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十四五”规划:于变局中开新局

作者:钱丽娜 陈茜 /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0

 

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压力,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驱动下,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为中国经济社会下一个五年发展指明方向,带来发展动力。

 

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十四五”规划建议,将进一步推进哪些产业的发展?哪些改革措施将带来巨大变化?要完成“十四五”规划,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攻坚克难?我们一起通过专家视角来深入解答。

吴晓求: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加快金融监管创新

 

“十四五”期间,能否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要目标,对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促进金融体系改革,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大学资本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十四五”期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历史时期,有许多趋势值得关注。 

 

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坚持竞争中性的原则,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如何在资本市场推动注册制改革的全覆盖;如何推动资本市场板块系列的整合,从发行制度、定价机制、退市、信息披露监管等方面统一标准;以及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趋势,都值得高度关注。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

 

在“十四五”期间,这些方面也会取得新的进展。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能否完成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要目标,对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促进金融体系改革,提升中国全球影响力意义重大。

 

吴晓求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是以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改革为前提。目前,中国金融机构的开放已经有了重大改革,但是,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交易,中国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还非常有限。到 2020年底,外国投资者占中国市场的比例能达到3.5%,应该努力提高到8%或10%,这是一个基本方向。 

 

“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要逐渐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也将加快这一进程。

 

具体来看,2020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在80万亿元左右,吴晓求预计,到“十四五”结束时,这一数值应该与GDP总值达到1:1的状态,这就意味着经济证券化率达到100%,现在大约是80%左右,未来资本市场总市值有望达到甚至超过GDP规模。

 

关于资本市场板块序列调整,吴晓求指出,关于中小板合并到创业板或主板的声音很多。确实,一个资本市场最好不要出现太多监管标准,这不利于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按照现在的政策,未来主板和中小板都会实行注册制,如果要体现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相对特殊性和成长性,也可以在市场内部体现出区别。同时,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应该体现出专业的差别性,分工各有所侧重。

 

吴晓求表示,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是结构性改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积极转型,不断创新,否则无法提升估值。

 

他分析到,从整个从收入分配体制来看,对全社会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银行所得到的新增价值偏高。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金融政策、收入分配制度、货币政策、利率等方面的改革,来提升实体经济得到的收益。

 

但是,现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够,竞争不够,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的占比过高,这并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加快金融监管创新

 

关于金融监管体系的现代化,吴晓求分析,所有的金融活动都要纳入监管,这是基本原则。当下,中国的金融业态多元,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金融监管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而不能用一个监管准则和理念,去监管不同风险、不同功能的金融业态。

 

他指出,金融监管的目标是推动金融发展,提升金融的功能和效率,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监管层必须要研究不同金融业态可能产生的新风险,进而制定与这些风险特征相匹配的监管规则。

 

金融监管应是促进式而不是压制式的,一些看似野蛮生长的金融形态反而孕育了金融创新的方向。 

贾晋京:“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国路线图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产业更深度融合值得关注。到“十五五”规划时,可能会有一些目标是提给机器人的,需要它们去实现。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贾晋京指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到“十四五”,将会开启一个完整的质变过程。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真正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比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这都是质变的表现。

 

从“十四五”规划建议可以看到,信息化、数字化将是经济发展重要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将在激发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更显著作用。

 

在贾晋京看来,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十四五”规划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国路线图。

 

谈及“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趋势,贾晋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产业更深度融合值得关注。在他看来,到“十五五”规划时,可能会有一些目标是提给机器人,需要它们去实现。

 

未来五年经济增速可期

 

当前国内外部环境复杂,依然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贾晋京指出,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一直在淡化GDP指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2035年人均 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也并非是一个量化指标。

 

他分析到,在经济学中,GDP背后的统计体系SNA(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更侧重实物核算,但是在数字化时代,这种统计方法已经落后。

 

如果一定要评估未来五年GDP趋势,贾晋京认为,由于2020年受疫情冲击,明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比将会出现较高增速,特别是在一季度预计将达到18%~20%,全年预计将在8%~10%左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2年将保持在7%左右,在统计学意义上,依然会受疫情影响。

 

在2023年之后,有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将达到8%。贾晋京认为,关键在于这一增速能否激发出来,其下限应该是5%。按照汇率测算方式,以每年平均5.5%的增速计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GDP总值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均年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挑战仍在,调控思路在变

 

不过要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贾晋京分析,总体看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他指出,在“十四五”期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出现新的转变。其中货币发行的思路在改变。诸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非商业银行的问题,本质上是货币匮乏状态。

 

他分析,央行会尽量在不扩张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情况下,改进负债表结构,因此会利用很多工具,比如更强调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地位,支持商业银行,以及推动直接融资等。

 

