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绿色建筑,SI住宅未来或将成为主流

原创 作者:胡嘉琦 朱耘 / 发布时间:2021-09-06/ 浏览次数:0


“建筑在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社会与建设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际基于在应对气候变化走向可持续社会建设愿景、发展模式,其可持续建设模式、制度与技术已成为全球建筑界发展主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向《商学院》记者表示。
 
在人类活动中,建筑行业及相关产业将会产生大量的消耗。据欧洲建筑师协会数据,全球每年建筑及相关产业将会消耗全球50%的能源、50%的水资源、40%原料,同时也会造成80%耕地损失、42%温室气体排放、50%的大气污染、48%固体废弃物和50%氟氯化合物。
 
在刘东卫看来,过度开发和一味追求高速批量建设,严重制约了建筑领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房地产业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哪些企业在构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住宅发展模式?


 
住宅模式的转变


 
中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量最大且每年新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既有建筑拆除的数量也很大。当前,从数量建设到质量建设的转型是中国住宅建设的关键所在。
 
刘东卫认为,对房地产行业开发、建设商而言,住宅可持续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建筑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途径。
 
在迈向低碳可持续社会的优良资产建设方面,延长建筑寿命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可持续发展课题,住宅建设应坚持质量第一的“百年大计”。
 
对于如何去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减碳的目标,万科方面向《商学院》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万科围绕工业化建造体系、绿色建筑、智慧运维、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以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促进人居、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世茂集团向《商学院》记者表示,为更好地统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世茂于董事会下设“绿色管理执行委员会”,广泛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普及更新小区内的节能环保设备,从“绿色建筑”上升到“绿色社区”,同时还积极推动员工、业主、租户、供应商等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推动环保理念的传播。


 
绿色建筑“经济账”


 
通常的认知中,百年住宅的建筑成本会远高于普通住宅的建设成本,但从住宅的使用寿命、住宅的销售情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获得的效益却远高于投入的成本。
 
以绿地崴廉公馆项目为例,刘东卫向《商学院》记者介绍,“据测算该项目的投入成本仅比平时高出200元~300元/平方米,但是在销售价格上却多卖出5000元~8000元/平方米。”
 
刘东卫还提出了绿色建筑的优势在于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集成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配置、太阳能地热能利用、空气质量监控自平衡系统、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可有效解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是住宅业应对未来挑战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房企已经告别了过去高增长、高利润,新的发展阶段,对房企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考验企业从全局出发,去制定系统化的策略。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据仲量联行《 房地产可持续发展:从愿景到行动》报告显示,尽管有80%的中国企业在调研中表示,已经将减排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在制定脱碳计划的方面,仅有20%的企业制定了具有战略目标以及持续进程的明确脱碳计划。相比之下,在亚太地区,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已经制定了战略性脱碳计划。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告别暂时性的减排计划对中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为实现住宅建筑减碳的目标,刘东卫建议,借鉴日本低碳理念的可持续性住宅模式,即资源循环型住宅,基于住宅建筑全寿命期、并针对建设废弃物的相应对策和削减碳排放量等问题,从住宅开发建设到维护、管理、废弃的系统性考虑,进行延长寿命、易于再生、有效利用能源的集成技术的开发,建立了聚焦资源再利用、最低废弃物排放、最低能源消费等为目标的低环境负荷的资源循环型住宅发展模式。
 
“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提出的‘200 年住宅’构想和长期优良住宅建设标准,构建了基于SI建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模式和住宅建设技术,以实现具有能够沿用到下个100 年的品质和与城市街区相协调的人居环境建设。”刘东卫表示。
 
 SI住宅是结构体S(Skeleton)和居住体I(Infill)完全分离的住宅。 由住宅的躯体、共用设备空间所组成的结构体(Skeleton)──具有100年以上的耐久性,从环境资源的保护,社会经济的观点出发进行设计,提高了住宅资产价值。 
 
由各住户的内部空间和设备所组成的居住体(Infill)──则以其灵活性和可变性为主,对应于家庭成员,生活方式和使用方式的变化,住户内部分割可灵活多变,为居住者持续安心地使用提供了可能性。
 
从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刘东卫认为,SI住宅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逐渐成为主流是必然的。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