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浪姐4”创新遇冷,如何找到情绪共鸣?

原创 作者:王倩 / 发布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0
 
“浪姐4”没能复制上一季王心凌的成功。
 
2022年《乘风破浪的姐姐3》(以下称“浪姐3”)上王心凌的一首《爱你》,“炸”出了不少沉寂已久的80后、90后,节目组也趁机收割了一波王心凌带来的“红利”,于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系列(以下称“浪姐”)第四季——《乘风2023》(以下称“浪姐4”)上,沿用了“浪姐3”的路数,请来了贾静雯、Ella、孙悦等实力派唱将。但遗憾的是,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但并未激起太大的浪花。最直观的表现是,5月5日“浪姐4”开播后,芒果超媒(300413.SZ)在5月5日、8日、9日迎来了3连跌,3日总跌幅超11%。
 
明显的对比是,去年5月“浪姐3”播出后,王心凌意外翻红,使得芒果超媒股价连续4日增长。而在2020年6月12日,《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称“浪姐1”)开播首日则拉动芒果超媒股价盘中涨停,收盘涨6.81%。
 
4月21日,芒果超媒发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37.04亿元,同比下降10.76%;净利润18.25亿元,同比下降13.68%。同日,芒果超媒还披露了2023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0.56亿元,同比下降2.16%;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7.39%。
 
芒果超媒的业绩并不乐观,业绩承压导致了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2023年2月,公司发布公告称,选举蔡怀军担任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时不再兼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不同于前三季,改名《乘风2023》的新一季“浪姐”引入了二次元的元素,打破30岁的年龄限制,同时还引入了国际明星,种种动作都能体现出节目组在“综N代”上的创新。不过,这些创新能继续打动观众、引发情绪共鸣吗?
 
成功难以复制
 
和往期一样,“浪姐4”主打的还是怀旧风,首期主推的是Ella(陈嘉桦,S.H.E演唱组合成员)。在初舞台上,虽然S.H.E没有聚齐,但一首《恋人未满》将观众带回曾经的记忆。
 
不过这波“回忆杀”的力道显然不如王心凌。
 
在“浪姐3”,王心凌的一首《爱你》不仅触动了80后、90后的“DNA”,同时拉动芒果超媒的股价创下新高。2022年5月24日,芒果超媒盘中一度涨近10%,市值飙升66亿元,创年内反弹新高,当日其总市值为713亿元。
 
“浪姐4”想复制这种现象的意图很明显。除了Ella、谢娜、瞿颖,这些与王心凌同时代的女明星各自的代表作曾风靡大街小巷之外,为了制造更多回忆,节目组还请来了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中品如与艾丽的扮演者秋瓷炫与李彩桦,俩人重聚给节目制造了不少新话题。
 
不过,这种过重的“人工痕迹回忆杀”设计,并没有复制出另一位像王心凌那样在初舞台就能强势“出圈”的人。5月5日,“浪姐4”初舞台播出的下午,“浪姐”相关的词条就被“蔡徐坤被判支付前东家违约金”“杨紫张一山庆祝生日”等词条压下。
 
对此有人曾戏称,王心凌的成功代表着“情怀打败资本”。但观众的情怀和情绪不仅仅来自“对青春的怀想”,更靠艺人自身的“硬实力”。一位连续观看四季“浪姐”的娱乐圈观察人士认为,王心凌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被称为“甜心教主”的王心凌,原本就拥有大量的粉丝沉淀,她也是不少80后、90后的共同回忆。同时,由于唱跳歌手的出身,她的基本功也非常扎实。
 
但反观“浪姐4”中的嘉宾,节目组精心安排的几位选手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问题。比如,在开播前的主题曲MV中明显居于C位的Ella,虽然用一首《恋人未满》把观众带回了S.H.E刚出道的青春时刻,但因为是脱离组合独自演唱,这对观众来说,回忆了青春却又有些遗憾,而且与王心凌相比,Ella此前多次在选秀舞台上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对观众而言,就少了一些神秘感;被寄予厚望的徐怀钰,后期靠“划水”话题来维持热度,业务水平被质疑,难以出圈。
 
究竟如何定位?
 