关于财政政策,贾晋京提出,未来调整方向,将会向适应经济价值链延长这一客观发展规律转变,鼓励创新驱动。具体来看,财政政策将更重视收益率曲线。这意味着,政府从“在场者”变为“牵牛鼻子”“协调者”,通过国债、地方债等金融手段引导方向,调节收益率曲线。

 

双循环战略下,以内需带动产业闭环

 

对于“双循环”战略提出的意义,贾晋京分析,曾经中国出口的一些商品是专门针对国外市场,技术和市场都在国外,这类产业只是半个环在国内。现在大部分产业在国内都能形成闭环,同时让国外企业来参与,形成开放的闭环。这时,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从上下游关系,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贾晋京分析,在外需导向阶段,西方国家已经进入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很清楚如何提需求。如今要以内需为驱动力,就需要解决,如何清楚地提出需求的问题。只有不断挖掘、提升内在需求,才能推动技术进步、产业进步。对于供给端来说,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而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关于进出口贸易趋势,贾晋京指出,服务贸易会成为重头戏,特别是疫情冲击下,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发“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也是大势所趋。

邵钧:中国从“淘金时代”转向“炼金时代”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并不是基于顶层设计的产业政策,而是基于底层边缘创新创业的革命,这一浪潮是创新的核心动力。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的未来趋势,创新创业生态服务平台创合汇的创始人邵钧认为,虽然今年以来“黑天鹅”事件频发,但是创业创新科技发展的浪潮并没有停止,反而由于新冠疫情而加速了科技浪潮和创新创业的步伐。

 

他分析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技术周期”。根据技术周期的长波理论,经济的萧条期往往是技术创新产生的阶段,这意味着当前挑战背后所孕育的历史性机遇也是巨大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哪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我们当前面临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技术创新浪潮,这个由数字化驱动的创新浪潮我们称之为“产业互联网”,相较“消费互联网”,将会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产生。

 

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中国企业需要平台、机制和环境来支持科技领域创业创新。

 

邵钧认为真正意义上创新并不是基于顶层设计的产业政策,而是基于底层边缘创新创业的革命,这一浪潮是创新的核心动力。

 

他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科技创业也一定是跟着这个趋势走的,因为基础技术创新决定应用技术层面的创新,也决定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现阶段火爆的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商业模式创新,其实都是基于基础和应用技术的支持,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甚至包括区块链等,所以科技创业的新一轮浪潮应该紧扣科技创新的步伐。

 

在他看来,中国科技创新要借鉴硅谷的发展经验。硅谷能够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高地,而且是企业家精神最活跃的地方,与斯坦福大学的推动作用有很大关系。斯坦福大学原副校长弗雷德·特曼教授被称为“硅谷之父”,他投资了自己的两个学生共同创立惠普公司,从此意也味着硅谷的诞生。

 

在他看来,中国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应将产业和教育紧密结合,以教育为中心,形成联接资本、法律服务和创新创新服务的生态圈。

 

邵钧认为,近来国家的利好政策不断,提出包括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转移等重要法律法规,便于日后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鼓励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为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提供便利。

 

疫情带来的是历史性的灾难,但也是历史性的机遇。所有的产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资本的作用和价值也在改变,从“淘金时代”转向“炼金时代”,从优秀企业“挖矿”转向为企业赋能,共创价值,这意味着在“科技兴国”的战略中,知识赋能将在产业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李小军:要把企业凝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生态链

 

中国高科技展会不仅仅是展示科技发展成果,更要有思想有定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占领话语的制高点。

 

疫情加速改变了中国的产业布局,从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小军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开放将迈向更高水平,一系列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举措将释放巨大的红利。依托中国大市场的优势,促进互利互赢。

 

作为国家发改委下的第三方机构,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将力促中国科技展会的举办,将于明年推出消费者科技及创新展览会(Consumer Technology & Innovation Show,简称:CTIS)。

 

李小军指出,目前,全球有许多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展会,展示高科技领域的成果,但是中国还缺少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的科技展会。CTIS展将聚焦5G、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消费电子等领域。

 

科技兴国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无论是对科技头部企业,还是对于大量的中国制造型企业而言,科技发展一个是长期的话题。中国定调“科技兴国”,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需要有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

 

从概念到应用,从产品到品牌,以科技带动产业创新,以贸易促进产业发展,CTIS展将构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型多元消费者科技生态圈。

 

李小军认为,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高科技企业,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和综合资源。

 

他指出,欧盟的起步源于1950年提出的“欧洲煤钢联营计划”,通过联盟的形式获得了共同发展,从而带来了各国的发展机遇。在新形势下,我们也要把企业凝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形成生态链,共同发展。

 

李小军分析,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是标准的制定者和游戏法规的制定者。中国自己的高科技展会,不仅仅是展示科技发展成果,更要有思想有定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占领话语的制高点。形成产业集群后,形成合力面对市场,让优质的产品和优势的企业得到发展。通过展览展示,进一步帮助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