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中芯国际:寻找走出“阴影”的动力

作者:李晓光 石丹 / 发布时间:2020-12-14/ 浏览次数:0
在未来的十年里,借着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芯国际会快速接近台积电,市场占有量达到第三名或者第二名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确认被列入实体清单一个多月后,中芯国际(688981.SH)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营收10.8亿美元,同比大增32.6%,高于市场预估的9.948亿美元,这也是自成立以来中芯国际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在技术层面,14nm芯片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被业界誉为“芯片狂人”的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表示,目前14nm量产良率已达业界量产水准。

 

但是,中芯国际面临的局面依然不容乐观。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梁孟松坦陈,“虽然我们在先进工艺的研发和运营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一定技术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知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已经实现了7nm芯片的量产,并且成为其第一大营收来源,而中芯国际的营收更多依靠55nm以下的芯片。

 

更为关键的是,中芯国际已经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在2020年10月4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经过多日与供应商进行咨询和讨论后,公司知悉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已根据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向部分供应商发出信函,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

 

禁令之下,不仅会导致中芯国际购买来自美国和部分国际公司的设备材料以及备品备件时遇到阻碍或者断货的可能,而且也使得中芯国际与部分国际客户的合作受到严重影响。

 

这样的环境之下,中芯国际还有望成为下一个台积电吗?

 

从纽交所到科创板

 

2000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创始人张汝京曾在得州仪器工作了20年,先后在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建造并管理近20座晶圆工厂。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2003年,中芯国际的营收为3.65亿美元,虽然与行业龙头的差距甚远,但高达6.3倍的年营收增长率,使其成为全球成长力道最惊人的晶圆制造公司。

 

2004年3月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挂牌上市时,根据研究机构IDC的研究报告,在2004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产值已经超越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晋身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一时风光无两。

 

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芯国际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突然宣布要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出,撤销其在美国预托证券股份和相关普通股的注册。

 

在公告中,关于退市原因,中芯国际方面解释称,此次主动申请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与全球交易量相比,中芯国际ADS交易量相对有限,以及维持AD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将带来较重的行政负担和较高的成本等。

 

而从纽交所退市一周年之际,中芯国际瞄准了刚刚设立的科创板。2020年5月5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正式提交申请回归A股上市。

 

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登陆A股科创板,开盘价为95元/股,较发行价涨幅达246%,市值为6780亿元,不仅成为科创板最大的IPO,也是A股10年来最大规模的IPO。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飙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芯国际之所以会备受资本市场关注,一是因为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晶圆体代工厂商,二是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中芯国际未来发展可期,三是中芯国际的技术迭代比较迅速。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则告诉记者,目前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并进入到科技与金融领域后,体现政府意志的国产替代刺激了市场情绪的极度亢奋,使得对半导体板块的整体估值推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中芯国际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营收创新高后的“阴影”

 

最新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在2020年第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该季度营收达到10.8亿美元,同比大增32.6%,高于市场预估的9.948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同创历史新高至2.56亿美元,环比增长85.8%,同比增长122.7%。

 

产能利用率也增长显著。在第三季度中芯国际销售晶圆数量共计约1.44亿片8英寸晶圆,同比增长9.5%。整体产能利用率高达97.8%,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方面称,第三季度营收增加主要由于需求强劲、平均售价上升和其他收入增加所致。

 

从收入细分看,按应用分类,第三季度,中芯国际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比例分别为46.1%、20.5%、17%。去年同期,三者的比例分别为42.3%、17%和22.2%。中芯国际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营收占比正在逐渐扩大。

 

按照技术节点分类,第三季度,最先进的14/28nm晶圆收入占比上升至14.6%。今年第二季度,该比例为9.1%;去年同期该比例为4.3%。目前公司收入的主流仍是40/45nm和55/65nm晶圆,第三季度收入占比分别为17.2%和25.8%。

 

出于财报的利好,在11月12日的第三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中芯国际甚至还上调了2020年收入目标,预计全年可实现增长为24%~26%。

 

在电话会上,中芯国际还回应了华为禁令以及美国出口管制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中芯国际只为民用终端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没有任何军事终端用户。”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在电话会上强调。

 

关于8英寸和12英寸设备是否会因为出口管制持续而短缺,并进一步影响到公司生产,赵海军指出,短期内公司还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公司会与第二供应商以及其他供应商合作,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

 

而中芯国际已经将资本开支从457亿元下调到约402亿元,主要是由于美国出口管制使部分机台供货期延长或有不确定性,以及物流原因导致部分机台到货延迟。与此同时,预期第四季度收入环比减少10%~12%。

 

会成为下一个台积电吗?

 

芯片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单项产品之一,比能源进口额还高,而且是属于“卡脖子”的关键性产品。在美国的一系列禁令之下,芯片更为必须要突破的核心产业。

 

为此,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芯片产业的发展。

 

除了“两免三减半”(针对芯片企业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享受至期满为止。)外,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昨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核心技术攻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孙燕飙看来,现在中芯国际面临的大环境非常利好的。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其中,台积电稳居第一,中芯国际排名第五,市场占有率为4.8%。

 

沈萌向《商学院》记者表示,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家大型晶圆代工企业,在国内的制程技术也是最领先的,但是其资金需求以及制程技术都是短板。

 

那么中芯国际有望超越台积电吗?

 

根据TrendForce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预测排名。其中,台积电稳居第一,三星、格芯排名二三,联电第四,中芯国际排名第五。

 

根据10月15日台积电披露了各大芯片制程工艺的营收占比状况,7nm工艺仍是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为35%,今年一度投产的5nm工艺贡献了近10亿美元,占比8%。

 

此外,16nm工艺占比为18%、20nm工艺为1%、28nm工艺为12%,其他工艺为26%。在第三季度,台积电的营收也达到121.4亿美元,创下新高。

 

从营收来比,台积电大概是中芯国际当期的10倍,差距不小。更大的是技术差距,台积电7nm已经占比销售额的35%,但是中芯国际主要的收入都集中在55nm及以下,代际差异明显。

 

对于已经实现量产的14nm芯片,中芯国际没有公布其具体占比状况。

 

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中芯国际也在加大对技术的投入。2017年~ 2019年,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5.76亿元、44.71亿元、47.44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72%、19.42%、21.55%,且占同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87.24%、598.29%、264.5%。

 

在孙燕飙看来,随着美国管制升级、台积电赴美建厂,华为芯片很可能遭遇断供,中芯国际与华为的合作会越来越紧密,迎来一个较好机遇窗口期。

 

沈萌表示,中芯国际在经营管理和生产体制上,并不落后台积电很多,但问题在于制程技术,台积电利用先进的工艺积累和设备采购形成了中芯国际的代差优势,所以短时间内中芯国际很难赶上台积电。

 

孙燕飙则分析,在未来的十年里,借着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芯国际会快速接近台积电,市场占有量达到第三名或者第二名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