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银行人才结构变迁,“金融+IT”成为需求新风向

原创 作者:闫佳佳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06-08/ 浏览次数:0

 
银行网点逐渐被淘汰?据中国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间,全国范围内银行网点减少超 6000 家。与此同时,员工也在纷纷离场,六年间,平均员工数量被“腰斩”。据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中,上市银行员工总数为246.67 万人, 上市银行平均员工数量为 6.49 万人 / 家,较 2015 年减少 7.03 万人 / 家。
 
曾被称作是“铁饭碗”的银行为何不香了?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严格监控,以及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持续释放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等一系列原因,使银行利差水平全面降低, 银行利润水平全面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对银行业产生着影响。随着银行智能化水平和业务自助化程度提升,网点柜员需求降低。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客户线上需求越来越多,银行业竞争压力增大,迫使银行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
 
银行人才结构的构建在转型以及未来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转型过程中银行业务以及就业市场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商学院》记者致函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 下称农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网点减少,员工离场


 
过去,银行职员被认为是一个与公务员、教师一样稳定的职业,但这种情况在今天似乎不太“灵”了,银行网点和员工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据中国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 2020 年有 3386 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2021 年有 2809 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为例,2021 年四大行合计净减少了 538 家营业机构。
 
进入某城市商业银行工作一年的程航向记者表示:“银行网点减少的原因,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客户比例不断提高,客户到网点办理业务的频率下降,为节约成本,银行对部分地区的网点布局进行调整,网点数量减少;二是因为现如今银行数量过多,居民存款数量有限,银行竞争压力大,营业利润降低,为了缩减开支和成本,一部分银行选择减少网点数量;三是银行减少部分网点可以开展更多的服务场景,例如普惠金融、金融乡村小站等新市场。”
 
银行网点减少的同时,银行业员工数量也有明显减少。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中,上市银行平均员工数量为 6.49 万人 / 家,较 2015年减少了 7.03 万人 / 家,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等基层员工是离职主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替代人工冲击,也有存贷利差收窄的原因。
 
曾任职大堂经理、柜员,现在负责行内宣传工作的程航表示:“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转型使得银行日常业务效率明显提高,在保证日常金融服务的前提下,所需人力就降低了;也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银行业竞争压力变大,员工工作压力随之变大,造成人员流失。” 
 
“随着各家银行对金融科技的不断投入,银行大大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效率,未来银行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对客服、柜员等常规性岗位的需求,提升对理工科和经济学背景人才的需求,例如绿色信贷需要的是环境类学科加经济类学科,而数字金融则需要计算机相关学科加经济类学科等,未来银行业会更加具备科技属性。”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记者。


 
数字化转型变局


 
随着银行同业及异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创新与探索的发展方向。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金融业发展研究人士袁帅向记者表示,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银行正向客户长尾化、产品场景化、渠道全时化、风控智能化、数据资产化、平台开放化等新型模式转变,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动机,是以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来化解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商业银行过去单纯依靠信贷资产规模扩张的“外延式”高速发展和高盈利时代已基本结束。近年来,立足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转型中的重点工作。
 
银行内部不同业务条线的业务模式差异巨大,业务流程和价值体系完全不同,需要针对不同领域分别建设不同的中台系统,以适应不同领域的业务特点及前台产品系统建设需要。目前商业银行的中台大概可以分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三个层面,分别侧重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和技术工具开发。 
 
配置高效的技术中台,是银行机构更好满足客户与合作伙伴需求、合理调配 IT 资源、实现降本增效的必然之举;数据中台为银行机构提供的应是从数据获取到构建数据生态全流程中的一揽子服务,在数据获取阶段,数据中台可以打破“数据孤岛”,全面、实时、高质量采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海量数据,并且赋能客户获取;业务中台则为构建开放生态,锻造数字化运营能力,业务效益增长、转化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撑。
 
袁帅认为,中台战略是提升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的重要路径,但是在落地和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投入、人才储备等能力,加强与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的合作,从客户、业务和公司维度“三管齐下”,提高敏捷能力,推进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
 
2022 年 1 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银行应该大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鼓励选聘具有科技背景的专业人才进入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重点关注数据治理、架构设计、模型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领域。积极引入数字化运营人才,提高金融生态经营能力,强化对领军人才和核心专家的激励措施。


 
人才需求如何变化?


