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解码合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

原创 作者:胡嘉琦 / 发布时间:2023-06-12/ 浏览次数:0
 
 
 
 
 
 

 

5月5日,合肥培育的又一家巨头——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合集成”)上市,创出安徽省历史上最大IPO、国内第三大晶圆厂、市值400亿元的好成绩。同时,作为早期投资者,合肥国资委持股晶合集成的市值超160亿元。
 

晶合集成成立于2015年5月,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服务,致力于提升国内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
 

合肥国资委引入晶合集成符合合肥一贯的产业投资定位。2015年,合肥市政府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及“芯屏汽合”的产业发展战略,拟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设立晶圆代工厂。
 

2015 年 4 月 27 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与力晶科技(晶合集成第二大股东,持股20.58%)签署《12 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约定双方共同合作实施合肥新站综开发试验区 12 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合肥市利用新型显示产业的协同效应,以显示驱动芯片为切入点,通过面板显示等终端应用带动芯片产业发展。
 

事实上,晶合集成仅是合肥产业投资的一个缩影。曾有一条很火的微博这样评价合肥:“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合肥承诺拿出90亿元投资显示屏企业京东方,据估算,合肥市政府投资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有上百亿元;2011年,合肥拿出100多亿元投资半导体(长鑫/兆易创新),上市浮赢超过1000亿元;2019年,合肥再次拿出100亿元投新能源车企蔚来,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风口。
 

通过“以投带引”“国资领投”的模式,合肥撬动了显示屏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因此一举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合肥模式”也渐渐变成了专有名词。
 

据合肥市统计局发布信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 2022年合肥全市生产总值为12013.1亿元,连续七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台阶,并在2020年一举跻身“万亿俱乐部”。
 

2011年,合肥GDP为3637亿元,全国城市排名还在30名以外。所以,如果从GDP增幅来看,合肥十年GDP累计涨幅213.83%,在2021年GDP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中,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有产业才有税收、人才、就业,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房地产,这是一个正循环。”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同样认为,“城市的发展主要靠产业,没有产业城市发展不了,对GDP也不会有持久地拉动,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创造就业,拉动服务业务的发展,仅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合肥是如何做到将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在布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是产投不是风投”

 

在外界看来,合肥市政府投资平台所投资的多项产业均获得了高收益,堪称一家优秀的风投平台。而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曾公开对“合肥模式”进行解读,提出合肥“是产投不是风投”。
 

对合肥投资的产业,虞爱华用八个字概括: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其中,“芯”代表芯片产业;“屏”代表新型显示产业;“汽”代表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代表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集”指集成电路产业;“终”指智能终端产业;“生”指生物医药产业;“智”指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以显示屏为例,随着京东方、维信诺、康宁、法液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合肥集聚,合肥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在芯片产业,2021年3月,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成功开发出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芯片及模组,刷新全球毫米波封装天线最远探测距离的纪录。据了解,该芯片面向智能驾驶领域对核心毫米波传感器的需求,采用低成本工艺,主要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为近距离智能感知提供了一种小体积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肥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奇瑞(巢湖)、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集群;以安凯客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集群;以合肥国轩高科、中盐红四方锂电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及系统企业集群。
 

虞爱华认为,打造了众多明星项目的合肥投资团队,靠的是手艺而不是手气。“合肥招商引资发展上有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先和人家共患难,然后才同富贵,像蔚来的李斌曾被网上称作‘最惨的男人’,但合肥选择同他一起共患难来做事。” 
 

合肥市国资委的招商团队很看重专业性。《安庆日报》曾对合肥招商团队做过一次报道,合肥市投资促进局有一批数百人的项目招商人员,按照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等18个重点产业分类,每个人负责研究特定的产业行业,每年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寻找各种值得投资的项目。 
 

另外,合肥的投资团队还很注重细节。据《安庆日报》此前报道,团队在某地考察一家工厂时,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的招商人员看了厂房和设备后,给出了项目的投资额评估值与实际投资额仅相差100万元。 
 

