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杉杉股份:当“裁缝”跨上“新能源战车”

原创 作者:刘青青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08-02/ 浏览次数:0

 
杉杉股份(600884.SH)创始人郑永刚有一句名言:“骑自行车看10米,开汽车看200米,开飞机看方向。我是开飞机的,我看好方向就行了。”
 
他真的一直把握着杉杉股份的发展方向,从“中国服饰第一股”到锂电池原料供应商,再到“锂电大佬”。如今,60多岁的郑永刚正在进行他的“最后一战”,将已经在新能源产业上有所经营的杉杉股份带到偏光片赛道上来,进行再一次跨界转型。
 
郑永刚曾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把握周期。他把周期分为了大小两种:“万物都有周期。小周期是企业自身经历的周期,考验企业家对时机的把握;大周期是中国经济的周期。”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高景气,负极材料业务下游需求旺盛,杉杉股份7月13日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0000万元到17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84027万元到94027万元,同比增加111%到124%。
 
漫漫30余年,不断调整赛道的杉杉股份如何做出战略判断?从“中国服饰第一股”到“锂电大佬”的转变有何缘由?新一轮转型又将影响几何?这些问题均为外界所关注。


 
“裁缝”做锂电


 
郑永刚在服装行业实在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创立的杉杉股份在中国服饰行业一直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1989年,退伍军人郑永刚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叫宁波甬港服装厂,这就是杉杉股份的前身。这时候的服装厂员工不到300人,企业亏损超过1000万元,郑永刚主动跟厂子的领导表示,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彼时,郑永刚确定了服装厂的发展方向——做西服,并且发出“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的誓言。与此同时,郑永刚早早地发现了电视广告营销的潜力,不惜借钱在央视上打广告,让“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
 
可以想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服已经足够时髦,更何况是走品牌战略。于是“杉杉”西服销量暴涨,很快令服装厂扭亏为盈。
 
1992年12月 ,杉杉股份正式成立,并已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庞大最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1996年1月,杉杉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到1998年,杉杉品牌销售收入达23.5亿元,并且连续7年占据中国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37.4%,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第一品牌”。
 
在服装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转变突然就发生了,郑永刚要去做锂电池负极材料。此前有媒体报道显示,在1999年3月的一个饭局上,鞍山热能研究院某领导对郑永刚提起旗下碳素研究院新能源锂离子负极材料的课题,这让郑永刚心动了,由此开启了杉杉股份的转型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鹏指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大势所趋。2000年,站在世纪交替的节点上,中国即将加入WTO,全球服装品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服装品牌能否抵御外资品牌的入侵是个很大的问号。同时国内服装行业又竞争激烈,而“杉杉”品牌的营收水平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由盛转衰,甚至一度出现亏损,因此选择转型是为杉杉股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
 
“郑永刚在21世纪初清楚地看到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变化,认为中国服装品牌最大的红利期已过,国外品牌入驻,服装行业正迎来寒冬,杉杉股份服装业务的生命周期即将由盛转衰,不转型就要被淘汰。”王鹏表示。


 
7年“等风来”


 
郑永刚和鞍山热能研究院的故事真的延续下来了。1999年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杉杉科技”),正式进军锂电行业赛道。
 
不过,杉杉股份在锂电行业似乎走得没有服装行业顺利。王鹏指出,其研发技术只能用“坎坷”来形容。杉杉股份从布局锂电负极材料开始业绩就亏损,而且一亏就是8年。
 
据杉杉股份官网,从1999年到2005年,其花费了7年时间来布局新能源产业,开启战略转型。最开始是1999年成立“杉杉科技”,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接着是2003年11月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杉杉能源”),布局锂电池正极材料;随后在2005年收购年产500吨电解液的东莞市锦泰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在布局阶段,除了企业亏损,杉杉科技也有好消息。王鹏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在2001年,杉杉科技的“中间相碳微球”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打破了日立化成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这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标志性事件,中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开始掀起浪潮。据了解,当下实力强劲的深圳贝特瑞、新宙邦几乎都在这一时间点(2001年)成立,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日后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
 
杉杉股份真正的转变是在2012年。王鹏指出,直到苹果手机的崛起才让杉杉股份锂电池业务被重新审视。那个时候,苹果手机开始全球捆绑招标,最终凭借技术及价格的综合优势,杉杉股份的锂电材料成了苹果手机主要的供应商。
 
“事实如他(郑永刚)所料,锂电市场真正的风口在2013年正式爆发,这是一波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锂电市场增值。这股风口之下,市场增长之快、增长周期之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王鹏表示。
 
EVTank数据显示,2013年后,整个动力电池材料市场每年的需求增长达到两位数。也正是同一年,杉杉股份的锂电业务营收达到21.64亿元,占总营收比首度超过50%,成为了企业真正的战略支点。


