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能源“由黑转绿”,火电“坚挺”之考

原创 作者:刘青青 石丹 / 发布时间:2021-09-06/ 浏览次数:0

 
在近年来的低碳减排方向及“双碳”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概念股大火,不少企业市值飙升至数千亿元。从前的“火电大哥”相较之下表现黯淡。
 
新能源乘风而起、前景光明,能源格局“由黑转绿”的同时,火电依然占据着全国电能的主要阵地。放到全国能源竞争格局上来,新能源更是规模占比微弱。
 
在新能源理念及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下,能够看到依旧是“老大哥”的火电行业的诸多弊端及新挑战。如果说火电行业产能过剩、机组利用效率偏低是漫长发展中出现的弊病,那么“市场煤、计划电”的“煤电相杀”矛盾则是行业机制上的漏洞。
 
在电源结构、季节结构与区域结构等各方需求上,火电一直以稳定的电力输送成为民众信赖的基础。如今新能源领域被捧到高处,曾经的“老大哥”的种种弊端何解?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商学院》杂志记者就业绩增长乏力、产能过剩、升级转型、“双碳”目标等问题向长源电力、浙能电力、申能股份、福能股份等火电上市公司发送采访函。不过截至发稿,对方均未作出回复。


 
由黑转绿


 
“节能减排”最早出自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能源方面的升级和污染防治正式成为重要发展课题。此后,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基础上,开发和促进新能源方面也得到了多项政策的鼓励扶持。
 
在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等一连串与“十三五”规划相关的文件密集下发,为促进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给予有力扶持。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再提清洁能源。由此可见,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新能源领域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能源行业不可忽视的趋势。
 
借助政策的东风,2000年以来,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实力崛起,隆基、晶科、远景等市值高涨。而许多从前的“老大哥”——火电公司则在原有产业发展受困的情况下寻求转型。
 
以“五大四小”(五大即: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四小即: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和中广核)为例,各企业官网纷纷“晒”出其新能源布局或转型成绩。
 
其中,2020年中国华能集团火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37亿千瓦,水电、风电以及光伏装机总容量分别为0.28亿千瓦、0.25亿千瓦以及0.07亿千瓦;中国大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86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38.2%;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由中国国电集团、神华集团联合重组而成)火电总装机量1.91亿千瓦,风电总装机量4604万千瓦;中国华电集团在官网分别展示了火电、水电、风电、核电以及太阳能发电业务;国投电力官网除了介绍火电工程,还介绍了水电工程和风电、光伏工程。
 
据官网最新数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火电总装机8497万千瓦、风电总装机3201万千瓦、水电总装机2399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3303万千瓦、核电总装机698万千瓦;华润电力火电运营权益装机容量为32127兆瓦,风电、光伏发电及水电运营权益装机容量合计11238兆瓦,占总运营权益装机容量约25.9%。
 
以核电为主的中广核,截至2021年7月31日,其在运清洁电力装机容量超过6426万千瓦,其中核电2826万千瓦,新能源超过3600万千瓦。
 
可以看到,电力能源“由黑转绿”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国发电行业主力军的“五大四小”,身体力行,拥抱新能源。


 
新旧交替


 
虽然新能源乘风而起,但火电依然牢牢占据着中国电力能源格局的“主战场”。从新旧能源交替的竞争格局当中,依旧可以看到火电的“坚挺”。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1~6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2.6亿千瓦,同比增长9.5%。其中,火电装机容量为12.67亿千瓦,占总量的56%,占据电力的“大半个江山”。
 
在2021年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方面,火电排名遥遥领先,达到1757万千瓦,其次则是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和核电。
 
另据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中国的发电量占到全球发电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火电约占全国电源结构的59%。具体到电力行业当中,2019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69.6%。
 
因此,华经情报网指出,“尽管中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换挡期,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量在逐步增加,但是发电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火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发电量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用电量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冬季与夏季电网负荷极大,而火电由于机组发电较为灵活,因此方便电网调峰,这是火电较水电、风电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
 
此外,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电力消费增速由负转正,并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华经情报网认为,2020年4月以来,中国社会单月用电量实现同比正增长,对于火电而言,水电丰期挤压已结束,在末端强劲的需求下利用小时或将得到明显提升。


 
矛盾难解


 
虽然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火电行业数据依旧向下,但在新能源崛起的大趋势下,火电行业不可避免地被波及。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中午,在沪深SW火电板块共计37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达到7576.02亿元。撇开牢牢占据高地的“五大四小”不谈,长源电力等多家火电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还有多家火电上市公司出现亏损。
 
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传统火电厂业绩增长乏力的具体原因主要是火电属于成熟行业,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业绩的空间十分有限,而新增装机规模、提升上网电价又受政策制约因素影响较大。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商学院》记者指出,由于季节性用电因素或有特殊情况导致的电力供应需求变化比较大,然而煤炭价格又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采购行为,因而出现“跷跷板”效应,传统火电厂业绩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亏损很正常。
 
诚然,“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长期存在。国家对煤炭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后,煤炭价格逐步由市场制定,但煤炭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电价,而电作为国民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却不可能跟随煤价实时波动。
 
“双碳减排目标下,除非季节性用电因素或有特殊情况的电力供应需求,未来看煤炭和火力发电企业的业绩有长期下滑的趋势。火电燃煤发电除了刚需的电力配套产出外,很难再有大的业绩增长空间了。”祁海珅表示。
 
柏文喜提到,2021年7月,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指出,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峰谷电价的基础上推行尖峰电价机制,这不过是以有形之手试图缓解火电企业煤电“跷跷板”效应的扬汤止沸之举。
 
“要真正化解煤电企业的价格与业绩相杀矛盾,还需要以推动煤电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为方向,建立煤电企业的市场化调节乃至市场化进入与退出机制,以此来实现煤电企业业绩的市场化平衡,彻底化解煤电企业业绩相杀的长期冲突与矛盾。”柏文喜表示。
 

 
何去何从?


 
如今,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涌向了低碳、绿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在逐步落实,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崛起,“火电大哥”何去何从?
 
祁海珅指出,“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产业、环保低碳经济将在未来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双碳”目标背后的国际能源竞争,也是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一定会影响中国的新产业布局和发展质量。
 
他认为,新能源发电要在未来的能源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必然会影响整个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总之,能源行业的时代变了,尤其是能源电力行业从‘适应高比例’发展新能源,转变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说明新能源要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充当主力军的作用,不再是陪衬了。”祁海珅表示。
 
在此情况下,“火电大哥”又该何去何从?
 
柏文喜认为,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来看,火电厂可通过技术革新,以大换小来提升效率和降低单位煤耗、以热电联产综合收益来提升收益、以煤电联动降低煤价波动影响等有效途径来进行。
 
同时,祁海珅指出,传统发电企业应该对已有的存量客户市场的用电需求进行深入挖掘,这些存量客户就是财富或者说是发展的基础,需要做客户价值的“重新”定义,发展“用电智慧化”服务,具体来讲就是“数字智慧+用电服务”,这就需要发电企业长期且持续性的推进,战略性的持续投入“服务”,与现有发电业务做好平衡,延伸服务业务、创新业务的转型。
 
总之,发电生产只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而创新式服务才是发展未来,无论是“隔墙售电”还是“新型储能行业”,都是积极选项。既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就要在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能源互联服务上下功夫,拓展新业务发展空间。
 
“电力行业的时代已经在改变,已经由‘单一生产’时代向‘综合服务’时代转变,火电厂再不积极转型,除了刚需的电力配套产出外,很难再有大的业绩增长空间了。”祁海珅总结道。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