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火电行业:走在“平衡木”上

原创 作者:李婷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0


在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的八大高耗能行业里,电力行业是首批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原因在于我国电力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大,而火力发电的来源是煤炭。
 
近日,国家能源局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7月全社会用电量及能源生产数据显示,1~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为4.93万亿千瓦时。其中,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6.3%,发电量同比增长4.5%,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6.1%,火电由降转增,出力大幅提升。
 
综观2021年的电力行业,“电荒”成为关键词之一,虽然只存在于一段时间,但也传递出国家电力亟需解决“稳定性”问题的信号。全国用电需求的超预期增长也支撑了火电行业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暖。
 
从发电结构来看,虽然火电依然占据中国电力“老大哥”的位置,有着绝对的占比优势,但在“双碳”目标下,中国电网规模在增加,发电行业也在全面发展,整体电力供应能力正不断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形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在向“双碳”目标靠近的路上,火电这个具有高碳排放与高污染排放特点的“双高”行业正面对行业投资下降和能源转型等诸多挑战。


 
传统电力企业拥抱新能源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被国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绿色低碳将成为中国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其中,高耗能、高碳排放、高污染排放的电力行业成为减碳重点领域之一,进而促使人们关注能源结构变革与优化的话题。
 
 “中国作为一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油气供应风险偏高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能力较强的发展中大国,‘双碳’目标将推动新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多元化进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中指出。
 
以电力市场份额占比来看,火电行业常年保持60%以上的绝对占比,不过这个比重正在降低。公开数据显示,2014~2021年的发电结构中,火电占比分别为76%、74%、72%、72%、71%、70%、69%、68%,而风电、核电等其他新能源发电占比正在增加。2021年11月底,中国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比重13.8%,“十四五”规划末期,这一占比将接近20%。
 
从国家层面看,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最早提出“节能减排”,如何减少排放逐渐成为企业重视的话题;2016年,与电力行业、新能源领域发展相关的“十三五”规划文件密集发布;2020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6月,中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文件继续助力能源革命,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政策扶持。
 
以传统火电企业为代表、在中国发电市场纵横驰骋的“五大四小”(五大即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四小即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国广核集团)为例,它们纷纷在“十四五”规划下加强新能源的重点布局。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华能集团公布:到2025年发电装机将达到约3亿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十三五”规划时期将下降20%;到2035年,发电装机将突破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中国大唐集团将实现从传统电力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企业的转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将超过50%,提前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华润电力初步规划在五年完成40GW的风、光伏投资;中国广核集团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按照新增投运容量保持每年3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期,新能源在运装机总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
 
“在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火电行业占整个能源消耗的60%左右,处于主体地位,但未来企业的能源转型趋势是不可逆的。”王永中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火电企业的能源转型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火电转型之困


 
转型并没那么简单,毕竟“船大难掉头”。传统火电企业的转型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以华润电力为例,2022年8月17日,其公布的2022年中期业绩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3.70亿港元,同比降低22.5%。其中,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润贡献(不包括非现金汇兑损益)为52.80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49.89亿港元),火电业务亏损(不包括非现金汇兑损益)20.27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贡献为8.02亿港元)。
 
在王永中看来,“在中国整个经济结构中,能源强度较高,部分区域电力需求旺盛,电力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尤其是火电。随着能源转型,国家对企业碳减排和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也在加大,与火电形成竞争,使煤炭行业在市场中的估值和吸引投资的能力受到一些限制,与煤电相关的融资在萎缩。”
 
电力行业投资的长期逻辑与国家政策和“双碳”目标息息相关。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量等量化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能源发电的装机量可预见性地将迎来中高速增长。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2年初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从累计装机看,截至2021年底,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煤电11.1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47%、46.7%。这是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该报告还预计,2022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有望首次达到50%。
 