 
新能源战车


 
如果仅仅只是知名锂电材料供应商,杉杉股份或许还称不上“锂电大佬”,但此后杉杉股份一直在“折腾”的路上,不断地进行跨界发展。毕竟,在郑永刚眼中,“锂电材料市场是做不到几千亿乃至上万亿元规模的,杉杉股份需要新的增长点。”
 
2007年开始,杉杉股份布局创投、融资租赁等金融产业;2015年它分别布局了电池系统集成、能源管理服务、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业务。2020年,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形成“锂电负极材料+偏光片”“双主业”的格局。
 
王鹏指出,杉杉股份开始从锂电池原料供应商角色升级到新能源电池,再到终端整车制造者,从一系列的转型行为可以看出,杉杉股份正在尝试以锂电材料为基础,撬动整个新能源产业版图。
 
“杉杉股份发力充电桩运营、新能源整车制造与运营、上游矿业部署等多个领域,进行上游原材料价格锁定,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下游需求,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它的目的是试图完成产业链的闭环,进一步完善自主供应链与知识产权体系,同时面向新型显示需求展开预研,做好上游配套,将命运和未来的发展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至于使自身受制于上下游企业。杉杉股份这辆‘新能源战车’的结构正在变得更加牢固,也更具想象力。”王鹏进一步解释道。
 
随着新能源产业风口的到来,杉杉股份更是一边在上游不断扩产,一边在下游进行深度绑定。
 
在上游扩产方面,2022年6月底,杉杉股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拟建设年产四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而今年以来,杉杉股份在扩大产能方面的投资已经高达170亿元。
 
在下游合作方面,2022年4月下旬,杉杉股份全资子公司还引入宁波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比亚迪、ATL、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持有51%股权)四家战略投资者进行下游深度绑定。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ATL均为杉杉股份负极材料业务的核心客户,而中国石油为其负极产品原材料的战略供应商之一。
 
对此,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指出,170亿元投资包括宁德时代等几家企业战略性的投资,都充分体现了各方对于杉杉股份和锂电行业的看好以及产品未来需求旺盛的预判,几方的深入捆绑、加强产业协作下的合作共赢模式很值得期待。
 
“杉杉股份的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其性能、价格、产品供应的稳定性等对于锂电池厂家来说很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跨界企业积极参与杉杉股份的战投,一是看好企业的发展前景,二是可以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和保障供应链,强链补链下,形成一体化战略协作发展趋势。”祁海珅表示。


 
“最后一战”


 
在杉杉股份不断“折腾”的道路上,其2020年的偏光片产业布局更加吸引大众的目光。
 
据了解,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LCD的重要关键零部件之一,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根据 Omdia 数据,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市场需求将从2020年的2.9亿平方米增加到2024年的4.4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
 
在2020年财报里,杉杉股份直言,偏光片业务收购完成后,公司核心主业为锂电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到2021年,偏光片业务给杉杉股份带来了99.4亿元的营收以及12亿元的净利润。
 
对于郑永刚称这次转型为“最后一战”,王鹏指出,在科技行业,太过依赖单一行业,企业的营收风险就会很高,在企业运转健康、现金流稳定时转型对于杉杉股份来说会更安全。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日韩厂商进入显示市场较早,相关行业也长期被日韩厂商所垄断。近年来,随着国内显示企业不断加码偏光片行业的投资、研发和生产,偏光片的国产化问题慢慢得到解决,杉杉股份立足于此行业能够率先占据国内龙头,抢占市场份额。”王鹏表示。
 
此外,王鹏指出,中国偏光片产业依托中国的显示产业龙头地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整个显示产业,正在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竞争的重点也从面板企业的竞争转向面板与上游产业链并重发展的方向。要保障全产业链的完整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偏光片的关键原材料PVA膜、TAC膜、保护膜/离型膜目前仍未实现国产化。
 
这些挑战还需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技术协作、联合开发、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创新突破,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生态。随着中国偏光片行业优势的突出,其发展“不平衡”和“不匹配”的劣势也日益影响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偏光片上游材料过度集中,影响供应链安全的同时也使偏光片行业难以在全产业链上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偏光片技术正在向非TAC、无偏光片等方向加速演进。
 
“此外,对于杉杉股份来说,偏光片上游材料仍然依赖进口,需要深化产业链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自主供应链与知识产权体系,同时面向新型显示需求展开预研,做好上游配套。”王鹏补充道。
 
郑永刚这位曾经在经济周期里穿梭的创业者一次次跨界转型,创造了一个个增长奇迹,并且还在不停地眺望下一个周期。
 
刚刚形成“锂电负极材料+偏光片”“双主业”格局的杉杉股份,能否再次安然渡过转型期,能否再次把握命运遇上新风口,还要等待时间的验证。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