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新消费激发市场新活力

原创 作者:依绍华 / 发布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0

 

2023年春节假期的国内消费市场可以用“火热”来形容。据央视网消息,节后上班第一天(1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尤其是线上线下融合为特征的新消费持续发力,拓展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动力源。

 

新消费是在信息技术进步推动下,以低交易成本的线上消费与高用户体验的线下消费相互赋能,催生出共享经济、拼单网购、跨境消费等多种新消费方式。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称“疫情”)客观上加速推动了传统企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内容,提升了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新消费的主要特征

 

线下业务线上化,新场景引流线下消费。借助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工具,打通线上线下不同渠道界限,使线上销售与线下实体店实现无缝衔接,将传统“货、场、人”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人、货、场”模式,多渠道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近年来,线下商贸及餐饮企业入驻电商平台或与第三方合作建立网络销售平台,提升了消费便利度,实现了企业线上转型。同时,电商平台企业也积极开设线下体验店,将传统超市与现场制售的餐饮排档有机融合,并以食材新鲜、质量保证以及环境氛围舒适等为支撑,为消费者提供全新消费体验。还有一些线下企业推出虚拟云货架、互动云货架、AR试妆镜、VR样板间等智能设施,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丰富实体消费场景。

 

消费智能化、便利化程度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移动支付普及率快速提升,居民消费方式在查询、购买、支付等多个环节均呈现智能化趋势。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个,较2021年底增加81万个,占网民总数比重高达86%。移动支付已从购物、打车等个人消费场景扩展到水电类生活缴费、高速收费、公共交通、医疗等全场景,“习惯”取代“便捷性”成为首要因素。

 

消费社交化趋势明显,由个人行为向“标签化”转变。随着网络社交工具日益发达,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的途径由熟人圈向广义“朋友圈”拓展,在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口碑和评价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消费从个人行为向社群传播转变。据统计,87%的消费者愿意通过大众评论购买商品,55%的消费者愿意在社交平台分享购物体验,消费成为获得个人品位、身份标签的一部分,因此“网红餐厅”“明星同款”等成为消费热点。不仅如此,以短视频、直播等为代表的电商新模式,通过作品内容输出,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并形成信任关系,进而转化为购物需求。

 

消费体验化成为趋势,获得感属性增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也由注重商品使用功能向价值消费转化,人们更多地追求心理和精神满足。在商品消费中,以体验为中心,与消费者互动增加其对商品的了解度,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等前置环节,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控制感,受到更多消费者欢迎。例如,餐饮企业设立明档,让消费者直观看到烹饪过程,使消费过程更加放心和安全。

 

“新消费”模式的优化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相互引发并相互刺激,为更好优化新消费模式的供给结构,丰富新消费的供给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创新消费供给。顺应消费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偏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识别目标顾客,预判消费需求,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丰富消费体验。例如以短视频或直播食材料理、厨艺展示等内容,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情趣为主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生活感受,使其从观众转变为消费者乃至生活的参与者、共同创造者,突破直接卖货的传统销售方式,激发消费者的内生动力和潜在消费需求。

 

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与传统消费相融合催生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以智慧零售、智慧物流为引领,加快推动新业态与制造、交通、金融等行业跨界融合,整合上下游资源,将消费者纳入产业价值链创新体系,提升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以需求引导生产,充分发挥流通企业在商品供给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流通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让渡消费者价值提升消费满足感和获得感。新消费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主,多属于服务业,对附加价值要求较高,尤其是“Z世代”消费者愿意为节省时间的产品与服务支付溢价,对便利消费、即时消费需求快速上升,“宅、懒、馋、急、忙”等需求较为普遍。因此企业需要更加关注顾客价值,以消费者满意为出发点,以数字技术手段为支撑,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在提升消费便利化的过程中,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心、身需求。

 

完善市场环境以保障新消费发展质量。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活力,而且能够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新消费模式多由现有业态创新而来,且多处于发展初期或萌芽状态,对市场环境极为敏感,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为新业态发展创造宽松包容的氛围。同时也要更新监督手段和方式,规范新业态健康发展,如强化对新消费企业资质评价,规范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通过消费者事后评价机制给予评级或排名实现优胜劣汰,督促新业态建立行业自律标准,从而保障新消费供给质量,激发消费活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