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金碚:商业与价值同行

作者:文|金碚 / 发布时间:2018-10-10/ 浏览次数:0
作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商业理性,更要有本真价值的理性,让商业与价值同行。

  2018年9月10日,在《商学院》主办的“2018《商学院》商业领袖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商学院》杂志社总编辑金碚就什么是商业,商业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理论及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进行了一番思考。

  从马克斯·韦伯的“工具价值”说起

  何谓价值?价值其实就是选择者认为重要的东西,而所谓选择者,就是在你面前有很多东西,你认为哪个更重要,这就是价值。

  当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工业革命之后,在社会价值观中注入了经济理性,即经济价值成为最重要的选择,因此,赚钱变得很重要。

  事实上,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主流意识都不认为挣钱是重要的,是值得追求的价值目标,所有的传统意识形态,都没有把挣钱放在价值目标之中。“重农轻商”不只发生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意识形态都是轻商的。但是到了近现代社会发生了重要的思想革命——认为人追求财富是正当的。

  巴西是南美洲一个富饶的国度,那里盛产红木。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欧洲人,前赴后继踏上巴西这片大陆,大肆砍伐红木。在欧洲人看来,这些红木之所以是“宝”,是因为可以换钱,然后再买更多的镜子、剪刀等,总之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

  然而这样的理念,并不被土著的巴西人所理解。在土著人看来,有了这么多财富,又怎么样呢?他们问欧洲人:有钱人就不会死吗?欧洲人告诉他们,同穷人一样,富人也会死。土著人问,既然富人也会死,那么集聚巨额的财富又有何用?西方人解释说,富人死了,其财富可以让儿子或其他活着的人继承。土著人说:“你们简直疯了,千辛万苦跑到这里就是积聚财富并给那些比你们后死的人。我们巴西人可没你们这么傻,我们知道,土地会养活我们,也会养活我们子孙,我们不需要为了子孙积聚财富而吃尽辛苦。”

  现在我们都认同,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一家企业能否持续获得竞争力,体现为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这就是成为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经济价值。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追求财富的价值、追求利润的价值,叫“工具价值”,也叫工具理性,本质上说,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换句话说,经济价值其实不是本真价值,而是获得本真价值的工具,即工具性价值。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把人类追求原本的东西,和本来为了实现这个原本东西的手段,颠倒过来。例如吃、穿是原本的目的,挣钱是为了换取吃穿用之物的手段。而市场经济则是把这一关系倒过来,生产产品反倒成为挣钱的手段,挣钱变成了目的。这样的关系颠倒,产生了巨大的追求财富的动力,尽管有些“荒唐”。

  “本真价值”与工具理性间的平衡

  从巴西人和欧洲人的对话不难看出,传统社会和近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价值观差距。然而在今天,你会认为那个巴西土著人的话一点道理都没有吗?这个巴西土著人与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本质性联系,体现了人类追求金钱过程中,必须要保护生态,养活人类的归根到底是那片土地,而不是金钱。如此看来,人类价值观好像“回头”了,要回归本真价值,那么,工具理性就不重要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工具理性仍然重要,利润仍然重要,市场经济仍然需要提高效率追求金钱,现在还没有发展到不要金钱就可以各取所需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本真性价值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实,追求商业工具理性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脱离价值文化环境。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赤裸裸的、纯粹的以工具价值主导的经济理性!当经济理性注入这个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文化。传统社会人类几千年、上万年已经有它的价值体系。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只是在这个价值体系上,注入了一个经济理性,从而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理性在一定条件下居于主导,但不可能完全排除其他价值观而存在。

  相反,如果经济理性注入的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环境的社会,即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条件,经济理性亦不能成立。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要更深刻地考虑企业经营的价值基础是什么?我们的制度,其价值是什么?

  如果我们的经营或者制度设计没有价值理念的话,我们的活动包括我们的制度,它长期的教化作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就是说,制度如果完全是工具理性,企业经营如果完全由工具理性统治,那么,即使实现了当下的工具性目标,但从长远来看,会损害这个社会的价值。

  商业与价值同行,作为挣钱的逻辑,工具理性很重要,但是本真价值更加重要。现在的企业家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商业上非常的成功,如果要长期地走下去,必须要有本真价值意识,有价值观。而且价值观会成为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按照商业的理论,自私是合理的,是正当的,但是在现实中间没有人愿意跟自私的人合作。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持续的竞争力。竞争力的核心是价值理念。

  的确,抽象的经济理论和现实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我们不能仅仅靠工具理性主导的经济学原教旨理论来应对现实,那样就会在现实中头破血流。没有人愿意跟自私的人长期合作,没有一个企业愿意招收自私的员工,没有一个员工会衷心拥护一个非常自私的领导。但是经济学的抽象理论告诉我们自私是天经地义的,其实,那这是经济学的“假设”,并非现实。而在现实中,需要的是商业与价值同行。(本刊记者朱耘整理)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商学院》杂志社总编辑。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