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歌尔股份:“果链”巨头“漂移”元宇宙

原创 作者:刘青青 石丹 / 发布时间:2021-12-07/ 浏览次数:0

 
在未来小说里,上网绝不仅仅是在屏幕上浏览信息,而是成为网络内容的一部分。当前元宇宙概念大火,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似乎离我们更近了一些。而作为元宇宙的“接口”,AR/VR也站上了元宇宙的风口。
 
歌尔股份(002241.SZ)无疑是典型的“元宇宙概念股”。作为电声行业的龙头,歌尔股份在2011年成为苹果产业链供应商,2012年加码VR领域,10年后成为“元宇宙概念股”,其业务不断调整“漂移”。
 
受益于元宇宙概念,2021年以来歌尔股份业绩、股价双双大涨。雪球数据显示,2020年12月31日,歌尔股份收盘价为每股37.13元,在不到1年时间(截至2021年11月21日收盘),其股价已经飙升至每股52.78元,总市值达到1803.13亿元,对比2020年年底已经增长超58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加入苹果产业供应链到站上元宇宙风口,这些标签既带来利好也暗藏风险。“苹果依赖症”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果链”的反面,而元宇宙的风口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VR行业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物理规律造成了长时间使用VR设备容易使人产生晕眩感,曾在一段时期的狂热发展后归为沉寂,VR行业接下来到底是跟随元宇宙一起蜕变,还是在风口下难有建树,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沾上”元宇宙


 
早在8月底,字节跳动收购VR创业公司Pico布局元宇宙,让歌尔股份成为了“隐形赢家”。彼时,歌尔股份作为Pico的股东,消息出现后的8月27日股价大涨9.99%。
 
而歌尔股份也因为加码VR业务而成为大众眼中的“元宇宙概念股”,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歌尔股份营收225.01亿元,同比增长1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2亿元,同比增长29.61%。整体来看,歌尔股份2021前三个季度的数据增长更加惊人,实现营收527.89 亿元,同比增长52.00%,归母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长65.28%。
 
对于歌尔股份第三季度的“成绩单”,多家证券公司给出了增持或买入建议,均提及了元宇宙的接入口——VR/AR。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歌尔股份打入多家VR大客户供应链,卡位高成长赛道,有望深度受益于VR/AR产品渗透。根据IDC数据,2021-2025年全球VR产品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41.4%,而AR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138%。
 
对于“沾上”元宇宙概念一事,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歌尔股份是VR/AR领域的智能硬件研发制造商,主要聚焦于服务多个行业品牌客户以更好地完成相关整机/硬件的研发与制造,“并不属于元宇宙的核心玩家”。
 
据介绍,歌尔股份自2012年开始VR领域的研发工作,2016年进入AR领域,具有完整的产品线和广泛的平台覆盖,结合在光学/声学/传感器/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领域内的核心技术。
 
“作为业内的硬件研发制造商,歌尔股份一直看好VR/AR领域的市场前景,未来仍会根据行业和客户需求去持续发展VR/AR业务。”歌尔股份方面表示。
 
如何应对来自其他元宇宙概念公司的追赶,歌尔股份方面表示,其为VR/AR领域的智能硬件研发制造商,致力于聚焦行业品牌客户的相关需求以更好地完成其整机/硬件的研发与制造,“基于行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歌尔股份一直持续在VR/AR领域进行发展与技术积累。”


 
业务“漂移”


 
官网显示,歌尔股份成立于2001年6月,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要从事声光电精密零组件及精密结构件、智能(声学)整机、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歌尔集团有限公司、自然人姜滨和姜龙,分别持股17.82%、11.4%和6.02%。而姜滨、姜龙为兄弟关系,并控制歌尔集团有限公司。由此,姜滨成为歌尔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并兼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商学院》记者注意到,除了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在财报中歌尔股份的另一项主要业务表述则是“智能硬件”而非“高端装备”。这一细微的差别或许也是歌尔股份业务方向不断调整的结果。
 
2008年,歌尔股份登陆深交所,彼时歌尔股份名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声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蓝牙系列产品和便携式音频产品,公司主营业务长期分为电声器件和电子配件两大板块。
 
转折发生在2018年,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歌尔股份”,其业务板块也有了巨大变化。
 
《商学院》记者梳理发现,首先,歌尔股份此前的电声器件板块当中的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天线模组、MEMS传感器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等被分为“精密零组件”业务。其次,此前的电声器件板块当中的有线耳机、无线耳机,以及此前的电子配件板块中的智能音响产品等被分为“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最后,此前的电子配件板块中的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配件产品、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产品、工业自动化产品等被归为“智能硬件”业务。这一年,刚刚被拆分出来的精密零组件占总营收的43%,是歌尔股份占比最高的业务,智能硬件占比则略低于智能声学整机占比。
 