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卓以当时投资蔚来为例,对外透露了合肥国资投资的决策程序。“当时合肥是四条战线同步在开展:第一,组织了专业化的团队,也委托了国内一些顶尖专家进行论证,对蔚来的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全方面的研判;第二,高度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包括国家对蔚来采用的换电模式的支持,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撑;第三,委托了专业的机构,通过法务和财务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第四,跟企业进行详细、周密、严谨的商务谈判。”
 

尽管有着周密的决策程序,但是为了降低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张君毅建议,“合肥在投资过程中应保持长线业务及短线业务匹配,比如,应坚持科技和软件协同发展,软件业务是硬科技的一部分,芯片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在投资时应关注中短期能产出的业务,否则财政压力巨大。”
 

积极进行产业投资

 

从合肥的重点产业布局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地的发展重点并获得了政策的支持。合肥政府在2021年11月发布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目标宏伟。
 

合肥“开放”的态度也吸引了企业的投资。蔚来汽车公告显示,合肥政府希望为蔚来在合肥的长期发展提供资源和资金支持,将中国总部落至合肥,进一步扩大业务,并与当地生态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的宠儿之时,蔚来牵手合肥,形成了与大众、江淮、蔚来协同发展的模式。
 

据《招商引资内参》显示,自合肥引入新能源汽车业务以来,江淮、大众、国轩高科、蔚来已经“抱 团式”扎根合肥,安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了全国 12%。据统计,合肥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了 50 多 个相关项目,总投资额超过 500 亿元,聚集产业链企 业 120 余家。 随着企业的落户和产业的发展,合肥也由“中国 最大的县城”迈入新一线城市。 然而,合肥的发展靠的不仅是当地政府注重产业 投资,因为企业到当地投资考虑的因素是多维度的。
 

在肖金成看来,合肥之所以能吸引优秀的企业到当地进行投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的选择不会因你短期的招商引资或者竞争而左右,投资者会围绕休闲的条件、基础设施的条件、产业的配套、营商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选择。”
 

肖金成认为,首先,吸引企业落户区位条件是第一因素,其次是基础设施降低成本、产业配套条件,最后才是营商环境、人才、劳动力资源、政策、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是综合的因素。在同等的条件下,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完善,对投资者来讲会加强对产业的吸引。
 

“第一,合肥交通不在干线上,‘十三五’以来,合肥交通枢纽、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合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合肥经济发展也因此加快。第二,合肥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所在地,聚集了很多人才,为合肥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三,合肥和周边地区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形成的‘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四大经济圈之一。”
 

另外,肖金成认为,“合肥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对于投资的企业是极大的支持,有利于招商引资,合肥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力度很大,‘优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会吸引很多大企业落户。基于以上原因,合肥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高旭东看来,合肥进行的产业投资是新兴产业领域创造地区发展优势的积极探索。众所周知,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基本事实,自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地理位置、企业战略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合肥重点投资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高旭东认为,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站在大致相同的起跑线上,即使不领先,也没有明显的差距,发展起来的机会很大。但关键是,动手要早,以免错失 “先发者优势”。在新兴产业,无论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它们都在努力建立自身的优势,如果能够得到外部的帮助,包括地方政府的帮助,可以更好、更快地成长。
 

当地政府在甄选的投资方向上,高旭东建议,地方政府可以在多家企业中选择优质的企业,包括选择真正愿意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真正有优势的企业。同时,在各个方面为合作伙伴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包括优秀的营商环境、资金和市场的支持,以及产业链、生态链的打造(比如:相关的人才吸引政策,配套企业的吸引,实验设施的建立等)。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与优质的企业共同努力。高旭东认为,从历史经验看,对合肥的布局寄予厚望。从合肥与中科大紧密合作,到与京东方紧密合作,再到与力晶科技紧密合作,多年的行动无不展示出合肥的胸襟、耐心和能力。合肥投资的多个领域都属于高科技领域,行业专业度更高,技术路线存在差异,竞争激烈。但是,正因为如此,更需要相关企业与有胸襟、有耐心、有能力的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塑造产业发展的机会和未来。
 

截至记者发稿日,一则有关蔚来进军可控核聚变的消息正在网上发酵,而“合肥产投”正是投资人之一。这也让合肥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有了更新的注脚。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