整覆盖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全球最大的五个云计算市场。

  今年上半年,京东将致力于PaaS(平台即服务)研发BoCloud博云纳入京东云阵营,后者6月26日宣布接受京东云联合京东金融的战略投资。此后,京东云在战略合作的道路上高歌猛进,EasyStack、亿方云等垂直领域独角兽企业有效补强了京东云的技术服务能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

  虽然中国云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在海外的发展并不完全顺遂。日前,马云宣布要把阿里云撤离美国市场,不再和亚马逊、谷歌竞争。阿里巴巴也受不了美国的压力,所以把在美国的业务转移到中国国内。对此,《商学院》记者向阿里云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对方依旧没有正面回应。此前雄心勃勃想超越亚马逊的阿里云,为何突然退却了呢?

  “最大的现实是目前的营商环境问题。”武连峰指出,从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后,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包括在美国业务扩张如临大敌。特别是对于高科技企业,美国常常以安全为由设置障碍。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国都步履维艰。特别是高科技、涉及机构个人隐私的云业务,都非常慎重。

  接下来,即使美国政府不出台具体措施,阿里云这样的知名云业务企业在美国日子也不好过。在这个当口,阿里云知难而退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云业务来说,涉及隐私保护非常敏感。一些美国公司也不愿意将数据存储在中国的云服务提供商身上。”刘兴亮指,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善于打价格战的习惯。阿里云采取了激进的定价策略,甚至将费用减少至少30%。不过,美国市场仍然不买账。仍无法建立起一个重要的美国业务。

  面对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来说,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弯道超车的几率究竟大不大?“从全球来看,技术和业务量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不小,对于阿里云、华为云、京东云等中国云企业来说,他们出海时一方面应重点关注跨国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也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徐恩庆指出。

  “作为中国的科技起来来说,尤其以BATJ为主,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完整的生态链。”徐恩庆指出,对于中国科技巨头来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提升效率是最重要的关键点,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用户进行单纯增量,并且过去一家通吃的原则也会面临挑战。为此,建立生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生态让分工更加明确,让服务更加专业。

  云企业出海主要面临着文化、资源、商务环境、技术四大因素影响。刘子豪解释称,“从出海路径来看,东南亚人口密集,从文化、地理位置与我们有着非常强的协同观念,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文化还是地理位置都有优势。特别是在泰国、印尼等地,京东都已经在服务当地的消费者。况且东南亚很多地区同样也是京东集团的重要布局点。”

  “云计算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尘埃落定,很长一段时间内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反观东南亚市场,不论巨头或是创业公司,都有足够的机会填补空白。”武连峰表示。

  作为云计算市场后来者的京东云,在生态方面也在积极布局,并且把生态作为未来的终结战。刘子豪表示,“出海必须要发展生态体系。而云生态建设对京东云而言始终与功能和技术的进步处于同样的战略高度。与伟仕佳杰的合作是京东云出海在生态体系建设上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从京东集团来看,以往的优势更多在2C领域,京东云定位则在2B。”

  刘兴亮对《商学院》记者说,事实上,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提供服务,云计算市场比拼的也是服务能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云计算已经走过了铺机房、拼资源、提供同质化服务的初期阶段,当前最重要的是回归到以服务客户为核心的新阶段。因为,企业客户对云计算的需求正在从底层资源建设慢慢转移到上层以业务场景与不同行业结合为主的增值服务和赋能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考虑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这也就决定了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独自支撑各个领域的服务需求,合作共赢是步入。目前在云计算行业,生态化的升级战早已打响。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