火电在成本方面也压力巨大。罗兰贝格高级项目经理傅强指出,2010年至2020年间,光伏发电电力成本下降了85%。未来,以风光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仍然有较大的下降空间,而火电的空间相对有限。目前中国光伏发电的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可以达到每千瓦时0.2~0.4元,在多数地区已经具备了与新建燃煤发电竞争的能力,未来成本差距可能还会进一步拉大;陆上风电也将很快达到这一水平,海上风电成本很可能将在未来十年具备竞争力;中国的核电成本也已经基本可以与煤电竞争。考虑到火电企业未来加装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之后成本进一步增加,发电成本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了成本,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指出了火电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另一个矛盾:“2021年电力增长势头很好,2022年以来也不错,国家用电量的未来涨势是相对确定的。但矛盾的是,火电企业长期存在电价与煤价不匹配的问题。”
 
林伯强解释:“2021年煤价涨了约20%,2022年受乌克兰局势影响,全球化石能源供给萎缩,导致煤价在相对高位上运行,但电作为国民生活的必需品,是不能随煤价波动而波动的,且不能涨价过多,否则影响民生。火电企业面临发电成本高而电价低的状况,煤价抬升导致火电企业利润承压,这也是火电行业内‘市场煤,计划电’的问题所在。如果电价机制不改变,煤电未来的盈利点是市场所担忧的。”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表示,2022年以来中国用电需求增加,夏季以来的高温天气叠加复工复产将继续推高用电需求,第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望阶段性超预期。目前该增速处于可实现水平,“我们认为2022年第三季度电力供需紧平衡为主要基调,火电板块有望演绎量利双增逻辑。”


 
技术升级与能源转型并驾齐驱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发电量约8.5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其中,火电发电量约5.8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占比68%。而水电、核电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中的占比则是15.7%和4.8%。另据中电联全口径统计,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分别占比7.7%、3.8%和1.9%。
 
以目前火力发电占中国总供电量60%以上份额的情况看,傅强认为,未来火电将扮演整个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压舱石”角色,承担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和保障电力供应不可替代的重任。
 
傅强表示,“在向高比例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早期阶段,为满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需求,火电的灵活运行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手段。国内火电巨大的装机规模决定了它的灵活性资源潜力仍然巨大,火电也将持续作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主体而长期存在,即使未来实现了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火电也仍将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中国的煤电目前仍是最具经济性、成本最低、稳定性很好的能源,鉴于中国用电量的逐年稳定增长,在天然气和石油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国家会更多地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功能;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力波动性较强,如2021年出现的‘电荒’现象,火电的稳定性发挥着基础性功能,是避免‘拉闸限电’现象的主要发力能源。” 王永中指出。
 
电力事关国计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火力发电既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担当生产生活的“压舱石”,又要面临新能源的竞争,因此,传统火电企业必然要进行技术升级与能源转型的并驾齐驱式发展。 
 
在王永中看来,火电企业需要进行技术的升级转型,尽可能将煤炭的单位煤耗降低,通过提高效率和使用清洁煤等做法,将碳排放量降低。“火电企业需要考虑到当前的‘双碳’目标要求,以及未来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后或可容纳更多波动性电力,竞争压力可能会增大,应在如今经营较好的情况下加快转型,让技术和能源转型齐头并进,缓解经营压力。”
 
展望火电行业的未来,傅强表示,“‘十四五’能源规划里明确提出,煤电未来将发挥支撑性、调节性作用,所以火电角色定位的转变也不可避免会带来行业的变化,主要有竞争集中化、业务服务化、结构多元化三大趋势。”
 
傅强进一步解释,第一是企业格局进一步集中化。未来火电总装机规模会相对稳定,并持续进行上大压小的新老置换。在一个存量为主的市场中,竞争格局将越来越集中化。如国家不断推进行业资本和资源整合,支持企业间实现煤电联动效应,有效增强其资本实力及综合竞争力,企业的盈利性会随着规模效应而进一步改善。
 
第二是业务模式的逐步服务化。由于电力向存量市场转变,传统的火电企业会逐步增加自身业务中的服务属性。如天然气热启动及冷启动的时间短,就是针对间歇性的新能源电源以及缺乏灵活性的核电出力最理想的补充。这种以出售辅助服务为主的业务形态会逐渐增加,并成为行业的重要特征。
 
第三是发电结构的多元化。火电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已经是大势所趋,除传统的风光项目之外,很多企业将开始探索生物质、垃圾发电、储能等多元电力结构,作为火电的补充。有深厚行业积累的火电企业也将向这些能源形式进行输出,成为拉动电源侧多元化的一股重要力量。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