一直以来,综艺节目的“N代”延续与创新是个难点。当某个综艺播出几季后,极容易带来观众的审美疲劳、新鲜感缺乏等挑战,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创新、突破成了“综N代”的共同挑战。
 
虽然“浪姐4”延续了“浪姐”这一IP,但是在经过前三季之后,“浪姐4”明显出现了后劲儿不足的现象:赛制没有创新,尤其是初舞台没有复刻第三季王心凌的成功,“姐姐们”的表现平平,大多也在“打安全牌”。她们的表现被网友戏称,“站桩式演唱”“只想乘风,不想破浪”。
 
艾瑞咨询《2022年“女性+”综艺内容生态价值报告》数据显示,女性综艺“综N代”的完播率从2020年的49.3%降至2021年的44.1%,追更率也从44.6%降至42.8%。
 
于是为了创新,“浪姐4”引入国际嘉宾,同时打破30岁年龄限制的门槛。在一众国外“姐姐”中,日本歌手美依礼芽“出圈”了,她凭借一首《极乐净土》,唤醒了众多“二次元”人士。 
 
早在2016年,美依礼芽的《极乐净土》就曾走红B站,当年的盛况用“血洗”来形容毫不为过。彼时,大量翻跳者的跟进,一度攻陷了B站的首页。2018年,美依礼芽入驻B站,其“舞见”(源于日本,大致可理解为“舞蹈UP主”)系列播放量都在百万次以上,《极乐净土》播放量为1716.6万次。然而“浪姐4”请到美依礼芽来参赛的消息,在节目播出前并未受到“二次元们”的关注,直到初舞台的那首《极乐净土》中日双语版在B站上传后,才大有破“次元壁”之势。
 
“二次元们”的确没有让人失望,通过投票,美依礼芽的票数一度高居榜首,这也让外界看到了“二次元”群体的实力。
 
但“矛盾”也由此出现。瞿颖、孙悦、Ella、谢娜等唤醒的是已经步入中年的观众的青春记忆,而自带“二次元”标签的美依礼芽舞动的则是“二次元们”的欢乐。但“二次元”终究是小部分人群,无法吸引这个圈子之外的更多观众。
 
“浪姐”究竟想覆盖的是哪部分人群?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浪姐4”的播出效果、招商甚至对芒果超媒股价的影响都逊于上几季,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节目组希望“老少通吃”,这就意味着定位混杂。张毅认为,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综艺节目,很难做到“老少通吃”,如果人群不同,强行相融,那么他们的情绪恐怕很难找到共鸣。而混杂的人群定位给广告商出了难题,他们无法进行精准的人群匹配,更无法通过情绪的共鸣,找到人群和产品超越世代、超越市场的特性。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姐姐们”的国际化是芒果TV一次创新的表现。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浪姐4”的种种表现,能体现出“浪姐”系列在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前进的方向,值得肯定。但是创新需要根据受众群体定制,“浪姐4”只是一个“综N代”,如果想要获得与前几季一样的成功,创新的方向应该符合目标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作为女性综艺节目的代表之一,“浪姐”系列可圈可点,豆瓣的评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大众的态度。截至6月24日,“浪姐4”的豆瓣评分从开播时的6.5分下滑到了5.7分。此前,“浪姐1”收官是6.7分,“浪姐2”收官是5.1分,“浪姐3”收官定格在5.8分。
 
资本的隐忧
 
根据湖南卫视&芒果TV广告代理商旭通传媒发布的“浪姐4”招商方案显示,节目独家冠名、首席合作伙伴、超级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等费用分别为5亿元、3亿元、2亿元和1亿元,行业指定费用为5000万元。
 