 
为促进转型升级,银行大力招聘金融科技人才。2022 年 3 月以来,银行业纷纷公布 2022 年春季招聘计划,信息科技岗成为银行招聘的热门岗位。
 
从招聘信息来看,银行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中国银行 2022 年春季招聘公告显示,有 69 家机构招聘约 5100 个岗位,较 2021 年增加了 400 个,同比增长 8.51%。其中,信息科技类(信科类)岗位超1300 个,较 2021 年增加了 100 个,同比增长 8.33%。工商银行 2022 年校园招聘计划招聘 8520 人,并再次推出“科技菁英计划”,主要为产品研发、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
 
农业银行数字化风控中心等部门 2022 年招聘信息科技、软件研发等方面人才。其中,信息科技岗需要的是为该行打造创新引领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参与各类信息系统的研发、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推动全行产品创新。
 
邮储银行专门为总行信息科技部设立春季校招专场,招聘部门包括信息科技管理部等,岗位包括信息技术和金融经济两大类。
 
除了银行的金融科技岗在原有岗位人数基础上大力扩招专业人才外,新的岗位也正在出现。程航说,“新增岗位包括软件开发、自动化、金融工程、智能科技等,有的银行甚至专门设置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部门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零售业务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当前银行都有自己的 APP,但是运行速度和系统稳定性可以体现金融科技实力的差异。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竞争时,需要在线上消费场景配置大量金融科技人才,才能更好进行线上获客。如果一位金融科技背景员工去营销客户,可能会对客户的资金运行规律、消费习惯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好切中客户需求,推进银行内部产品的迭代更新。”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多年的李彬彬告诉记者。
 
“金融科技最好的体现就是将算法运用到银行的风险管理中。”李彬彬说。以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为例,其大股东是腾讯,起初微信鼓励用户下载微众银行 APP,所以微众银行刚成立便拥有了微信的 6 亿用户,银行通过用户的社交信息了解其征信、收入情况,判断可贷额度进行线上放贷,与传统银行相比既快捷又高效。
 
“数字化人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广义来说,软件开发人员、架构师、产品经理、测试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开发人员等都可以归到数字化人才的范畴。”袁帅如此描述数字化人才画像。
 
袁帅进一步指出,现在各家银行都在大力充实IT 和数据团队的力量。但是,数字化人才应该不仅是 IT 或者数据范畴,有数字化思维、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的业务人员也算是数字化人才。其次,复合型人才是具有跨领域知识结构和思维的数字化人才,复合型人才解决的是系统性、跨领域的问题,专业型人才解决的是垂直领域的问题。


 
挑战与应对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由于银行多年以来部门条线分割,导致一些跨部门、跨条线的系统性、整体性问题解决效率不高,这与数字化转型要求的整体性相背离,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银行跨领域复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
 
袁帅表示:“科技数字化人才储备的不足是中国银行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所面临的极大挑战,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可以主导整体规划人才、数据分析技术人才、能够主动利用数据驱动创新的人才;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还没有形成;运用金融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缺少数字化人才的政策保障机制等。”
 
要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产业的人才库,吸纳复合型人才,不仅是知识复合,更重要的是能力复合;吸收应用型人才,重点在于数据驱动的金融场景应用;挖掘创新型人才,强调以金融科技的逻辑思维优化业务流程;引进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秀人才。要将人才视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资源”,人才是银行业发展和金融产业良性运作的核心驱动力。
 
为此,需强化人才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满足数字化转型工作需要,袁帅认为,这也是银行侧重校园招聘的一个核心原因。从定向培训和发展方向上来讲,应届毕业生远比社招群体从效率和成本上更为合适。再者,面向校园招聘,保障毕业生就业,也是银行等大型企业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认为,银行传统的揽储、资管、审批、市场业务都可以跟数字化技术相融合,所以银行工作人员能力水平考核评价组织架构也要进行调整。
 
他对银行人才培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把传统的有经验的人才转变成金融科技人才,对于在职的相关工作人员,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工作方案,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适应数字化环境;二是招聘复合型人才或有潜质的人才,并配置到相关岗位进行历练;三是与专业化团队或高校进行专业化培养,锻炼出一批懂技术、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文中程航、李彬彬为化名)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