此后,歌尔股份三大营收板块的占比情况开始“反转”。2019年,歌尔股份的智能声学整机实现“反超”,成为最大的营收板块;2020年,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依旧领先,而智能硬件板块也开始发力,成为第二大营收板块;2021年前三个季度,智能硬件板块“抢跑”,又“反超”其它两大业务板块。
 
据歌尔股份2021年三季报,公司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智能硬件分别实现营收102.9亿元、192 亿元、222.35亿元,同比均有所增长。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包括智能穿戴设备、VR/AR 产品的智能硬件业务收入更是大涨119.07%。VR业务不仅支撑了歌尔股份前三个季度的业绩,也将成为公司接下来的增长引擎。


 
“隐形”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元宇宙概念股”,歌尔股份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头——苹果产业链供应商。
 
据了解,2011年歌尔股份进入苹果产业链,成为苹果声学组件和有线耳机的供应商。在加入“果链”前,歌尔股份从上市时的营收10.12亿元、净利润1.23亿元,发展至2010年的营收26.45亿元、净利润2.76亿元。
 
加入“果链”后的几年里,歌尔股份更是迅速壮大,短短3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净利润破10亿元。
 
对此,产经观察家、钉科创始人丁少将指出,加入“果链”11年,如果歌尔股份继续深度依赖苹果的订单,作为苹果的众多供应链企业之一,歌尔股份不稳定的、缺乏想象空间的业务结构很难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同为“果链”企业的欧菲光殷鉴不远。
 
无论是2011年加入“果链”,还是2020年7月拿下Facebook旗下Quest 2设备独供大单,歌尔股份都未正面回应过“果链供应商”和“Quest 2设备独家供应商”这两个身份。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对于合作方的相关提问也只回复称“因涉及同客户的商业协议,不能回答您的问题”。
 
加入“果链”11年,歌尔股份又获得了“元宇宙概念股”的新标签,这会是一次“去苹果化”的起航吗?对此,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歌尔股份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并践行大客户战略,“出于我们与所有客户合作的商业模式和保密协议决定,我们没有办法评论任何跟客户相关的订单或业务。”


 
VR被高估?


 
无论是阿里巴巴面向AR、VR、元宇宙方向成立XR实验室,还是字节跳动以90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VR硬件厂商Pico,都证明了元宇宙的火热。不过,元宇宙当前的兴起主要还是在理念层面,距离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由于元宇宙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具有新兴产业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也是合理的,未来发展不仅要靠技术创新引领,还需要制度创新(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直言:“VR技术是个自戴光环的技术,但VR行业是个被高估了的行业。”他表示,互联网公司早就尝试过VR技术。如果VR技术真的能有本质性突破,谷歌眼镜也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国内的VR创业公司也不会纷纷倒闭了。
 
互联网大厂为何放弃VR探索?张孝荣解释称,主要是长时间佩戴VR设备带来的晕眩感无法克服,最终结果是所有VR项目都被“冷藏”了。所谓晕眩感是阻碍VR发展的主要因素。VR设备采集来的电子信号在各种元件之间传输转换运算后进入大脑,物理规律决定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导致人脑识别的信号跟人眼看到的信号难以实时同步,于是戴着VR设备的人就容易产生晕眩感。这个晕眩感的程度因人而异,但是客观存在,无法克服。
 
“VR行业前些年经过狂飙式的发展后进入低谷,至今一直未能有所改变。在物理规律没有突破之前,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张孝荣总结道。
 
值得一提的是,歌尔股份也并没有完全“押宝”于元宇宙。11月初,歌尔股份发布了分拆子公司歌尔微至创业板上市的预案,拟将旗下唯一一家从事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半导体公司分拆上市。
 
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分拆完成后,歌尔股份股权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且仍将维持对歌尔微的控制权。尽管本次分拆上市事项将导致公司持有歌尔微的权益产生一定摊薄,但通过本次分拆,歌尔股份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
 
也就是说,在依靠“老大哥”苹果以及加码元宇宙之外,歌尔股份也正在发力半导体方面的布局。
 
丁少将认为,拆分半导体公司上市,加码智能硬件业务,歌尔股份一方面积极向半导体领域布局,另一方面推动代工业务的多元化,分别抢占半导体和元宇宙这两大产业风口,可以说,业务结构的调整升级更加主动和明晰。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