今年“浪姐4”以10家广告商为基础拉开帷幕,其中包括1家独家冠名、5家合作伙伴、4家行业指定。
 
公开资料显示,“浪姐”系列综艺“浪姐1”开播前品牌商达13家,收官时上涨至超40家。第一季拿下超50亿全网播放量之后,第二季节目开局便收获15家品牌商,而到了第三季首期节目播出时,合作品牌商为6家,后期伴随着节目“出圈”,最终以27家合作品牌商收官。
 
从目前来看,本季首播与上一季首播时一样,合作品牌商均为6家,但后续广告商的情况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张毅也坦言,此时选择“日系”明星偶像有些微妙,尤其是当前国货、国潮风行,对广告主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即便只看美依礼芽的人气,也与其能带来的广告量无法成正比。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张书乐认为,美依礼芽的受众群体主要是热爱二次元、聚集在B站的年轻人,群体画像较为垂直,许多品牌与该受众群体的结合度并不高。由于《极乐净土》自带《阴阳师》标签,其他游戏品牌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大。用来吸引二次元流量的美依礼芽,对于芒果TV的价值,也就变得只是一个“磁铁”了。
 
张毅认为,目前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让品牌在营销方面采取趋于保守,甚至是相对谨慎的策略,这也侧面影响了“浪姐4”整体的业务表现。
 
中国广告主协会副会长许正林曾公开表示,在大环境遇冷的情况下,网综很难成为品牌投放的首选。他认为,一方面,节目老化趋势明显,越来越多观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平台吸引;另一方面,广告大户预算缩减,也影响了广告量的投放。
 
如何打动受众?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许纪霖在其《在变化时代捕捉不变的人性——再思当代中国的代际更替与“90后”文化》的演讲中提到:“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想真正打动受众,捷径就是诉诸心灵和情感。”
 
许纪霖提到,当下物质条件越来越富裕,导致很多中产阶级家庭或者以上出身的人对物质匮乏几乎毫无感觉。老一代的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特别在意物质的重要性,但是90后更在乎精神层面的体验和享受,他们的消费体现出一种“自主性理性消费”,不特别注重物质,而更多地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
 
在许纪霖看来,年轻一代更注重内心的感觉,而不一定是消费的层次。老一代人为了证明自己有身份,一定要消费名牌,最好用“一身”的名牌来证明自己是“高层次”的人。于是社会通过消费品牌的形式实现了社会分层。
 
新一代年轻人是在社交媒体中成长起来的,这样的环境使他们具有一种两极性内在矛盾:一方面,他们非常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在新一代年轻人里面最流行的是小众品牌,特别是那些新锐品牌;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是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又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事实上,这种小众性消费群体,不只是体现在消费领域,也体现在文化领域,这一点,从王心凌和美依礼芽身上就得到了体现。无论是当年的“甜心教主”王心凌,还是如今自带“二次元”标签的美依礼芽,都有着固定的粉丝基数,但在文化娱乐领域的大池子内,甜歌或者二次元的受众较为小众,覆盖面远远没有其他类别那么广泛。
 
可就是这种小众性,却有较强的受众群体黏性。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对于综艺节目而言,找准节目定位,尊重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形成强有力的黏性,才是节目保持长青的基石。他认为,潮流在一段时间内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品牌团队耐心深挖潜力,提取市场具有想象力和长久生命力的赛道,对于一些亲测无效的项目采取退出机制。
 
在他看来,明确目标客户需求,模仿可借鉴案例,优化能效标准、引进外部优势协调能力是综艺品牌的制胜之策。在他看来,“捧红”一件事容易,臣服聚光灯生存却很难。
 
不少分析认为,相较于原创,“综N代”节目虽然风险性与播出后的不确定性因素较低,但对观众的新鲜度也会随着降低。同时,在无法也不可能靠一档综艺节目覆盖所有人群的现实情况之下,如何抓住目标群体、增强“老粉丝”的黏性,是多数综艺节目要面临的挑战。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